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对口溃疡及多发溃疡
十二指肠对口溃疡及多发溃疡
十二指肠对口溃疡是指在十二指肠肠段上, 同一水平位置上产生的对角溃疡。如球部大弯侧和小弯侧相对各有一溃疡;十二指肠降段前壁和后壁(距球腔6厘米处)各有1个溃疡。此类溃疡又称“对角”,“对边”溃疡。国外文献用kiss(接吻)来形容这种溃疡。
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是指在胃镜检查时在十二指肠球腔内发现有两个以上的溃疡同时存在,这种情况称为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
对口溃疡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年轻人为多见。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单个面积往往都很小。二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殊,治疗上与普通十二指肠溃疡一样,治疗效果良好。
胃溃疡会不会遗传人
1、出血,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十二指肠溃疡 比胃溃疡容易并发出血。溃疡侵蚀动脉,则可出现呕血排鲜红色血便,病人可出现 心慌 、 冷汗 、 头晕 、甚至 休克。
2、穿孔,溃疡向深部发展穿透胃或肠壁而出现穿孔,急性穿孔时胃液或肠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出现剧烈的 腹痛 ,腹壁硬,有时像木板,随后发热, 腹腔感染 ,形成化脓性腹膜炎,需要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
3、胃溃疡病导致幽门梗阻 ,多发生于十二指溃疡或幽门口溃疡,由于溃疡处组织炎症、 充血 、 水肿 ,加之反射性痉挛,使胃内食物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出现上 腹胀 、 呕吐 ,典型的呕吐物为上餐食物甚至隔夜的食物,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儿童期消化性溃疡临床分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原因未明。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发生频率相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儿童。
(3)慢性型:此型溃疡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的表现愈与成年人相近。但在幼儿,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时常出现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较小,容易因水肿和痉挛而出现梗阻的缘故。至青少年才呈现典型的局限于上腹部的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男孩较女孩多。此型溃疡的发病与成年人溃疡病的基本原因相同。
(4)并发于内分泌腺瘤的溃疡:此型溃疡发生于胃泌素瘤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即wermer综合征。
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你了解吗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那么它常见的发病部位,其形态,大小,数目等情况如何呢,如果你想了解这些,请看下文的简述。
1.部位胃溃疡多发生于胃小弯,尤其是胃小弯最低处-胃角。也可见于胃窦或高位胃体,胃大弯和胃底甚少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溃疡,则多见于吻合口空肠侧。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见于球部,约5%见于球部以下部位,称球后溃疡。在球部的前后壁或大、小弯侧同时见有溃疡,称对吻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
2.数目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是单个发生,少数可有2~3个溃疡并存,称多发性溃疡。
3.大小十二指肠溃疡的直径一般<1cm;胃溃疡的直径一般<2.5cm,但直径>2.5~4cm的巨大溃疡并非罕见。
4.形态典型的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深而壁硬,呈“打洞”或“漏斗”形,溃疡边缘常有增厚而充血水肿,溃疡基底光滑、清洁,表面常覆以纤维素膜或纤维浓性膜而呈灰白或灰黄色(苔膜)。
5.并发病溃疡进一步发展,可穿透肌层,称穿透性溃疡,当穿透浆膜层即引起穿孔。前壁穿孔多引起急性腹膜炎;后壁穿孔往往和邻近器官如肝、胰、横结肠等粘连,而称穿透性溃疡。当溃疡基底的血管特别是动脉受到侵蚀时,会引起大出血。多次复发或破坏过多,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瘢痕收缩可成为溃疡病变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的原因。
如果你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还有其他的疑问,请咨询本网站的其他在线医生。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区别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胃溃疡的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 胃溃疡由于病情延绵,病情复杂,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对健康人来说,饮茶是有益的,但对溃疡病患者,饮茶则有害无益。
因为茶作用于胃粘膜后,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因此,为了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奉劝溃疡病患者最好是不饮茶,特别是要禁饮浓茶。
如何鉴别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
(1)发病年龄:一般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则发病年龄较迟,多发于中壮年。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均以男性居多。
(2)临床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均可出现规律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多在餐后1/2~1小时即可发生疼痛,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进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门管溃疡表现更为明显,常伴见餐后饱胀不适或恶心呕吐。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3小时,下次餐后则疼痛缓解。约半数病人有午夜疼痛。
(3)体征:胃溃疡发作时病人在剑突下偏左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十二指肠溃疡的压痛点多在剑突下偏右,缓解时无明显阳性体征。
(4)胃液分析: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
(5)预后:少数胃溃疡病人可发生癌变,若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症状顽固而经严格的8周内科治疗无效,且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应考虑癌变可能,应高度警惕并进一步检查。十二指肠溃疡则不会发生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的介绍
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95%),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上壁。
遗传因素对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较重要的作用,患者家族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6倍。
胃酸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患者胃排空加速、抑制胃酸的作用减弱,使十二指肠球部腔内酸负荷量加大,造成黏膜损害致溃疡形成。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原因,并形象地比喻为“无pH(酸)无溃疡,无HP无复发”,但是确切的机制仍待进一步证实。
消化性溃疡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本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具有:
1.慢性反复发作过程
2.周期性发作
3.发作呈节律性疼痛: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 是突出的症状,多为隐痛、胀痛或烧灼痛。
(1)节律性: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多发生在进食后, 即: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空腹和夜间,即:疼痛-进食-缓解。
(2)周期性发作,多发生于秋冬或冬春之交, 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
(3)部分病人可伴有嗳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疼痛的节律性消失提示可能发生并发症。
4.全身症状 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胃溃疡因进食疼痛而影响食欲,久之可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及贫血。十二指肠溃疡往往由于进食可缓解疼痛而频繁进食,体重可增加,但有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
1.胃出口梗阻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均可引起瘢痕形成,从而影响胃的排空,这种情况称为胃出口梗阻,患者常主诉进食后上腹胀满,早饱感及呕吐几小时甚至几天前的臭宿食,呕吐可在晚上加重;呕吐与溃疡疼痛的关系不确定,呕吐物常常含有消化不良的上一餐食物,呕吐后上腹不适或疼痛可暂时缓解,长时间的胃出口梗阻常表现出轻微的疼痛和较长时间间隔的呕吐发作,此时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并且导致最终在一次急性发作时达到顶点,伴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慢性出口梗阻病人可出现低氯性碱中毒,手足抽搐,体重下降,有时可合并吸入性肺炎。
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近期资料表明,男女溃疡病患者每年发生穿孔的比率分别为0.8%和0.3%,其中大多数患者有大量吸烟史,上述穿孔发病率尚未统计有关老年人大量应用ASA/NSAIDs的影响,而目前这部分患者穿孔的发病率正在升高,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阴性但使用ASA/NSAIDs者或两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发生穿孔的相对危险性,目前尚不清楚。
溃疡穿孔常急骤起病,一开始即伴发全腹剧痛,肠鸣音消失及明显的腹肌紧张(板状腹),患者不愿移动,有濒死感,穿孔可为溃疡的首发表现,尤其多见于应用ASA/NSAIDs或卓-艾综合征的病人。
3.穿透性溃疡
与穿孔不同,溃疡穿透(penetration)至毗邻脏器如肝,胰腺或胆道系统,极少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可表现为腹痛加重,失去节律性,局部压痛加重,药物需要量增加或出现其他疾病的表现,如胰腺炎或胆管炎,最常见的表现是胰腺炎,大多数病例严格内科治疗效果良好,仅少数患者需外科治疗。
4.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占其中的1/3~1/2,有10%~15%的溃疡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总死亡率约10%,但老年患者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明显增加,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表明,在10~15年中,约15%的溃疡患者发生出血;15~25年中,25%~40%的溃疡病人发生出血,这些统计数字来源于一些较早的研究,当时溃疡病的治疗常常不规律,也不充分,近期的统计资料则显示5年内约1 2%的患者发生出血,或每年有2.7%的男性患者及2.5%的女性患者发生出血,曾有出血史的患者再出血率为5%,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只有30%~40%的出血患者具有前期的溃疡症状,除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的,有节律的,周期性的上腹痛外,其他症状包括腹胀,厌食,反酸,恶心或呕吐,也可以除呕血,黑便外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