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何时能上班
癌症病人何时能上班
在越来越发达的医学面前,癌症已非绝症,经积极治疗后,很多人完全可以再次工作。但治疗后多久上班则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社会、家庭环境条件而异。
临床上发现,癌症病人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后,精神上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注意力也会转移,对疾病进一步康复有好处。作为癌症病人的家属,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协助病人恢复部分或全部家庭和社会工作,切勿过多地包办。作为病人,要树立信心,根据自身的情况,先从起居做起,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生活情趣,逐渐恢复病前工作。
早期患者即无肿瘤转移者,经手术治疗后,如不需化疗和放疗,半年后即可考虑半天工作或从事轻松工作;若要进行化疗和放疗,则需治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方可考虑工作。
中期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化疗一般仍要6~8个疗程,短至半年,长至2年。放疗则短些,同样需要在治疗结束半年至1年后根据具体病情,才可考虑从事轻工作。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体力、精神来安排适当的工作,最好先进行半天的工作适应一下,但是在化疗或放疗期间去工作是绝对不可以的。
晚期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多数人难以再工作了。但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一些晚期患者不但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亦非常不错。带瘤生存的病人要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松工作,但每天工作的时间要远远少于8小时。
癌症患者经治疗后表观上常与普通人无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体内癌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可过于操劳,以免癌症的复发。癌症患者一般都知道要避免体力劳动,但他们常常忽视脑力劳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脑力劳动所消耗的能量绝不低,特别是一些创造性的脑力工作。建议患者从轻微工作做起,适应1~2年,再逐步增加工作量。癌症病人在上班工作的同时,也要坚持回医院做好复查工作,同时也应坚持服中药如人参皂苷Rh2之类提高免疫功能。服用时间,早期癌症患者要坚持1~2年,中期者2~4年,晚期者要坚持3~5年。
男人何时补肾
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如人的精神、骨骼、头发、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其范围较西医要广。
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肾阴虚较阳虚更为常见,因此,补肾就是壮阳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
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男人阳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欲减退;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
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很容易出现全身脏器功能衰退,肾虚则是其中的一种。
简单判断肾功能的几点
肾功能好的人,精神好、脚步轻快、睡眠好、耳聪目明。相反,肾功能差的人,夜尿多,常常头昏眼花,腰痛腿软,眼圈发黑,容易脱发。
另外,判断自己肾功能的好坏还要注意日常的尿量,一般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应该在1000~2000(相当于2~4个矿泉水瓶)毫升左右,多于2500毫升或少于800毫升都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为防止未老先衰,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白领一族应当加强身体锻炼身体,并及时对证滋补,改善肾虚、衰老症状。如果不是极度虚弱的人群,补肾应以平和为主,而且要因时、因人、因地而异,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气候选择不同的补肾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怎样护理癌症病人
心理——选择性告知病情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癌症的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一知半解,认为只要得了癌就等于判了死刑。有人以为癌症有传染性或者会遗传,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现在已经进入了癌症可以治疗的时代,家属可以通过网络、科普读物等,增加认识,坚定治疗的信心。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和文化程度来选择性告知病情。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晚期患者,特别是精神比较脆弱的,可以相对隐瞒、安抚,让其尽可能安静的走完剩下的日子。但最明智的方法,是逐步在病人思想有所准备下,选择性告知病情。这样不但可以使病人能更好地面对诊断与治疗,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临床很多实例说明,应该适当地告诉病人部分病情,以解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随着治疗的进展,大部分病人的病情会有转机,当出现良好转机的时候,应抓住时机,向病人逐步讲明。若遇到患者无法接受,伤心绝望甚至歇斯底里的时候,家属要在体谅的基础上,尽早帮助他走出来。
道理——不轻信广告,治疗量体裁衣老潘听说西藏有种藏药能治食道癌,不惜花万元通过朋友邮寄,不仅对老父亲的病一点改善都没有,而且延误了治疗。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手术治疗因为清除病灶最直接彻底,一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像呼吸科的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般不进行手术。近二十多年来,化疗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已不再局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目前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分期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医生会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方案。
化疗期间,很多家属常常将化疗的周期和疗程这两个概念混淆。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从注射化疗药物的第1天算起,至21天或28天,即3~4周称之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中不是每天都用化疗药,通常是前1~2周用药,后1~2周休息,其目的是使病人得以短时休整,待骨髓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而一个疗程是指连续化疗2~3个周期,有的肿瘤需化疗4~6个周期才算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常有较长时间的休息,一般为2~3月,其目的是恢复或重建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使病人各脏器功能得到充分调理。家属理解和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帮助医生计算计量。
护理———食宿科学安排化疗时病人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一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饮食方面,也是家属颇为头痛的问题,一是担心食物会对病情有所影响,二是因化疗副作用,病人反应重,吃不下东西。西医不讲究忌口,本着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低脂肪的原则,注意菜肴的色香味调配,力求多样化,多食水果、蔬菜,少吃油煎类及刺激性食物。
出院后护理上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排便、排尿的次数、量及性状,每次都应注意查看;二是留置引流管的病人,要注意胸水的量及性状,引流管的通畅;三是术后病人伤口未能完全愈合的不能进行盆浴,愈合后淋浴时从四肢未梢开始,为保持身体清洁可采用局部清洗的方法。病人体质较弱的,家属应协助完成。同时要注意清洗头发及分泌物多的部位,如会阴部等。四是保持口腔清洁,除每日饭后需刷牙外,还要经常漱口。五是注意居住环境卫生的整洁,及空气的新鲜。六是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生活要有规律。
癌症病人吃什么好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效果,但科学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癌症患者应注意食物多样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应占每餐的2/3以上,植物性饮食应含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等。
癌症病人在接受某些治疗时,也要注意饮食的选择。接受放疗及化疗的病人,常出现口鼻干燥、咽干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此时忌进辛辣、香燥或油炸食物,可以吃清热,降火、甘凉生津的食物,如西瓜、梨、莲子、绿豆、银耳、萝卜、白菜等。
癌症病人应食用流食半流食,可以食用米粥、面条、面片、馄饨、藕粉、饼干等。只能使用少量瘦、嫩筋少的猪肉,牛肉或羊肉,并且一定要剁碎煮烂,或先炖烂再切碎,与肝泥,菜泥等拌在上述主食中喂食。可以食用蛋羹和各种乳制品、豆浆、豆腐脑等。
癌症病人吐血
一、门静脉高压征间接引起的吐血,是肝癌患者吐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高压征在临床上常会引起食管胃底静脉从的曲张。胃粘膜会因静脉曲张而变得很薄,变薄的胃粘膜很容易被粗糙的食物损伤。胃液反流入食管后,会腐蚀已经变得很薄的粘膜,恶心、呕吐、咳嗽等剧烈动作会导致腹腔内的压力突然升高,随之门静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曲张的静脉突然破裂,发生急性出血。
二、肝脏功能衰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液凝固不畅,可导致肝癌患者吐血。
三、部分肝癌患者发生肿瘤坏死破裂出血,溃破入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后也会引起吐血:肝癌吐血可会急性发作,是肝癌的合并症之一,也是较为危险的症状之一,大吐血时无法得到及时控制,可能造成患者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癌症病人吃什么好
有人误认为癌症病人之所以患癌症,是因为体内有“毒”,要用解毒、排毒的药物及食物治疗,而不能用“补”法,也不要加强营养,以此饿死肿瘤细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安排肿瘤病人的饮食,除了考虑营养因素之外,还应注意充分利用食物中的抗癌物质。宜选择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防癌、抗癌作用的食品,如白薯、大豆制品、薏苡仁、芹菜、大蒜、胡萝卜、芦笋、西红柿、无花果、猕猴桃、葫芦、山楂、香菇、蘑菇、木耳等。下面推荐一些:
(1)玉米:玉米中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还含有大量植物纤维及大量赖氨酸,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成。玉米中硒含量极为丰富,硒为强抗氧化剂,比维生素E 高500倍,能吞噬人体内自由基及其他过氧化物,保持细胞膜及染色体基因免遭损害。此外,玉米中的镁对抗癌能力也有贡献。
(2)红薯:又叫地瓜、甘薯、白薯,有人将它称为“第一抗癌食品”,被认为是祛病延年、减肥保健的绝佳食品。我国城镇居民多数已不再食用地瓜,偶有人买烤白薯尝新鲜。红薯有强大的防癌功能。在红薯中发现了一种去氢表雄酮的物质,它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不少寿星的长寿秘诀是:喜食地瓜。
(3)薏苡仁:薏苡仁含有薏苡仁脂、薏苡仁油、薏苡仁素、谷甾醇、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薏苡仁脂不仅具有滋补作用,而且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升提白细胞和血小板。薏苡仁的有效成份已经被提取,用到抗癌中药制剂康莱特中,对肺癌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经常食用薏苡仁粥,不仅对肿瘤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对化疗和放疗的癌症患者所出现的体质虚弱、白细胞减少、食欲不振、腹胀、腹水、面浮肢肿等症状,亦有较好效果。薏苡仁实实在在是一种理想的抗癌保健食品,癌症患者常吃有利于身体康复。
(4)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促进肠道中致癌物的排泄。海带又含有大量的钙,其也有抗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吃富钙食物者肠癌发病率低。
(5)魔芋:又名苟弱、蛇六谷,为南星科植物魔芋的球茎。含丰富的葡萄甘露聚糖、蛋白质、果糖以及淀粉、纤维素,具有化瘀散积,行瘀消肿的功效。魔芋中的葡萄甘露聚糖可吸收水分膨胀,刺激胃肠蠕动,润肠通便,促进粪便及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具有通便防癌的功效,不但可治疗便秘,对结肠癌有预防作用。
(6)海参:海参是餐桌上的美味和高级滋补品。海参中含有一种叫黏多糖的物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另外,从海参腺体中提取的海参素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7)大蒜:大蒜能预防各种癌症,大蒜中的硫基化合物是消除人体内亚硝酸盐和阻断内源性亚硝酸胺的有效成分,抑制胃肠道亚硝酸盐还原菌合成亚硝酸胺,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大蒜最好是生吃或捣碎后加麻油搅拌后即时食用,因为大蒜经捣碎或嚼碎后,其所含的大蒜素生成酶才能释放出来,使大蒜素原变成大蒜素,发挥其抗癌作用。
(8)弥猴桃:肉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维生素C的优质来源。猕猴桃富有阻止人体内致癌物合成的物质,经常食用猕猴桃能预防癌症的发生。
(9)无花果: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的功效。无花果水提取物具有抗艾氏肉瘤、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大鼠转移性肉瘤的作用,能引起肿瘤坏死,延缓移植性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的发展,促使病变减轻。所含苯甲醛与β-环糊精,可防止诱发乳头瘤,临床对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有效。对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肿瘤有预防、治疗作用。
(10)香菇:是食物中的珍品,是一种有益健康并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香菇内还有一种葡萄糖苷酶,这种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其中最突出的是,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香菇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类似于补气的作用。可将香菇煮汤服用,有辅助治疗作用。癌症手术后的患者坚持服香菇汤,有利于防止癌细胞转移,健康人吃香菇,可以预防癌症发生。
总之,应按“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调理饮食,力求多样化,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癌症病人的心理
一.怀疑否认期
患病人会表现出恐惧,绝望,在希望与放弃中游移,无心顾及人际关系和工作。对于很多病人及其家庭而言,癌症就是飞来横祸。尤其是在刚得到诊断的第一周,病人很容易出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粗略的统计,30%-50%的病人会存在心理社会问题。在一开始会有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二.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三.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10%的病人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治疗,目的为:减轻精神症状如恐惧和绝望;帮助缓解压力;学习适应环境;通过学习重回正常生活;减轻病人配偶及亲属的压力;学会减轻恶心感,疼痛感,缓解失眠的方法。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