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饮食误区比较多
准妈妈饮食误区比较多
误区一:呕吐厉害就要多吃零食
怀孕初期常有呕吐、恶心和胃口不佳等症状,嗜好多吃酸、吃辣。为压制孕吐,有的准妈妈索性餐餐吃话梅、果脯等零食。
殊不知,这样并不能缓解孕吐。孕吐是由于胃酸分泌不足、胃肠功能下降失调才会出现的。虽然酸辣口味的食物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终究可能损害肠胃功能。如果孕妇孕吐得厉害,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并进行治疗才能缓解症状。
误区二:妊娠期吃糖易患糖尿病
有的准妈妈担心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从怀孕开始就拒绝吃糖、巧克力。其实,这是出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理的误解。
专家提醒,正常女性特别是偏瘦的女性根本不需要对糖避之不及,肥胖女性、以前在妊娠期曾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虽然的确不宜多吃糖,但也不需要一点糖都不碰。
误区三:多吃动物胎盘好安胎
有的孕妇平时稍有点磕磕碰碰,就觉得身体不适,便要医生给她打安胎针,还有的信奉“吃什么补什么”的道理,四处搜罗动物胎盘来进补。
其实,需不需要打安胎针是有严格的诊疗标准的。安胎针补充的是孕酮,动物胎盘、卵巢里也含有孕酮。
这种激素在孕妇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等流产先兆时,能够起到稳定妊娠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流产先兆却使用人工合成孕激素类的药品,一旦过量,就可能影响胎儿生殖器官的发育。
误区四:补钙就要喝骨头汤
怀孕时“一人食、两人用”,准妈妈的营养才能予以保证,尤其是钙的摄入量。为了补钙,有的准妈妈便按照老人们的指点猛喝骨头汤。
专家指出,按照营养学的标准,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原来,骨头中的钙不容易溶解在汤中,也不容易被肠胃吸收。相对而言,具有活性成分的钙片、钙剂更容易为人体吸收,比如: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其实,人体每天必须吸收的钙量是1500毫克,如果膳食平衡的话,大多可以通过食物摄取。而喝了过多骨头汤,也可能因为油腻等,引起孕妇不适。
误区五:多吃苹果少吃西瓜
有不少孕妇对苹果情有独钟,认为只要孕妇多吃苹果,生产时就会顺产、母子“平安”。许多老年人不许怀孕的媳妇吃西瓜、梨子,认为这些水果性凉寒,吃了容易流产。更有甚者,连某些蔬菜也不允许吃,说是会动“胎气”。
其实,上述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苹果并无安胎特效,只能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吃多了还会产生腹胀感,容易便秘。至于西瓜等所谓性凉的水果,只要适量食用,孕妇也不会因此而流产。
专家指出,孕妇食用蔬菜水果时,新鲜是最重要的原则。同时,应该多吃时鲜瓜果。不过,食用水果也不宜过量,不能一次性“恶补”,否则容易拉稀。应根据“一天一个苹果、一个橙和一块西瓜”的基本量予以增减。
误区六:苛求口味
很多孕妇孕期都会有口味偏好的情况,如爱盐味重的食物等。殊不知,盐分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造成四肢水肿等,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也易造成上火。此外,加工食品里的添加剂和防腐剂,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误区七:进食贪多
通常,怀孕后,准妈妈进食量会增加,有的为子让胎儿健康成长,逼迫自己大量进食。其直接后果,是体重增长过快,这很容易引起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在孕晚期甚至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现象。
误区八:以保健品代替正常饮食
为了加强营养,一些准妈妈们每天要补充很多营养品,诸如蛋白粉、综合维生素、钙片、铁剂、孕妇奶粉等等,大量营养品下肚,某些准妈妈就认为自己的营养已经足够了,日常三餐的营养保证不了也没什么关系。其实这样做反而对身体不利,因为营养品大都是强化某种营养素或改善某一种功能的产品,单纯使用还不如保证普通膳食的营养均衡来得更为有效。
误区九:多吃菜,少吃饭
许多人认为菜比饭更有营养,准妈妈应该把肚子留下来多吃菜。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饭是米面等主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一个孕中、晚期的孕妇一天应摄入400~500克的米面及其制品。
众所周知,孕期饮食需要特别的注意和小心,避免影响胎儿健康。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孕妇却被一些不科学的饮食观念所左右,导致阻碍了胎儿的健康发育。孕妇应该尽早的认识以上几个饮食误区,千万别被这些不科学的饮食观念所忽悠。
准妈妈饮食小常识
1、罐头类食物
有些人非常喜欢吃罐头,甚至成了一种习惯。罐头虽然好吃,但是在怀孕期间千万不要吃,因为罐头这种食品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人工色素,甚至是防腐剂,吃了对身体很不好,很容易造成流产。怀孕期间,准妈妈们一般会选燕窝来滋补,但是要注意千万别吃即食罐头型的燕窝哦。
2、海鲜河鲜类——蟹与甲鱼
海鲜与河鲜一般来说都非常滋补,吃这些产品对身体会很好,但是要注意有两样产品是不可以吃的。首先是螃蟹,螃蟹长年生活在水底,非常寒,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容易引起流产。就是普通人吃了还要喝姜茶呢,所以千万不能给孕妇吃。另外甲鱼也不能吃,有人说它不是滋阴补肾的吗,怎么不能吃?是的,不能吃,因为它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3、蔬菜类——马齿苋菠菜土豆
准妈妈要多吃蔬菜是对的,但蔬菜中也有一些另类。比如马齿苋和菠菜。马齿苋其实不仅仅是蔬菜,更是一种药材,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所以不能吃。菠菜呢,倒不是说它不好,主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草酸,影响孕妇各种矿物质的吸收。还有就是久放的土豆也不宜食用,因为土豆放久了会发青,那是含有毒素的表现。
准妈妈补血的6大误区
误区1:只吃红枣可以补血
红枣本身虽具有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一样东西,效果是相当微弱的。如果准妈妈想借由食物来补血,我建议可以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等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比单吃红枣来得有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红枣肚子会容易涨气,且会使身材变胖,准妈妈一天吃5到7颗就足够了。
生吃时,一定要将它消毒、洗净,否则红枣上可能会残留农药,对胎儿、孕妇产生不好的影响。此外,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误区2:红糖有补血功效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准妈妈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准妈妈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损坏牙齿,还会加速准妈妈出汗,不利于准妈妈身体的迅速恢复,甚至使准妈妈有中暑的可能性。
准妈妈要在产后迅速恢复,补水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另外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多获得水分等营养物质。
误区3:牛奶鸡蛋够营养
牛奶的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只有10%。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牛奶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
误区4:荤菜不利于健康
部分女性受媒体广告的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
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吸收率也高,可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不吃或少吃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区5:蔬菜水果不能补铁
许多准妈妈认为蔬菜与水果对补铁没有什么好处。其实,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6:补血保健品可以代替贫血治疗
贫血是—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在治疗时必须明确缺铁性贫血,市场销售的各种补血保健品,虽然含有一定量的各种形式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疗效,但因为铁含量低,不能代替正规补铁。
准妈妈健康饮食
营养方案一:准妈孕前补叶酸有讲究
叶酸补充有讲究
营养师宋新说:“含叶酸的食物很多,但由于叶酸遇光、遇热就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孕妈妈们要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还要加强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补充叶酸制剂、叶酸片、多维元素片。”
营养师宋新说:“像常见的绿色蔬菜中含叶酸比较高,比如绿色蔬菜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另外,像新鲜水果橘子、草莓、樱桃、李、杏、杨梅、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香蕉、柠檬、桃子、猕猴桃、草莓、梨、胡桃等食物中含叶酸也比较高。
所以,建议准妈妈孕前补充叶酸可以适量摄取以上食物。
温馨提示:叶酸不能滥补
1)、长期服用叶酸会干扰孕妈妈的锌代谢,锌一旦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孕妈妈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叶酸制剂。
3)、如果曾经生下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女性,再次怀孕时最好到医院检查,并遵医嘱增加每日的叶酸服用量,直至孕后12周。
营养方案二:孕前不要节食减肥
营养师宋新说:“孕妇需要良好的身心环境。有的女性很注重个人的身材,怀孕前天天喊着要减肥,减肥不仅导致营养缺乏,还会导致孕妇的内分泌失调,对自身造成伤害,而且还会伤害到胚胎、胎儿,使胎儿失去正常的营养供给。在没有怀孕之前盲目减肥,还可能导致不孕症。“
节食过度会影响女性生孕能力
“据了解,体内脂肪组织与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有密切关系。缺乏脂肪吸收,会导致性紊乱。美国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因没有维持正常月经周期的脂肪最小值,从而具备生殖能力。对於成年女性,脂肪的过度减少会不知不觉地造成停止排卵或症状明显的闭经。孕妇过度减肥,会造成体内性激素紊乱,可能是导致胎儿性发育畸形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前孕期不要减肥。”营养师宋新说。
准妈妈要避开这些误区
第一:营养补充多总比少强
很多孕期的准妈妈都会有这样子的经历,从刚开始怀孕,似乎咱妈还有婆婆比自己还有小心翼翼,一点也不敢疏忽。
都说女人是怀孕时十个月的贵妃,怀个孕而已,感觉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围着你转,嘘寒问暖,常在耳边打转的莫过于“这个多吃点,营养要跟上,就算你不吃,也要考虑下肚子里的胎宝宝,他还要吃”。
太多这样的经典语录了,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营养的供给还是要遵循健康的原则哦。
盲目补充营养,一来是更让容易让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二来是面临体重的急剧增加,生娃后甩也甩不掉的小赘肉,好不容易卸下小恶魔,还要面临产后如何瘦身的困扰。所谓产后瘦身还不如孕中保养。所以孕期营养的补充要适量哦,并不是越多越好。
第二:维生素要过早的补充,多点没关系
孕早起是胎儿器官发育最活跃的时段,过早的补充维生素容易造成胎儿畸形,所以,应从孕中期开始补充维生素,提倡优先选择食物补充哦。
第三:孕期最好泡热水澡可以缓解疲劳
泡热水澡容易导致宝宝智力障碍,由于洗澡水温大于孕妇体温,泡澡使孕妇体温上升更迅速,当孕妇体温过高,胎儿脑细胞会停止发育,严重着会导致胎儿脑细胞死亡,以至胎宝宝出现智力障碍。
孕妇淋浴水温适宜温度在27度至37度之间。孕妇应该要杜绝高温环境,比如冬季使用电热毯等。
准妈妈的饮食误区
多吃热补品
从营养学角度看,桂圆中含有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及酒石酸等物质,属营养丰富的食物。中医认为,桂圆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之效,为滋补佳品。但桂圆甘温大热,一切阴虚内热体质及患热性疾病者均不宜食用。妇女怀孕后大多阴血偏虚,阴虚则滋生内热,因此孕妇往往有大便干燥、口干苔热、肝经郁热的症状。中医通常有“胎前宜凉”的主张。桂圆甘温大热,孕妇食之不仅不能保胎,反而极易出现漏红、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甚至流产或早产,故孕妇不宜食用桂圆。不仅桂圆不宜多食用,人参、鹿茸、鹿胎胶、鹿角胶、荔枝、胡桃肉等也不宜多食用。
全吃素食
素食中尽管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但却缺少牛黄酸这一营养物质。而牛黄酸与孕妇和婴儿的视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人曾用孕猫来做实验,发现孕猫的牛黄酸食用量增加,会有助于幼猫视力的正常发育;反之,如果孕猫的牛黄酸食用量明显减少,则幼猫会出现视力反常,视网膜出现严重的退化,严重者甚至失明。所以说,怀孕以后的妇女吃素食并不好。对于均衡饮食的人来说,很少会缺乏牛黄酸,因为大多数动物性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牛黄酸,而且,人体自身还能少量合成。但是怀孕以后,孕妇所需要的牛黄酸要比平时多,这就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所以,孕妇饮食应荤素搭配,不能只吃素食而不吃荤食,否则,不但有害自己,而且会危害后代。
有营养的东西摄入越多越好
有营养的东西,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过多摄入营养会使脂肪过多囤积,导致肥胖和冠心病的发生。体重过重还限制了体育锻炼,从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可能造成分娩困难。过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能引起中毒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所以,孕期控制体重增加和合理饮食都是有讲究的,孕妇要根据健康饮食的要求安排好一日三餐。
食动物肝脏多多益善
动物肝脏中除含有丰富的铁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孕妇适当食用对身体健康和胎儿发育有好处,但是,并不是多多益善。孕妇如果过量食用动物肝脏,必然会导致维生素A摄入过多,从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另外,动物肝脏还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和毒物周转站,如果长期过多食用,某些有毒物质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多吃酸性食物
研究指出,酸性食物和药物是导致畸胎的两大元凶。孕妇在孕期第二个月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中国民间历来常用酸性食物来缓解孕期呕吐,甚至有用酸性药物止吐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可取,长时间的酸性体质不仅容易使母亲患某些疾病,更重要的是影响胎儿正常、健康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食用鱼肝油多多益善
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孕期适量补充鱼肝油,有利于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同时也有益于孕妇对钙的吸收。但如果片面地认为服用鱼肝油越多越好,则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危害。维生素A服用量过大,将会引起胎儿骨骼畸形、腭裂以及眼、脑畸形等的发生;而维生素D服用量过大,将会引起孕妇皮肤瘙痒、脱发以及胎儿主动脉发育不全、肺和肾动脉狭窄等缺陷。因此,孕期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鱼肝油。
晚餐吃得越多越好
有的孕妇在上班期间,白天忙忙碌碌,吃得较随便,到了晚上则大吃特吃,其实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晚饭是对下午劳动消耗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晚上休息时热量和营养物质需求的供应。但是,晚饭后人的活动较少,晚间人体对热量的需求量并不大,特别是睡眠时,只需要少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维持身体基础代谢的需要就行了。所以,晚上孕妇饭菜不必吃得太丰盛太多。如果吃得太饱,营养摄入过量,会加重胃的负担,不利于消化食物。
准妈妈补血的误区
准妈妈补血的6
误区1:只吃红枣可以补血
红枣本身虽具有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一样东西,效果是相当微弱的。如果准妈妈想借由食物来补血,我建议可以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等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比单吃红枣来得有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红枣肚子会容易涨气,且会使身材变胖,准妈妈一天吃5到7颗就足够了。
生吃时,一定要将它消毒、洗净,否则红枣上可能会残留农药,对胎儿、孕妇产生不好的影响。此外,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误区2:红糖有补血功效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准妈妈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准妈妈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损坏牙齿,还会加速准妈妈出汗,不利于准妈妈身体的迅速恢复,甚至使准妈妈有中暑的可能性。
准妈妈要在产后迅速恢复,补水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另外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多获得水分等营养物质。
大误区
准妈妈进补的误区
孕妇进补误区一、孕期呕吐厉害应多吃零食
怀孕初期常有呕吐、恶心和胃口不佳等症状,所以很多孕妈咪喜欢吃酸辣的食物。为了缓解孕吐症状,有的孕妈咪就经常吃话梅、果脯等零食。其实,呕吐是由于早孕时的神经反射所致,所以没有必要长期大量食用话梅、果脯等。
孕妇进补误区二、孕期多吃苹果少吃西瓜
有些孕妇认为孕期多吃苹果,生产时就会顺产、母子“平安”。还有一些老人不许怀孕的媳妇吃西瓜、梨子,认为这些水果性凉寒,吃了容易流产。其实,上述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苹果并没有安胎特效,只能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吃多了还会产生腹胀感,容易便秘。对于西瓜等所谓性凉的水果,只要适量食用,孕妈咪也不会因此而流产。(孕妇吃什么水果好?)
孕妇吃蔬菜水果时,新鲜是最重要的原则。同时,食用水果也不宜过量,不能一次性“恶补”。
孕妇进补误区三、孕期补钙要喝骨头汤
怀孕期间,孕妈咪的营养补充很重要,尤其是钙的摄入量。为了补钙,有的孕妈咪便按照老人的观点猛喝骨头汤。
按照营养学标准,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骨头中的钙不容易溶解在汤中,也不容易被肠胃吸收。相对而言,具有活性成分的钙片、钙剂更容易为人体吸收。其实,人体每天必须吸收的钙量是800毫克,而孕妈咪应为1200毫克。如果膳食平衡,大多可以通过平常食物摄取。而喝了过多骨头汤,还可能因为油腻等,引起孕妈咪不适
孕妇进补误区四、孕期大量服用人参
人参是大补无气之品,孕妈咪不宜食用。人参中含有能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多种化学成分,易使人体产生兴奋作用,其中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不适症状,反而影响孕妈咪的休息质量。此外,人参具有升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容易导致孕妈咪的血压升高和加重浮肿。而且,胎儿对人参的耐性很低,孕妈咪如果服用过量人参,有造成死胎的危险。
孕妇进补误区五、孕期吃大量桂圆保胎
中医认为“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因为多数女性怀孕后阴血偏虚,内热较重,如果多吃性温、大热的桂圆等食物,容易出现“火上加火”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漏红、小腹腹胀等先兆流产或早产症状。
孕妇进补误区六、怀孕期间应使用温热壮阳之品
鹿茸、鹿角胶、胡桃肉、胎盘等属温补助阳之品,会滋生内热、耗伤阴津,孕妈咪也不要服用。如果确是病情需要,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妈咪可依照“产前宜凉”的原则,酌情选用清补、平补品。
胎儿太胖非好事 准妈妈饮食误区较多
巨大儿天天都有
“医学上光体重超标的婴儿叫做巨大儿,2日出生的巨大儿有两个,3日又有三个巨大儿出生,这还不是更多的,俺医院前段时间曾经有过一天四五个巨大儿出生的情况,去年8月份出生的一个特大儿体重竟高达11斤。”提起巨大儿,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产一病区主任能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据她介绍,医学上,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8斤的,称为巨大儿。超过9斤的,称为特大儿。这些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生的巨大儿明显多了,十个新生儿里面,就有一个体重超过8斤的,比例能占到10%,接近8斤的更多了。
胎儿太胖,可不是啥好事
据专家介绍,对于产妇来说,孩子太胖会造成很多危险,巨大儿直接造成分娩困难,只能进行剖宫产,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对于孩子来说,也容易出现低血糖、昏迷、抽搐、瞌睡等症状,适应能力一般较差,而且体重超过8斤的孩子,比正常体重新生儿晚成熟一至两周,肺部尤其如此,易出现呼吸不良的状况。此外,巨大儿长大后,比正常体重出生儿患成人病的几率也有所增加。
为啥胖娃娃越来越多
据介绍,巨大儿的产生与糖尿病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直接关系,同时,进食量过多和运动量小也是产生巨大儿的重要原因。专家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超重、年龄大于25岁、孕前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有不良孕产史等女性怀孕以后,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及时诊断,早日纳入管理,预防巨大儿的产生。
准妈妈饮食,误区真不少
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多吃核桃可以补脑?专家说,准妈妈们饮食,误区可真不少。
翟桂荣说,实际上,孕妇吃水果过多也不好,每天各种水果控制在六七两即可。有些吃干果也比较多,这些干果含油脂多,食后也容易转化能量储存。此外,还要避免把水果当做摄入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应该以蔬菜为主。
孕妇每天摄入的热量,根据孕妇身高和体重不同,通常应在2000卡左右。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是主食,如面粉、米、红豆等谷薯类,此外,水果和蔬菜除了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外,也提供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则包括鱼、虾、肉,也包括牛奶及豆制品。油脂则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及干果。
有人说孕妇吃核桃可为胎儿补脑。专家辟谣说,核桃实际上对补脑并没有所说的那么神奇,只是外形看着像大脑,孕妇一天食2~4个比较合适。核桃、瓜子等干果虽然所占的空间小,但产生的热量比较高,比如两个核桃就相当于90卡的热量。过多食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增加多余的热量。
除了讲究均衡饮食之外,翟桂荣还提醒准妈妈们,要想防止宝宝太胖,饭后半个小时后,孕妇可在家人陪伴下适当散步20~30分钟,运动时好以上臂的摆动为主。每周体重增长好不要超过500克,给自己和宝宝减减肥,预防妊娠期发生糖尿病。
纠正孕期营养几大误区
误区1盲目服用虚假营养品
准妈妈在选择营养品时,不可盲目听从销售商的花言巧语。因为许多所谓的营养品并不营养,反而会因为其过多的加工程序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些生产厂家还可能往往没有相关生产资质。
如果必须服用营养品,也应该看清生产厂家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2吃得越多宝宝长得越快
有些准妈妈认为自己吃得多,宝宝的吸收就会多,发育得就会好,于是强迫自己吃的很多。
事实上,胎宝宝的营养是否充足,不仅取决于准妈妈所摄取的孕期所需的营养素是否足够,还取决于准妈妈对所摄取营养素的吸收程度。
误区3多吃菜,少吃饭
许多人认为菜比饭更有营养,所以应该多留些肚子吃菜。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营养学家提倡每日的饮食种类要多样,营养要均衡。米面等主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孕中、晚期的准妈妈一天应该摄入30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
误区4补钙就是喝骨头汤
为了补钙,有的准妈妈便按照老人的建议猛喝骨头汤。其实,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骨头中的钙不容易溶解在汤中,喝了过多骨头汤,反而可能因为油腻而加重肠胃负担,引起不适。正确的补钙方式是饮食均衡,并适量多摄取含钙丰富的奶类来补充钙质。建议孕期中的准妈妈,可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AD,确保母体和胎儿的钙营养充足。
误区5水果多多益善水果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
这无需怀疑。但需要提醒准妈妈的是,水果中的糖分也较高,而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过多食用水果是造成准妈妈发胖的原因之一,也有可能导致妊娠糖尿病。因此,准妈妈每天的水果食用量不宜超过500克。过甜的水果,如荔枝、哈密瓜等还是要少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