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宝妈不适合母乳喂养 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患的妈妈

哪些宝妈不适合母乳喂养 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患的妈妈

这样的妈妈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威胁到宝宝的人身安全

产后抑郁症,究竟是个什么鬼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很复杂,身体、情感、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都能诱发产后抑郁。

身体变化。产后,体内急剧下降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此外,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也会急剧下降,这使你感到疲劳、迟钝及沮丧。血容量、血压、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方面的变化也是你感到乏力、情绪波动的原因。

情感因素。当你缺乏睡眠并不知所措的时候,你甚至在处理一些小问题上都会遇到麻烦。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甚至觉得对生活失去了控制。

生活方式的影响。需要费心照顾的婴儿或年长的孩子,母乳喂养的困难,经济上的困难,缺少爱人或其他亲人的支持,都会增加你遭遇产后抑郁的可能。

产后抑郁的表现

产后抑郁的症状会随抑郁症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1、产后忧郁

产后忧郁一般仅持续几天至一到两周,症状可能包括:

情绪波动

焦虑

悲伤

易怒

哭泣

注意力下降

入睡困难

2、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可表现为产后忧郁,但抑郁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最终会影响你照顾婴儿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的能力。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包括:

食欲不振

失眠

极度易怒

过于疲劳

性欲降低

缺乏生活的乐趣

感到羞愧、自责或能力不足

严重的情绪波动

难以照顾婴儿

不愿与家庭及朋友交往

伤害自己或婴儿的想法

未治疗的产后抑郁症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3、产后精神病

产后精神病是一种通常在产后两周内所发生的罕见疾病,症状更为严重。

产后精神病的症状可能包括:

困惑和定向障碍

幻觉和妄想

偏执

试图伤害自己或婴儿

何时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你在产后感到抑郁,你可能不愿或不好意思承认这一点。但如果你有以下症状之一,你必须要去看医生:

两周后症状未消失

情况越来越糟糕

无法照顾婴儿

很难完成日常的事务

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想法

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产后精神病,那么请立即就医,不要再拖或希望症状能有所缓解。产后精神病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想法或行为。

产后抑郁的治疗

1、产后忧郁症通常会在两周内自行消退,请尽可能多休息,接受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联系其他新妈妈,避免饮酒。

2、产后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来治疗。

建议抑郁症的哺乳期妇女使用抗抑郁药,不对母亲进行药物治疗的风险对婴儿来说更大。

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产后抑郁症通常在几个月内消失。有时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但重要的是治疗后你开始感觉好转。过早停止治疗可能导致复发。

3、产后精神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生活方式和家庭疗法

通常产后抑郁是一种无法自我疗愈的疾病,但你可以做些事情来加快你的恢复。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适量的活动,比如带着宝宝一起散步。吃健康的食品,避免饮酒。

设定合理的期望目标

不要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减少对完美家庭的期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旦需要帮助,请告知他人。

为自己腾出时间

如果你感觉天要塌下来了,请为自己腾出些时间。好好打扮下,出去拜访朋友或办点事,为你和丈夫安排些独处的时间。

做出积极的回应

当面对困境时,请保持积极的态度。即便环境没法改变,你也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及反应的行为,短暂的行为认知疗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避免与世隔绝

将你的想法与爱人、家庭和朋友进行交流,向其他妈妈讨教经验,寻求医生或者当地的一些妈妈互助团体的帮助。

哪些宝妈不适合母乳喂养 患严重心脏病的妈妈

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母乳喂养,因为哺乳会使母亲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从而使母亲生命受到威胁。

产后抑郁症的误区

新妈妈经常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她们或许会经历一段叫做“宝宝综合症”的心路历程。有这种综合症的妇女会感到疲累,没有精力。但是,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更强烈的,持续时间更长的心理障碍。

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或许会不想和自己的宝宝玩耍。她或许会感到难以集中精神,不能给宝宝足够的温暖和爱护。她会因此而感到内疚。

如果你在分娩之后,没有立即患上产后抑郁症,那么,你就不会再患上它了。

产后抑郁症会在分娩后的1年内随时发作。

产后抑郁会不药而愈。

“宝宝综合症”会大概持续4个星期,并自自动痊愈。但产后抑郁和其他疾病一样,不经过治疗几乎是不能痊愈的。但好消息是,有很多办法能治愈这个病。

患有产后抑郁的女性都会有虐儿倾向

产后抑郁跟产后精神病不同。产后精神病患者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她们可能会自虐,或者虐儿。如果你感到有这种心理倾向,那么就立刻向家人和医生寻求帮助。

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看起来很抑郁,停止照顾自己。

你不能单从一个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产后抑郁症的患者或许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她会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光鲜,并努力地化好妆之类的。通过对外表做修饰来转移她内心的痛苦。

有产后抑郁的妈妈都不会是好妈妈

产后抑郁不会是任何女性变成失职的妈妈

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才会患上产后抑郁。

患上产后抑郁症,不是任何人的错。没有什么能预防患上这种抑郁症。

补足睡眠,就能从产后抑郁中康复

尽管补充睡眠对产后抑郁的患者来说很重要,但是,单单睡眠不能治愈产后抑郁

这几种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1、宝宝有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有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酶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症。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一旦进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就会会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积,从而引起其神经系统统疾病,导致智力受损。同时,有的宝宝还伴有白内障,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临床,急性半乳糖血症,宝宝会出现拒乳、呕吐、恶心、腹泻、体重不增加、肝大、黄疸、腹胀、低血糖、蛋白尿等症状。轻型的多无急性症状,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发音障碍、白内障、智力障碍及肝硬化等。

如果被明确诊断者,要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养,以特殊的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养。

2、宝宝有枫糖尿病

枫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疾病,分为经典型、间歇型、中间型、硫胺素反应型和E3缺乏型,其中以经典型最多见,占75%,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如肌张力增加惊厥、嗜睡和昏迷,同时有代谢性酸中毒健康搜索。多数患儿还伴有惊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应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

这样的宝宝也不适合母乳及普通奶粉喂养,要用低分支氨基酸的特制奶粉喂养。

3、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

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可等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份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4、妈妈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致病细茵或病毒会进入妈妈的乳汁,由于身处感染期,患者需要用药物控制,这些数药物也能够进入从乳汁。这些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的影响。

5、妈妈进行过放射性碘治疗

碘同样会进入乳汁,如果宝宝喝含有碘的乳汁,甲状腺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要等到疗程结束后,再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致正常后再继续给宝宝喂奶。

6、妈妈接触贵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母亲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或从事污染性较大的工作,乳汁中有毒成分会相当高,如在制药厂、电镀厂、农药厂、皮革厂工作的一线工人,会接触大最的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放射性物质、铅汞等有毒金属、镉砷等有毒化学物质。

母乳中有机氯化合物毒性最大,可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症、损害肝脏及免疫、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婴儿成年后睾丸体积变小、精子数目下降)。哺乳妇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正在接受美沙酮治疗者不宜哺乳。

7、婴儿有苯酮尿症

婴儿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大量堆积,干扰脑组织代谢,引发智力障碍。婴儿皮肤色素减退,头发黄,汗液、尿液有霉臭或鼠尿味。一旦确诊应避免苯丙氨酸饮食的摄入,尽管母乳中苯丙氨酸含量远远小于牛奶,还是不宜吃母乳或须严格限制母乳用量。应摄入不含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再辅以奶糕、米粉、蔬菜。

8、婴儿乳糖不耐受

婴儿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吸收,吃母乳或牛奶后出现长期腹泻,影响生长发育,并因免疫力低下反复出现感染。可服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9、早产儿

孕周<34周、体重<1500g的早产儿,因无吸吮及吞咽能力,暂时不能母乳喂养。

10、唇腭裂患儿

因先天性缺陷在手术矫正前不能哺乳。

11、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

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勺子喂哺宝宝,尽量不用奶瓶,以避免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也可以试用仿照妈妈乳头形状制作的仿生奶嘴,如果宝宝能用奶嘴吃奶,也不会因此拒绝母乳,这是最理想的。

12、妈妈患严重肾脏疾病

哺乳同样会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从而对母亲的生命造成伤害。

13、妈妈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患

这样的妈妈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威胁到宝宝的人身安全。

产后抑郁症可以喂奶吗

产后抑郁症是否可以给宝宝喂奶要依据病情而定,若只是轻微的症状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但若是病情严重最好暂停母乳喂养,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母乳中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宝宝长期饮用这种酸性物质对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性格可能变得孤僻、忧郁,且患有产后抑郁症在喂奶的时候也会显得不专心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很不好。此外,情绪是受内分泌调节的,而乳汁属于体液的成分,内分泌紊乱的递质受体存在于体液中,间接孩子的情绪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影响。

产后抑郁症需要全家关爱

平时多愁善感者更易患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产后4~6周症状逐渐明显。产妇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与丈夫产生隔阂。有的产妇对家庭缺乏信心,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食欲明显下降,还有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率加快、呼吸增加、便秘、对事物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思维障碍,甚至有可能出现自杀或者伤害孩子的行为。

平时多愁善感、追求完美的女性比较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此外,分娩带来的创伤、照顾新生儿的劳累,都会引发产后抑郁症。如果女性平时睡眠正常,产后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周围亲人就应该多加注意。

用关爱进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情况不需要药物治疗。为了保障女性安全度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家人必须对抑郁的产妇进行悉心呵护,创造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过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充分的休息时间。产后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妇体型恢复状况等,都应尽可能避免。

其次,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孩子,如何正确理解宝宝的行为往往感到困难,这时家人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主动关心、鼓励她们,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说产妇的产后忧郁症,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家人多给产妇一些关爱。这种病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发现了及时的给予关心。可以适当的转移下,产妇的注意力,多和她进行交谈,尽量说一些开心的事情。不要哪某些事情来刺激产妇,慢慢的就会恢复健康了。

流产后抑郁症的五大认识误区

情绪低落有可能是产后抑郁症,但不是产后抑郁症的判断标准。许多新晋的爸爸妈妈以为低落易怒就是患了产后抑郁症。其实不一定。判断是否有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还是得先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

1、所有的新妈妈都会感到疲惫

新妈妈经常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她们或许会经历一段叫做“宝宝综合症”的心路历程。有这种综合症的妇女会感到疲累,没有精力。但是,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更强烈的,持续时间更长的心理障碍。

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或许会不想和自己的宝宝玩耍。她会觉得不能给宝宝足够的温暖和爱护并因此而感到内疚。

2、产后抑郁症会在分娩后的1年内随时发作

如果在分娩之后没有立即患上产后抑郁症,那么,就不会再患上它了。

3、产后抑郁会不药不愈

“宝宝综合症”会大概持续4个星期,并自自动痊愈。但产后抑郁和其他疾病一样,不经过治疗几乎是不能痊愈的。

4、患有产后抑郁的女性会有虐儿倾向

产后抑郁跟产后精神病不同。产后精神病患者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她们可能会自虐,或者虐儿。

5、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停止照顾自己

产后抑郁症的患者或许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她会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光鲜,并努力地化好妆,但她可能只是通过对外表做修饰来转移她内心的痛苦。

爸爸妈妈们要正确对待产后抑郁症这个问题,不要盲目对号入座,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发现产妇已患病,应及早配合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荨麻疹可以喂母乳吗 哪些情况下不能喂奶

出现以下情况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1)有消耗性疾病 在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如果给进行母乳喂养则会加重各脏器负担,导致功能近一步恶化,从而使的生命受到威胁。 (2)长期服药 长期服用伤害的药物,如伤害神经系统的安乃近、导致过敏的金霉素、损伤肝肾功能的病毒嗟注射液等。咪用药,药物会渗入乳汁中,通过母乳喂养吃的奶就会含有药物了。 (3)有抽烟喝酒日常习惯 尼古丁、酒精的成分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容易气管炎和睡眠紊乱,严重影响

产后们如何远离抑郁症

1.知性的心理辅导 对于有抑郁症的产妇来说,最最缺少的就是被认同和理解,不管采取认知疗法还是自我强化,对产妇走出抑郁都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产妇对妊娠和分娩的过程的正确认知,做好角色的转换,鼓励者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帮其树立自信。 2.家人的帮助 家人尤其是丈夫,要了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并给产妇细心的呵护,主动承担家务和照顾。日常生活中多和妻子沟通,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和想法,避免在生活中刺激产妇,以免加重抑郁的程度。 3.适当的自我宣泄 随着的到来,初为人母总会在育儿和压力方面,遇到一些手

哪些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提应该是的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1、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母乳,以防传染给。如有肝炎、肺炎等疾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可等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份给带来不良影响。 3、有消耗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以授乳。一般情况下,能够分娩的就能够哺乳,但更要注意

产后精神病的预防

孕产期妇女如果注意预防,可以稳定心理状态,进而减少产后精神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婚前保健、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提高围生保健服务、与精神科医生合作等。 婚前妇女通过接受各种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计划受孕和避孕方法的正确选择,孕产期保健知识,对未来婚姻生活和孕产期保健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孕产期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持续地给予产妇生理和心理的科学支持,可以帮助孕产妇排除心理困扰,消除负性情绪,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安全分娩。 产后应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早期培养母婴之间

有什么情况不能喂母乳

1、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时 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哺乳,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喂哺。 2、传染病时 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奶,以防传染给。如有肝炎、肺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3、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4、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

总是吃不饱怎么回事?这些错误的母乳喂养技巧,害苦了! 5种情况下,禁止(暂缓)母乳喂养

而言,母乳是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口粮;对而言,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助于产后恢复,还有可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因此,母乳喂养是母子双赢的喂养方式,应加以大力提倡。但是以下这5种情况下,是不可以给喂养母乳的! 1、有活动性肺结核、乙型肝炎(大三阳)、急性乳腺炎、急性传染病等疾病的; 2、妊娠期高血压,产后病情严重,分娩时或产后发生出血休克等重症状态时,也不宜给哺乳; 3、有心脏病、慢性肾炎等疾病,一般可以给喂奶,但是视体力而行,如果体力跟不上,就考虑停止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乳房保养 首先们一定要注意对于乳房的保养的情况,在进行洗澡的时候,可以进行按摩,穿一些比较宽松的内衣,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乳头保持清洁,防止乳头、乳房疾病的发生。如果今后喂养的时候,姿势和方法得当,其实问题不大。每次哺育之后,如果没有将乳房吮吸空,应当用吸奶器将多余的奶水吸出,这不是浪费,排空了乳房才能促进乳汁更多地分泌,还能减轻新的涨奶痛苦,对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尽早开奶 很多的在刚生完孩子之后是没有奶水的,这个时候可以先让吸着,这样就可以促进奶水的分泌。 谨慎用药或不用药

产后抑郁症的5个误区

误区一 产后抑郁是很正常的――所有的新都会感到疲惫和抑郁。 正解:新经常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她们或许会经历一段叫做“综合症”的心路历程。 有这种综合症的妇女会感到疲累,没有精力。但是,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更强烈的,持续时间更长的心理障碍。 有产后抑郁症或许会不想和自己的玩耍。 她或许会感到难以集中精神,不能给足够的温暖和爱护。她会因此而感到内疚。 误区二 如果你在分娩之后,没有立即产后抑郁症,那么,你就不会再上它了。 正解:产后抑郁症会在分娩后的1年内随时发作。 误区三

有哪些适合哺乳

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提应该是的身体健康,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该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了。 如母亲有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精神病、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病症,或体质过于虚弱,都不宜进行母乳喂养。若母亲有疾病,乳汁成分受到影响,则不适合哺乳。而且有病的母亲需要服药,这会导致某些药物通过体内代谢影响乳汁,新生儿吸食后引起药物反应,从而对生长发育不利。 哪些情况不能母乳喂养? 传染性疾病 当有结核病、肝炎、重感冒时不宜给喂奶,以防传染给。 当重感冒时,细菌或病毒可借喂奶的机会由呼

5种情况下母乳喂养要慎重

首先,当有传染病时。如有严重的乙肝、肺病等,为了防止传染给,不能用母乳喂养 。 其次,当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时。如有心衰等时,要根据病情,让医生诊断 是否可以母乳喂养。 第三,服药期间。在哺乳期,也有病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服用药物 ,此时应停止哺乳 ,等病愈停药后再重新恢复。不过这里要提醒的是,暂停哺乳 期间还是每天按时将奶挤出,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母乳的正常分泌。 第四,如果有严重的乳头皲裂和乳腺炎 等疾病时,应当根据病情暂停母乳,及时进行治疗,不过此时可以将母乳挤出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