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1、视力下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近视眼,近视度数老是在变化,感觉刚配了一幅眼镜,过了半年又要配一幅,而且怎么配眼镜也配不好,度数也对的,视力也好的,就是看东西不好,这也有可能是视野受损,导致有一块是看不到的。
2、因为晚上瞳孔变大,会感到眼睛突然非常疼痛,胀疼,看东西很模糊,有的时候看灯,由于角膜水肿会出现虹视现象,晚上看灯周围有红红绿绿的彩虹圈,甚至看东西很模糊,看不见。
3、有的时候头疼,还恶心想吐,晚上的时候,眼眶有一点胀,眉弓处有胀痛感,有时会因为阅读时间过长而导致眼睛胀疼、虹视,敏感。
早期青光眼的症状有哪几种
视力逐渐下降
验光配镜视力矫正不到1.0(对数视力表为5.0),尤其高度近视者,配戴适度的眼镜后仍常有头痛眼胀感。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巩膜变长,弹性明显下降,当出现高眼压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不能引起患者注意,医生也易漏诊,而视功能损害却日益加重。(视功能损害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
眼胀、头痛、视物模糊
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如生气、看电影电视或在暗室工作后),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这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又称作青光眼的小发作,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可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及脑血管病等。
过早出现老花眼
如40岁以前出现老花眼(但要与远视眼较早出现的老花眼相鉴别),尤其是女性,老花镜度数变化很快,需频繁更换眼镜,这说明与眼调节减退有关,它与青光眼早期病变的程度成正比。
晚上看灯光时出现虹视
就是在灯光旁出现五彩缤纷的晕圈,好像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由于眼压升高,角膜水肿而造成角膜折光改变所致。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1、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2、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3、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4、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现在大家都了解了,另外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以上就是青光眼早期所表现的症状了.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去治疗,因为还是早期的所以治疗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青光眼早期如何正确诊断
青光眼早期如何诊断:
1、眼底:早期可正常,一旦眼底改变,说明病情已较重,病程很长,已造成明显的青光眼损害。
2、临床症状:青光眼患者在眼压升高、眼底改变前即有明显的全身表现,开始并不表现在眼睛上,只是出现顽固性失眠、偏头痛、习惯性便秘或劳累,情绪波动变化后暂时性眼胀痛、干涩、疲劳、视物朦胧,休息后即缓解,一年仅出现一、两次、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时间愈频繁,每次发作时间却愈长,如此反复发作,随时导致急性大发作。
3、眼压:它是青光眼的重要依据,但却不是唯一依据,临床90%以上的青光眼误诊的患者都是错误的以眼压为标准,眼压高不一定就不是青光眼(参:低血压性青光眼)。眼压高并非都是青光眼。
4、家族史及相关病史:明显家族史,及全身、局部疾病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近视、外伤、眼部炎症、白内障、高血压、糖尿病史等易于合并,继发青光眼。
5、视野、电生理:对低眼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的患者直到失明无症状,眼压不高,眼底看不出损害,但电生理及视野却已反映出病情变化。
青光眼早期如何诊断?想必各位青光眼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其诊断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青光眼时能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青光眼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警惕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为主征,继而引起视乳头神经损害和进行性视野缺损及丧失的一种严重性致盲眼病。
如果发现的早青光眼还是很好治疗的。那么青光眼早期的症状有哪些呢?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⒈眼压升高
用修兹氏眼压计测量,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用手指触按眼球富于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用手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再用手指触按,眼球硬得象石头一样。
⒉视野变窄,视力减遇
因眼压过高,视神经受到损害,早期多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第二天早晨消失。
⒊头痛眼胀
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⒋恶心呕吐
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⒌虹视
由于眼压升高,眼内体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折光改变,这时看日光特别是看灯光时会出现外圈橙红,内圈紫兰,中间挟绿色的彩环现象。当眼压恢复正常之后,彩环即随之消失。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虹视。如果是生理性的或白内障性的虹视,则不会有头痛和眼压升高的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常见于中壮年,特别是妇女较多,多数发病原因与精神有关,如重大的精神刺激、激动、失眠和过度疲劳等皆容易诱发。
当然有的病人是没有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也可能毫无早期信号,直到视野很小,行动困难时已到了中晚期,在治疗上常常比较困难。但大多数人在发病早期会出现上述一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注意察觉并及早诊治。
年轻妈妈因青光眼致盲
8日晚,年轻妈妈林女士晚上和孩子在家玩耍,孩子偶然用手捂住了她的右眼,林女士却突然发现左眼也看不见东西了,眼前是一片漆黑。第二天,林女士来到德州市中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患了青光眼,左眼彻底失明了。
青光眼非老年人“专利”
很多人以为青光眼是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上,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有可能患上青光眼,而中年以上的妇女则最容易被青光眼“盯上”。
张丛林主任告诉记者,青光眼的男女比例接近1:3,“有的青光眼患者属于急性发作类型,眼压急剧升高,患者会感觉到头痛、眼痛视力锐减,多伴有恶心、呕吐,6—24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有的青光眼患者表现为慢性眼压升高,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一段时间内还能保持较好的视力,但视野不断缩小;等到患者有症状时,已经到了视神经损害的晚期,医生和医学也无能为力了。”
因此,早期发现青光眼,早期预防和治疗,是让患者在有生之年保持一定的视觉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为广而告之,世界医学眼科界设立了“世界青光眼日”和“世界青光眼周”,以警醒人们对青光眼的重视。
青光眼一旦致盲不可逆转
据了解,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的损害,如不及时就诊治疗,视力可能全部丧失甚至失明。
青光眼是目前世界上致盲率排在第二位的眼科疾病,但青光眼导致的失明不像排名第一的白内障一样,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青光眼致盲是不可逆的损害,不管怎么治疗都不能复明。“这也是青光眼这种眼科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张丛林说。
青光眼要做哪些检查
1.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2.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3.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以上就是对青光眼的早期症状详细介绍,这些都是青光眼早期症状,因此对它在治疗上方法也是不同,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青光眼疾病,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这样对眼部问题的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症状有什么区别
青光眼由于病因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的症状也是不同的,面对青光眼我们必须要注意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青光眼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那么具体的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呢?
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以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介绍了不同的症状,面对青光眼的症状我们必须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青光眼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