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胆湿热如何调理呢

肝胆湿热如何调理呢

(一)内治法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3、湿热阻滞肝胆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枳实、厚朴、黄芩、半夏、大黄、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本方;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2、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肝胆湿热可用饮食调理

肝胆湿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最好做到戒酒,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心情舒畅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肝胆湿热可以多吃些降湿去热的食物如苦瓜、松花粉、猪肝、猪腰、螺旋藻等。还可以熬些汤喝如田基黄煮猪肝、茅根茵陈肉汤、莲子汤、瓜蒌藕粉羹、金针芦笋、绿豆粥等,这些食物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消除肝胆湿热炎症,帮助身体的恢复。

以上就是有关肝胆湿热的一些相关内容了,肝胆湿热的治疗原则是清利肝胆,所以在饮食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少吃一些肥甘油腻的食物,这样对调理肝胆湿热也是有帮助的哦。

肝胆湿热是什么引起的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以致疏泄失职,气机预滞的证候。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有身热发黄、目黄、身黄、尿黄,黄色鲜如橘皮色,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溏臭,或干结难解,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兼滑象。肝胆湿热是怎么引起的?下面我们探讨一下。

肝胆湿热原因

肝胆湿热是怎么引起的?原因有三:1.外感湿热之邪。多因夏热多雨季节,感受湿邪,或久居湿地,湿邪由表入里,湿邪化热,熏蒸于肝胆而成;或先受寒湿入侵,素禀阳盛之体,寒湿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蕴于肝胆。2.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食辛辣厚味,湿热内蕴,郁于肝胆。3.先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津液化成湿浊,湿郁成热,波及肝胆,形成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脾胃虚寒有什么区别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斟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显著,而湿的表示相对较轻;

很多人总是觉得身体的区别差异非常大,特别是对于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脾胃虚寒证,一般都是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搭配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肝胆湿热食疗小偏方

材料:茵陈30g,粳米50g,冰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水,在茵陈汁中加入粳米煮粥,食用时根据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茵陈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的功效,因此茵陈粳米粥可以用于肝胆湿热。

材料:鲜白茅根50g,猪肉500g,生姜、葱少许。

做法:将白茅根,猪肉洗净,猪肉切成片,白茅根切段,放入锅中,加葱,姜,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至肉熟烂,除去葱,姜,白茅根,加入精盐,味精,吃肉喝汤。

功效:白茅根能清利肝胆湿热,因此白茅根炖肉适用于肝胆湿热。

材料:黄花菜15g。

做法:经黄花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水代茶饮用。

功效:黄花菜能清利湿热,退黄疸。


肝胆湿热怎么办 药物治疗

有基础肝胆疾病而导致肝胆湿热的人应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疗效好,再加上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肝胆湿热自然会慢慢去除。


肝胆湿热的治疗用药

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精品。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可用:

1.板蓝根菊饮: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2.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肝胆湿热调理

1、精神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2、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

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3、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

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一些表现,这就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最明显的区别了,肝胆湿热的朋友会觉得腹胀厌食,大便大不干净,而脾胃湿热则会觉得口干口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还有不少共同点,所以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湿热体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再进行调理。

相关推荐

肝胆湿热的症状

1、很多人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2、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3、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4、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5、肝胆湿热证为

肝胆湿热吃什么

肝胆湿热吃什么】多病是流行病,很多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比如肝胆湿热,那么,肝胆湿热吃什么呢?【肝胆湿热吃什么食物】因为出现了肝胆湿热,所以要想让疾病快速的好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羊肉、荔枝、辛辣的食物、过咸的食物等,多吃游戏诶可以去火祛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苦瓜、冬瓜等。一般出现肝胆湿热大多数是和炎症有关系的,所以还要注意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不要过于疲劳等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肝病专家指出,很多人出现肝胆湿热的症状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肝胆湿热吃什么好 肝胆湿热禁忌食物

胡椒、龙眼肉、鹅肉、羊肉、鸡肉、醍醐、蚶肉、白酒、人参、鸡蛋、南瓜、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女人肝胆湿热的症状

1、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2、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3、肝胆湿热患者可出现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4、很多人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5、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

什么是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

肝胆湿热怎么办

中医用药: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

肝胆湿热能艾灸吗 肝胆湿热艾灸哪里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丰隆穴有很好的去湿效果。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系鞋带的地方,又称鞋带穴。解溪穴可以去湿。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可以去湿清热。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运动调理

肝胆湿热的人,可以选择跑步、爬山、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这些运动既可以让你出汗,又不会太剧烈,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去除体内湿气,从而可以去除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怎么办 起居调理

肝胆湿热者要注意保肝护肝,肝是人体的造血解毒器官,要保证肝脏足够的休息时间,因此要尽量保持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早睡早起,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保持二便通畅,每天都要定时的去卫生间,最好是早餐后,时间久了就可以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以防湿热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