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因
颅脑损伤病因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
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颅脑外伤和癫痫有什么关系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
外伤性癫痫与癫痫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颅脑外伤病人中,早期癫痫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但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发生,即使是轻微脑损伤也可诱发,其发生率甚至高达50%。幼儿早期外伤性癫痫的另一特点是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其发生率达22%,高出成人1倍。
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发病时间短者可在伤后几个月,长者达20年。但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伤后半年至3年之间。其中57%发生于一年以内,一般认为伤后4年之内不发生癫痫,以后发病的机会就会显著减少。
癫痫专家介绍说:通常情况下,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发生癫痫的可能性越大,开放性颅脑损伤较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硬脑膜穿通伤较单一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有意识障碍比无意识障碍的癫痫发生率为高。一般来讲,颅脑任何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癫痫,而以大脑皮质运动区、海马和杏仁核损伤引起癫痫的发生率最高。就其发作类型而言,和损伤的部位有关,常见有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植物神经性发作等。
小儿脑震荡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多因坠落、撞击等外伤引起。
二、发病机制
儿童未发育成熟的颅脑结构特征对外伤的即刻效应起重要作用。
儿童颅脑损伤的特点:
1、 婴幼儿颅骨薄而且弹性好,骨缝未闭合,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可缓冲撞击的能量,减轻加速性损伤。
2、 因幼儿前中颅窝底相对平坦光滑,对移动脑组织的摩擦抵抗力小,所以能减轻减速性对冲伤。
3、 小儿的蛛网膜下腔比成人小,脑组织可以活动的幅度小,因此小儿颅脑外伤导致的脑表面挫伤较少。
4、 脑干内传导束轴突剪切应力损伤,病理表现为脑干中线网状核中大神经元的染色质溶解和树状突中糖原的积聚。
5、 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组织通透性高,外伤后脑组织水肿、肿胀明显,往往能加重继发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原理
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的一系列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所导致的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它可引起脑组织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使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是指利用氧含量的提高,使得受损脑组织在有氧代谢下加速可逆性组织的恢复,并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保护损伤病灶周围的缺血半影区,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使得缺氧区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消退,并可激活脑干上行激活系统,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
颅脑损伤检查
1.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包括正位、侧位和创伤部位的切线位平片,有助于颅骨骨折、颅内积气、颅内骨片或异物诊断,但遇有伤情重笃病人不可强求。颅骨线性骨折时注意避免与颅骨骨缝混淆。2.CT检查CT检查可以快速如实反映损伤范围及病理,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与转归,但诊断等密度、位于颅底或颅顶、脑干内或体积较小病变尚有一定困难。
(1)头皮血肿头皮软组织损伤的最主要的表现是帽状腱膜下血肿,呈高密度影,常伴凹陷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损伤
(2)颅骨骨折CT能迅速诊断线性骨折或凹陷骨折伴有硬膜外血肿或脑实质损伤。CT骨窗像对于颅底骨折诊断价值更大,可以了解视神经管、眼眶及鼻窦的骨折情况。
(3)脑挫裂伤常见的脑挫裂伤区多在额、颞前份,易伴有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表现,呈混杂密度改变,较大的挫裂伤灶周围有明显的水肿反应,并可见脑室、脑池移位变窄等占位效应。
(4)颅内血肿①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透镜形密度增高影。②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③脑内血肿表现为在脑挫裂伤附近或深部白质内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3.MRI检查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塞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症状比较轻的建议患者休息静养,进食清淡、易消化,含能量蛋白丰富的食物。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护理情况就比较多,首先就是护理的时候要注意他瞳孔意识的变化,瞳孔意识的变化跟颅脑损伤的程度是有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告知医生,提供下一步的诊疗。
第二点就是体位,体位的改变就是体位的摆放,一般床头抬高十五到三十度,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减轻颅内压。
第三个就是吸痰,一定要注意翻身拍背,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第四个就是预防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第五个就是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在他鼓出的部位垫气垫圈和泡沫垫,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每天给患者的四肢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请康复科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的表现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伤因暴力大小不一,产生损伤的程度与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别也较大。
1.创面的表现
重者可见伤口裂开,颅骨碎裂外露,碎烂的脑组织、脑脊液外溢;轻者局部伤口可以很小,被头发掩盖而不易发现。检查时应注意创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对留置在创口内的致伤物不能轻易拨出,以免引起出血。
2.全身症状
早期可出现休克及生命体征改变。休克的原因有:头皮裂伤及颅内大的动脉、静脉破裂失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脑脊液外漏,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故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性全身血压升高的改变减少;复合伤导致的其他脏器出血。常见的复合伤多为胸腹闭合性损伤。若颅脑损伤严重,临床征象大多以脑伤为主,容易漏诊复合伤。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可有低热,而伤口或颅内感染可引起高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资鉴别。
3.脑损害症状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不如闭合性颅脑损伤严重。颅内压增高常不明显,并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亦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脑重要功能区损害时可出现局灶症状;脑干或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受损时临床表现危重,预后不良。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较闭合性脑损伤高。
颅脑损伤治疗并非都靠手术
1.非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较之以前明显提高,这类患者良好的预后有赖于各个环节,包括院前的急救、急诊室、手术室以及NICU(神经系统重症监护病房)的处置,到最后神经康复的进行,贯穿始终,以上环节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是不可或缺的。
颅脑损伤原因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颅脑损伤的原因有什么 颅脑损伤怎么治疗
颅脑损伤的治疗,第一点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第二就是治活动性外出血,应用止血药物或者钳夹止血、包扎止血,避免失血性休克导致循环功能衰竭;第三点是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量的补液, 快速的输液或者是及时的输血,避免循环功能的衰竭;第四点是局部创面的处理,要预防感染,及早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预防感染;第五点是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的时候,要及早进行处理,甚至是手术治疗,并且一定要密切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的神志意识和瞳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