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的临床意义
血清尿酸的临床意义
(1) 血尿酸增高:① 急慢性肾炎血尿酸明显增高,且较BUN、Cr更显著,出现更早。其他肾病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积水等血尿酸亦增高。因肾外因素影响较大,故其升高程度并不与肾功能受损程度成正比。② 痛风,由核蛋白及嘌呤代谢紊乱所致,血尿酸>595μmol/L。③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因核酸代谢分解增加使血尿酸增加。④ 其他:氯仿、四氯化碳、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剧烈运动等。(2) 血尿酸减少:较少见,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等。
血清胆红素有何临床意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著;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梅毒血清检查的临床意义
1、梅毒血清检查是用于梅毒疾病的诊断检查。妊娠梅毒不但能给孕妇健康带来影响,更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即使妊娠能维持到分娩,所生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几率也很高。有些胎儿虽然发育正常,但在通过产道时,仍有可能与生殖器病损接触而感染。
2、未经治疗的早期妊娠梅毒妇女,大部分胎儿会成为先天性梅毒儿。大部分潜伏期梅毒妇女的胎儿在幼儿期会成为先天性梅毒儿。
3、实施产前梅毒筛查可及时发现孕产妇人群中的梅毒感染者,对于选择和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性预防措施,阻断或降低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产前梅毒筛查和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的治疗及随访,可以防止90%以上的先天梅毒的出现,与此同时还进行性伴通知,使性伴得以治疗,最终可以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先天梅毒的发生。
血清白蛋白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在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此时并非蛋白质绝对量增多。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而以白蛋白浓度降低为多见。 白蛋白浓度降低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但有时总蛋白浓度接近正常,而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又伴有球蛋白浓度增高。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或严重灼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和肾病时尿液中的丢失,严重时白蛋白浓度可低于10g/L。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由于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常可见到水肿等现象。 妊娠,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体内对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又同时伴有血浆容量增高,血清白蛋白可明显下降,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常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球蛋白增高的原因,除水分丢失的间接原因外,主要有下列因素:①炎症反应: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③骨髓瘤和淋巴瘤;此时γ球蛋白可增至 20~50g/L。 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正常婴儿出生后至3岁内,由于肝脏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球蛋白浓度较低,此属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会导致球蛋白合成减少。
血清尿酸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尿酸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引起尿酸偏低的原因有多种:测定因素(干扰因素),病人自身因素:如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均有这种现象,您应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明确病因在治疗。用不着担心.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就暂时不用管它了.平时注意饮食多样化适当增加肉类的摄入,注意锻炼.
尿酸是体内嘌呤碱的代谢产物,正常值为:142-416。尿酸高对人体不利。您的尿酸只是略有偏低,对人体没有坏处。不必担心。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清淡温软富有营养的饮食。关注健康,定期体检。
女性尿酸的正常值是178-387微mol/L您的血清检杳尿酸值为135.2稍微低一点意义不大。一般讲对于尿酸过低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临床意义的,贫血,肾小管性酸中毒,肝损伤等可能造成尿酸偏低,临床上常见的是尿酸偏高的问题,尿酸低极为少见。
建议您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检查,多吃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知道血清尿酸偏低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造成血清尿酸偏低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只有我们了解了血清尿酸偏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血清尿酸偏低的症状。
尿酸检测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意义:
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吟分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
尿酸含量升高:
(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3)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血尿酸升高。
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SF增高
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SF减低
SF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铁。
痛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 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 /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三、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 /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四、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109/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
(一)偏振光显微镜检查
将滑液置于玻片上,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双折光细针状尿酸钠结晶的缓慢振动图象。用第一级红色补偿棱镜,尿酸盐结晶方向与镜轴平行时呈黄色,垂直时呈蓝色。
(二)普通显微镜检查
尿酸钠结晶呈杆状针状,检出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镜检,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诊断痛风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
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109/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
血尿酸测定:
痛风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痛风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 /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尿常规检查 :
痛风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
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