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秋季腹泻有哪些表现
儿童秋季腹泻有哪些表现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小儿秋季腹泻的防治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起病急,多有发烧,可以持续1-4天,并可有咳嗽、流涕症状。起病当日即有呕吐,并排水样便,为白色或浅黄色,每日10-20次,并伴有脱水症状。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后大多数较快治愈。
那么得了秋季腹泻如何治疗呢?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但我院专家有言,防病在先,为了孩子免遭痛苦.家长看着心疼.重点在于好好预防.专家总结了关于预防儿童秋季家庭预防的小窍门.
预防脱水。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ORS)给孩子服用。
调整饮食。病情轻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病情较重伴脱水者应到医院及时就诊。患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有什么区别
儿童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地区病,发病的季节性比较强,主要集中发病于秋冬季节,主要在中秋前后多发,炎热的夏季较少发生。根据其发病的季节性特点,我们将其称之为秋季腹泻,但是实质上,秋季腹泻一般是指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并不单指在秋季发生的腹泻。
这种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腹胀、腹痛、拉稀次数多,有时还伴有发烧、呼吸道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虽然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都表现出腹泻症状,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的主要区别一个是秋季腹泻发病的季节性比较强,通常在秋冬季节多发。
二是发病的年龄阶段较窄。秋季腹泻的主要侵袭人群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大于4岁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因为小于6个月的宝宝受到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的保护,一般不会受到感染。而大于2岁的儿童,有的由于已经接种疫苗,因此身体里已经具备抗体;有的由于在广州长期居住,容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久而久之自身也会产生抗体,因此,4岁以后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
三是发生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一般拉得很稀,在做大便常规检查时,红白细胞不是很多,有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在做轮状病毒检测时就可以发现病毒的存在。
宝宝秋冬季腹泻的原因
秋冬季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目前,由于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细菌感染的腹泻疾病已有所减少,而由病毒所引起的腹泻就显得颇为突出。6个月-3岁的宝宝往往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的“受害者”,入秋之后幼儿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腹泻呢?
常见的邱冬季腹泻有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肠腺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等,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最为典型。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故又称秋季腹泻。
因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途径主要是胃肠道,所以只要幼儿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就很容易被感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很多医生认为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引起腹泻的患者的轮状病毒有A、B、C、D四个血清型,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可以重复感染。
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可由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等原因成为主要的易感人群,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少数也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儿童秋季腹泻吃什么药
(1)西医治疗:
① 抗病毒治疗可用利巴韦林、潘生丁。
②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微生态治疗,可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
③ 肠黏膜保护剂用蒙脱石粉。
(2)中医治疗:
① 外用药:肉桂、丁香各等分研末过120目筛并加入少许陈小粉混匀装入密封瓶备用,用时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以填满肚脐为度,外覆大小适度的塑料薄膜,最外面用麝香追风膏固定,久泻不止外用药粉中加入少许五倍子粉,皮肤过敏者禁用。
② 内服药:小儿秋季腹泻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故用自拟加味平胃散以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车前子、焦山楂、防风为基本方。伴发热加荆芥、苏叶;伴呕吐加姜竹茹、制半夏;伴消化不良加鸡内金、炒谷麦芽;伴湿热加蒲公英、马齿苋。久泻不止用香砂六君丸化裁。
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流行季节
流行季节: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易感人群: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二、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三、合理用药
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的,自己会好,及时吃药也是不能明显缩短病程的,如果早期合理使用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四、腹泻时的饮食要点
一定不能禁食,相反,要鼓励孩子多进食,可小量多餐。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禁食,就是当孩子频繁呕吐时需要禁食,同时需要到医院吊针补液。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也就是奶、米汤、粥为主,暂时不要吃烂饭或硬饭避免过敏性食物例如海鲜、鸡蛋等;不吃生冷的、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特别是生冷的东西,炖苹果可以止泻。炖苹果还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吸附作用,可以止泻。
炒米汤:将普通大米洗净,凉干,用大锅炒至金黄色,加水煮粥,给孩子喝粥水。也有止泻作用。
秋季腹泻预防的误区
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宝宝秋季腹泻的认识误区
● 误区1: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 误区2: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 误区3: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误区4: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 误区5:宝宝泻得太厉害,用止泻药可以止泻 。正确认识:止泻药副作用大,对婴幼儿有毒害
● 误区6:宝宝腹泻,止泻、禁食(或补充营养)很重要 。正确认识:孩子脱水重,需要及时补液
秋季腹泻防治知识有哪些
幼儿秋天腹泻较为多见,以2-3岁的儿童患者较多,主要是由于秋天天气凉爽,婴儿的消化道不易适应高温气候而减少消化酶的分泌,进一步降低了消化功能,气温下降后利于肠腔内病毒生存,儿童秋季腹泻大多是以感染肠道轮状病毒为主,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感冒。幼儿与成人发生秋季腹泻的病因和处理方案也有差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高度重视,减少秋季腹泻的发生。
对于预防秋季腹泻发生,主要措施有:
1. 食用的动物性食品或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煮透。海鱼、海虾、海蟹、海蛰等海产品中常存有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菌),人们吃了未熟透的上述海产品后,可引起副溶血弧菌的感染。而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内脏、肌肉、蛋及乳制品常污染有沙门氏菌,因此人们在购买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后,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以防沙门氏菌感染。
2.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剩饭、粥、牛乳、乳制品、鱼、肉、蛋等易受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若被人们食入可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因此,剩饭、剩菜等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应加热后再食用。
3. 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此外,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在对腹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对患者的隔离,例如,应隔离痢疾患者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患者使用的餐具应同其他家庭成员所使用的分开存放,用后可在沸水中煮沸,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可放置户外日光照射半小时,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秋季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平时我们一定要多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路边摊,更不要去吃垃圾食品,腹泻并不可怕,一定要平时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这样就能很好的抑制腹泻的发生。
宝宝出现腹泻严重会死吗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也叫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一般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宝宝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有低热,很少高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发病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而且是先吐后泻。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用药效果不明显,一般5-7天后自愈,但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会长一些。
虽然是一种儿童秋季的常见病,但是如果处理不善、医治不及时,严重者甚至可因脱水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哪些情况下宝宝容易患秋季腹泻?
一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6个月—2岁的宝宝具有个体的特殊性,此时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大一点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
二是因为轮状病毒引发的秋季腹泻。其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接触的人中有秋季腹泻患者,或者到过人多的地方玩耍,就容易患秋季腹泻。
儿童秋季腹泻的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都还没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小于6个月的宝宝,由于体内还留有妈妈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患秋季腹泻的机率更低。3岁以上的儿童,由于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也叫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粪口途径,二是空气传播。潜伏期1-3天,6-24个月的小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秋季腹泻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吐后泻,并伴有发热,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病程有自限性,尚无特效药治疗。如腹泻十分严重,补液又不及时,便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久之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秋季腹泻的治疗以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繁殖)、保护肠道黏膜、补充液体为主。
秋季腹泻疫苗
所谓秋季腹泻疫苗指是轮状病毒疫苗,在我国是属于二类疫苗,要自费、自愿的。一般服用一次维持时间1年,三岁以下儿童是建议每年服用一次的。全年都可服用,现在服用是合适的。至于服用有没必要这就不好讲了,这个毕竟要自费。对于二类疫苗,国家的政策是鼓励接种的,毕竟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另外儿童秋季腹泻由50%-6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