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炭疽病的病原是什么

炭疽病的病原是什么

炭疽杆菌是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革兰染色 阳性,有荚膜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繁殖体 加热56度2小时或75度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 可迅速杀灭。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生存。煮沸 40分钟才能将芽胞杀灭。

香蕉有斑点能吃吗 香蕉为什么会有黑点

香蕉皮长黑点其实是香蕉炭疽病的表现,因与人炭疽病症状相似而得名,病原菌是香蕉盘长孢,这种菌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作用,所以有黑点也可以吃,而且这种成熟的香蕉鞣酸含量低,通肠润便的功效更加明显。

炭疽病的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

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

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

炭疽病的预防

美国著名的反生化恐怖主义专家阿利比克指出,可以在打开信件前用蒸汽熨斗杀死病菌。而且一定要保证有蒸汽,因为炭疽热孢子可以在干热的环境下生存。炭疽病菌没有传染性,不会由一个人传染给其它人,所以更容易控制和调查感染源。首先是注意可疑的包裹和信件,其次就是要多洗手,跟预防其它病菌没有什么两样。[3]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严格隔离病畜,不用其乳类。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断传播途径 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 、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 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汽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护易感者

1.加强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 ,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 预防接种 ,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 、四环素等,对疑似患者可采取同一措施。

红梅殿的病害防治

病虫害

红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的病虫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褐腐病、炭疽病、球坚蚧、杏疔病等。

防治方法

冬季需要刮除流胶,树干涂白,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伤口,抹蜡保护伤口;发芽前需要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止褐腐病、炭疽病、球坚蚧、杏疔病等; 5月中旬,喷1遍多菌灵或退菌特400倍液或用65%的代森锰锌400—500倍液,防治褐腐病、炭疽病、可疔病等。

长斑的香蕉还能吃吗 患炭疽病的香蕉能吃吗

患炭疽病的香蕉是可以吃的,炭疽菌只会对香蕉造成侵害,对人体并没有影响,而且使香蕉发黑的炭疽菌和炭疽病毒并没有关系,是不会使人致病的,香蕉表皮发黑出现斑点,说明香蕉已经成熟,而且是愈成熟即表皮上黑斑愈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高。但如果是放置了几天的香蕉,果肉也出现发黑现象,就不要食用了。

炭疽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一次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炭疽病的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10~20)×109/L,少数可高达(60~8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高。

2.涂片检查

取水疱内容物、病灶渗出物、分泌物、痰液、呕吐物、粪便、血液及脑脊液等作涂片,可发现病原菌,涂片中发现病原菌时可作革兰或荚膜染色,亦可作各种特异性荧光抗体(抗菌体,抗荚膜、抗芽胞、抗噬菌体等)染色检查。

3.培养

检材应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碳酸氢钠平板。血标本应事先增菌培养。如见可疑菌落,则根据生物学特征及动物试验进行鉴定,如青霉素串珠和抑制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

4.动物接种

取患者的分泌物、组织液或所获得的纯培养物接种于小白鼠或豚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如注射局部处于24小时出现典型水肿,动物大多于36~48小时内死亡,在动物内脏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存在。

5.鉴定试验

用以区别炭疽杆菌与各种类炭疽杆菌(枯草杆菌、蜡样杆菌、蕈状杆菌、嗜热杆菌等),主要有串珠湿片法、特异性荧光抗体(抗菌体、抗荚膜、抗芽胞、抗噬菌体等)染色法,W噬菌体裂解试验、碳酸氢钠琼脂平板CO2培养法、青霉素抑制试验、动物致病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力试验、溶血试验、水杨酸苷发酵试验等。

6.免疫学试验

有间接血凝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酶标-SPA法、荧光免疫法等,用以检测血清中的各种抗体,特别是荚膜抗体及血清抗毒性抗体,一般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用。阿斯可里沉淀试验,对已腐败或干涸的标本,作细菌培养有困难时可采用本试验。如患者、病畜的病灶痂皮、尸体组织及血液、染菌的皮毛及其制品等标本,加水经煮沸或高压提出抗原成分与炭疽沉淀素血清作环状沉淀试验,以间接证明有无炭疽杆菌感染,但本法常出现一些假阳性,对其结果判定应慎重。

炭疽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人人体后,首 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 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 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 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 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 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 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 和感染性休克。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

丝瓜主要病害及防治

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炭疽病

病斑呈同心轮纹为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严重减产。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斑,湿度大时,病斑部位溢出粉红色粘液。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疫病

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炭疽是什么病

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马羊等以草为食的动物中间,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若是被感染了这种病会出现以下症状,目前,黑龙江省发生的为皮肤炭疽

致死率:及时治疗病死率小于1%。

症状: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

致死率: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症状: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

致死率: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症状: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1、经皮肤接触感染

如果皮肤接触到污染物,芽孢就会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通常大多数情况下,总是牛马羊等食草动物在吃草时摄入芽孢引起感染,然后人类接触了感染牲畜的肉类、毛皮,或患病牲畜排出的血液和其他排出物所污染的物品后,才获得感染。

2、经口感染

主要因摄入污染食物而感染,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

3、吸入性感染

吸入污染有炭疽芽孢的尘埃和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一般情况下直接吸入感染较少见。

皮肤炭疽的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一)形态染色

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在活体或未经解剖的尸体内,则不能形成芽胞。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其宽度小于菌体的宽度。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孵育于CO2环境下,也能形成荚膜。形成荚膜是毒性特征。

炭疽杆菌受低浓度青霉素作用,菌体可肿大形成圆珠,称为“串珠反应”。这也是炭疽杆菌特有的反应。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专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繁殖。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在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长成直径2~4mm的粗糙菌落。菌落呈毛玻璃状,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有一个或数个小尾突起,这是本菌向外伸延繁殖所致。在5~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无明显的溶血环,但培养较久后可出现轻度溶血。菌落特征出现最佳时间为12~15小时。菌落有粘性,用接种针钩取可拉成丝,称为“拉丝”现象。在普通肉汤培养18~24小时,管底有絮状沉淀生长,无菌膜,菌液清亮。有毒株在碳酸氢钠平板,20%CO2培养下,形成粘液状菌落(有荚膜),而无毒株则为粗糙状。

(三)抵抗力

繁殖体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年。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数年至数十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 (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四)抗原结构

1.荚膜多肽抗原 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抗原性单一,若以高效价抗荚膜血清与具荚膜炭疽杆菌作用,在其周边外发生抗体的特异性沉淀反应,镜下可见荚膜肿胀。

2.菌体多糖抗原 由等分子量的乙酰基葡萄糖胺和D-半乳糖组成,能耐热,与毒力无关。这种抗原没有特异性,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肺炎球菌14型及人类A血型物质发生交叉反应。

3.外毒素复合物 炭疽杆菌具有外毒素,包含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因子)及致死因子。三种成份均具有抗原性,不耐热,是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一。

什么是皮肤炭疽,怎样防治

皮肤炭疽,亦称恶性脓疱。病原菌为炭疽杆菌。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职工。2012年8月8日,连云港发现两例皮肤炭疽病例,已经隔离治疗

1.对于成人轻型皮肤炭疽病例,建议口服环丙沙星治疗。如果菌株对药物敏感,口服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2.对于严重的皮肤炭疽可采用与吸入性炭疽相同的药物和剂量。建议初期治疗是静脉滴注环丙沙星400mg,每12小时1次。为防止同时并发脑膜炎的情况,可考虑初期加用能渗透进入脑脊液的青霉素

3.局部处理:

局部可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类溶液湿敷,严禁挤压。炭疽芽胞虽然抵抗力较强,但对碘、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高锰酸钾及甲醛等消毒剂比较敏感。对感染者皮肤破损处,可用3%~5%碘酊,1∶2500碘液10分钟可杀死芽胞。用5%高锰酸钾液局部湿敷15分钟也可杀死芽胞。湿敷后如再涂四环素软膏,效果更为可靠。

皮肤炭疽传染病是什么病

皮肤炭疽传染病是什么病?皮肤炭疽病症状疫情治疗

正在排查病牛

据了解,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会感染炭疽。因此,人们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感染发病。

皮肤炭疽病最为多见,约占95%,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延误治疗,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苦瓜炭疽病的为害症状

苦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直径0.1~0.5厘米,后产生黄褐色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初病斑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渍状,圆形,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部呈湿腐状;天气晴或干燥条件下,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但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班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该病叶片上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很小,肉眼不易看清。

相关推荐

炭疽病的传播途径什么

传染源患病的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人类炭疽的主 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由于 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② 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③经消化 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 有密切关系。

得了炭疽病应该怎么办呢

一、药物 轻型皮肤炭疽,青霉素G为首选药,每天240万~320万单位,分3~4次肌肉注射,共治疗7~10天。用药后2~3天,病灶中病菌即可消失。 重型炭疽如肺炭疽、胃肠道炭疽、脑膜炭疽及炭疽败血症时,青霉素剂量应用到2400万单位/每天。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也可采用环丙沙星,每次0.4克,静脉滴注,每日2~3次,并加用链霉素,每日1~2克,肌肉注射。也可选用头孢三嗪(菌必治),每日2克,静脉滴注。 二、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先青霉素) 2、一般治疗,要严格隔离 3、抗血清治疗 4、支持对症治疗:一般

引起炭疽病的原因有哪些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

香蕉发黑了还能吃吗 香蕉发黑的原因

1、放置时间过长 香蕉放置时间太长皮会发黑,因为香蕉表皮细胞中含氧化碳素,正常情况下,细胞膜会把氧化碳素包裹保护得很严实,一旦香蕉受到碰撞,或放置时间长了,细胞膜破损,氧化碳素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了就会变成黑色。 2、炭疽菌入侵 香蕉成熟的时候会有可能出现炭疽病,这种现象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让香蕉出现黑色斑点。但这种炭疽菌跟我们所知道的炭疽病毒并非一个概念,所以并不会致病,食用的时候无需担心。

龙舌兰的病虫防治

室内栽培常发生叶斑病、炭疽病和灰霉病,可用1%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有介壳虫危害,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要注意通风,及时预防。病害主要有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呈淡绿色或暗黄褐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最后整个叶片都烂掉。发病原栽培环境闷热潮湿、通风不好、透光性差、氮肥施用量过多等,因此应从改善栽培环境着手进行预防,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良好,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及时摘除腐烂的叶片,以免病原的扩散,发病初期可喷洒7

爬山虎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爬山虎的病害有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常见蚜虫危害。 爬山虎由于抗性强,发生病虫害较少,但也时有发生,特别梅雨季节,由于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当病害发生时,可用50%的多菌灵、托布津或者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防一次,连续2~3次即可。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蚜虫,可用蚍虫啉、灭蚜净、或高效氯氰菊脂500~1000倍液防治。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炭疽能治好吗

能治好。 根据新闻调查,目前黑龙江出现的炭疽病情属于皮肤炭疽类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话,致死率很低,在1%左右,临床上采取抗生素治疗效果非常好,而出现在黑龙江的皮肤炭疽治疗更加容易,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只需要简单的创面处理措施即可。

长了斑点的“芝麻蕉” 到底能不能吃

香蕉味道可口,含着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容易消化吸收,有排毒的功效;食用后能使人身心愉悦,有“快乐食品”之称;价钱也不贵;拥有这么多优点,怪不得美猴王的最爱,也人类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在水果店挑选香蕉时,人们一般钟情于通体金黄色的。退而求其次,可以稍微带点青色,回到家中放一放自然就黄了,到时候再吃。而一旦发现香蕉表面带有黑色斑点,就会马上搁下。 也有人唱反调,买香蕉就应该买带有黑斑的香蕉。香蕉长黑斑点说明它成熟,成熟的香蕉免疫活性相较于青绿色的香蕉要强得多。斑点香蕉到底能不能食用呢?要求香蕉不带斑点只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的鉴别诊断

1.皮肤炭疽必须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皮肤损伤相区别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蜂窝织炎、痈等,一般都有明显的肿痛而无焦痂;牛痘所致皮肤损伤和皮肤炭疽非常相似,但往往痛性的;羊天花(羊接触感染性深脓疱)以及挤奶人结节都由副痘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源分别为羊和牛,一般都没有水肿。另外,接种疫苗也能产生类似皮损,患者有近期接种史,一般发生在具T 细胞缺陷患者;由于恙螨叮咬所致的恙虫病也具有焦痂,并不痛不痒,有附近淋巴结肿大,但皮损一般都位于如腹股沟、腋下、会阴、外生殖器等隐蔽部位。水疱或溃疡处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2.肺

皮肤炭疽病白的治疗

1.系统治疗 (1)抗生素 既往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静脉滴注或阿莫西林,每8小时1次。其次为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氯霉素。目前有报道炭疽杆菌对上述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喹诺酮类敏感,可口服环丙沙星治疗,每12小时1次,严重的皮肤炭疽可采用与吸入性炭疽相同的药物和剂量,静脉滴注环丙沙星,每12小时1次,为防止同时并发脑膜炎的情况,可考虑初期加用能渗透进入脑脊液的青霉素,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 (2)抗炭疽血清 毒血症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