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时小心颈性眩晕
放风筝时小心颈性眩晕
春暖花开,大地生机盎然,许多人去广场或郊外放风筝,放风筝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很青睐,但经常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放风筝不当导致颈性眩晕而发生危险。家住沙河的何大爷,今年72岁,他近日和同伴一起去南湖游玩,何大爷玩起了放风筝,可没想到,他刚放了半小时后就突然觉得眩晕、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据广州友好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伍清风提醒说,老年朋友放风筝要悠着点,注意做足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和选择平坦场地。
准备运动:颈部活动5~10分钟
放风筝时,头颈需要较长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进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注意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动作要求:避免猛然转头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放风筝时应保持头颈部相对稳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动作。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防止椎动脉受压导致眩晕、站立不稳等。
安全保障:选择平坦场地
老年人本身腿脚不够灵活,放风筝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
建议老人放风筝时最好还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以保证安全。
放风筝也能治疗颈椎病
喜欢玩手机的“低头族”们,对于有颈椎病的“低头族”们,周末到郊外放风筝,不仅能放松心情,放风筝还可以让颈椎病远离“低头族”。
放风筝也能治疗颈椎病
1、放风筝时需要挺胸抬头,翘首举目,左顾右盼。通过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
2、放风筝时,眼望天空,头向后仰,还可使颈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颈椎病的康复。
3、放风筝时,因为要关注风筝的动向,眼睛要往远处看,对习惯了看电脑和手机的“低头族”来说,也有很好的调节眼睛的作用。而且放风筝的地方是在开阔之处,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不是一举两得呢?
做好5件事能保护颈椎
1、良好的姿势
坐位时,腰部挺直,双肩后展,桌椅高度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尽量避免长时间端坐。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
不要偏头耸肩,与人说话、看书、操作电脑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
3、要加强体力锻炼
尽可能少坐多动,能走路的不要骑车,能骑车的不要坐车。特别是有车族和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尤其注意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做一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效果较好。
4、要注意动静结合
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站起来做做工间操,活动活动四肢、颈椎,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如果发生颈、肩、背软组织劳损要及早进行治疗,防止发展为颈椎病。
5、补充足够钙质
缺钙可导致颈椎骨质疏松和增生,当你颈部缺乏足够营养的滋润时,你的身体就会面临承颈性眩晕的危险了。补充钙质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喝牛奶、晒太阳最是有效。
春季做什么运动减肥好
快走
在春意初露的日子里,快步行走健身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平常缺少锻炼的人来说,刚开始就练跑步可不太科学,容易对膝关节造成冲击。快走就不同了,在空气新鲜的郊外逛逛,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达到了运动耗脂的效果。专家建议,一个人每天运动量的最低限度应该是消耗3000大卡的热量,这正好与步行一万步所耗热量相当。
提示:准备好防寒的衣物、舒适的鞋,做一做适度的伸屈运动,漫步5分钟之后,就可加快步伐了。走路速度较快的人,每分钟约能行120-130步左右。每天一万步的量需要1.5小时,可以分次完成,每次至少应快走30分钟。
骑单车
骑着这种靠体力去踩的脚踏车,穿越周围像画卷一样美妙的风景,心情不禁畅快无比,顿时感觉这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心灵放逐的愉悦。人的手和脚上有许多人体相应的穴位,当你紧握车把与用力蹬单车时,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开始了身体的穴位按摩。骑单车不仅能借腿部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同时也强化了微血管组织。
提示:自由骑车法就是不限时间和强度,主要是以缓解由于生活压力所造成的身心疲劳,强度骑车法可以规定自己每次、每小时多少公里的骑车速度,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心肺的刺激,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间歇性骑车法可以快慢交替骑行,例如,先慢骑5分钟,然后快骑5分钟,再照此循环反复几次;有氧性骑车法主要以中速骑行,一般要骑45-60分钟,对减肥和提高心肺功能都有好处。
登山
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同时还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山间道路坎坷不平,有益于改善人体的平衡功能,增强四肢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没有经过人为修饰的非台阶路段,可使人体肌纤维增粗、肌肉发达,增强肢体灵活度。另外,在山巅之上极目远眺,可以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劳,还可使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
提示:登山一般选择在清晨,但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为宜。登山要循序渐进,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放风筝
在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清醒头脑,促进新陈代谢。在放风筝时,可以活动周身关节,可以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放风筝时昂首眺望,极目远视,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疲劳。
提示:在放风筝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头颈不要长时间后仰,而应后仰与平视交替,以平视为主。放风筝最好以2至3人一起,选择平坦、空旷的场地进行为宜。
4种运动防治颈椎病
1、疾走或者慢跑
轻松的疾走或慢跑,是一种全身都参与的运动。通过有节奏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锻炼了脊柱关节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肌肉耐力。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多8~12倍。同时,慢跑运动可使人体产生一种低频振动,让血管平滑肌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血管的张力。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紧张情绪。相对颈椎病患来说,疾走更应该提倡,它的效果不比慢跑差,而运动时对脊柱各关节的冲击要比慢跑小得多。
2、骑自行车
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通且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能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还可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预防大脑老化,并可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韧带得到相应的锻炼。
骑车的动作是双手前探,两肩上耸,头颈上扬.这个姿势刚好和平寸大多数人的工作的姿势相反。平时大家在电脑前需要长时间低头屈颈,这就造成了颈背部肌群的过度紧张疲乏,是肌肉僵硬、颈部不适等症状的病因。而骑车却使头仰起来,起到了反向的治疗作用,使平常紧张的肌肉韧带得到牵伸,松弛的肌肉得钊锻炼。这是骑车预防颈椎病的关键所在。
3、游泳
游泳时,人体与阳光、空气、水发生接触,对促进新陈代谢、扩张皮肤血管、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大有益处。游泳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除有助于减肥、塑造形体外,还可预防治疗颈椎病。游泳时,因为需要换气,颈部要从水而努力上抬,使头邡露出水面呼吸,同时双手交替前探,用力划水。这样的动作会使颈背部的肌肉加倍做功,同样是与平时姿势相反的“非正常运动状态”。由于水的阻力是空气中的20多倍,因此游泳是非常充分的锻炼,这样不仅缓解了平时单调的伏案动作导致的颈部肌肉紧张不适,而且加速了血液循环,舒缓疲劳。
4、放风筝
放风筝这项活动的健身与医疗功效,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重视。放风筝时,极目碧空,看风筝随风飘逸,在蓝天白云间摇曳翻腾,可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此外,放风筝还是一项能够防治颈椎病的活动。
放风筝时,受兴趣的驱使,人要仰首举目,挺胸抬头,左顾右盼,仰俯有度。经常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可以说放风筝是防治颈椎病的一个“秘方”。
男人的保健处方有哪些
饮食提示:北京人讲究吃,尤其讲究春天的吃。春天的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春天吃饭不能太饱,最好一天能吃三到五顿,否则会引起胃过度膨胀。早餐一杯牛奶外加几片面包是不错的选择,但牛奶最好别空腹喝,一定要与淀粉类食物结合。酒不能过量,年糕糯米类食物也不宜多吃。
食补指数:
虽说闷了一冬,天气暖和了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不过,春天的运动和其他季节不同,需要走进大自然,从舒缓的运动开始,重在养护,颇有天人合一的感觉。
● 散步散步的时候最好选在日出之后或日落之时,在家附近的社区小路、公园、河边都可以,因为这些地方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很高,散步不拘于形式,不要太快,顺其自然、不疲劳就好。边散步边做深呼吸,能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特别适合体质比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
● 慢跑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实用的运动,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慢跑还有助于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你可以选择清晨或晚饭后2小时,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0—200米,每次慢跑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是最好的。
● 放风筝春天放风筝相对于运动来说,似乎娱乐性更强。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比较适合年轻人。中老年人在放风筝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头颈尽量避免长时间后仰。此外,像打太极拳、做操、打球、登山、骑车、仰卧起坐、退步行走等都是非常适合春天做的运动项目。
运动提示:初春的运动是在给“蜷缩”了一冬的机体进行恢复性训练,因此要特别注意运动的科学和安全。如果要进行晨练,一定要注意空气质量,最好在太阳出来、雾气消散后再进行锻炼,同时最好找太阳可以直射并且有草有水的地方。
适宜春季的养生运动与方法
1、散步
春暖花开之际,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工作疲劳了,到街头巷尾走一走,很快就能消除疲劳,让人心情瞬间变得畅快。
春天有的气候十分养人,不仅阳光好,而且所有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因此这个时候选择在户外散步是非常有益健康的。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过度劳累。
2、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它不仅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并且还有助于调节大脑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消除便秘。
3、伸懒腰
晨起伸伸懒腰,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醒神、解乏、增气力、活肢节。
在中医方面认为。当人躺在那边的时候,我们的血液是归于肝脏的,但是当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血流会经全身。因此,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符合春季养肝之道。
4、放风筝
放风筝能使人回归自然,舒展筋骨,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放风筝时前倾后仰,时而奔跑,时而住脚,缓急弛张相间,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再者,放风筝时双眼凝视蓝天,可以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5、旅游
寒冷的冬季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及需外出踏青赏景,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春天的空气十分的新鲜,尤其是在户外,春暖花来,一些鸟儿也都在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这样的画面真的很令人陶醉。
想促进孩子骨骼的生长发育可选放风筝
当风筝上升、倾斜时,就需要奔跑、拉线、左右摆动……这些动作,都是各部位肌体的运动。
练力强体。放风筝时要动用手、腕、肘、臂、腰、腿、足等人体各个部位,使全身得到锻炼。从放风筝开始,人身肌体各部位都要在不同地运动着。
练心静秽。放风筝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仰观扶摇直上的风筝,可催人奋发向上,意气风发。邓拓有首以放风筝抒发壮志豪情的诗:“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清朝人轩治翁作的一首诗可撩拨起对春光秀丽的美好童年的回忆:“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低鸳;杨柳轻拂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练气驱使。春天一到,阳气升发,人体的气血便产生往外透发的趋势。据《博物志》载:“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这时期活动身体,使气血运动加快,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发育。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入春后走出户外,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之处放风筝,会使人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略,同时可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促使阳光与皮肤的光合作用,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警惕放风筝时的颈性眩晕
春暖花开,大地生机盎然,许多人去广场或郊外放风筝,放风筝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很青睐,但经常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放风筝不当导致颈性眩晕而发生危险。
为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放风筝要悠着点,注意做足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和选择平坦场地。
准备运动:颈部活动5~10分钟
放风筝时,头颈需要较长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进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注意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动作要求:避免猛然转头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放风筝时应保持头颈部相对稳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动作。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防止椎动脉受压导致眩晕、站立不稳等。
安全保障:选择平坦场地
老年人本身腿脚不够灵活,放风筝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
建议老人放风筝时最好还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以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