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冬季久咳的中医疗养
小儿冬季久咳的中医疗养
外邪伤肺咳嗽剧烈
小儿的肺为娇脏,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与肺脏密切相关。另外,小儿柔弱的肌肤,对外界寒暖变化调节能力差,初冬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故很容易导致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咳嗽无痰的现象,中医称之为“燥”。初冬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孩子增减衣服不及时会着凉,或夜间开窗睡着后被吹伤风,邪气都会随风侵袭机体引起发病。无论邪气通过哪种途径进入小儿机体,肺总是首当其冲受到损害,从而表现为外感咳嗽。不但咳嗽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小儿白天咳嗽尚轻,越到夜深人静之时,咳嗽越剧烈,有时一口气能咳一两分钟不止,常常影响到睡眠休息。有些较小的婴幼儿病情加重,甚至会因剧烈咳嗽导致心力衰竭,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咳嗽特点
小儿感受外邪,发病一般较急,有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咳嗽声音高而粗,痰白稀薄,治疗期间其他症状逐渐消失,但是咳嗽症状不见减轻,患儿常感觉咽喉部发痒,无痰液,迎风刺激或安静睡眠时常出现自发性咳嗽,使用止咳及润喉药物见效甚微。咳嗽时间可长达半月以上,有的时间甚至会更长些。
中药治疗咳嗽效果好
对于燥邪或风寒犯肺引起的咳嗽,中医治疗以清燥润肺、散寒宣肺为主,而中草药具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一般简单的几剂小药煎熬成汤,每次让孩子分几次服用,不出几天咳嗽便会止住。如果以梨煮水喝,或用少量川贝加梨煮汁喝汤吃梨肉,则效果会更佳。
咳嗽的家庭护理
由于中药特殊的辛辣苦涩味道,往往令孩子们望而生畏。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熬药时尽量浓缩使药量不要太多,并在药中根据孩子的口味加入适量食糖,以减轻刺激性气味。喂药时尽量将汤匙往舌根部放,避开对苦比较敏感的舌中部的味蕾,动作要快而准确。千万不要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强硬手段给孩子喂药,如捏鼻子、撬嘴巴,甚至打、骂、恐吓孩子,这只能进一步增加孩子对服中药的恐惧心理,使其更加拒绝服药。有的孩子饭后剧烈咳嗽,常常会使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此时,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做好清洁,并安慰孩子,鼓励其进食。食物可以以较硬的米饭、馒头、发面饼为主。咳嗽剧烈时可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讲故事或外出散步,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咳嗽症状。
外邪伤肺咳嗽剧烈
小儿的肺为娇脏,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与肺脏密切相关。另外,小儿柔弱的肌肤,对外界寒暖变化调节能力差,初冬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故很容易导致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咳嗽无痰的现象,中医称之为“燥”。初冬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孩子增减衣服不及时会着凉,或夜间开窗睡着后被吹伤风,邪气都会随风侵袭机体引起发病。无论邪气通过哪种途径进入小儿机体,肺总是首当其冲受到损害,从而表现为外感咳嗽。不但咳嗽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小儿白天咳嗽尚轻,越到夜深人静之时,咳嗽越剧烈,有时一口气能咳一两分钟不止,常常影响到睡眠休息。有些较小的婴幼儿病情加重,甚至会因剧烈咳嗽导致心力衰竭,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咳嗽特点
小儿感受外邪,发病一般较急,有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咳嗽声音高而粗,痰白稀薄,治疗期间其他症状逐渐消失,但是咳嗽症状不见减轻,患儿常感觉咽喉部发痒,无痰液,迎风刺激或安静睡眠时常出现自发性咳嗽,使用止咳及润喉药物见效甚微。咳嗽时间可长达半月以上,有的时间甚至会更长些。
中药治疗咳嗽效果好
对于燥邪或风寒犯肺引起的咳嗽,中医治疗以清燥润肺、散寒宣肺为主,而中草药具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一般简单的几剂小药煎熬成汤,每次让孩子分几次服用,不出几天咳嗽便会止住。如果以梨煮水喝,或用少量川贝加梨煮汁喝汤吃梨肉,则效果会更佳。
咳嗽的家庭护理
由于中药特殊的辛辣苦涩味道,往往令孩子们望而生畏。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熬药时尽量浓缩使药量不要太多,并在药中根据孩子的口味加入适量食糖,以减轻刺激性气味。喂药时尽量将汤匙往舌根部放,避开对苦比较敏感的舌中部的味蕾,动作要快而准确。千万不要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强硬手段给孩子喂药,如捏鼻子、撬嘴巴,甚至打、骂、恐吓孩子,这只能进一步增加孩子对服中药的恐惧心理,使其更加拒绝服药。有的孩子饭后剧烈咳嗽,常常会使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此时,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做好清洁,并安慰孩子,鼓励其进食。食物可以以较硬的米饭、馒头、发面饼为主。咳嗽剧烈时可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讲故事或外出散步,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咳嗽症状。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宝宝咳嗽多数情况是小儿肺热未除,外邪(受凉)入侵,宝宝阳气过盛而易化实热,阴津不足易化虚热,肺常不足则热邪易于克肺脏,引起肺热。
在传统方剂基础上,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小儿肺热、咳、喘症状多发、易反复、肺部易感染等特点
只需服用一种中成药即可系统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症。可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辨证治疗的首选药品之一的用药。
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
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5、健儿清解液 :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腕腹胀满者。
6、小孩咳喘灵颗粒或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者,针对反复咳嗽,气喘。治疗由感冒或其它病因引起的咳嗽。
咳嗽分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伤咳嗽。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 ,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
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宝宝咳嗽多数情况是小儿肺热未除,外邪(受凉)入侵,宝宝阳气过盛而易化实热,阴津不足易化虚热,肺常不足则热邪易于克肺脏,引起肺热。
在传统方剂基础上,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小儿肺热、咳、喘症状多发、易反复、肺部易感染等特点
只需服用一种中成药即可系统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症。可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辨证治疗的首选药品之一的用药。
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
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5、健儿清解液 :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腕腹胀满者。
6、小孩咳喘灵颗粒或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者,针对反复咳嗽,气喘。治疗由感冒或其它病因引起的咳嗽。
咳嗽分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伤咳嗽。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 ,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
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小儿春季咳嗽不妨试试10款食疗方
每年的春季,虽说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比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常见的患者就是小儿咳嗽,儿童抵抗力差,感冒咳嗽长期好不了的症状在儿童医院很多,为了缓解小儿春季咳嗽,家长带孩子跑了很多医院检查,也让孩子吃了很多药,但是仍然无效,中医提醒家长不妨试试食疗偏方,通过饮食慢慢缓解小儿咳嗽的症状。
1、杏仁粥
取杏仁12克,粳米50克。将杏仁去皮尖,在煮米至快熟时,提前10分钟加入杏仁,至粥烂后加些白糖调味。该药膳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多痰,痰成白色,大便偏干。
2、双花桃仁饮
取银花10克,菊花10克,桃仁5克,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取汁加蜂蜜少许饮用。适用于咳出黄痰、大便秘结、咽喉疼痛,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
3、麦冬天冬粥
取麦冬12克,天冬12克,粳米50克。先将麦冬、天冬加水煮30分钟,取汁弃渣,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粥服用。有润肺养阴作用,适用于干咳久咳患儿。
4、罗汉果罗卜煲猪肺
取罗汉果1只,白罗卜250克,猪肺50克。将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状,挤去泡沫备用。将罗卜切成小块状,加入猪肺、罗汉果、水、生姜两片、盐、料酒少许同煮,吃肺喝汤。有清肺润肠化痰作用。适用于痰多久咳、大便秘结、咽喉不畅患儿。
5、川贝生梨炖冰糖
取生梨1只,川贝粉1克,冰糖30克。将生梨去皮,当中挖出内核放入冰糖及川贝粉,放入碗中隔水蒸20分钟,食梨喝汤。有化痰止咳润肺作用,适用于久咳多痰,痰不易咳出的患儿。
6、沙参银耳汤
取白木耳10克,沙参10克,冰糖30克。将白木耳用水浸半小时,沙参加水煮半小时,取汁去楂。将汁加入泡好的白木耳及冰糖,煮半小时食用。有润肺养阴作用。适用于面部升火,手足心热,干咳、久咳的患儿。
7、陈醋冰糖汁
冰糖100克捣碎置入容器中,再倒入陈醋450毫升,浸泡3天冰糖溶化后即可服用。于早饭前、晚饭后各服15毫升,长期服用止咳化痰效果更佳。
8、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入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9、丝瓜汁
秋季丝瓜,取汁,隔水蒸热后饮用。用于咳嗽时间较长、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
10、萝卜陈皮汤
白萝卜1个,切片,在锅内放入白胡椒5粒、生姜10克、陈皮5克,煮汤,再加冰糖50克。用于疾病早期咳嗽频繁发作、咽喉发痒、咳声重浊、痰白清稀。
风寒咳嗽易导致肺炎
1、风寒咳嗽
冬季是风寒咳嗽的多发季节,这种咳嗽容易导致肺炎。风寒咳嗽是最常见的外感咳嗽,多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怕冷及发烧,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根据病情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
2、阴虚咳嗽
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却持久不止,并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3、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病人咳黄痰、发高烧、咽痛口干,苔黄脉数,往往伴有便秘。治疗上应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通过泻大肠热来清肺中之邪,可用对症的小承气汤及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治疗。如果咳嗽迁延不愈,痰黄不易咳出,高烧不退,提示可能转为肺炎,则应泄肺清热化痰。
4、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以脾虚常见,表现为咳嗽、发烧、鼻流清涕、食欲不振等,应在宣肺清热的同时予以健脾和胃。
小儿腹泻怎么办 呕吐
小儿冬季腹泻时经常伴有呕吐,面色变得苍白,浑身无力。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宝宝咳嗽多数情况是小儿肺热未除,外邪(受凉)入侵,宝宝阳气过盛而易化实热,阴津不足易化虚热,肺常不足则热邪易于克肺脏,引起肺热。
在传统方剂基础上,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小儿肺热、咳、喘症状多发、易反复、肺部易感染等特点
只需服用一种中成药即可系统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症。可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辨证治疗的首选药品之一的用药。
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5、健儿清解液 :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腕腹胀满者。
6、小孩咳喘灵颗粒或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者,针对反复咳嗽,气喘。治疗由感冒或其它病因引起的咳嗽。
咳嗽分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伤咳嗽。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 ,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
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1、一般措施。注意小儿营养供给,加强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对有关病因如鼻窦炎、增殖体炎等应及时根治。要重视季节性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物,避免可能存在的过敏原以减少发作次数。非特异性三联疫苗注射液,可提高血清干扰素与白细胞吞噬能力,家长可咨询医生意见后决定是否给孩子注射。
2、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内伤咳嗽”,多因咳久不愈影响内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饮咳嗽和肺燥咳嗽。治法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益阴润肺为主,可结合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肺燥咳嗽:咳嗽日久,干咳少痰,阴虚潮热,口渴咽干,或消瘦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舌无苔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润肺止咳。常选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处方举例:沙参9g,麦冬9g,白前9g,百部9g,紫菀9g,杏仁6g,青黛3g,乌梅9g,加减法如下:干咳少痰,不易咳出加贝母9g。咳嗽日久不愈(无表证者)加五味子9g或银杏9g。
痰饮咳嗽:以咳嗽痰多为主,痰白而稀,容易咳出,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舌质如常,苔白腻,脉滑或濡滑,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常用二陈汤加减。处方举例:茯苓9g,橘红9g,半夏6g,杏仁6g,苏子6g,白芥子1.5g 。可进行加减:大便溏泻,舌苔白腻,加炒薏仁9g,党参9g,去杏仁和苏子。痰声漉漉时,可加细辛1.5g,生姜3g。
小儿久咳不愈中医治疗
中医有句话叫“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喘在肾”。也就是说,婴幼儿在咳嗽初期的时候问题多出在肺上,是由肺气上移导致的咳嗽。但是,久咳则是由于“痰随气升,阻于气道”引起,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要想让久咳患儿停止咳嗽,不仅要止咳,健脾化痰更为重要。
具体来说,小儿咳嗽皆为肺脏受累,宣降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儿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那么如何用中医传统疗法对付这令人心烦的咳嗽呢?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特点: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艾灸:
1)穴位:风门双、肺俞双
2)定位: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个穴位20分钟,一日一次。
穴位敷贴:
(1)药物:朱砂8g 甘遂5g 轻粉1 5g
(2)制法:共研末 取少许温开水调成糊
(3)用法:上滴香油敷脐 外用胶布固定封好 3~7天换药1次,用于寒咳。
不宜吃的食物:
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如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 地瓜等。
食疗: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 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风热咳嗽
特点: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则: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刮痧:
1)部位:小儿两侧肩胛骨之间。
2)方法:反复刮2~3分钟,一般刮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没作用,太重容易弄伤孩子娇嫩的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
按摩:
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宝宝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每只脚按摩5 分钟。按摩后,宝宝咽喉肿痛的症状会明显减轻。按摩后要及时给宝宝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淡淡的盐开水。每天坚持给宝宝按摩两次,再配合食疗,宝宝的病会很快愈合。
穴位敷贴:
(1)药物:麻黄、香薷各15g,板蓝根、蒲公英各10g,桔梗12g
(2)制法:共研末,每次取1g少许温开水调成糊
(3)用法:上滴香油敷脐 外用胶布固定封好 3~7天换药1次,有疏风清热解表之功。
麻黄、香薷各15g,板蓝根、蒲公英各10g,桔梗12g,
宜吃的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但宝宝一次只能吃一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宝宝在夏天如患了风热咳嗽,可给他多吃西瓜。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热性咳嗽吐黄脓痰的宝宝吃。④荸荠:性寒,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此方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食疗:
(1)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 次。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
特点: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咯,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白色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食甘甜油腻物可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指纹沉滞。
治则: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穴位按压:
1)定位:肺俞双、丰隆双、足三里双
2)取穴: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简单来讲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丰隆:穴位于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每穴按压2-3分钟,一日一次。
拍背:
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宝宝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宝宝就咳嗽,说明宝宝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进行。
食疗:
(1)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 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2)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 成加少许白糖。
2、痰热咳嗽
特点:咳嗽气粗 痰黄而稠 鼻咽干燥 口气臭秽 面唇红赤 烦渴便秘 舌红苔黄厚 脉象滑数 指纹青紫者。清热泻肺 止咳化痰。
刺血加拔罐:
1)刺血:患儿双侧少商穴点刺放血2-3滴,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旁0.1寸。
2)拔罐:患儿肩背部留罐5分钟。以上疗法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宜吃的食物:
小米、荞麦、大麦、芹菜、菠菜、油菜、白菜、冬瓜、黄瓜、梨、山楂、棱角、柑子、百合、香蕉等。
食疗:
(1)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2)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 ,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3、气虚咳嗽
特点:咳嗽无力 痰白清稀 食少便溏 少气懒言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 或指纹淡红者。补益肺脾 温化痰湿。
艾灸:
1)穴位及定位:足三里双,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2)方法:双侧同灸,每穴20分钟,一日一次,此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经常灸可增强小儿的脾胃功能,促进发育。
穴位敷贴:
(1)药物:党参10g 白术7g 干姜6g 炙甘草3g
(2)制法:混合烘干 碾面备用
(3)用法:用上药200mg 加入热参浸膏10mg 用一软纸覆盖 再加棉花 外用胶布固定封好 3~7天换药1次
咳嗽的食疗方法
秋季是咳嗽的高发期,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那么我们该如何缓解秋季咳嗽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治疗咳嗽的食疗方。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一 萝卜蜂蜜饮: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二 百合蜜: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婴儿不宜选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三 百合款冬花饮: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
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气管略扩张,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有解痉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两药合用有润肺止咳、下气化痰之功效。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
注意事项:本饮以秋冬咳嗽,略见有痰者适宜,对支气管哮喘或痉挛性支气管炎,则药力不及,但可作辅助治疗用。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四 荸荠百合羹
用料: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
温热食用。
功效主治:荸荠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痰消积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百合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则起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咽喉不利。用于婴儿慢性气管炎见痰热症者。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选用。血虚体弱的婴儿忌用。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五 川贝母蒸梨
用料: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制法服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
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
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
注意事项:民间常用验方。婴儿久咳,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复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选用地道药材川贝母其效佳。
治疗秋季咳嗽偏方六 醋饮
用料:白醋适量。
制法服法: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
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见患儿因痒而咳,遇风则甚。所谓“痒则咳,不能已矣”。
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宝宝咳嗽多数情况是小儿肺热未除,外邪(受凉)入侵,宝宝阳气过盛而易化实热,阴津不足易化虚热,肺常不足则热邪易于克肺脏,引起肺热。
在传统方剂基础上,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小儿肺热、咳、喘症状多发、易反复、肺部易感染等特点,研制出了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祖国经典古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基础上加入双黄连、板蓝根化裁而成,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的功效。
只需服用一种中成药即可系统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西药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辨证治疗的首选药品之一的用药。
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5、健儿清解液 :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腕腹胀满者。
6、小孩咳喘灵颗粒或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者,针对反复咳嗽,气喘。治疗由感冒或其它病因引起的咳嗽。
咳嗽分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伤咳嗽。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 ,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
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