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肠癌
为什么会得肠癌
1.肠慢性炎症。2.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
肠癌(肿瘤)的分期:
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的话,医生应确定肠癌的分期。医生需要进行其它的检查来确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医生就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0期:癌症处于早期,癌细胞只存在于肠的最里层。
ⅰ期:癌细胞侵犯结肠肠内壁的很多区域。
ⅱ期:癌细胞已经超出肠范围,扩散到周边组织,但并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ⅳ: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肠癌较容易先转移到肝脏和肺。
复发期:复发性结肠癌意味着癌症治愈后重新出现。癌细胞可能在肠上复发,也可能在人体的其它部位复发。
肠癌的0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60%,因此如能0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很底,且中晚期较多。手术原则是早期切除肠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医治疗为主。
痔疮引起的便秘会得肠癌吗
痔疮的患病原因包括:排便时用力、长期便秘或腹泻、怀孕、生产和遗传等因素。并不是所有的痔疮都有症状。事实上,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痔疮。痔疮通常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肛门处出现持久性或敏感性的肿块,肛门处瘙痒、疼痛和排泄出黏液等。
多吃粗纤维食物,能让粪便软化,不易便秘,进而减低患痔疮的风险。但如果你的肠胃不适合吸收过多纤维,多吃不仅不会让粪便更软,还会加重便秘。
不要在卫生间一蹲就是个把钟头,拖长如厕时间,反而会让粪便更硬。
生活中,很多人对痔疮存在误解,甚至认为痔疮会导致癌症。其实,肠癌并非由痔疮演变而来,它是从良性的息肉开始,随时间而变大,最后转化为癌。痔疮和结直肠癌都会导致粪便有血。一些人初见粪便有血,便以为是痔疮,往往拖了很久,才发现是肠癌,便误以为痔疮会演变成癌症,这也是不科学的。若出现持续性便血,应及时就医。如怀疑是肠癌,应做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用一个柔性内窥镜经肛门进入肠内检查,同时可把肠内息肉切除,防止未来的肠癌发生。手术过程没有疼痛,无需住院。
口味重更易得肠癌
大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的三大变化。
一是形状改变,如变扁平、有凹槽。
二是次数改变,如增多或减少。
三是颜色改变,如带血或有白色粘液。
若发生上述变化,或是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大便不成形、大便困难等肛肠疾病症状,一定要到医院筛查。
大肠癌是一种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胃癌、食道癌三者一起属于发病率最高的三种消化道癌症。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紧随的是大肠癌的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大。未病防病,有病防传,今天我们来了解下如何预防肠癌。
【饮食适量适时】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肠癌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其中,晚餐尤其需要注意,不宜吃得过晚和过饱。人到中年以后,消化道功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强大,如果晚餐吃得过晚和过饱,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累计在肠道中,大大的加大了患肠癌的风险。
【多吃粗粮蔬菜】粗粮相对于精粮,含有更多更丰富的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素对于消化道是大有益处的,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使肠癌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另外蔬菜是也对于肠道很有好处的食物,尤其是叶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膳食纤维,是肠道健康的好搭档。
【减少脂肪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仅是心脑血管的大敌,更甚肠道健康的一大隐患。比如猪油、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如果吃太多容易诱发结肠癌。这类食物一般都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很多方面,消化道是最常见的之一。以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橄榄油代替,会有很好的效果。
【按需补充维E】医学研究已经有数据表明,缺乏维生素E有可能诱发结肠癌。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于我们人体各方面都有着益处。因此,预防肠癌,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核桃、海产品、奶制品等等。
【多补充硒元素】硒元素是被广泛证明的和癌症有密切关系的元素之一,缺硒可能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常见的含硒元素较多的食物有大蒜、芦笋、蘑菇、芝麻等等,都是常见的食物,在饮食搭配中增加它们的比例,远离肠癌发生的风险。
【餐后慎吃甜食】对于曾经饮食习惯不好的中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防范各种肠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晚餐中或晚餐后进食甜食。本身晚餐就不宜吃得过饱,如果再加入高热量的甜食,就更加重了肠道负担。为了肠道的健康,应当纠正晚餐摄入甜食的不良习惯。
【积极参加运动】虽然多多运动总是对于健康有好处的,但是对于肠癌的预防,适量运动可是有着直接影响的。通过运动来平衡日常饮食摄入,同时可以帮助肠道进行蠕动,有利于排泄物通过肠道,降低了有害物质在肠道中的积累,直接降低了各种肠癌的发病几率。
怎么知道自己得肠癌呀
大肠癌得主要表现是便血,其次是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些表现,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当您出现下列病情,特别是前6项时,应及早到医院进一步诊断。
1.排便次数增加;
2.出现脓血便、血便;
3.大便隐血多次阳性(血量大时肉眼就可以在大便中看到血,出血量少时,就需要借助粪便隐血试验来诊断。阴性表示无出血;阳性表示有出血,“+”号越多表示出血量越大。这种试验很灵敏,每日出血量5毫升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4.痔疮出血;
5.贫血;
6.腹痛;
7.腹胀;
8.便溏或便溏、便秘交替出现;
9.解不下大便;
10.腹部出现包块;
11.食欲下降;
12.消瘦。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得了肠癌?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应该知道了肠癌患者的诊断方法了吧,肠癌对我们的身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大的,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疾病的常识哦,谢谢您的观看。
吃肉过多易致肠癌
结肠癌发病率接近发达国家
结直肠癌通常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攀升。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结直肠癌国内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部分发达城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饮食结构的西方化以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进一步升高。
每天一顿肉发病率增3倍
与其他癌症相比,结直肠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其中肉吃多了特别容易得肠癌。专家介绍说,一个针对2000名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情况分析发现,每天至少吃一顿红肉者比不吃红肉者的肠癌发病率高大约3倍。
这是因为,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其可增加大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并改变大肠内菌群,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而致大肠癌。“因此一般都提倡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如鸡肉或鱼肉)。”专家表示。
不吃肉同样也会得肠癌
肉吃多了不可取,如果因为害怕得肠癌而不吃肉,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也不行。所以,“并不是吃肉越少,肠癌的发病率越低。”专家说道,国外一项对373名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进行脂肪限制研究发现,将脂肪供热限制在18%~22%之间的人,其4年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不但不降低而且有增高的趋势,脂肪供热比例在23.8%~26.4%其复发率最低,尽管要限制脂肪的摄入,但是过度限制脂肪同样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怎样会得肠癌
1、遗传因素
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2、饮食因素
引发大肠癌的祸首是经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类的。而这种导致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常见。
3、环境因素
这是肠癌的病因里的主要因素,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其它因素
因为先前患有某种肠道疾病,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及时治愈,随着病程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所以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不难理解结肠癌的基础病要重视起来,有了上述疾病要及时治疗结肠癌,同时定期做防癌体检,做一些确诊结肠癌的相关检查。一旦有了癌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
吃什么防淋巴癌
营养学家认为,鱼、肉、禽、蛋、大米、面粉、油脂、糖类等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等都是碱性食物。食醋虽然是酸的,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而是产生CO2和H2O,所以醋也是一种碱性食物。
水果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但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谢的有机酸(苯甲酸、草酸),会使体液的酸度增加,属于酸性食品,是个例外。
通俗点看,碱性食物有以下这些: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
1、强碱性食品包括:葡萄、茶叶、香菇、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白萝卜。
2、中碱性食品包括:大豆、蕃茄、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牛蒡。
3、弱碱性食品包括: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但是多吃碱性食物,并不代表不吃酸性食物,过酸过碱都会得病。再次重申: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淋巴癌的有效途径。
过酸过碱都会得病
针对“多吃碱性食物不得癌”的观点,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学,不能代表所有病患的情况。碱性食物多为蔬菜、水果。按此观点,如果长期吃素就不会得癌症呢?显然并不是这样。
肿瘤科流行着一个说法:穷人得胃癌,富人得肠癌。就是说过去的穷苦人家长期吃粗纤维食物,导致胃部磨损而得疾病;富人长期大鱼大肉,肠道受不住,恶化下去得肠癌。这只是个简单的比方,实际癌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不是吃什么能决定得病或不得病的。
因此,酸性食物也好,碱性食物也好,提倡单吃某一种都不正确,都容易得疾病,包括癌症。只能说这个观点在现行社会有一定意义,因为大家普遍高脂肪食物吃得多,忽略了吃蔬菜水果。
饮食均衡才抗病
至于吃什么食物,也无需盯着碱性食物吃,建议大家遵循“膳食平衡金字塔”,做到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同时还要多做运动,身体的营养跟上了,抵抗力也会跟着增强,这才是真正抵御百病的好方法
为什么会得直肠癌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
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随着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越来越多,直肠癌的发病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一:直肠慢性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二:饮食与致癌物质
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三: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为什么会得肠炎
1、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与直肠炎发病有关。这是因为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分泌增多,促进肠道细菌生长,而胆醇、胆盐在厌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增加,这二种致炎物数量增加,促进直肠炎发病。同时,食物纤维摄入过少,使肠蠕动变慢,粪便及其他废物在肠道滞留过久,刺激肠粘膜。
2、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肛门直肠炎的要素。如慢性细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憩室炎等,使得粘膜发生肉芽肿、炎性变和假息肉阶段而发生炎变。
3、免疫功能异常: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如细胞免疫机能抑制在患者中普遍存在,随着细胞免疫反应性的降低,炎的发生率就增高,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是炎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4、异物损伤:最为常见的病因是直肠内异物损伤。未消化的骨片、木片或其它带有锐利角的各种异物可直接损伤直肠粘膜而发生直肠炎。此外,发生严重便秘时的坚硬粪便块,可引起直肠炎。
为什么会得大肠癌
引起大肠癌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随着大肠癌这种疾病出现的频率增加,大家对这种疾病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多,大家也都很想知道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的时候,细菌感染等因素都会引起大肠癌。那么,引起大肠癌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
(1)饮食因素:食物中缺乏不吸收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果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敛橱物质的吸收滔高纤维素饮食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能,故可增加大便量,使致癌物质的浓度下降,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缩短,减少肠道致癌物质的作用时间,并可吸附有害物质,促进排出,从而减少了大肠癌的发病危险性。
(2)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的反复溃疡、修复及慢性炎症病变,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大肠癌。
(3)慢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有人报道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6.9倍,约有10%~20%发生癌变。
(4)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癌。
(5)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是由于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而出现的癌前病变,为显性遗传疾病。其后40% - 50%可发病。一般8 - 10 岁开始患腺瘤,如不治疗,40 岁前后100%发生癌变。
麻辣烫真能导致肠癌
“吃得太好,动得太少”是主因
专家分析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专家表示,“再加上都市人的运动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的蠕动比较慢,存储的宿便比较多,增加患癌几率。
夜生活频繁,三餐无规律也是诱因
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吃隔夜饭也是成因
“吃得太好容易得肠癌,而吃得太单一也会出问题。”专家介绍道,有老两口,老爷子76岁,被查出直肠癌,没过多久,老伴儿也因为直肠癌住进了医院。而老两口平时很注意饮食,荤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么还会得肠癌呢?“夫妻俩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几样食物,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虽然蔬菜吃得多,但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又习惯了节俭,吃隔夜饭菜等,都是患肠癌的诱因。”
吃泡面的危害 易得肠癌
方便面等食品多用精制面粉制成,本身少纤维素,加工过程中还会丢失纤维素及矿物质。如果长期吃这类食品,人体会因缺乏纤维素和钙而易患上肠癌。
由于吃得“过精”,现在患慢性便秘的人越来越多,粪便在大肠中滞留时间过长,也是诱发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会得肠蛔虫病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如蠕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发病率尤高。根据WHO专家委员会对蛔虫流行区的分级,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属重度流行区(感染率超过60%)和中度流行区(干率为20%—60%)。
1、传染源 人是蛔虫的惟一终宿主,蛔虫病人是惟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感染期虫卵经口进入人体,污染的图上、蔬菜、瓜果等是主要媒介。
3、易感人群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儿童在地上爬行、吸吮手指,故易感染。3—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在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施肥的农村地区,人口感染率可50% 以上。感染率无性别差异。有生食蔬菜习惯者容易被感染。本病以散发为主,但有时可发生集体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