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腺癌是怎么回事
阴道腺癌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病因:
1.原发性:
阴道本身无腺体,阴道腺癌可来自残余的中肾管、副中肾管及阴道的子宫异位内膜组织。人类在妊娠晚期胎儿阴道发育成熟。在怀孕时使用己烯雌酚对胎儿生殖道有一定的影响。己烯雌酚使阴道的腺上皮存留导致阴道腺病。在初潮后体内的雌激素作为启动因子促使癌的发生。阴道腺癌多发生于青春期和年轻妇女。
2.继发性:
多数阴道腺癌是由其他癌症转移来的,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和直肠癌等。
3.其他:
大约1%~3%的宫颈癌患者可同时或迟发阴道癌,故乳头状瘤病毒被认为是这些癌瘤的启动因子。约有20%的原发性阴道癌患者有盆腔放射史。
二、发病机制:
1.原发性阴道腺癌:
己烯雌酚引起阴道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可以由阴道腺病发展而来。无宫内己烯雌酚接触史的阴道腺癌:显微镜下与其他部位的腺癌相似。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毂状和柱状,透明的细胞质和清晰的细胞膜,或者呈粗头短钉状,核大、不典型、突起,周围有少量细胞质。
2/3发生于阴道上端,多数呈息肉状,也可结节状,有的呈扁平斑或溃疡形,质硬,表面肉芽状。镜下见癌细胞质透亮,细胞结构排列呈实质一片,可呈腺管状、囊状、乳头状及囊腺型。电镜下见癌细胞质内含糖原颗粒群,细胞有微绒毛,短而钝,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丰富。
位于中肾管在阴道部分行走的途径,即阴道侧壁和顶壁。肿瘤生长的部位较深,表面覆以阴道黏膜上皮。镜下见癌细胞呈腺管状或乳头状,细胞为典型的图钉状,核深染,大而异型。组织化学检查,对PAS和黏多糖染色皆阴性。
来自异位子宫内膜,镜下见癌细胞可以同透明细胞癌,或是无黏液分泌的腺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异型。
如混合性肠腺癌和亲银细胞癌。镜下见癌细胞有假复层柱状细胞,有黏液分泌,在腺癌下方有未分化小细胞巢,小细胞对亲银染色呈阳性反应,组化检查对5-羟色胺抗体呈阳性反应。电镜见小细胞有神经分泌颗粒。
约半数阴道病灶的外观大体上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1/3者向阴道壁内浸润,使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质地僵硬。显微镜下见阴道内复发病灶较原发部位的肿瘤分化更差,常常形成实性区域,表现更明显的细胞不典型和上皮增生,并常常围绕血管呈旺盛生长。继发性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腺癌最多,它主要来源于胃肠道、宫颈及卵巢肿瘤的转移。较少见的是以肉芽组织形态出现;最少见是囊性肿块,由卵巢癌而来。
阴道肿瘤分类
①阴道囊肿:阴道囊肿又分为上皮包含囊肿和胚胎遗留性囊肿两类。上皮包含囊肿是由于分娩时阴道粘膜受损,或阴道手术缝合时阴道粘膜被卷入阴道深层,伤口愈合后此粘膜继续增生脱屑,然后液化形成囊肿。一般无症状,常于检查时发现。胚胎遗留性囊肿又称中肾管囊肿,阴道旁的中肾管如有阻塞,分泌物潴留可形成囊肿,在阴道侧壁或下段的前壁可见到,呈成串或多发,如葡萄或乒乓球大小,囊肿壁薄为单房。一般没有症状不需治疗,如较大或发生感染可行剔除术。
②阴道良性实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纤维瘤、纤维肌瘤等,可行肿瘤切除。[1]
③阴道腺病:阴道腺病其组织形态及生化特点都与子宫颈的柱状上皮相同,可发生于阴道的任何部分,而以阴道上段的前或后壁为多见,可表现为多个内含粘液的小囊,或呈红色颗粒样肿起的区域,有时表面破溃形成溃疡。病变小或无症状者不需治疗,如有症状或病变范围较大,可作局部剔除。阴道腺病的发生与在胚胎早期孕母服用大量合成雌激素有关。
阴道恶性肿瘤
①阴道鳞状上皮癌:大多发病于绝经后,50~60岁老年妇女。其病有人认为与多次妊娠、子宫脱垂、阴道白斑或对阴道的慢性刺激如药物、子宫托等有关。阴道鳞状上皮癌发生部位以阴道后壁的上 1/3最多见,阴道前壁则以下方为多。当晚期肿瘤已侵犯阴道四壁时,则不易判定基原发部位。
②阴道腺癌:阴道腺癌大多数为转移性的,腺癌约占原发性阴道癌的 5%。当发现阴道腺癌时,应注意在阴道以外有无原发病灶。
乙烯雌酚片的不良反应与禁忌
【不良反应】
(1)可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子宫肥大 、尿频或小便疼痛。
(2)有时可引发血栓症以及心功能不正常。
(3)有时引起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钠潴留。
(4)引起消化道恶心、呕吐、厌食症状和头痛、头晕等精神症状。
【禁忌】
(1)孕妇禁用(可能引起第二代女性阴道腺病及腺癌发生率升高,男性生殖道异常及精子异常发生率增加)。
(2)有血栓性静脉炎和肺栓塞性病史患者禁用。
(3)与雌激素有关的肿瘤患者及未确证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高血压患者禁用。
阴道腺癌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
阴道腺癌的治疗与阴道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相似。由于有宫内己烯雌酚接触史的阴道透明细胞性腺癌发生在年轻女性,确诊时的年龄较小,每种治疗必须保护阴道和卵巢的功能。对于小的Ⅰ期病人采用充分的局部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及局部放射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2.放射治疗
Ⅰ期病人行组织内插植放射治疗或阴道塞子放疗,Ⅱ期病人除行上述处理外,应加全盆腔照射,使肿瘤基底剂量达到75~80Gy。当较晚期的病人行全盆腔照射时,在开始治疗前可行卵巢移位,可以保护卵巢功能。晚期和复发病人常采用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未发现有效的化疗药物。常用多柔比星(阿霉素)及环磷酰胺。对复发病例用氟尿嘧啶(5-Fu)和长春花碱有一定疗效。
白带异常有什么症状
1、灰色均质鱼腥味白带: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
2、无色透明粘性白带:呈蛋清样,性状与排卵期宫颈腺体分泌的粘液相似,但量显着增多,一般应考虑慢性宫颈内膜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
3、水样白带:持续流出淘米水样白带,且具奇臭者一般为晚期宫颈癌、阴道癌或粘膜下肌瘤伴感染。阵发性排出黄色或红色水样白带应注意输卵管癌的可能。
4、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白带有异味的原因
1. 无色透明粘性白带:呈蛋清样,性状与排卵期宫颈腺体分泌的粘液相似,但量显着增多,一般应考虑慢性宫颈内膜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
2. 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3. 凝乳状白带:为念珠菌阴道炎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病理白带分类
1、无色透明粘性白带
呈蛋清样,性状与排卵期宫颈腺体分泌的粘液相似,但量显著增多,一般应考虑慢性宫颈内膜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2、凝乳状白带
为念珠菌阴道炎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阴道腺癌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病因:
1.原发性:阴道本身无腺体,阴道腺癌可来自残余的中肾管、副中肾管及阴道的子宫异位内膜组织。人类在妊娠晚期胎儿阴道发育成熟。在怀孕时使用己烯雌酚对胎儿生殖道有一定的影响。己烯雌酚使阴道的腺上皮存留导致阴道腺病。在初潮后体内的雌激素作为启动因子促使癌的发生。阴道腺癌多发生于青春期和年轻妇女。
2.继发性:多数阴道腺癌是由其他癌症转移来的,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和直肠癌等。
3其他:大约1%~3%的宫颈癌患者可同时或迟发阴道癌,故乳头状瘤病毒被认为是这些癌瘤的启动因子。约有20%的原发性阴道癌患者有盆腔放射史。
二、发病机制:
1.原发性阴道腺癌:
己烯雌酚引起阴道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可以由阴道腺病发展而来。无宫内己烯雌酚接触史的阴道腺癌:显微镜下与其他部位的腺癌相似。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毂状和柱状,透明的细胞质和清晰的细胞膜,或者呈粗头短钉状,核大、不典型、突起,周围有少量细胞质。
1)阴道透明细胞癌:2/3发生于阴道上端,多数呈息肉状,也可结节状,有的呈扁平斑或溃疡形,质硬,表面肉芽状。镜下见癌细胞质透亮,细胞结构排列呈实质一片,可呈腺管状、囊状、乳头状及囊腺型。电镜下见癌细胞质内含糖原颗粒群,细胞有微绒毛,短而钝,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丰富。
2)阴道中肾管腺癌:位于中肾管在阴道部分行走的途径,即阴道侧壁和顶壁。肿瘤生长的部位较深,表面覆以阴道黏膜上皮。镜下见癌细胞呈腺管状或乳头状,细胞为典型的图钉状,核深染,大而异型。组织化学检查,对PAS和黏多糖染色皆阴性。
3)内膜样腺癌:来自异位子宫内膜,镜下见癌细胞可以同透明细胞癌,或是无黏液分泌的腺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异型。
4)罕见腺癌:如混合性肠腺癌和亲银细胞癌。镜下见癌细胞有假复层柱状细胞,有黏液分泌,在腺癌下方有未分化小细胞巢,小细胞对亲银染色呈阳性反应,组化检查对5-羟色胺抗体呈阳性反应。电镜见小细胞有神经分泌颗粒。
2.继发性阴道腺癌:约半数阴道病灶的外观大体上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1/3者向阴道壁内浸润,使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质地僵硬。显微镜下见阴道内复发病灶较原发部位的肿瘤分化更差,常常形成实性区域,表现更明显的细胞不典型和上皮增生,并常常围绕血管呈旺盛生长。继发性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腺癌最多,它主要来源于胃肠道、宫颈及卵巢肿瘤的转移。较少见的是以肉芽组织形态出现;最少见是囊性肿块,由卵巢癌而来。
阴道腺癌如何鉴别诊断
阴道腺癌少见,因此发现阴道腺癌时,应先排除阴道外的原发癌灶累及阴道,常见的为子宫内膜腺癌、尿道旁腺癌和前庭大腺癌。
1.子宫内膜腺癌阴道转移 部位多在阴道下段左右两侧或尿道下方,孤立结节,位于黏膜或黏膜下,肿瘤结节可破溃形成溃疡、出血和感染。可伴有子宫增大,子宫腔诊刮阳性。
2.尿道旁腺癌 多累及阴道前庭,可有尿频、尿痛或排尿障碍。
3.前庭大腺腺癌 多累及阴道下段侧壁,肿块位置较为深在。
4.阴道的子宫内膜异位 罕见,常好发于穹隆部。随月经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周围呈炎症性浸润状,往往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痛经或性交痛。阴道的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癌变时,在组织学上必须看到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之间的过渡形态。
5.阴道腺病 通常分布在阴道上段的前后壁和两侧穹隆,可蔓延到宫颈,很少累及阴道下1/3段,只有在上中1/3段受累时才在下1/3段出现。
6.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阴道转移 往往于黏膜下呈紫蓝色结节,溃破时可导致大出血。有流产、正常产或葡萄胎历史,子宫通常增大,或有卵巢黄素囊肿,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β-HCG异常升高。
7.阴道结核性溃疡 可表现为阴道流血性分泌物,但结核性溃疡少见,病变发展较慢,初为局限性小结节,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形状不规则,局部淋巴结增大,分泌物涂片可能找到结核菌,身体其他部位可有结核症状或体征。阴道溃疡处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阴道腺癌的预防
阴道腺癌的长期随访是必要的,因复发的病人多在治疗的3年内,也有报道在治疗20年后复发,约1/3的复发病人首先在远处部位发现病灶,多发生于肺。
母亲在孕期曾服用DES(己烯雌酚),其女性后代凡在24岁以前在异常阴道流血,流液,宫颈呈广泛的柱状上皮外翻,或阴道有广泛上皮伸展者应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严密追访,每半年或1年复查1次,以便早期发现癌变,医生对异常阴道排液,阴道出血及体格检查时发现阴道息肉状结节状赘生物,应警惕阴道腺癌的存在,仔细检查询问相关病史,并鉴别之,术后根据病灶情况酌情行直接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老年妇女确诊为原发阴道腺癌之前应作宫颈管和宫内膜活检。
女性分泌物有哪几种
主要有三种,具体如下:
1、无色透明粘性白带:无色透明粘性白带一般呈蛋清样,性状与排卵期宫颈腺体分泌的粘液相似,但量显著增多,一般应考虑慢性宫颈内膜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
2、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一般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3、凝乳状白带:凝乳状白带一般为念珠菌阴道炎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白带异常有哪些症状 透明黏性白带
这种白带的外观与正常白带相似,但这种白带的量显著增多。女性出现这种白带常常是因为应用了雌激素类药物或阴道避孕药。出现这种白带的女性,可能患有慢性宫颈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
阴道腺癌吃什么好
适宜食物
丝瓜,鲫鱼,荠菜,油菜
忌吃食物
糯米,年糕,红辣椒,辣椒(青、尖),大蒜
一、食疗:
1.黄芪土茯苓粥
用料:生黄芪30克、土茯苓50克、粳米20克。
制作:先将生黄芪、土茯苓水煎取汁加入淘洗好的粳米内熬粥。具益气利湿解毒功效,用于外阴恶性肿瘤溃破不愈者。
2.苡仁莲子羹
用料:苡仁50克、莲子20克、红枣
制作:先将莲子煮烂,加红枣、苡仁粉,煨煮15钟。早晚两次服用,具益气补血,健脾利湿,强体抗癌功效。
3.栗子黄鱼
材料:黄鱼2条,栗子10枚,葱、姜、蒜、料酒、酱油、盐、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栗子去壳,洗净。(2)炒锅入油烧热、将鱼下锅正反两面煎好,取出备用。(3)入葱丝、姜丝、蒜片煸炒,加入清汤、栗子、盐、酱油,把鱼放入汤内煮沸,去浮沫,煮至烂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活血消肿。黄鱼性平味甘,利水消肿,栗子性温味甘,养胃健脾,活血止血。
4.红烧冬瓜
材料:冬瓜300g,食用油12ml、酱油15ml、水淀粉30g、盐9g、明油6ml、葱丝、姜末、蒜各适量。
制作方法:(1)刮去冬瓜外皮,掏净瓜子、瓜瓤,切成块、放入锅内煮5分钟,捞出沥干水。(2)将酱油、盐、葱丝、蒜片、姜末、水淀粉加温水搅拌均匀,作为调汁。(3)锅内放油,旺火烧热,倒入调料炒均匀,放入冬瓜,再炒拌均匀,加明油翻身即可。
功效:清热利水。冬瓜性微寒味甘淡,配以辛温的葱、姜、蒜少许,具有清热生津、解毒利水、降压、降糖之功效。
5.炝菜花
主料:菜花150g、胡萝卜15g、黄瓜15g、豆油15ml、精盐、味精、花椒粒、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菜花掰成小块,胡萝卜切成菱形片,均用开水焯至断生,用凉水过凉,沥干水装盘。(2)黄瓜切片,也放在盘中。(3)浇上炸好的花椒油,略焖一会儿,加精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菜花味甘性平,补中益气,黄瓜甘寒清热,胡萝卜、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补气血之功效。
6.鸡丁炒荸荠
主料:嫩鸡l只,鲜荸荠10个,蘑菇5g,葱、姜、酱油等调料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鸡宰杀褪毛,取鸡胸脯肉切丁,鲜荸荠洗净,削皮后切片,蘑菇洗净,用水煮熟捞出。(2)锅中倒入香油适量,爆炒鸡丁,加入荸荠、蘑菇及调料共炒,肉熟即成。
功效:益气生津,滋阴清热。鸡肉营养丰富,含有抗癌的有效成分。荸荠性凉味甘,清热止渴,滋阴抗癌。蘑菇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7.茯苓蒸鳜鱼
材料:茯苓15g,鳜鱼1条,葱姜适量。
制作方法:(1)将茯苓捣成碎末,然后在洗干净的鳜鱼上拉几道口子,再把姜、葱切成丝备用。(2)把茯苓末均匀地抹在鳜鱼身上和鱼肚子里,把姜丝、葱丝覆在鱼上。(3)将准备好的鳜鱼上锅用大火蒸,蒸上10分钟后,把鱼端出锅,再把鱼蒸出来的汁加点酱油倒进一只小锅里,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点盐,调匀之后浇在鱼身上。
功效:茯苓有健脾作用,可以让病人快速恢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助全面康复。鳜鱼性平,补益脾胃,与茯苓配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医的清补原则,不易上火。
8.蒜甲鱼
材料:甲鱼500g,大蒜60g,白糖、白酒等各适量。
制作方法:(1)甲鱼按常法加工,留甲,切成块,大蒜分瓣剥好,洗净。(2)甲鱼、大蒜入锅中,加水、白糖、白酒。(3)文火煮熟。
功效:补血养阴,抗癌解毒。甲鱼性平味甘,滋阴补虚,清热凉血。大蒜性温味辛,有消肿解毒、杀虫止痢的作用。适用于肿瘤病人接受放、化疗后出现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口舌发炎,潮热盗汗等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