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着奶瓶入睡会影响宝宝牙齿生长
叼着奶瓶入睡会影响宝宝牙齿生长
1、叼着奶瓶入睡
睡觉时,宝宝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比清醒时少,不能及时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冲走,给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无论是牛奶、糖水还是果汁,里面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宝宝的小牙虽然很坚固,却禁不起日复一日的折磨,最终形成“奶瓶龋”!
出招:
每次吃完奶或喝过含糖饮料后,妈妈要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冲净口腔,不要让宝宝养成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这种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妈妈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奶瓶。
2、张口呼吸
宝宝睡觉时嘴总是张着,而且感觉用嘴在呼吸,不时出现轻微的鼾声。宝宝是因为鼻塞吗?但是宝宝并没有感冒啊?张着嘴睡觉的宝宝还经常流口水呢!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正常情况下,宝宝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当鼻子呼吸不顺畅时,宝宝就不得不用口呼吸了。可以说张口呼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妈妈太粗心了,没有发现或重视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原因。如果宝宝患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畅,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就会形成张口呼吸的习惯。
长期张口呼吸睡觉容易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容变丑,如鼻根下陷、鼻翼萎缩、牙列拥挤、上前牙突出、腭盖高拱等,同时神情呆滞,缺少表情。宝宝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
出招:
宝宝感冒时,会有几天鼻子不通,如果鼻子总是不通,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发现宝宝经常张口呼吸,妈妈要带他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除去病因。
3、偏侧咀嚼
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如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
由于单侧牙齿过度使用,导致牙齿磨损严重,出现牙本质过敏,牙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很疼。尤其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因此,宝宝为了不疼,就不自觉地用没有龋齿的另一侧咀嚼食物。
偏侧咀嚼会使不咀嚼食物一侧的颌骨和面部肌肉得不到锻炼,而另一侧咀嚼运动频繁,肌肉发育过度,造成两侧面孔不对称,影响宝宝的面容。
出招:
发现宝宝有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出现偏侧咀嚼。另外在吃东西的时候,家长不妨多提醒宝宝两边牙齿都要用。
宝宝长牙顺序不对
按顺序萌牙只是一般规律,但有的宝宝长牙顺序不对出现颠倒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质量好,就没有关系。
出牙顺序不对,这与先天的遗传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宝宝缺钙造成的,到医院检查下是否缺钙,按医嘱补钙。要注意宝宝钙的补充与吸收,如果进行母乳喂养,也要注意适当补充钙为好。
当宝宝牙齿萌出来时,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做好宝宝的“牙齿管理者”!你需要拥有这些身份
“一位保洁员”——牙齿清洁工作时刻在线
宝宝的牙齿清洁护理要从牙龈开始,家长需要帮助宝宝清洁留在口腔里的奶渣,保持口气清新。当然,好的习惯都要趁早养成,清洁牙龈可以让宝宝尽早适应类似刷牙的过程,为以后有一个良好的刷牙习惯打下基础。待宝宝长出乳牙,每次吃完东西后,家长最好用指套或者纱布蘸温水清洁一下宝宝的小乳牙以及口腔内部的牙龈组织,以免使口腔残留物滋生细菌。宝宝睡觉前也要进行牙齿清洁,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清理这些残留物时,不要太过用力,否则会伤害宝宝的牙龈,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于稍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选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帮助宝宝建立刷牙的意识,并耐心教会宝宝正确的刷牙方式。
“一名教育者”——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牙齿以及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生长需要合理均衡的饮食。而零食中糖和淀粉的含量极高,宝宝摄入过多的糖类和淀粉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尤其是蜜饯类、软糖类、蛋糕类等粘性零食,不易将其从牙齿上冲洗掉。所以,零食类、甜食类等宝宝一定要少吃,家长应该多给宝宝进食瓜果蔬菜,以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另外,含着奶瓶入睡也不利于宝宝牙齿发育,因为睡觉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较少,如果没有及时将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冲走,会给致龋菌提供充足的养料。牛奶、糖水或果汁中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
“一位营养师”——固齿营养物质不可或缺
宝宝牙齿的发育同其他身体部位的发育一样,需要各种营养的参与。其中对于宝宝牙齿生长和健康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营养素,非维生素AD莫属了。维生素D的功能家长们都不陌生,主要是促进体内钙的运转与吸收,能够促进机体对肠道和肾小管中钙的吸收,这时钙盐会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上,以维持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增加牙齿强度。如果宝宝未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即使给宝宝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达到坚固牙齿的目的。另外,维生素A能够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分化,保护牙釉质。缺乏维生素A易造成牙釉质发育不良,更容易受到牙菌侵蚀,导致牙齿脱落、龋齿等问题。同时,维生素A还能保护牙龈和口腔黏膜,保护宝宝口腔抵抗力。因此,面对宝宝长牙这件人生中的大事时,家长更应该做到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鉴于维生素AD均不易从天然食物中获取充足,一般医生都建议给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AD滴剂(常见的如伊可新),不仅有助于宝宝牙齿、骨骼发育,同时能增强宝宝的自身免疫力,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等视力问题,以及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名侦查员”——及时发现牙齿不良问题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种小动作,有些不良习惯可能是暂时性的,比如吐舌、吮指、吸嘴唇在几个月的宝宝来说是生理性的口欲期表现,1岁左右能够很好过渡,在这之前不需要干预。如果宝宝有如此持续性的坏习惯,长期改不掉的话,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些坏习惯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生长。当宝宝牙齿发黑或患上牙龈、牙齿疾病时,家长最好及时带宝宝就医治疗。此外,当宝宝出现牙齿拥挤或者颌骨发育不良的症状时,家长也要及时带宝宝进行牙齿矫正。1岁之后,家长要定期带宝宝进行牙齿检查,采取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的原则。
一岁宝宝牙齿黑怎么回事
一岁宝宝牙齿黑怎么回事
宝宝牙齿变黑,属于牙釉质发育不全。钙是构成牙釉质的主要物质,宝宝缺钙使牙釉质粗糙凹凸不平,易残留食物碎屑。口腔中的乳酸杆菌附在釉质表面形成菌斑,菌斑内的细菌不断分解食物,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腐蚀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牙齿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褐、变黑。宝宝及时补钙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牙齿变黑,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牙髓坏死,有外伤史或严重龋坏,整颗牙齿发暗失去光泽;
2、龋坏,牙体上有缺损;
3、外源性色素沉着。比如进食巧克力等易引起牙齿着色的食物,中药也可使牙齿着色。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
如果你宝宝新生乳牙正常,逐渐发黑牙体有缺损,那么他患的可能是奶瓶龋,因长期使用奶瓶喂养而发生的早期广泛性龋齿。由于乳牙刚萌出不久,牙面结构不成熟更易受酸的作用而脱钙。奶瓶内的牛奶和各种含糖饮料长时间粘附于牙面,或含奶瓶入睡,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洁作用差。
如何预防奶瓶齿
1.正确掌握喂奶时间和次数
喂奶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刻钟左右,宝贝满6个月就会学着自己抱奶瓶喝奶,但宝宝自己独立喝奶不能多于20分钟,不要由着宝宝边吃边玩,否则会使宝宝牙齿受到更多的损伤。
2.不能含奶瓶入睡
父母不能为了怕麻烦,就让宝宝叼着奶瓶睡觉。要是宝宝已经习惯了,一定要尽快纠正,或者在奶瓶里装上温开水也行。
3.宝宝口腔清洁要到位
宝宝的嘴巴环境很重要,每当喂完孩子奶后,妈妈都要好好清洁他的小嘴巴,让孩子的小嘴保持干净。哪怕是宝宝还没有长牙,也要重视起来这个问题,不然宝宝就会出现坏牙。
4.尽早换掉奶瓶
宝宝断奶后就尽早抛弃奶瓶,改为用小勺子或水杯喝水,并且让宝宝养成饭后一定要漱口的好习惯,再由漱口慢慢变成自己刷牙。
5.培养刷牙习惯
宝宝24个月之后,妈妈可用宝宝专用的牙刷,在宝宝吃过东西后及睡觉前刷牙给宝宝刷牙。
6.口腔检查别忽视
宝宝长出乳牙之后,要经常去口腔科例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赶紧治疗。
这三种坏习惯让宝宝牙齿长偏
1、叼着奶瓶入睡
宝宝超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了,每晚喝着奶就睡着了,半夜两眼紧闭伸手到处找奶瓶,非要叼着奶瓶后才能再次入睡。
妈妈为了安抚宝宝,也就迁就了宝宝的这个行为,然而,这对宝宝的牙齿构成了很大伤害,造成前牙患龋病。 最近,南京一位母亲发现孩子几颗乳牙靠近牙龈的地方有白色脱钙现象,有的牙齿逐渐泛黑脱落了。宝宝的前牙缝发黑,牙齿间缝隙扩大,最后小牙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医学上称为“奶瓶龋”。
睡觉时,宝宝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比清醒时少,不能及时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冲走,给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无论是牛奶、糖水还是果汁,里面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宝宝的小牙虽然很坚固,却禁不起日复一日的折磨。
出招:
每次吃完奶或喝过含糖饮料后,妈妈要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冲净口腔,不要让宝宝养成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这种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妈妈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奶瓶。
2、张口呼吸
宝宝睡觉时嘴总是张着,而且感觉用嘴在呼吸,不时出现轻微的鼾声。宝宝是因为鼻塞吗?但是宝宝并没有感冒啊?张着嘴睡觉的宝宝还经常流口水呢!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正常情况下,宝宝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当鼻子呼吸不顺畅时,宝宝就不得不用口呼吸了。可以说张口呼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妈妈太粗心了,没有发现或重视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原因。如果宝宝患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畅,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就会形成张口呼吸的习惯。
长期张口呼吸睡觉容易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容变丑,如鼻根下陷、鼻翼萎缩、牙列拥挤、上前牙突出、腭盖高拱等,同时神情呆滞,缺少表情。宝宝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
出招:
宝宝感冒时,会有几天鼻子不通,如果鼻子总是不通,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发现宝宝经常张口呼吸,妈妈要带他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除去病因。
3、偏侧咀嚼
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如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
宝宝喝水用奶瓶喝水的弊端
弊端1易患龋齿
宝宝长期用奶瓶喝牛奶,果汁,尤其是入睡时嘴里含着奶瓶,此时饮料中的糖分会残留在牙齿上面,侵蚀牙齿表面和窝沟中的釉质,那些爱钻洞的细菌,趁势侵入牙齿内部,将牙齿中的蛋白质进行溶解而形成龋洞,结果龋齿发生了。
弊端2妨碍学说话
宝宝从10个月左右就开始学习说话了,若是整天嘴里叼个奶瓶,无形中减少了学语言的机会,也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可见,及早让周岁宝宝使用水杯,能增加母子的对话,促使语言学习,使宝宝口齿伶俐,也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弊端3影响手眼协调
1岁左右的宝宝就能用水杯喝水了。如果宝宝仍用奶瓶喝水,手不需要动,眼不用看,感官就得不到充分锻炼。从不用杯子喝水的宝宝,训练了小手端杯的动作,又锻炼了手部的肌肉,促使手眼协调的能力变得和谐。
弊端4养成懒惰心理
宝宝用奶瓶喝水,大人省事,宝宝省力,无形中培养了宝宝的懒惰心理,长大了也不爱动手拿东西。用水杯喝水,得自己动手端着,看似小事一桩,却利于宝宝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影响宝宝牙齿生长的四个坏习惯!九成父母都中枪了!
含着奶瓶入睡,容易造成龋齿
为了安抚宝宝或是为了宝宝能够尽快入睡,很多父母会迁就宝宝含着奶瓶入睡。殊不知,这会对宝宝的牙齿构成很大伤害,容易造成前牙患龋病,医学上称为“奶瓶龋”。宝宝睡觉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比清醒时少,如果不能及时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冲走,会给致龋菌提供充足的养料。牛奶、糖水或果汁中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
因此,每次给宝宝吃完奶或喝过含糖饮料后,一定要给宝宝喝些白开水,冲净口腔内残存的物质,更不要让宝宝养成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这种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妈妈可以暂时用安抚奶嘴来代替奶瓶。
补钙不补AD,钙质无法补充到位
想要宝宝牙齿健康稳固,足量的钙质和维生素AD必不可少。妈妈们都知道,补钙对于宝宝的牙齿和骨骼发育十分重要,同样知道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才能更好地促进钙质吸收,才能让宝宝的牙齿发育的更好。但是,很多妈妈不清楚的是,维生素A对于宝宝长骨和牙齿发育来说也尤为关键。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宝宝牙釉质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龋齿,还会使牙齿发育不全、参差不齐、易脱落。只有维生素AD同时补充,才能满足宝宝牙齿生长发育的需求。
因此,妈妈们除了日常要帮宝宝做好牙齿清洁、饮食注意外,一定要注意这两种营养素的日常供给。至于两者补充的方法,就是医生建议的每天一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坚持服用至宝宝3岁,还具有增强身体抵抗力、维护视觉发育、预防贫血等作用,在宝宝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
张口呼吸,易造成颌骨畸形
人体正常的呼吸方式是鼻子呼吸,而小宝宝则习惯用嘴来呼吸。用嘴呼吸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上呼吸道堵塞造成,如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副鼻窦炎等,都会造成上呼吸道堵塞症状。宝宝因鼻子吸气不畅,就会转而改用嘴巴呼吸,时间一长容易形成习惯。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从口腔医学的角度来讲,长期使用嘴巴呼吸容易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容变丑,同时神情呆滞,缺少表情。这是因为用嘴呼吸会引起牙齿排列异常和颌骨畸形,如果未得到及时矫正,还会出现骨性龅牙,虽然牙齿排列看似整齐,但是整个牙槽骨会突出,对于面部骨骼的形成造成严重影响。
当宝宝感冒或患呼吸道疾病时,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来缓解症状。一旦发现宝宝经常张口呼吸,睡觉打鼾等情况,妈妈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查找病因。
吮指、咬物,易导致形成错颌
如果宝宝小时候习惯使用安抚奶嘴,待到长大后没有奶嘴时,则喜欢吃手指、咬笔杆等来进行替代行为。吮指使拇指含在上下牙弓之间,牙受压力而呈局部圆形小开颌畸形。做吸吮动作时,两颊收缩而使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及开唇露齿等情况出现。同时,又因吮指动作会给予下颌一个向后的压力作用,从而会导致形成错颌。因此,长久的吮指压力会在口腔内造成上前牙前突、影响下前牙萌出。
家长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例如与宝宝动手做手工、一起做亲子游戏,避免宝宝将精力过度集中在吮指、咬食坚硬物体等方面。
如何护理婴儿的乳牙呢
应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培养小儿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多数宝宝出牙无特殊反应,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低热、暂时性流涎、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宝宝牙齿生长得好坏不仅关系到面部的美观,更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因此,做好宝宝出牙前后的家庭护理极为关键。
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进行牙床锻炼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涎、牙肉痒、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宝宝乳牙的保护有多重要
1、乳牙是宝宝咀嚼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
宝宝生长发育旺盛,在快速生长期需要营养的支撑,这一切都需要乳牙的咀嚼,如果乳牙受到了损害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进食,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2、乳牙的健康会影响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宝宝利用乳牙进行咀嚼,从而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促进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3、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到“向导”作用
宝宝通常在6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换牙,萌出的恒牙是在乳牙的基础上长出的,如果乳牙过早的脱落则会导致恒牙失去“向导”,发生位置的偏离,最后长出的牙齿就不能整齐的排列。
“忽视乳牙的护理有何危害?乳牙对宝宝的发育是重要的,如果不注重宝宝的乳牙保护,不管是对宝宝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妈妈一定要注意了。
1、影响消化,造成偏食
咀嚼是宝宝消化的第一步,如果宝宝乳牙受到了损害,那么必然影响宝宝消化,各种消化不良的疾病必定会“接踵而至”。同时,宝宝会为了避免牙齿的疼痛而拒绝食用某些事物,长此以往很可能养成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2、不利于宝宝正确发音
宝宝的乳牙特别是门牙脱落过早的话,对宝宝的发音影响也有一定影响的,据科学研究表明,拥有健康乳牙的宝宝比那些乳牙护理不到位的宝宝更早学会说话。
3、影响宝宝恒牙的发育
宝宝的乳牙是恒牙发育的“向导”,恒牙会沿着宝宝乳牙的轨迹进行萌出,如果不注意恒牙的保护而导致恒牙过早的脱落,那么恒牙的发育就得不到它应有的空间变得参差不齐。同时,乳牙的过早脱落会造成对牙根的使用过度,在此基础上长出的恒牙也不会牢固。
4、乳牙龋齿危害很大
不注意乳牙的保护,很容易造成宝宝的患上龋齿。很多妈妈觉得乳牙得了龋齿不重要,因为迟早要掉,但实际上乳牙龋齿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影响恒牙发育的美观,影响宝宝颌骨发育,严重乳牙的龋齿还可能是“变形链球菌”(龋齿的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宝宝的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健康。
“如何呵护宝宝的乳牙?宝宝的乳牙保护必须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已经忽视了宝宝第一颗牙的保护,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一定不要忘。
1、正确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天生喜欢甜味的食品,所以在妈妈往往喜欢给宝宝过多的果汁等比较甜的饮品,但实际上大多数冲调的果汁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对宝宝乳牙的伤害较大,与其给宝宝喂果汁,不如给宝宝喂食可以咀嚼的水果(太小的婴儿除外),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乳牙的咀嚼能力,又可以减少糖分对乳牙的侵蚀。
尽量少或者不要给宝宝食用碱性离子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乳酸菌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离子,也尽量给宝宝少喝。
2、注意宝宝手部卫生
宝宝在乳牙萌出期喜欢将手等食物放进嘴里,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这样才能保证手部健康,预防宝宝将手上的细菌带进口腔,影响乳牙的健康。
3、戒掉宝宝含着奶瓶入睡的习惯
无论如何,宝宝含着奶瓶 入睡的习惯要及早戒掉。奶类食品是细菌最好的繁殖养料,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很容易将细菌带入口腔,引起严重的奶瓶龋,所以让宝宝戒掉含奶瓶入睡的习惯对宝宝的乳牙保护极其重要。
4、从小养成宝宝注意口腔清洁的习惯
当宝宝第一颗牙齿萌出之后,妈妈最好就要在宝宝喝完奶后为宝宝清洁下牙齿,常规的做法是可以用柔软的纱布、口腔湿巾或者指套牙刷轻柔的为宝宝清洁牙齿;当宝宝一周岁后要养成每餐饭后清洁牙齿的习惯;宝宝两岁后就可以教宝宝刷牙了,这个时候选用健康的儿童牙膏与牙刷教宝宝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都是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坚持执行下去,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宝宝的牙齿健康十分有益,一口好牙也能让宝宝更加的自信。
5、不能忽略宝宝乳牙龋齿的治疗
很多妈妈认为,乳牙反正要换,所以即便得了龋齿也无所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乳牙是恒牙的基础,如果乳牙得了龋齿对恒牙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牙齿参差不齐影响美观、造成恒牙不坚固、影响宝宝自信等等。
当发现宝宝有龋齿时,一定要重视,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解决方法,在乳牙阶段就消灭龋齿比以后的弥补更加重要。
教你正确刷牙方法
正确的刷牙方法为Bass刷牙法,其要点是保持牙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斜放,并轻放于牙齿与牙龈的交界处,顺着牙缝竖刷,旋转刷头,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牙齿内外面方法相同,但刷前牙内侧时,要将牙刷竖起来,刷后牙咬合面时,要前后来回用力刷,每个牙面反复刷8次-1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
给3岁前宝宝清洁牙齿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牙膏,因为牙膏的泡沫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容易使他们对刷牙产生抵触情绪。而且牙膏中所含的氟化物,有可能被宝宝吞到肚子里,长期这样有可能产生危险。
乳牙不良 恒牙遭殃
乳牙一经萌出就可患龋齿,并随着年龄增长龋齿数和严重程度有所增加,6岁-8岁达到高峰。儿童所以发病率较高,与婴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乳牙的钙化程度低、牙釉质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以及婴幼儿年龄小不会刷牙、习惯叼奶瓶睡觉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也与家长对龋齿的认识有关,认为替换恒牙后自然就会好,即使孩子查出有龋齿,一般也不会及时治疗。其实,乳牙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新牙正确发育,一旦蛀牙形成,牙齿生长不健康,旁边的牙齿就会倾斜,造成后来发育的新牙排列不齐。
人工喂养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橡皮奶头的小孔要适中,不要仰卧喂奶,以免上颌受压影响发育,长时间就会形成“地包天”。最好宝宝身体侧着喂,不但对口腔发育有益,而且宝宝吞咽时不容易被呛着。另外,要及时纠正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和其他影响颌面部发育的不良习惯性姿势,如吐舌咬舌、吮指、咬唇、偏侧咀嚼、口呼吸、咬物等。
宝宝5个月长牙正常吗 宝宝5个月长牙的注意事项
宝宝长牙时,要注意口腔清洁,可在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过多地使用牙胶对孩子没有好处,建议家长们要谨慎使用牙胶,可将牙胶换成磨牙饼干来促进宝宝牙齿萌发。
出牙是不会引起发烧的。如果孩子发烧,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可能另有原因。
宝宝如果5个月就开始长牙了,那么我们要及时补充宝宝身体的钙元素,因为长牙需要充足的钙才能保证正常萌发。
宝宝5个月就长牙了的话,就可以考虑使用水杯给宝宝喝水了,这样喝水的方式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
宝宝如果已经长牙了,那么家长就要控制宝宝的糖分食用量,例如:在两餐饭之间只要添加些水即可,不要让孩子喝果汁或其他饮料,因为里面存在大量的糖,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和健康。
在宝宝出第一颗牙时,就应该帮他刷牙了,一天两次。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寝前,家长要用轻柔的婴儿牙刷,挤上少量的牙膏,轻轻地帮他刷牙。注意不要让孩子吞食牙膏。
有损宝宝牙齿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奶瓶综合征
口腔医生经常可见到,3岁左右的宝宝满口乳牙都坏了。口腔专家指出,奶瓶综合征是引起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牙坏掉,会对宝宝恒牙的形成、齿列的整齐以及面容,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在临床上口腔医生也很难治疗。
小乳牙早早坏掉的2个因由
1.常让宝宝含奶睡觉
妈咪经常在宝宝睡觉时,把一瓶含有奶汁、糖或果汁的食物喂给宝宝,为的是让宝宝能尽快安睡,喂后也未给宝宝清洗口腔。
2.常以糖果哄宝宝睡觉
有的妈咪为让哭闹的宝宝入睡,甚至将安抚奶嘴涂上蜂蜜或者其它糖类,让宝宝含睡一夜。
小乳牙坏掉后的2个不良结果
1.形成龋齿
无论含奶睡觉还是含糖品睡觉,都会使食物残留在口腔里。经过口腔中正常寄存细菌的发酵产生酸性产物,对牙齿的珐琅质进行腐蚀,发生脱钙。乳牙本身珐琅质也较薄弱,牙齿发生脱钙后会更不坚固,形成蛀牙。对乳牙的损害程度与吃奶次数的频度、每次进食的时间长短以及保持这种不良哺喂习惯的时间成正比。
2.影响恒牙萌出和排列
乳牙被蛀坏,就不能对恒牙的萌出及排列起引导作用。恒牙长出后,会发生歪斜、推挤等齿列不整齐的现象,失去正常功能。
宝宝长牙顺序不对原因 宝宝出牙不按顺序怎么办
1、按顺序萌牙只是一般规律,但有的宝宝长牙顺序不对出现颠倒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质量好,就没有关系。
2、出牙顺序不对,这与先天的遗传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宝宝缺钙造成的,到医院检查下是否缺钙,按医嘱补钙。
3、当宝宝牙齿萌出来时,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乳牙长得不整齐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吗
许多家长都忽视了乳牙的重要性,认为乳牙在孩子12岁前反正都会全部脱落,所以无需加以特别关注,只要小心护理恒牙就可以了,其实这是极为错误的。乳牙的排列情况会影响以后宝宝恒牙的生长,如果乳牙出现排列不齐的症状在乳牙期矫正是非常有效的,等到恒牙出了之后再矫正就不太容易了。尤其出现前牙反颌,俗称“地包天”和“兜齿儿”等,应在乳牙期间及时矫正。
乳牙是否整齐和很多因素有关,宝宝生长期的营养、新陈代谢、遗传,以及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咬指甲、含着奶瓶睡觉等情况,都会影响宝宝乳牙的排列情况。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预防牙病,更好地保护牙齿。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半年之内,爸爸妈妈要带宝宝做一个口腔检查,以后每隔1年定期给宝宝做口腔检查。这样,牙医就会知道宝宝的牙齿生长情况,出现一些牙齿问题时也能及时地纠正过来。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还要注意给宝宝补充钙质,这样才有助于宝宝牙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