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胃不好吃什么 茵陈蚬肉汤清热利湿

脾胃不好吃什么 茵陈蚬肉汤清热利湿

茵陈蚬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将洗干净的茵陈,蚬肉和猪瘦肉,生姜一起放进瓦煲中,加入1600毫升清水以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煲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将猪肉拌酱油佐餐用,蚬肉和茵陈可以弃之不食。作为调理脾胃的食材每周饮用两到三次即可。

治疗尿路感染的13种土方法

偏方一

柿饼灯心草汤:柿饼2个,灯心草6克,白糖适量,煎汤饮食。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之功效。可治尿道炎、膀胱炎及血尿患者。

偏方二

绿豆车前草汤:绿豆60克,赤小豆30克,车前草,白糖各适量,加水煮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偏方三

绿豆粥:绿豆5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洗净,用水浸泡8小时,强火炖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绿豆破裂,加入粳米继续熬煮至烂。加入白糖。每日2次,每次一碗,作早餐及午后点心食用。夏季可作冷饮频食。

偏方四

车前子豆汤:绿豆50克,黑豆50克,车前子15克,蜂蜜1匙。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用绿豆、黑豆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至豆烂熟,离火,弃药包,调人蜂蜜即成,吃豆饮汤。适用于小便不利,尿短急痛,腰酸腰痛患者。

偏方五

青小豆麦粥:小麦50克,青小豆50克,通草5克,先用500毫升清水煮通草,去渣后再加入洗净的青小豆和麦粒共煮成粥。作早餐食用。

偏方六

金银花茶:金银花30、50克,甘草末10克,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之。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可治发热,尿痛。

偏方七

千车蛇肉汤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湿热淋证及慢性淋证急性发作。千里光60克、蛇倒退30克、车前子15克、猪肉100克。先将千里光、车前子、蛇倒退煎水,去渣取汁。以药汁炖肉,肉炖至烂熟,吃肉喝汤。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不能吃肥肉者,可用瘦肉。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蚬肉汤:蚬肉20克,秋海棠30克,冰糖适量,加水共煮,食肉饮汤。清热利尿,治疗尿路感染。

偏方八

冬瓜绿豆汤:清热利尿。主治尿路感染、热淋、血淋。新鲜冬瓜500克,绿豆50克,加白糖适量,煮汤饮服。既能清热利尿,又能防暑降温。是防治泌尿系感染的最佳饮料。

偏方九

豆芽汁: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用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可治泌尿系感染、尿赤、尿频、淋浊等症。

偏方十

芹菜汁清热消炎:芹菜2500克。将鲜芹菜洗净,捣烂绞取汁,加热至沸,每次服60毫升,每日3次,忌辣物。

偏方十一

150克马齿苋、90克红糖、把马齿苋和红糖用水泡三个小时后加水用文火煎三个小时;一剂药服用三天到五天。可治疗尿路感染。

偏方十二

90片桉树叶和60克千里光。把千里光先用水煎,然后把桉树叶分三次加入里面,一天服三次,服用个三天到五天。

偏方十三

栀子和瞿麦各15克、木通和扁蓄各10克、滑石甘草和车前子各6克、大黄和灯芯草各3克熬成汤药,去渣服汁。主要治疗小便涩痛、尿色浊红、尿频尿急、小腹急满、淋沥不畅、甚者小便不通等这些症状,具有抗菌消炎、补虚益肾、清热通淋、利湿解毒的功效。对急性膀胱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性质的尿路感染都很适用。

溶血性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黄疸的辨证治疗,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治疗大法,主要为清热化湿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属于湿热的清热化湿,必要时适当同时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属于寒湿的温中化湿。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以达到湿祛黄退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法。

(1)阳黄:

①湿热兼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方中麻黄、薄荷宣散外邪,用量宜轻,取其微汗之意;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赤小豆淡渗利湿,通利小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姜枣、甘草调和脾胃;合方共为清热利湿,宣散外邪之剂,表证一罢,薄荷、麻黄减去,不可再投。

②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方中茵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要药,用量宜重;栀子、大黄清热散结,荡涤热毒。加车前草、猪苓、泽泻渗利湿邪,使湿热分消,从二便而去。药后大便稍溏,排便次数增加1~2次为度,如药后大便不溏,可加重大黄用量,有助于黄疸的消退,或热盛有化火之势,出现口苦、渴欲饮冷、苔黄糙者,可合龙胆泻肝汤,清热泄火,利湿退黄。

如因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肋痛牵引肩背,或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大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如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黄疸胁痛时发时止,痛有钻顶感,宜用乌梅丸加茵陈、山栀子以安蛔止痛,利胆退黄。

③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方中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通利小便;白术甘温健脾除湿。并酌加藿香,蔻仁等芳香化浊,宣利气机,助化湿退黄之力。

若湿困脾胃,便溏尿少,口中甜,则用茵陈胃苓汤,健脾除湿,化气利水。如果热留未退,乃困湿热未得透泄,可加用栀子柏皮汤增强泄热利湿作用,在病程中如见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宜用大黄硝石汤泻热去实,急下存阴。

④胆热淤结:

治法:清肝利胆,化湿退黄。

方药:清胆汤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清热解毒,配柴胡疏达肝胆之气机;大黄、玄明粉、枳实泄下通便,以荡涤瘀热,配丹参加强法瘀之力;加茵陈、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以退黄。若胁痛加川楝子、玄胡疏肝行气,开郁通络。

(2)阴黄:

①寒湿阻遏: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方中茵陈除湿利胆退黄;由于阴黄属寒湿凝滞,故用以附子、干姜辛温之品,温中散寒,而化寒湿;佐以白术、甘草甘温健脾,酌加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以增强其除湿之功。

②肝郁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退黄。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方中以鳖甲软坚散结通络为主药,用大黄、zhe虫、桃仁等破血化瘀,疏通肝经络脉之瘀滞;用厚朴、柴胡、蜣螂等行气开郁,调达肝气之郁结;瞿麦、石苇等利水除湿;干姜、黄芩协调阴阳;人参、阿胶等益气养血。其余诸药,或入血分以化瘀,或入气分以解郁,或助正气之虚,或攻邪气之实,共成攻补兼施,寒温并用,调气活血,诸法兼备之方,因肝郁血瘀常为虚寒、寒热错杂之证,故本方较为适合。如脘腹胀痛,纳呆神倦,食少便溏,脉细弱者,为肝郁脾虚之证,当以调理脾为主,而兼调肝,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芍药等。

③脾虚血亏:

治法: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方药:小建中汤加味。方中桂枝配姜枣辛甘合而生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饴糖缓中健脾。是方使阴阳既济,中气自主,脾胃健旺,气血滋生,黄疸即消退。若偏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于血虚者加当归、地黄;阳虚而寒者,桂枝改用肉桂。

(3)急黄:

①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加减。方中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三焦之火;大黄荡涤肠胃之瘀热,以助退黄之力。配五味消毒饮以清热解毒。三方合用有直泄三焦燎原之火,荡涤血分蕴蓄之热毒。对热毒炽盛,确有顿挫之功。

若热深毒重,气血两燔,证见大热烦躁,皮肤发斑,齿龈出血,可用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②热毒内陷: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犀角散加味。方中犀角是清热凉血之要药,配以黄连、栀子、升麻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取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生地、玄参、石斛、丹皮清热解毒,养阴凉血。共清营分鸱张之热毒,救心肝耗的之阴血的功效。

如热毒动血,迫血妄行,而见吐衄发斑者则用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

急黄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治疗,故按病势发展过程,分为热毒炽盛及热毒内陷两个证候加以介绍:

热毒炽盛:属于邪实而正气尚存,元气未脱,邪毒尚未深陷,清窍蒙而未闭,故应以祛邪解毒为主,用苦寒直折、泄火解毒的方法,必须中病即撤,不可多投。同时现其脉证,酌情取舍,必要时加用凉血养阴之品,以防耗血伤阴之弊。

护肝养肝5种健康食谱

紫菜磨菇瘦肉汤

紫菜50克,磨菇60克,猪瘦肉150克,大茴香、生淀粉、食盐、味精各适量。猪瘦肉洗净,切成簿片,加入大茴香、生淀粉备用;紫菜洗净浸泡,除去杂质;磨菇洗净切丝。把紫菜、磨菇放入沸水锅中,稍煮熟后,放入猪瘦肉片炒至熟,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2次,每次150~250毫升。有清热疏肝、养阴除烦之功效;适用于春季脂肪肝属肝热伤阴引起的心烦气躁、易激动、口干咽干、胸胁胀痛、头痛、目赤和失眠等。

黄瓜根肝糊汤

黄瓜根12克,猪肝150克,胡萝卜100克,洋葱50克,鸡骨汤150毫升,奶油适量,食盐、胡椒粉各少许。把胡萝卜、洋葱、黄瓜根洗净,胡萝卜、洋葱切成丁,黄瓜根切成段;猪肝用热水焯过,切成豆粒大小的丁状;锅内先放奶油,随即放入其他用料和鸡骨汤,用小火煮成糊状后,加食盐、胡椒粉调味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2次,每次150~200毫升。可强壮肝脏,主要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对贫血、女性哺乳期乳汁不足也有一定疗效。

蹄筋灵芝汤

牛(或猪)蹄筋200克,灵芝25克,食盐5克,料酒15毫升,生葱5克,胡椒粉1克,肉汤250毫升。把灵芝洗净去蒂,用水浸透切成片,放入纱布袋中,扎口;葱系结,姜拍松,备用;蹄筋放入炖盅中,加水适量,上笼蒸4小时,待酥软后取出,用冷水浸漂两小时后剥去筋膜,切成长条;把灵芝、蹄筋、生姜、料酒放入锅内,加肉汤炖至蹄筋熟烂,去除药袋、姜、葱,加入食盐、胡椒粉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2次,每次150~250毫升。可养肝健脾、补心、美容、润肤;适用于春季慢性肝炎、肝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此外还有美容、护肤、嫩肤功效。

草鱼豆腐汤

草鱼500克,豆腐250克,青菜心6棵,葱段、植物油、胡椒粉、料酒、味精、食盐、生姜片、鲜汤各适量。把草鱼去鳞、鳃,洗净去骨,切成簿片;青菜心洗净;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倒入葱段、生姜片、草鱼片,急炒几下,加入料酒、鲜汤、食盐、胡椒粉和豆腐,烧开后加入青菜心,略炒3分钟即可。可佐餐食用,吃鱼喝汤,每天1~2次,每次150~200毫升。可护肝除湿、健脾消肿;适用于春季肝脾失运、水湿内停所致肝脏胀痛、下肢浮肿、头身困重和浑身无力者,对眼睑浮肿也有效。

蚬肉茵陈汤

蚬肉120克,茵陈24克,香油、味精、食盐各适量。把茵陈、蚬肉浸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约500毫升,用小火慢慢煮至250毫升,然后加入香油、味精、食盐调味后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2次,每次100~150毫升。可清热、解表、利湿;适用于春季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对春季结膜炎也有良好的疗效。

孕妇可以吃茵陈吗

茵陈性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孕妇可以吃茵陈吗?

可以。

怀孕期间还是可以吃茵陈的,一般适量的话对胎儿健康影响不大的。

产妇可以吃茵陈吗?

可以。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对于婴儿黄疸,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适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药膳

清炖蛇汤

用活蛇1条,食盐、生姜、胡椒粉各适量。锅内加清水,蛇段放锅内,加适量食盐、生姜和白胡椒,上旺火煮沸,再改小火炖,大约煮1小时。此汤清香味美,肉白细嫩,驱风除湿、通经活络。适用于老年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强壮肌肉,预防风湿,是家庭汤中佳品。

海蜇猪骨汤

用海蜇头100克,猪骨头汤500克,黄酒、葱花、精盐各适量。将海蜇洗净撕成小朵,拌上酒、盐和干生粉待用,骨汤煮沸,投入海蜇头,调味并撒上葱花,将沸起锅。此汤味美醇厚浓郁,平肝息风。适用于老年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或贫血头晕、大便秘结等症。

鸡汁海底松汤

用海蜇头500克,鸡清汤750克,芫荽叶15克,黄酒、精盐各适量。把海蜇头用冷水浸发后洗净泥沙,沸水烫片刻捞起沥干,鸡汤煮沸烹上黄酒,下海蜇头,煮沸调味起锅,撒上芫荽末。此汤味鲜质美,醇厚可口,祛风散寒、软坚化痰、补虚补血。适用于老年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风湿痛等。

马蹄羊蹄汤

用马蹄250克,羊蹄筋1对,淮山药12克,枸杞子9克,桂圆肉6克。羊蹄筋洗净,去皮毛后斩成块,用水煮约1小时捞起待用。把马蹄洗净切细,用油盐和姜片起锅,炒10分钟,转入煲内。再用适量清水,将淮山药、杞子、圆肉一起放入,煮约4小时,至羊蹄筋软熟,调味即成。补肾强身,补脚力,除风湿。适用于老年人春夏季风湿性关节炎、痛无定处、腰酸腿软等病症。

茵陈蚬肉汤

用茵陈24克,蚬肉120克,油、盐酌量。将茵陈和蚬肉浸洗干净,用适量清水,以慢火煎煮至水分减半,调味后可饮用。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春季老年结膜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等病症。

蝴蝶茭白汤

用茭白250克,葱段、生姜块各5克,料酒15克,清汤500克,精盐适量,胡椒粉少许;将茭白顺长修成蝴蝶形,再横切成0.6厘米厚的蝴蝶片。葱取茎部切成2厘米长的段。茭白放入汤盆,加姜块、精盐、料酒、清汤,蒸2小时后,调味即成。软烂鲜香,汤汁澄清,为春夏季老年人疏风解暑之时令汤菜。

胆囊癌的保健食谱

胆囊癌的保健食谱

1、茵陈粥:

[组成]绵茵陈3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绵茵陈洗净,切细,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煎熬成汤,然后去渣,放入粳米。再加清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白糖稍煮几沸即可食用。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利湿热,消退黄疸。

[适应证]适用于因胆囊癌湿热引起的全身泛黄,巩膜、皮肤等发黄症。

[方解]茵陈蒿性味苦、平,微寒,入脾、胃、肝、胆经。本品苦泻下降,功专清利湿热,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多用此药,治阳黄,单用大剂量内服即可奏效,《食医心镜》茵陈羹,即除大热黄疸。《金匮要略》茵陈蒿汤以此为主药,治谷疸或湿热发黄而大小便不利,腹满,发热等症。还可配以栀子、大黄,使邪随二便分消而去。本膳还配合粳米养胃健脾,不会因清湿热而损伤脾胃。这样配合更佳,能达到清利湿热,消退黄疸的作用。

[使用注意]由于蓄血发黄者不宜用。

2、橘茶饮:

[组成]浓乌龙茶汁250g,浓缩橘子汁200g,柠檬2片,冰块适量。

[制作]将冷却的茶汁和橘子汁混合,加入冰块和柠檬片即,平时喜欢饮红茶者,可把乌龙茶换成红茶;喜欢饮绿茶者,则换成绿茶,从抗癌角度看,以乌龙茶为胜。

[用法]不拘时频饮,须长服。

脾胃不好喝靓汤

茵陈蚬肉汤

材料:茵陈30克、蚬肉1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2~3片。

烹制:茵陈用清水浸泡2遍,去除泥尘,蚬肉、猪瘦肉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里,加入清水1600毫升(约8碗水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调入少量的食盐和少量的生油便可。猪瘦肉可捞起切片状,拌酱油佐餐用,而蚬肉和茵陈可弃之。此量可供2~3人用,如作为治疗用则宜每周饮用2~3次。

功效:茵陈蚬肉有一股淡淡的中药气味,但具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我省民间还常用它来治疗黄疸性肝炎,可见利湿的功效之大。

鸡骨草炖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10克、蜜枣2个、猪横脷100克、生姜1片

烹制:将猪横脷洗净切块,鸡骨草拣去杂质洗净,与生姜、蜜枣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功效:清肝热,健脾胃。

可消退黄疸肝炎患者黄疸的几种中药

黄疸肝炎患者由于黄疸难以消退,对患者肝脏及多脏器造成损害,中医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中药处方对消退黄疸效果较好。

处方一:赤芍、茵陈、水牛角、丹参、丹皮、生地、菖蒲、茜草、郁金、栀子、黄柏、大黄(后下)、升麻、甘草。方中水牛角、栀子、升麻、菖蒲清热、解毒、通窍;丹皮、生地清热、凉营、养阴,茵陈、黄柏、虎杖清热退黄;大黄通腑泻热;葛根、丹参、赤芍活血退黄。中期热毒已减,湿热之邪偏盛故改为茵陈四苓汤以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二:赤芍、茵陈、茯苓、丹参、麦芽、泽泻、紫苏、木瓜、槟榔、栀子、郁金、黄柏、虎杖、田基黄、甘草。方中茵陈四苓汤清热利湿退黄,紫苏、木瓜、槟榔调节脾胃之气机;栀子,黄柏、虎杖、郁金清热利湿解毒;丹参、赤芍、田基黄活血退黄。

处方三:赤芍、茵陈、丹参、生黄芪、太子参、红花籽、虎杖、麦芽、鳖甲、滑石、猪苓、阿胶(烊化)、麦冬、生地、川子、枸杞、当归、田基黄。方中猪苓汤育阴利水,一贯煎养肝柔肝,配茵陈、赤芍、丹参、虎杖、田基黄退黄,活血;红花籽、鳖甲软坚散结;黄芪、太子参扶正固本。

相关推荐

去湿气的汤都有哪些种类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太寒凉的食物。 那么夏季防止湿热侵袭怎么办?可用食疗方法,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什么汤去湿气?下面为您推荐了几款去湿气的养生汤。 (1) 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

茵陈大枣汤

茵陈大枣汤主要使用的就是红枣,并且我们的时候,红枣对于人们的身体可以起到了益气补血、且还是可以很好的去健脾和胃,且具备了祛风的作用。 不仅如此,也是可以有效的去促进人们身体上的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效,并且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紊乱,这点情况十分需要我们注意。 此外,茵陈(又称茵陈蒿)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茵陈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 茵陈除有药用价值外,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野菜,茵陈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 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建议肝脏不好的患者经常喝些“茵陈红枣

中药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茵陈蒿茶泄热利湿

茵陈蒿汤中有三味清热药材,其中主药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肝,胃,胆四经,是清热利湿和退黄的中药材;栀子可以护肝利胆;大黄以“泻”著称,最能凉血泻火,有清热利湿,解积散滞,祛瘀解毒等功效,三种药材结合用,可祛湿热,去黄。 将18克茵陈,9克栀子,6克大黄用适量冷水浸泡15分钟后,加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待茶频饮。有泄热利湿,退黄解毒之功效,适宜于湿热所致身热,周身皮肤,双目黄如橘色,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黄赤,短涩,大便秘结等症调理。 注意:该药方是由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食用方法

茵陈蒿可制作茵陈大枣汤药膳、茵陈蜂蜜茶、凉拌茵陈、茵陈炒肉丝等菜肴。 做法:先取适量的水,加入茵陈20克,大枣3枚煮熟,水开15分钟后,把茵陈捞出,打入荷包蛋煮2分钟即可。 功效:茵陈大枣汤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养生汤,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作用。 做法: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 功效: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

茵陈茶的主治功能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 原料为茵陈,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等有明显效果。《本草纲目》载:“茵陈除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并说菌陈生食或做饼、羹皆宜。菌陈生食即把茵陈切细加调料凉拌。茵陈饼是把茵陈切碎,加入面粉中做或菜饼,或烙或烤或蒸,食之松脆芳香。茵陈羹是把茵

冬季老年进补推荐十款养生方

爆肝片:用羊肝250克,姜、葱、糖、淀粉、黄酒、食醋、酱油、食油各适量。将羊肝去筋膜,洗净切片,外裹湿淀粉备用。油热下羊肝爆炒,调味即可。补肝明目,适用于老年血虚萎黄、肝虚目暗等症。 枸杞鸡:用枸杞15克,仔母鸡1只。葱、生姜、胡椒粉、料酒、食盐适量。将仔母鸡宰杀洗净,枸杞纳入鸡腹,将鸡腹部朝上,放盆里,洒上葱、生姜等调料,盖好盖,用湿棉纸封口,上笼蒸2小时,拣去姜片、葱段,即可食用。滋补肝肾,用于老年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目暗昏花等症。 海蜇猪骨汤:用海蜇头100克,猪骨头汤500克,黄酒、葱花、精盐各适

​肠胃湿热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详解

肠胃湿热的症状 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肠胃湿热怎么办 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

茵陈和什么搭配祛湿

1、大黄、栀子:茵陈和大黄、栀子同用,可用于因湿热熏蒸引发黄疸的症状,有褪黄祛湿的效果,也可单用茵陈,煎汤服用。 2、蒲公英:蒲公英性质寒凉,有利湿通淋、消肿散结的作用,而茵陈对人体也有清热解毒、祛除湿肿的效果,两者一起泡水喝,能有效地帮助机体排毒祛湿。但两味都是苦寒药,长期服用容易对脾胃造成损伤。

健脾祛湿汤

★猪横脷煲夏枯草 功效:清热祛湿,除肝热 材料:猪横利500克,夏枯草、绵茵陈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 1、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 2、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调味即可。 适应症:猪横利性平味涩,补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功效;绵茵陈则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故该汤可以清热去湿,去肝热,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淮山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