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颈椎病的病因
浅析颈椎病的病因
大部分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神经过度紧张,亦或者是由于外部受过伤,睡眠姿势不正确,过度锻炼,还有就是先天性发育等问题引起的,颈椎病虽然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其也是一种疑难杂症,并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可预计的危害。它会让你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而我们只有了解病因才能找出应对的措施,予以治疗,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引发劲椎病的病因有那些: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 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①小关节 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 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颈椎病的病因都已一一给大家讲解清楚,希望颈椎病患者能够认真查看,并针对自己的情况,找清楚自己患病的原因,然后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治疗,为你以后的生活减轻一些负担和病痛的苦楚,让你的颈椎不再痛。
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吗
牵引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也可适用于颈项肌肉劳损的保健治疗,但不适用于颈椎椎管狭窄或并发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者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根据部位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对于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颈椎病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主要由牵引的角度、时间和重量等因素决定。
牵引时,要求颈椎病患者颈肩部及躯干充分放松。若是椎动脉受压型的病人,上述夹角角度宜小一些,使下颌部受牵引的力更多一些。要注意牵引带不宜太靠近耳朵,以免影响颈内动脉的血供。由于颈椎病因人而异,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故在刚开始作牵引的几次中,应指导颈椎病患者试将座椅前移或后退,以便调节牵引角度,从而找到一比较适宜的角度,这时的颈椎病患者无论在牵引时或牵引结束均无不适感。
颈椎牵引应每日1~3次,每1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治疗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若坐位牵引疗效不够理想,或症状较重,或体弱的颈椎病病人,也可改为仰卧位牵引,颈椎病病人可取平卧或斜卧。这时颈肩部肌肉更放松,加上水平位牵引不需对抗头的自重,牵引的重量相应可减轻到1~3千克不等。颈肩部的皮肤、肌肉肌腱等在加热条件下更易被牵伸,故在颈椎牵引的同时,配合颈肩部的热疗,颈椎病疗效可能更佳。
颈椎病有哪些易患人群要注意
颈椎病成为亚健康人群常患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现代人们生活压力过大,颈部受负过重造成的。除了生活压力大的职业人群外,还有哪些人是颈椎病的易患人群呢?有问必答骨科专家将在睡眠姿势、年龄、职业等因素方面详细分析颈椎病的易患人群。
从睡眠姿势上讲
枕头过高、过底或枕的部位不当,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均易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关节平衡失调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
从先天遗传因素上讲
有头部外伤史及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易患颈椎病。
从年龄上讲
中老年患颈椎病者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弱、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韧带增厚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而这些都是颈椎病形成的因素。
从职业上讲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字员、计算机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长期观看显微镜者,交通警察等。这些工作由于长期低头,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因而发病率较高。
因此,喜欢卧高枕者及反复“落枕”者易患颈椎病,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注重适当的休息,年龄大的人注意颈部的护理。
颈椎病病在脊椎,类型多样,造成的危害远不止颈间疼痛那么简单,严重的会造成视力障碍,头晕目眩,甚至猝倒。所以易患人群还要严格防范,以上几类颈椎病易患人群要注意及时自检,如有颈部僵硬疼痛的初期症状,需及时就医。
颈椎病造成视力模糊
近年来,国内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颈椎病变造成的视力障碍称为颈性视力障碍,并总结其特点为:
① 眼部症状与头颈部姿势改变有明显的关系,不少人感到头部在某一特殊姿势时,眼部症状和颈椎病的症忧均减轻,而另一姿势时则均加重;
② 多有颈椎病病史,眼部症状和颈椎病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与颈椎病的病情变化关系密切;
③ 眼科检查常查不出明显的病因,按颈椎病冶疗则视力改善。颈椎病影响视力的原因可能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可见,这种视力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治好颈椎病,治好了颈椎病,视力也就随之而恢复,如果单纯从眼科去治疗,多是徒劳无功。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
先天性因素(15%):
先天性因素主要指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从病因学角度来看,其是后述三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除非占位性病变体积过大(例如骨赘,肿瘤及碎骨片等),大椎管者的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地较颈椎椎管狭窄者为低,即使出现症状,也多较轻微,且易于治愈。
动力性因素(20%):
动力性因素主要是指椎节的不稳与松动,后纵韧带的膨隆与内陷,髓核的后突,黄韧带的前凸,以及其他有可能突向椎管,对脊髓致压,而又可因体位的改变而能够消失或减轻者。
机械性因素(25%):
机械性因素指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及髓核脱出等,包括局部或蛛网膜下隙形成粘连无法还纳者,这些因素大多是在先天性及动力性因素基础上而对脊髓形成持续压迫。
血管因素(25%):
脊髓血管及其血供量像脑部血管一样,具有十分惊人的调节能力,以维持脊髓在各种复杂活动中的血供;其正常与异常状态的供血量可以相差20倍左右,如果某组血管遭受压迫或刺激时,则可出现痉挛,狭窄甚至血栓形成,以致减少或中断了对脊髓的血供,视缺血的部位不同,在其相应的支配区表现出各种脊髓缺血症状,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后果,在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脊髓缺血表现包括: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引起的四肢瘫痪(以下肢为重),沟动脉受压引起脊髓中央管前方缺血,出现上肢瘫痪(也可波及下肢);软脊膜缺血,引起脊髓刺激症状;以及因大根动脉受阻所引起的脊髓变性等,此种在临床上难以被察觉的因素,实际上对脊髓的病理生理改变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手术时仅仅摘除脱出的髓核,四肢瘫痪症状可迅速减轻甚至消失,而如此惊人的速度只能用血管因素来加以解释,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估计血管因素的重要作用,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判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年底头晕失眠视力模糊
在寒冷的冬季,颈椎病更是容易“趁虚而入”,医院门诊中,颈椎病患者也骤增。专科医生来秋冬中医防病治病的妙招。专家提醒,冬季更应注意颈部、腰部等关节处保暖,避免颈椎病复发。
天冷!颈椎病患者骤增
颈椎病已成为城市人的高发病,常多发于年龄在26-35岁的年轻上班族身上。据中医教授介绍,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医院门诊中,颈椎病患者骤增,来他的康复科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者也大量增加。他分析,颈椎病受天气影响很大,冬季天气寒冷,颈部受到冷的刺激后,局部肌肉会保护性收缩,可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神经、血管、脊髓受挤压,增加了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其他季节感觉不明显的颈椎病症状,入冬后往往会显现和加剧。
白领一族:年底头晕失眠视力模糊 或是颈椎病发作
每年年底,都是白领一族冲业绩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其中,不少白领会出现“头晕、心慌、肩膀沉重感、夜晚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等情况”,这些症状很像是压力太大引起的焦虑症。范德辉教授介绍,这不一定是“焦虑”,也有可能是“颈椎病”发作了。他进一步解释说,年底天气寒冷再加上不良的工作姿势在年底更是高频率出现,患者更易发生的“颈椎病”。颈椎病除了典型的“颈痛、手麻”症状外,由于颈动脉受压迫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可造成睡眠障碍。常年如此,会引起头晕,头痛,多梦,恶心,心悸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他并发症。有时还会导致眼供血不足、视物模糊重影。
颈椎病能导致风湿和类风湿吗
颈椎病的话导致不了风湿性的疾病这是两种病因导致的两种不同的疾病
牙疼会是颈椎出问题了吗
为什么颈椎病跟牙疼也有关系呢?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维新教授做出分析: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虽然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但此类颈椎病因为颈部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会产生头晕、昏沉、偏头痛、心慌、胸闷、四肢发凉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牙疼。
这是因为牙齿是由三叉神经支配的,三叉神经在颈部的走行距离短又隐蔽,通常不会受到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影响,所以绝大多数颈椎病不会诱发牙疼。但是如果因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到位于第五颈椎和第五颈椎横突前面的颈部交感神经,异常刺激由颈部的交感神经传递到三叉神经脊髓核,再由三叉神经下颌支传到牙槽,使左侧下牙出现严重的疼痛,而牙齿本身并没病变。
颈椎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颈椎病并不是遗传性疾病,除了后天病因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先天性的颈椎发育异常也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但先天性颈椎的发育异常并不是遗传性的,颈椎病并不是遗传性疾病,因此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危害。
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
一、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
二、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三、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四、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五、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六、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病因基础。
颈椎病病因
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果不好,非常容易引起颈椎病,颈椎病一旦出现将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大家应该要尽量的做好预防的工作。下面请专家给朋友们介绍一下颈椎病出现的病因。
1、在椅子上打盹。当我们坐在椅子上打盹时,上部身躯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大多数坐睡的姿势都是很别扭的,不是弯曲,就是斜了,低头趴在桌子上的话,还会有种压迫感。坐睡会让腰部扭曲,久而久之,会引起腰肌劳损。
2、长期驾车。驾驶过程中长时间的胳膊上抬,从人体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该姿势对颈椎的负荷最大,长期这样不正确的姿势将必然导致颈椎病。党耕町提醒,正确的驾驶坐姿要求是,位置不要太靠前,以右脚轻放刹车踏板,大小腿间角度应为钝角约120度左右或更大,紧踩时大小腿不能完全呈直线。
3、挎肩挎重包。挎肩挎重包往往会让人长期处于肩头一高一低的状态,这种姿势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肌肉的紧张可引起肩背酸痛。同时,单肩挎包还使脖子强直,引起颈部肌肉的痉挛,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两肩高低不对称。
4、长时间听耳机。颈椎如果长时间负荷重量,将会导致变形,并且压迫脊髓神经,如果不及时恢复,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神经的传导功能丧失。特别是对于豆豆这样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青少年,更应该把脖子解放出来,并且在平时行走时保持抬头挺胸的正确姿态。
通过上面所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颈椎病出现的病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了解之后,做好预防工作。
颈椎病会引起动脉硬化吗 颈椎病的原因
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病因基础。
颈椎病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①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