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现脱肛重在锻炼
老年人出现脱肛重在锻炼
对于老年人而言,脱肛也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因为身体的原因,若是出现这个问题的话,对于他们的影响就是更加大的。其实老年人治疗脱肛,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重要的便是锻炼了。老年脱肛重在锻炼?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痔逵土恫攀歉纳普庖幌窒蟮墓丶�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只有做到日常的锻炼,脱肛这个问题才会远离老年朋友而去。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做到一些必要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样不但预防了脱肛,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让其他疾病也是远离我们。
肛门括约肌松弛怎么办
我们人类的身体在某些方面是很强壮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又很脆弱,有些疾病少稍不注意就可能要了我们的性命。而有些人在肛门括约肌松弛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很大。而很多人在日常中也没有锻炼自己的肛门括约肌的意识,那么下面就要为大家介绍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自动张开,协助排便。肛门内括约肌易痉挛,所谓痉挛就是一种持续收缩状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后就处于痉挛状态,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同时引起肛门疼痛,大便干燥时可使肛管皮肤破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形成肛裂。临床治疗肛裂和一些肛门狭窄就是通过解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来完成的。
肛门括约肌松弛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和肛肠术后对肛门直肠环的手术损伤,在年轻人中少见,年轻人大多是由于原发的脊髓病变或脊柱神经损伤,或因肛门手术、外伤引起肛门括约肌损伤。产伤、重度痔疮、长期便秘、直肠炎症、直肠脱垂、直肠各种手术导致直肠容量减小;长期腹泻、肿瘤、放疗、克隆氏病等破坏括约肌功能;肛周瘫痕、肛管畸形、粘膜外翻等都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自发性失禁患者无括约肌损伤史,表现为内、外括约肌功能不良,会阴神经传导异常。肛门失禁还见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全身硬化病的患者。
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以及促进肛门手术后患者伤口和肛门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使裂口难以愈合。相反,如果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对痔核和直肠黏膜的支持力不够,就会导致痔核脱出和脱肛。肛门疾病术后的人,因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促进伤口愈合,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
也许很多老年人会患上这样的疾病,所以我们就应该及早提防这种疾病的出现,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在空余时间做一些常见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不要等到年老后才感叹自己年轻时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希望在此能够被大家所重视。
老年人掉头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在饮食上一些老年人比较喜欢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会引起头皮湿热的情况,长期会引起毛囊堵塞的情况,这样头发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就会慢慢的脱落。
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比如比较常见的体衰引起的肾虚脱发,还有血液供给不足出现的脱发,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体虚的老年人比较多。
3、还有一些人进入到更年期以后,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变化,比如一些女性会出现卵巢机能逐渐停止的情况,也会出现脱发问题,直到身体内激素水平正常的时候,才会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情况。
4、实际上老年人出现脱发的原因还有很多的,比如营养供给不足、缺乏锻炼、情绪低落,身体器官衰退等等,都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因此建议大家平时就需要改掉这些习惯。
老年脱肛重在锻炼
脱肛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主任杨巍介绍说,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肛门括约肌无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尤其是神经系统机能减退等,是脱肛的病理基础;老年人患便秘、腹泻、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慢性病,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是脱肛的常见诱因。病情轻者直肠粘膜在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咳嗽、下蹲甚至行走时也会脱出,需用手推回才能回纳,如经常脱出在外,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导致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甚至糜烂,肿胀疼痛。临床上根据脱出物长度分为I度(3~5厘米)、II度(5~10厘米)和III度(10厘米以上)脱垂。
学会正确的回纳方法
脱肛轻者可以自己学习正确的回纳方法,以便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推回,减轻痛苦。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双手洗净,有条件者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抹上一些润滑剂,如橄榄油、维生素E油剂等;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倾,使臀部处于最高位(膝胸位);反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直肠复位。家人相助的话,操作更加方便。
中药治疗方法多
脱肛是个非常痛苦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主要有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外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病轻者除手法回纳外可配合药物针灸治疗,但对于II、III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注射与手术治疗,目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各层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中医中药在日常防治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内服:党参15克、升麻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或生晒参芦9克,每天煎汤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一起研成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
坐浴:苦参30克、明矾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处或排便后坐浴20分钟左右。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老年人子宫下垂出血怎么办呢
1、老年子宫下垂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产伤引起的。分娩过程中,宫口未开全时过早用力,会阴撕裂未及时修补及难产处理不当,使阴道变宽松弛。子宫韧带和盆底组织的过度伸展或撕裂损伤使其弹性减弱,造成支持子宫的盆底组织松弛,丧失了提升和支托功能。
2、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或负重,产褥期长期慢性咳嗽,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是促使子宫脱垂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老年期子宫下垂以Ⅰ度为多见,这完全可自行治疗,其方法如下:
1、提肛肌锻炼作缩肛活动,即大便排出后的肛门收缩动作,每天3回,每回20次。目的是锻炼提肛肌,使其强壮、发达,以加强盆底托力,将脱垂的子宫送上去。
2、补中益气汤。每日两次,每次10毫升,连续1月。
3、子宫托。上法无效时用,可有效地将子宫托起,阻其下垂。
4、雌激素替代疗法。去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处求治。
5、手术。用于上述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ⅡⅢ度脱垂,一般行手术治疗。
看了上面有关老年人子宫下垂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相信你已经明白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处理了吧?如果真有这种情况的话,及时采取措施,不但能减轻老人身体上的痛苦,还能给老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关爱老人很重要。
老年人脱肛怎样处理比较好
一、【坚持锻炼】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二、【学会正确的回纳方法】
脱肛轻者可以自己学习正确的回纳方法,以便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推回,减轻痛苦。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双手洗净,有条件者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抹上一些润滑剂,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倾,使臀部处于最高位,反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直肠复位。家人相助的话,操作更加方便。
总之,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专家再次提醒:老年人一旦得上脱肛最好去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对症治疗,以免恶化病情。
脱肛的中医保守法治疗法
直肠脱垂以儿童、老年人较多。在发生腹泻、痢疾或病后营养不良时,易发生直肠脱垂。成年人发生直肠脱垂,多与便秘、腹泻、肛门括约肌松弛以及精神、神经疾患有关。
直肠脱垂的治疗,有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两种。幼儿的直肠脱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倾向,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根治腹泻、痢疾、营养不良等疾病,一般可选用补中益气,涩肠固脱的中药内服或外用熏洗。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党参、白术、白芍、黄芪各10克,川芎、升麻、枳壳各6克),常用熏洗有明矾、五倍子、朴硝等。针灸长强、足三里、百会等穴,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幼儿的全身症状改善后,一般在5岁左右脱肛就会逐渐好转。成人的直肠脱垂比较难治。近年来,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根据祖国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研制出一种明矾液注射疗法。在局麻下将明矾液注射到肛门两侧的骨盆直肠窝及骶骨直肠间隙,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粘连,固定而不再向下滑脱。这种方法无并发症和后遗症,远期复发率低,对小儿直肠脱垂也有很好的效果。
肛门功能锻炼
肛门功能锻炼是肛门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各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脱肛、肛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而且对于肛门手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这种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一段较长的时间方能收效。怎样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呢?下面介绍四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2、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3、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4、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肢体麻木应立即停止运动
一旦身体感到麻木就应该引起注意。老年人出现麻木应立即停止锻炼,及时就医检查身体。
运动锻炼中出现的肌肉酸胀的现象,是由于肌肉中代谢产物乳酸积累过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循序渐进,酸胀感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运动量可逐渐加大。
老年人在锻炼时会有关节疼痛等感觉,这和自身患有各种老年性疾病有关,表明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隐性炎症反应,此时运动量应减少、减轻,以免炎症扩大。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在锻炼时出现一些肢体麻木感,这预示着局部神经受到挤压,可能是运动方式不当,也可能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这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找到麻木的原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