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选药注意了
咳嗽选药注意了
看似普通的咳嗽药,选择起来其实大有学问!
咳嗽药物通常都是复方制剂或中西药结合的药物,买之前,要先看里面的成分有没有不适合孩子吃的。
含中药的咳嗽药
代表药:蜜炼川贝枇杷膏 、复方鲜竹沥液、复方甘草合剂等
许多咳嗽药物都含有中药成分,如川贝、桔梗、甘草、鲜竹沥等,中药相对安全温和,很多家长爱买这类药给孩子吃。这类咳嗽药对慢性、轻微的咳嗽有一定效果,对急性和严重的咳嗽效果不明显。另外一些中药比如甘草,里面的一些成分类似西药,长期大量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含平喘药的咳嗽药
代表药:麻杏甘石合剂、麻杏止咳糖浆等
许多孩子咳嗽的同时还伴有气喘,所以,一些咳嗽药里加了平喘药麻黄碱。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支气管血管收缩,减轻充血水肿,改善小气道阻塞。所以,咳嗽伴有轻度气喘的孩子,吃这类药可以减轻咳嗽和气喘。
注意!
这类药不能长期吃,否则容易引起心悸、头痛,甚至高血压和眩晕。
含抗过敏药的咳嗽药
代表药:复方儿童感冒咳嗽糖浆等
如今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由过敏因素引起的咳嗽越来越多见,所以,许多咳嗽药物里面加了一定含量的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溴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等。
注意!
只有过敏性咳嗽才能用此类咳嗽药。而且不能长期吃,否则容易引起嗜睡、口干等,严重者还会诱发癫痫,所以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慎用。
恶心性祛痰药、刺激性祛痰药
代表药:氯化铵口服液、美愈伪麻颗粒剂等
含有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这类咳嗽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降低痰的黏滞度,使痰易于咳出。这类药适合急性呼吸道炎症初期痰少而黏滞,不易咳出的情况。
注意!
这类药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痛。
感冒咳嗽切勿过度治疗
止咳药物各有适应对象
感冒咳嗽的过度治疗在以下几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第一,对各种止咳的药物不加分辨随意选用;第二,对某些药物不该用而用之;第三,过早、过量使用某些药物;第四,滥用抗生素;第五,过度的医疗检查(包括胸透、胸片等常规检查,以及CT或MRI,结核菌素,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随意选用止咳药。
目前充斥于市场上的止咳药物比比皆是,既有传统的中成药,又有现代研制的中成药和中西合成药,此外,还有各种止咳西药,可谓举不胜举。事实上,每种止咳成药都有其特殊的组成成分和作用,也有其特有的适应对象。若随意选用,不加分辨,服用以后自然无效,甚至还会加重咳嗽。
规范治疗谨记两大原则
规范治疗感冒咳嗽要求医师和患者掌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以下两条尤为关键。
第一,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必须指出的是,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寒热同存,寒热错杂。因此,在药物的选用时也要明辨寒热在咳嗽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在药物的选用上有所侧重。尤应更加重视对寒的治疗。
第二,了解和分清止咳药物的性质和适应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比如,在众多的止咳中成药中,各有各的特点和适应证,有用于治疗寒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干咳少痰或无痰、久咳不愈的中成药;此外还有既可用于寒性咳嗽又能用于热性咳嗽的中成药或中西合成药。患者在选择应用时必须分辨各药物的特点。
秋燥咳嗽如何选用中成药
(1)二母宁嗽丸:主治久咳不愈,干咳痰黄,黏稠难咯,喘息气逆,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组方: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蒸))
(2)鸡苏丸:主治咳嗽气急,痰稀黄稠,胶黏难咯,时有血丝,身热口渴,潮热盗汗等症,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小儿酌减。(组方:陈皮、橘红、法半夏、葶苈子、瓜萎子(蜜炙)、紫苏子(炒)、紫苏叶、桑白皮(蜜炙)、苦杏仁(炒)、桔梗、前胡、马兜铃(蜜炙)、款冬花、紫菀、远志(制)、百合、天冬、麦冬、北沙参、知母、五味子(醋蒸)、麻黄、黄芩、白芍、石膏、甘草。)
(3)橘红丸:主治咳痰黄稠,气逆喘息,平卧加重,口干舌燥等症。成人口服1丸(9克),重症两丸,每日两次,空服开水送服。(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4)养阴清肺口服液: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组方:地黄、川贝母、麦冬、白芍、玄参、薄荷、牡丹皮、甘草。)
(5)雪梨膏:治秋燥久咳。成人每次15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请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另外,燥咳还要分为温燥与凉燥,需要中医医生临证组方,辩证用药更好。
感冒咳嗽的治疗原则
第一,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
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第二,了解和分清止咳药物的性质和适应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
比如,在众多的止咳中成药中,各有各的特点和适应证,有用于治疗寒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干咳少痰或无痰、久咳不愈的中成药;此外还有既可用于寒性咳嗽又能用于热性咳嗽的中成药或中西合成药。患者在选择应用时必须分辨各药物的特点。
喉咙痒无痰干咳是什么问题
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对于咳嗽
首先应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可盲目使用强效的镇咳药,中医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
通过这些内容分析之后,那么大家就应该注重的,想要保证自己的喉咙健康,有时候也应该提醒自己,改掉一些不良的用嗓子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这种不良的问题发生。
咳嗽怎么正确选择药品
一辨寒热
一般人咳嗽都不是常年如此,而只是受了风寒、风热等侵袭,往往病程在3周以内,属于急性咳嗽的范围。这时,辨明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至关重要。
风寒咳嗽一般会喉咙发痒,痰稀色白,或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这时应当选择疏风散寒的药物,如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等,痰多者还可选用蛇胆陈皮口服液。
而风热咳嗽一般比较剧烈,咳声嘶哑,咽喉肿痛,痰黏发黄,或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等症状。这时应当选择疏风清热的药物,如桑菊感冒片、清肺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牛黄蛇胆川贝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急性咳嗽,都不要在早期服用蜜炼川贝琵琶膏、养阴清肺丸等养阴敛肺收涩的中药,因为对于外感的急性咳嗽来说, 咳嗽本身是驱散外邪的过程,如果早期即用收涩药止咳,虽然咳嗽可以很快缓解,但外邪却留在了体内,使感冒病程延长或可能演变成其他慢性疾病。
慢性咳嗽(咳嗽两个月以上)的人,也不建议单纯使用止咳药来解决病痛,应当首先到医院查明病因,采取长期的对证治疗。
二听声音
咳嗽的声音也可以判断出证型的不同。总的来讲,咳嗽声低气怯的属虚,洪亮有力的属实。
如果咳声重浊,其音不扬,一般是风寒咳嗽或痰湿咳嗽;
如果咳声音调高,气息粗,频频发作,则可能是风热咳嗽;
秋季咳嗽常是干呛咳,一般口燥咽干,没有痰,这是燥邪侵犯人体引起的,适合服用养阴清肺丸、秋梨膏、川贝枇杷露等润燥之品;
如果咳嗽声怯,语音低,加上容易出汗,怕风寒,则常是肺虚咳嗽,方剂常用甘草干姜汤、生脉散、四君子汤等,以巩固肺气;
如果咳嗽阵发,声音洪亮高亢,伴有口苦,胁肋发胀等表现,则常是肝火犯肺导致的,方剂常用黛蛤散合泻白散等,平时还要注意情绪的疏导。
三看痰液
痰常与咳嗽并见,很多人知道白痰属寒,黄痰属热。实际上,不仅是颜色,痰液的质、量、味等都反映了疾病的情况。
咳嗽者若少痰或无痰,多属燥热、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或虚寒。痰质稀薄者多属风寒,痰质黄稠者多属风热。
如果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多为肺热或阴虚伤络,治疗宜用养阴清肺丸,或银耳百合羹、秋梨膏等;痰中有腥味为痰热,可以选择羚羊清肺丸、牛黄蛇胆川贝液等,或在饮食中适当加入鱼腥草。
痰味甜多属脾虚,痰味咸多属肾虚,这些都应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四记时间
咳嗽的时间可以帮我们判断咳嗽的证型。一般早上咳嗽加剧者,多咳声重浊,咳痰后减轻,这一般是痰湿、痰热咳嗽,药物可以选择复方鲜竹沥液、蛇胆陈皮口服液、止咳橘红口服液等。午后或黄昏咳嗽加重,咳声轻微短促者,多是肺燥阴虚,治疗常用养阴清肺丸、川贝枇杷露等。
夜间平躺时咳嗽,坐起来好转者,多是有水饮压迫肺脏,治疗常选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等。
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比如咳嗽冬天严重夏天减轻的,多是寒性咳嗽,治疗常选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等。秋季发作、口燥咽干,多是肺燥咳嗽,药物常选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等。
五审病势
病势和病程是判断咳嗽属外感还是内伤最直观的特征,一般来讲,病势急(咳嗽突发,频频作咳),病程短(3周以内)的多是外感咳嗽,此时不宜服用诃子、五味子等敛肺收涩的药物;
病势缓(偶尔咳嗽,不剧烈),而病程长(两年以上)的多是内伤咳嗽,多因本身正气不足,不能及时将邪气排出体外而生,此时不能盲目选择疏散外邪的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等,否则易耗阴,伤肺气。
咳嗽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兼证,比如咳嗽伴有两侧胁肋疼痛者,多为肝气化火,可选择疏肝、泻肝的黛蛤散治疗。经常咳嗽伴有鼻塞、汗出者,常是体质不好、肺气偏虚的表现,治疗可用玉屏风散或御寒汤,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正确选用儿童咳嗽药
咳嗽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吃饭时不小心,米粒入呛喉管,可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其排出;气管炎、肺炎时,通过咳嗽、咯痰,把肺内的细菌及组织破坏产物排出体外。咳嗽药有助于这一过程。
平常说的咳嗽药,实际上是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三类。镇咳药有甘草合剂、甘草片、咳必清片、咳特灵等。祛痰药有碘化钾、痰咳净等。平喘药有麻黄素、氨茶碱、喘定等。
引起咳嗽的各种原因,要经过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的刺激,这时咳嗽对身体并无任何保护作用。因而用镇咳药将咳嗽止住对疾病有好处。但患气管炎、肺炎时,呼吸道上下都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单独作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将痰留于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祛痰作用强,只用于痰咯不出,又粘稠的病人。由于祛痰药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所以孩子用量也不宜大。
哮喘是由于过敏及炎症刺激引起支气管平骨肌痉挛,平喘药就是解痉药。
感冒药分为四大类
1.发烧、头痛用扑热息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可退热和缓解头痛、肌肉酸痛。
2.鼻塞选伪麻黄碱。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鼻黏膜充血会引起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而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如伪麻黄碱,能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
3.打喷嚏选扑尔敏。感冒时常会伴有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过敏症状,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可缓解。
4.咳嗽选右美沙芬。上呼吸道感染还常会出现咽痒、咳嗽,氢溴酸右美沙芬是感冒药里最常用的镇咳药。
感冒药里的成分多少不一,一种、两种、三种、四种的都有,这从药名上就能看出来,如“酚麻美敏片”包含了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和扑尔敏。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冒时并不都会出现所有症状。一定要根据自己出现的症状具体选药。
1.单纯发热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刚感冒时,有些人只表现出发热症状,这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就可以了,如果伴有头痛和肌肉酸痛,这种药物同样有效。
2.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这些症状由鼻腔黏膜充血或过敏引起,最好选只含有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的药物,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3.不发烧但咳嗽。可选择美敏伪麻溶液,没有发热时不必选含“氨酚”的感冒药。
4.出现所有症状。适合选“酚麻美敏”、“氨麻苯美”等“全能药”,但注意,从事驾车、开船或飞机、操作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等工作时,切不可服用含“敏”或“苯”的感冒药,以免发生意外,可选择“氨酚伪麻美芬片”。
秋燥咳嗽如何选用中成药
秋燥咳嗽,常见于气候干燥之秋季,症见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带有血丝,舌质干红,苔薄黄,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药选:
(1)二母宁嗽丸:主治久咳不愈,干咳痰黄,黏稠难咯,喘息气逆,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组方: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蒸))
(2)鸡苏丸:主治咳嗽气急,痰稀黄稠,胶黏难咯,时有血丝,身热口渴,潮热盗汗等症,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小儿酌减。(组方:陈皮、橘红、法半夏、葶苈子、瓜萎子(蜜炙)、紫苏子(炒)、紫苏叶、桑白皮(蜜炙)、苦杏仁(炒)、桔梗、前胡、马兜铃(蜜炙)、款冬花、紫菀、远志(制)、百合、天冬、麦冬、北沙参、知母、五味子(醋蒸)、麻黄、黄芩、白芍、石膏、甘草。)
(3)橘红丸:主治咳痰黄稠,气逆喘息,平卧加重,口干舌燥等症。成人口服1丸(9克),重症两丸,每日两次,空服开水送服。(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4)养阴清肺口服液: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组方:地黄、川贝母、麦冬、白芍、玄参、薄荷、牡丹皮、甘草。)
(5)雪梨膏:治秋燥久咳。成人每次15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请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另外,燥咳还要分为温燥与凉燥,需要中医医生临证组方,辩证用药更好。
小儿咳嗽如何选择止咳药
小儿止咳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影响呼吸功能,十分不安全。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额分为热咳、寒咳、上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小儿止咳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小儿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粘膜上,减弱了对粘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
此外,宝宝感冒后,一般以干咳为主,这多半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喉部粘膜炎症导致充血刺激末梢神经高手器而咳嗽,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除了使用小儿止咳糖浆,也应注意平时的护理。如多喝温水,水温不宜太热,以免刺激咽部;当宝宝剧烈咳嗽时,最好将其抱起,使他的上身呈45度角,同时用手轻拍宝宝背部,使粘附在气管上的分泌物得以松劲,利于咳出;保持空气温度与湿度,定时通风,如果空气太干燥,痰液会黏在气管壁上不易排出。做到这些,对宝宝的止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儿咳嗽如何选择安全的止咳药
最安全的小儿止咳药是哪一类呢?按中医理论,把咳嗽额分为热咳、寒咳、上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小儿止咳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小儿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粘膜上,减弱了对粘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比较有效的如999小儿止咳糖浆,其成分包括金银花、甘草、板蓝根、瓜萎、苦枵仁、麻黄、石膏。针对小儿脏腑娇嫩之特点,迅速解除小儿咳痰、喘等症状,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此外,宝宝感冒后,一般以干咳为主,这多半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喉部粘膜炎症导致充血刺激末梢神经高手器而咳嗽,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除了使用小儿止咳糖浆,也应注意平时的护理。如多喝温水,水温不宜太热,以免刺激咽部;当宝宝剧烈咳嗽时,最好将其抱起,使他的上身呈45度角,同时用手轻拍宝宝背部,使粘附在气管上的分泌物得以松劲,利于咳出;保持空气温度与湿度,定时通风,如果空气太干燥,痰液会黏在气管壁上不易排出。做到这些,对宝宝的止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种咳嗽教您如何对症选药
生活实例
小张最近得了感冒,咳嗽得难受,平时工作忙没空去医院,他就自己买止咳糖浆服用,可连喝了两瓶还不见效,医生说是因为他喝的止咳糖浆不对症。
专家释疑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咳嗽作为一种症状,是人体的自卫反应,就像人体内的清道夫,咳嗽的同时把体内含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带出体外,清除体内垃圾。止咳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流涕,痰液稀薄呈白色泡沫状,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治疗宜散寒宣肺。
可选药物:消咳喘、半夏露、杏苏止咳糖浆、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发热微恶寒。治疗宜疏风清肺。
可选药物:川贝清肺糖浆(露)、二母宁嗽丸、枇杷露、蛇胆川贝液或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燥。治疗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莱阳梨膏等。
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
可选药物:鲜竹沥、橘红片、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或竹沥化痰丸等。
气虚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人参保肺丸、玉屏风散等。
阴虚咳嗽: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痰湿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千金化痰丸、二陈丸、橘红丸等。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在选用咳嗽类中成药时,应注意糖浆(露)、口服液、膏等剂型因含蔗糖应忌服,可选用其他替代品种。而且在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腥冷辣食物和烟酒等,以免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