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敷贴疗法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来达到治疗目的。它作用直接有效,适应症广泛,简单便捷。选取穴位时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保健穴位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神阙、天枢、肾俞、内关等,具体请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冬病夏治三伏贴
药是很常见到的,对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对药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合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对它也很多人也不是太了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它对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很不错的,不过对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乱用。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通过以上介绍,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也是有着很好的认识,选择它治疗疾病,也是需要跟建筑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才会有很的帮助作用,那对不需要它的人,也是可以放置,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对自身也是有着一些危害。
儿童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有些病不能“夏治”
儿童高发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但是,一些正在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应先接受药物控制。此外,患有严重皮肤过敏、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患儿,也不适合进行“冬病夏治”。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
成人每次敷贴时间约6~8小时。但是对于皮肤稚嫩的孩子来说,每次敷贴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否则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
治疗期间有禁忌
由于是中医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期间讲究“忌口”,一般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孩子在夏天喜爱吃冷饮,如经常食用难免影响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前弄清五件事
冬病夏治是这两年较为流行的中医疗法,所以,虽然离入伏还有一个多月,很多患者已纷纷开始打听和挂号。那么,在预约之前有哪些需要了解和准备的呢?
1.不适合湿热体质。专家告诉记者,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颜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舌面上有一层像黄油般黏腻的苔),这种人就不适合来做贴敷。相反,如果分泌物为白色且比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适合做冬病夏治。
2.不适合瘢痕体质、虚弱怕痛、支气管扩张、正在感冒发烧者及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虽然贴敷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有点微热感,但本疗法可能有10%左右的起泡率,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起泡、痛痒难忍的状况,所以不适合瘢痕体质的患者。对那些长期咳嗽,甚至有咳血病史的人,建议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确认是支气管扩张患者,最好不做贴敷,因为这类病人多是湿热体质,不适合做冬病夏治。至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敷贴后则会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控制良好,则皮肤一旦破损很难愈合。
3.错时预约。“今年头伏为7月19日,中伏为7月29 日,末伏为8月8日。其实贴敷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并没有多大差别,反而是扎堆在这3天来治疗,会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不便。”边永君指出,例如头伏贴敷也可选在7月18日或20日,即提前或推后一两天来做贴敷,错开高峰。
4.做好心理准备。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是一个辅助疗法,所以效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有些人只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还有些人光靠贴敷,见夏天不犯病了就擅自停口服药,这些都是错误的。对慢性病而言,任何疗法都不可能治愈,或终生见效,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
5.可乘凉,不贪凉。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无论是贴敷期间,还是在这之前,都要少吃生冷,如冷饮、西瓜之类,少吹空调、电扇,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冬病夏治的特点
冬病夏治强调内外结合,综合调治,内服药性平和,外治简洁有效。
内治方面,首先重食治,然后药治,食药并举。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见的食品,比如山药、枸杞等。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或调制药膳进行滋补,其优点是便于病人长期服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调养。
外治方面,由于冬病夏治针对的疾病大多是迁延已久的慢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不是一朝一夕、一种疗法就可以治好的,需要针对具体病情,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而其中的穴位敷贴疗法,简洁有效,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骗局
事实上,现在很多小诊所或者医馆都会打着冬病夏治的幌子来谋取利润,将三伏贴说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然后吸引人过来敷贴、消费,大家要根据自身症状理性对待,没有冬季发作或者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可以不用敷贴。
夏至是入伏第一天吗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日子,此时很适合进行冬病夏治,有利于将冬季积攒的疾病在夏季的时候治疗,三伏天调理身体的方式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伏天调理身体,可以从饮食以及中医调理上入手,饮食上就要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日常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其次适当的蛋白质的补充也很重要,例如:牛奶、酸奶等。
如果自身体质较为虚弱或者有一些慢性病,可以通过中医疗法调理,比如进行三伏贴、艾灸、针灸、泡脚等来调养身体,达到一个冬病夏治的作用。
哪些冬病适合在夏天治疗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
穴位敷贴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此外,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对治疗结核病效果较好。
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总的来说,过敏性疾病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用热性药、补气药进行治疗。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不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季节,为缓解期。因此,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过敏性鼻炎,中医叫“鼻鼽”,冬春二季比较容易发作。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夏季是人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因此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可以选择穴位敷贴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伏贴。
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药物敷贴治疗,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用针灸来冬病夏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
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蛮好。
冬病夏治适用于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以及肩周炎、腰突症等。这些疾病遇冷加重,属风寒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有一种长蛇灸,专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症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人在夏季其实脾胃很容易虚弱,如果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会损伤脾胃。
因此,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寒凉的东西,容易腹痛。平时易手脚冰冷的人,大量喝凉茶后易腹泻。这类人群,即便在夏季,清晨或夜里温度较低时,也应及时加衣避免受凉感冒,尤其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
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胃病主要有三大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方法。
怎么知道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呢?平时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天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容易腹泻的,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而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或排便黏滞不畅、脾气暴躁的,多为胃热之人。脾胃虚寒的人,冬病夏治效果比较好。
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亚健康
中医认为,健康是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外界环境阴阳平衡。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到底有什么病很难说清楚,但冬病夏治对付亚健康不是无的放矢,它能针对亚健康的症状各个击破。
亚健康的症状是人容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
治疗从这些主要症状入手——人容易疲劳,用药膏贴敷滋补人体的强壮穴,如足三里、关元和气海等;腰酸背痛还怕冷,说明人体里面寒气太重,肾虚了,要用温阳药膏放在大椎、命门和肾腧穴;睡得不好,用宁心安神的药,在心腧、膈腧、内关上用药;胃口不好,说明脾胃功能差,在足三里和中脘等穴位上用药。
骨伤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主要有: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骨伤类疾病大多是由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坐的姿势不好引起腰椎病;老是低头引起颈椎病;而手臂老是保持一个姿势或太用力,会引起肩周炎。还有睡得不舒服,会加重这些骨伤类疾病。
中医认为,寒主痛,风寒、湿邪都会加重骨伤类疾病的病情,患颈椎病的人都不大喜欢吹空调、电扇,如果对着冷风吹,会感觉像冻住了一样,越来越疼,所以颈椎病病人冬天特别难熬。骨伤类的病属于冬病,在夏天治疗刚好,利用夏天人体毛孔疏松、血液流通顺畅,使用驱寒的药物逼出关节中的风寒、湿邪。
骨伤类的疾病和其他内科疾病不大一样,一方面,它表现在躯体上的疼痛是有具体指向的,另外,它又是由身体内的虚寒引起的。所以,治疗骨伤类的病要内外兼治,治疗躯体的疼再补内里的虚。
也可以穴位贴敷的方法为主,补虚用温阳驱寒的膏药,贴在滋补全身又位于脊椎的穴位上,比如大杼、命门、身柱、阳陵泉等穴位上,如果颈椎腰椎都不好,可在脊椎上贴一排。如果是手臂、膝关节疼痛,再在四肢的主要穴位上贴敷膏药,比如足三里、手三里。
冬病夏治有哪些 冬病夏治的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以传统的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对人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防病治病的方法。针法主要是通过扎银针或者电针等方法,灸法主要是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方法,具体请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骨关节病最适宜冬病夏治
中医一直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专家提醒,“冬病夏治”尤其适合颈椎病、风湿类风湿等骨关节病,患者除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灸疗等方式治疗。从源头改善中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这相对其他季节治疗骨关节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这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这一类疾病在中医辨证中都属于阴寒性质的疾病,夏季采取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远期疗效。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中午几点 治疗冬病
“冬病夏治”的说法很多人都听过,三伏天艾灸也是有助于冬病夏治的,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三伏天做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淤堵的经脉、驱散身体中是湿寒之气,而且,在三伏天艾灸会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适宜有冬季常发疾病的人群。
冬病夏治三伏天怎样调理身体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冬病夏治的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中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来源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