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职业人群如何防止得尘肺
户外职业人群如何防止得尘肺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何防止的尘肺成为关注重点。
如何防止得尘肺?搞好通风,吸走粉尘;洒水喷雾,凝降粉尘;密闭尘源,防止扩散;个人防护,防尘口罩;革新工艺,消除尘害;管理设备,保证除尘;宣传教育,人人防尘;监督检查,无尘生产,在尘肺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的效果。
因此,用人单位要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确保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对于作业场所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应给劳动者佩戴合格的防护口罩。应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告知职业危害以及危害性质及其防护方法,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要加强上岗前、在岗期间以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对于不适于粉尘子夜岗位工作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妥善安排工作。对于职业病人及时安排治疗与康复。
如何防止得尘肺是一项大的课题,要知道哪些因素能够导致尘肺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预防尘肺病。小编提醒:生命是可贵的,关注生命,关注健康,集社会之力量,办除病康复之事业,可谓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壮举,为我们工作在特定环境下的工人们的健康尽一份力。
什么是职业病 尘肺
尘肺的规范名称是肺尘埃沉着病,该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
无极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
有机尘肺:棉尘肺、农民肺等。
职业病防治对策
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硅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第六,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尘肺病的种类与病因详解
当长期吸入含有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后,粉尘进入肺部,不能及时被清除,被肺内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但二氧化硅不能被巨噬细胞所自行分解,导致巨噬细胞死亡,释放所吞噬的粉尘,然后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细胞受损。在粉尘周围因受损的巨噬细胞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性结节,这种结节被叫做矽结节。在矽结节内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病人血清中常出现γ-球蛋白水平增高。故矽肺病可看作矽结节的形成与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尘肺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发展性疾病。是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形成为主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由于纤维化病变的进行性进展无法逆转及根治,一直是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职业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卫生部称截至2007年,全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67。7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60万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患者近万例。据专家估计,中国实际发生职业病应在100万例以上,每年因职业病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接近1000亿元。当前中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现状是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累积数量、职业病死亡数量和职业病新发患者数四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尘肺病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近 1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尘肺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至今仍不是完全清楚。
温馨提示:目前职业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是减少或避免这种职业性肺疾患的基础,一方面对工人和雇主进行关于SiO2粉尘暴露危害的教育以及监测,采取改进通风装置和局部换气、密闭工艺、湿式作业、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个体防护,包括特效防尘面罩、遵守防尘操作规程。
哪些人易患尘肺
1.矿山开采:包括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开采,是产生职业性尘肺病的主要工作场所,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工、爆破工、支柱工、运输工。
2.机械制造:金属铸件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配砂、混砂、成型,铸件的清砂、喷砂和电焊作业等,主要作业工种是配砂工、造型工、铸件清理工、电焊工。
3.金属冶炼:矿石装卸、炼钢铸模、锰铁铸锭、复式碳化钨制备、氧化铝烧结等,主要作业工种是烧结球团原料工、烧结工、高炉运装工。
4.建材行业:如耐火材料、石英砂、陶瓷、玻璃、石材、水泥生产中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石棉的开采、运输以及石棉制品的加工制造,主要作业工种是耐火材料粉碎工、防水材料包装工、陶瓷成型工。
如何预防尘肺
1.“革”,就是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2.“水”,就是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密”,就是密闭尘源,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者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措施,防止粉尘外逸。
4.“风”,就是通风除尘,在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可根据工作场所及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机械通风或局部机械通风。
5.“护”,就是个体防护,在选用防尘口罩时要注意有效性(能防止微细粉尘,尤其是5微米以下的粉尘进入呼吸道,一般的纱布口罩是没有防尘作用的)、适合性(口罩要和脸型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证空气不会从口罩和面部的缝隙不经过口罩的过滤进入呼吸道,要按使用说明正确佩戴)、舒适性(既能有效阻止粉尘,又要在戴上口罩后呼吸不费力,重量要轻,佩戴卫生,保养方便),并定期更换。
6.“管”,就是建立健全粉尘危害防治责任制,制定防尘设施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7.“教”,就是培训教育,包括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特别是对劳动者,必须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职业病防护用品。
8.“查”,就是依法组织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患有下列疾病者不能从事粉尘作业: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尘肺病的预防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组织其进行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时的体检。对体检出的具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再接触粉尘而发生尘肺病。
个人卫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习惯。
对作业者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分析粉尘的性质、浓度,判断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确认职工安全的接触限值。如果超过北京标准,应采取各种防护措施,直到其降到北京标准以下。
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要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吸入而造成危害。
5戒烟:由于长期吸烟可以导致慢性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会加重尘肺病,因此应戒烟。
矽肺病可以预防
患者都有密切的矽尘接触史及详细的职业史,引起矽肺的工种很多,长期接触各种金属、煤粉、耐火材料、石粉、水泥、玻璃、陶瓷等工种的工人。
1、控制或减
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对于劳动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须做好就业前及在岗中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禁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粉尘作业。对于确诊的矽肺患者,一定要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同时建立并保存好健康监护档案。
3、技术措施。矽肺病的病因是明确的,预防矽肺病就要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生产环境粉尘浓度,这是治理粉尘危害的关键。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湿式作业是即简单易行又经济可行的防止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凡是因某种原因不能采取湿式作业时,都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预防矽肺,治理粉尘危害。
上文具体描述了要怎么治疗和预防一些矽肺病的措施,包括10个方面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患者朋友,仔细阅读关于这个问题,一改变自己的的生活习惯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会减少矽肺的患病率.
预防矽肺 保护自己最关键
矽肺是一种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我国法定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几乎所有矿物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游离二氧化硅,因此职业接触机会非常广泛,如采矿业中的凿岩工、放炮工、运输工;开山筑路、挖掘隧道中的风钻工、运输工;建材行业中的采石工、轧石工、石料粉碎工;机械制造业铸造车间的造型、开箱、清砂、喷砂工;其它如石料加工、玻璃搪瓷业、石英加工业、冶金业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生产环境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粉尘浓度的高低以及暴露时间的长短是矽肺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预防矽肺,保护自己最关键矽肺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可以通过控制尘源,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比如采取湿式作业、排风除尘、密闭尘源、工艺改革如使用石灰石砂替代石英砂进行清砂等。粉尘作业中要加强劳动者个体防护,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等。
对粉尘作业人员开展健康监护和定期的医学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使高危人群不发展成矽肺患者。无法逆转却可控制矽肺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和肺间质纤维化,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药物能逆转纤维化病变。现有的治疗方法仅有一定的延缓纤维化进展、改善症状的作用,无法根治。治疗矽肺方法有以下几种: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的矽肺患者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如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还有一些保健措施,如定期疗养、呼吸体操、补充营养等。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有克矽平、磷酸哌奎、汉防己甲素、磷酸羟基哌奎、柠檬酸铝等(这些药市面上较少见到)。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纤维化的进展,有一定的长期疗效,不过不良反应较大,使用时需注意。大容量肺灌洗 大容量肺灌洗能排出呼吸道和肺泡中滞留的粉尘,以及由于粉尘刺激产生的与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同时可以使滞留于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能改善临床症状。
然而由于大容量肺灌洗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矽肺患者呼吸系统的清除和防御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免疫力明显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如肺结核)、肺气肿、肺不张、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声音嘶哑等。其治疗原则与不合并矽肺类似,由于矽尘有增强细菌活力的作用,且矽肺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在使用药物时需考虑以上因素而足量、全程用药。
尘肺是如何引起的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 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
当长期吸入含有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后,粉尘进入肺部,不能及时被清除,被肺内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但二氧化硅不能被巨噬细胞所自行分解,导致巨噬细胞死亡,释放所吞噬的粉尘,然后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细胞受损。在粉尘周围因受损的巨噬细胞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性结节,这种结节被叫做矽结节。在矽结节内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病人血清中常出现γ-球蛋白水平增高。故矽肺病可看作矽结节的形成与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尘肺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发展性疾病。是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形成为主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由于纤维化病变的进行性进展无法逆转及根治,一直是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职业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卫生部称截至2007年,全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67。7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60万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患者近万例。据专家估计,中国实际发生职业病应在100万例以上,每年因职业病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接近1000亿元。当前中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现状是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累积数量、职业病死亡数量和职业病新发患者数四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尘肺病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近1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尘肺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至今仍不是完全清楚。
预防尘肺的出现注意事项有哪些
目前职业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是减少或避免这种职业性肺疾患的基础,一方面对工人和雇主进行关于SiO2粉尘暴露危害的教育以及监测,采取改进通风装置和局部换气、密闭工艺、湿式作业、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个体防护,包括特效防尘面罩、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建立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对加强职业病防治史值得提倡。同时,改善生产工艺,改进操作流程,净化工作环境,防患于未然是比治疗更为重要。
预防尘肺出现的注意事项,简单叙述如下: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大致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技术措施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2、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二)卫生保健
1、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尘肺病的纤维化是不可逆的病变,目前还没有一种根治的办法。因此,已经诊断为尘肺病者,首先要立即调离粉尘作业,适当安排好工作或休养;其二,开展健身疗法,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营养,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其三,重视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及麻痹大意思想;四是积极治疗合并症与并发症。
温馨提示:如果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当及时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尘肺病诊断,使尘肺病患者及时得到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
职业病患者九成是尘肺病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企业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危害,职业病危害现状比较严峻。其中,在中山发现的职业病患者中,约九成患者是尘肺病患者。
尘肺病是中山最严重职业病
据了解,职业病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发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计132种。
中山市职业病防治所所长郭智屏介绍,目前尘肺病是中山最严重的职业病,约九成的职业病患者都是尘肺病患者。据悉,尘肺主要发生在接触粉尘的行业,如打磨岗位、石场开采、灯饰行业和玻璃行业的打砂工等。
郭智屏表示,尘肺病是一个没有医疗终结的致残性疾病。尘肺病患者会出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此外尚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早期的尘肺病人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发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时咳嗽明显加重。尘肺病并发症是病人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此外,职业性噪声聋以及职业中毒也是常见的职业病。其中,职业性噪声聋多发生于机械加工业、制鞋、家具、玩具、电子等行业。而职业中毒多发生于电池制造、电镀、制鞋、家具、皮具、手袋箱包,目前由于气温下降,许多厂企为了保暖都闭门作业,这容易引发员工有机溶剂中毒,因此市疾控中心提醒厂企要注意通风换气,不要密闭门窗长时间作业。
职业体检应到市疾控中心
据统计,目前市内约有5000家厂企已在市安监局备案其存在要接触有毒有害的岗位,职业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虽然职业病的发病人群不断扩大,但主动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职业病诊断的病人少之又少。郭智屏表示,企业和工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每年一次的职业体检。
“职业体检和日常的健康体检是不同的,目前中山只有市疾控中心是得到认证的职业病健康检查机构,而职业体检是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规定,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有相应的不同检查项目。如接触粉尘的一定要每年拍一次胸透,接触噪声的要定期做听力检查”,郭智屏说。
此外,市职业病防治所还提醒企业员工,上岗前和离岗后均要进行职业体检,以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郭智屏解释,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目的是断定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前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从事该项作业,这样能为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证据。
而离职后的职业体检的内容与项目,是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工种中所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较为敏感的指标,目的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