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的孩子饮食热量是怎样分配的
患上糖尿病的孩子饮食热量是怎样分配的
将每日食物分为4餐:早晨7:00进食全天的1/7,中午11:00占全天的 2/7,下午5:00占2/7,餐间有2~3次点心占1/7,临睡前占1/7。待病情平稳 (精神好转、多饮、多尿症状消失,尿糖阴性后,改为每日3餐:早晨进食占全 天的2/10,中午占3/10,下午占3/10,餐间有2~3次点心占2/10,有利于血 糖的控制。
糖尿病饮食热量表
快速有效计算食物总热量的方法:
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提起计算食物的热量就觉得头痛,因为他们不知道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翁建平教授为大家一一解释“如何快速有效的计算食物的总热量”。
在计算食物的热量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不同的人每日所需要的热量。
不同体力劳动的热量需求表(仅供参考):
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基本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 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每人先按照25-30kcal/kg理想体重/d计算基本能量摄入推荐,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活动度、应激状况调整为个体化能量标准。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如何调配?
首先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出每日需要食物的总热卡数,根据总热卡数来调配每日的主食量和副食量。
食物中提供热量的营养素有三类:碳水化合物类、蛋白质类和脂肪类,每1克碳水化合物和每1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热量,而每1克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三种产热营养素所提供的热量比例一般为: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 60%-70%、脂肪提供热量: 20%-25%、蛋白质提供热量: 10%-15%。由于这三种营养物质在各种食物的含量不同,所以不同的食品提供的热量也不同。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以米、面作为主食,其中主要含碳水化合物,主食提供的热量一般占总热卡的50~60%,根据计算的食物总热卡数我们可以按下表确定每日的主食量:
糖尿病总热卡与主食量对应表:
其实上面的表格我们很容易记住,以总热卡需要量1200千卡的主食量为3两作为基数,总热卡需要量每增加100千卡主食量增加半两。
主食量固定后,其余的热量要由副食提供,一般我们每人每天从副食中获得的热量约为500~600千卡。副食的总热量也要固定,这样才能保证您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符合饮食控制的要求。
各种食物所含的热量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合理搭配饮食,既要使饮食的总热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又要符合自己的口味,还要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为此,我们这里介绍一种“等热量食品交换份法”,将热量均为90千卡的食品作为1份,根据算出的每日所需总热卡,确定需要多少份食物,合理搭配。在保证总热卡恒定的情况下同类食品可以自由交换,这样就能避免食品单调,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更加平衡,并能增加生活乐趣。
我们根据食品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将食品分为4大类,列出各种食品每份(含90千卡热量)的重量:
常看电视小心患上糖尿病
常看电视小心患上糖尿病
波士顿哈佛公共卫生研究所对3.79万名年龄从40岁至75岁的男子,进行了10年的追踪调查后得出上述结论。这种病通常只发生在年过四十的超重成人身上。
调查发现,每个星期看电视2到10个小时的男子,比每个星期只坐在电视机前一个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男子,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66%。如果每个星期看电视节目长达21个小时至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倍,如果超过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两倍。在这之前的研究显示,常做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要比成人难
现在患上糖尿病的人群是很普遍的,一担患上会给患者的伤害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患者一担患上就要积极的接受治疗,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一旦发病就会跟随患者终生的疾病,那么,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为什么要比成人难?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一、孩子心智并不成熟,对于疾病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全面,他们并不懂得自己所患的疾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由于理解及认知能力较差可能在配合治疗上会比较困难。
二、孩子们是比较好动的,他们每天都精力丰沛,充满活力,没事跑跑闹闹,他们的运动量较大而且难以控制。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所以患儿不能不运动,但也不能过量运动,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三、我们都曾从孩童时代走过,我们都了解贪吃是孩子的天性,这就造成了糖尿病患儿在饮食上就比较难以控制。看到其他同龄儿童能吃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他们却必须受到限制,这对他们来说很难接受。另外,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饮食治疗方面与成人糖尿病有很大区别,提倡用“计划饮食”来代替“控制饮食”。
由于孩子的诸多特点致使无法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做到和成人一样的效果,可以说糖尿病在孩子们身上的造成危害会比在成人身上的跟为严重。所以如何让孩子们远离疾病才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糖尿病的康复
第一点、患上糖尿病之后的患者会出现肥胖的状况,在发病之前非常的胖,但是发病之后体重会急剧的下降,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每天吃很多东西,但是却还是瘦了,还有就是患者的尿液非常多,严重的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节奏。
第二点、患上糖尿病之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是要多多的注意的,尤其要注意的就是热量的摄入,最好不要吃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比方说肥肉,鸡蛋,牛羊肉等食物要少吃,避免自己的血糖过高,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了不好的状况。
第三点、在生活当中,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其中含有的营养元素都是很多的,患者多吃一些对自己的身体好,但是也要注意了,有些水果中也是含有高糖分的,比方说西瓜等食物就要控制着吃。
第四点、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蔬菜,豆芽,海带还有粗粮,杂豆等,这些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这些食物里面是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饮食必不可缺少的一些营养。早晨可以选择性的喝一碗,燕麦粥其实要买里面的纤维素含量是比较高,能够具有饱腹感也是能够降低人体血糖的。
当心患上糖尿病
1.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危险信号,如果没有刻意去减肥,每个月的体重却减少4至5公斤的话,这就说明身体肯定存在问题。对此,国外某糖尿病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饮食正常体重却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会促进血糖值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吃多少食物,体内细胞都无法摄取葡萄糖,也就是说,体内积蓄的能量将被逐渐消耗,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2.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国外某眼科医学博士指出,糖尿病会对人体的视觉产生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而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都与之存在关联,长时间的慢性视线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3.伤口难以愈合
国外某医学网站指出,高血糖会阻碍血液流通,延迟伤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损伤神经组织。
伤口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则将降低治愈能力,如果经常出现伤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现象,最好去往医院接受诊断。
4.刚吃完饭就感觉饿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美国某糖尿病医生表示,体内胰岛素的机能失常会直接导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
而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体内胰岛素不断升高,就会促使大脑时常产生空腹感。
5.慢性疲劳感、身体乏力
胰岛素就好比身体的能量供应开关,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就相当于切断了体内的能量供应,从而会产生疲劳感或者易疲劳的体质现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疲劳感并非糖尿病独有的现象,例如癌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抑郁症等也容易引发疲劳感,总体来说,疲劳是大病的主要征兆之一。
6.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麻痹最先会始于足下,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
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危险信号。
7.夜间尿频
对于夜间尿频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间小便频率不断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国外某医师指出,如果体内血糖值上升,人体会本能的将其排除,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尿频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8.喉咙干燥
这种现象与尿频存在较大的关联,因为频繁排尿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燥,不过喝水越多,尿频次数也会随之增多,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9.皮肤干燥、发痒
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肤发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国外某医学博士指出,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
10.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真菌病,表面上看来,似乎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却是一个重要的征兆表现,而且对象群体不仅包括女性群体,也包括男性群体。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症状一:容易饿,吃得多
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患上糖尿病,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患上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反而忽略自己的健康问题,常常会表现多饮、多食、多尿。目前医学上也极力在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症”。由于病情程度不同,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无任何异常表现,一般呈单纯体态肥胖,而食欲、体力正常,本人无患病感。这时期的主要症状是饭后尿里有少量糖,细心的人如能及时去医院作尿糖化验,就能了解病情。
多数病人是在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如多饮、多食、多尿。如每天尿次数增加,每次排尿量也增加,一般每天排2000~3000ml尿液,因尿里含有糖分,尿有特殊气味,在野地里撒尿时,附近的蚂蚁都会集中到尿液淋湿的地面。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作尿的检查。由于排尿量增加,失水也增多,便出现口渴,不管天气冷热,也一味地饮茶、喝冷水,饮而复饮,许久不肯罢休。食欲亢进,多食善饥,尽管如此,饮进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而身体逐渐消瘦、易疲劳、虚弱、无精神,在临床症状明显时还会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低、阳萎、月经不调、视力障碍等。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二、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三、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妊娠糖尿病孕妇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糖尿病的病症类型也比较多。部分的孕妇也可能会患上糖尿病。下面给大家介绍妊娠糖尿病孕妇饮食注意,供大家参考。
1、应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孕周、血糖等情况计算病人的每日需求量,能量过剩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只会加重病情;妊娠晚期每日的能量供给为标准理想体重(DBW)×(25~35千卡/千克+350千卡)。DBW的计算方法:身高≤165cm,DBW=身高(厘米)-105厘米;身高>165厘米,DBW=身高(厘米)-100厘米。
2、糖类应多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粗粮、薯类和杂豆类;主食可以包括大米、小米、荞麦、燕麦、玉米面、玉米棒、挂面、饼干、面粉、馒头、绿豆、赤豆、土豆等;粗细粮搭配,宜干不宜稀,稀粥、烂饭升糖快尽量不食用。
3、餐后应适当运动。每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钟以内,以不引起宫缩为宜,并持续到分娩(保胎病人限制运动)。
4、禁食含简单糖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糖果、糕点、果酱、冰淇淋、甜饮料、蜜饯、藕粉、红枣、碳酸饮料、月饼等。
5、饮食干预的关键是每餐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蛋白质15%~20%、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0%~55%;宜少量多餐:总热量按15%~20%、5%、30%、10%、25%~30%、5%分配于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睡前加餐六个餐次中;每天碳水化合物的入量一般约250g或主食300~350g;蛋白质每天1.3g/kg。
6、合理烹调方式。宜多选用蒸、煮、拌、煨、烧、炖、爆炒等烹调方法;忌用煎、炸、熏、烤、腌等烹调方法。
Ⅱ型糖尿病会传染吗
由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高,发病因素复杂,因此有很多人会担心,自 己会不会因为和糖尿病患者接近而被传染患上糖尿病,所以在生活中一些糖尿病孩子会被同学、亲人疏远。Ⅱ型糖尿病它不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糖尿病 是绝对不会传染的。因此生活中大家可以放心和糖尿病患者接触。
哪些儿童容易患糖尿病
1、遗传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的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则易出现肥胖,使后代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肥胖
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目前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升高,导致以前成年人“专属”的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也屡见不鲜。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遗传在肥胖发病中仅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与后天的饮食、活动、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心理因素等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儿童糖尿病可以说是由儿童肥胖直接导致的,而儿童肥胖症是由于家长给孩子制造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包括喜欢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丰富但不均衡,营养元素单一等。
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消耗热量过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正常体重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发生肥胖,以后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会降低,将更难恢复到正常体重,造成恶性循环,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机会。
哪些儿童容易患糖尿病
1、遗传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的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则易出现肥胖,使后代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肥胖
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目前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升高,导致以前成年人“专属”的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也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遗传在肥胖发病中仅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与后天的饮食、活动、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心理因素等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儿童糖尿病可以说是由儿童肥胖直接导致的,而儿童肥胖症是由于家长给孩子制造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包括喜欢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丰富但不均衡,营养元素单一等。
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消耗热量过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正常体重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发生肥胖,以后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会降低,将更难恢复到正常体重,造成恶性循环,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