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盆底肌损伤对身体其它方面的影响

盆底肌损伤对身体其它方面的影响

前言

我们人身上有那么多的肌,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对于不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人真是迷蒙了眼啊!

盆底肌是近段时间进入大家视野的肌肉群,这个实实在在存在确又长期被我们忽视的肌肉结构是怎样的呢?

盆底肌认识

所谓骨盆底是以盆底前方的耻骨联合下缘,后方的尾骨尖,两侧的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坐骨结节组成。

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中、后三个腔室。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盆底肌像水果篮的底部(或是被比喻为有弹力的吊床)一样承托着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

女性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作用和支持。

盆底肌一般分为浅层、中层、深层肌肉组成。

浅层肌由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肛门外括约肌,会阴浅横肌组成。盆底浅层肌肉肌力的正常和健康可以预防泌尿、和阴道细菌的侵袭和感染;浅层肌肌力正常,收缩时有收紧阴道口的作用,在性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中层肌为会阴深横肌,是组成泌尿生殖膈的一部分,也称会阴隔膜。会阴深横肌与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覆盖其上、下两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构成,被认为是一层三角形的致密肌肉筋膜组织。会阴横深肌所在的位置被称为生殖三角区,这个三角区中有女性所有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的感觉。

深层肌由肛提肌和尾骨肌组成。肛提肌由前内向后外依次为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组成。

有研究发现:肌提肌是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肛尾肌或肛提肌板代表尾骨肌在尾骨的融合。盆底肌肉肌力正常时,盆腔器官保持在肛提肌板之上,远离生殖裂孔,腹腔内压力增加将盆腔内器官向骶骨窝推挤,肛提肌板能防止其下降。盆底韧带、盆底肌肉和会阴肌肉以及软组织共同组成一个坚实的横纹肌和筋膜组织,通过这些结构的收缩和紧张来抵抗腹压增加,从而支持盆腔脏器。

若这些盆底的支持结构损伤或减弱,在腹压增加时就会出现盆腔脏器的脱垂和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尾骨肌又名坐骨尾骨肌,尾骨肌协助肛提肌封闭骨盆底,承托盆内脏器和固定骶、尾骨位置。

盆底肌损伤对全身的影响

我们之前的许多文章已经介绍过盆底肌肌力的减退、肌纤维损伤、盆底肌神经损伤会造成咳嗽、大笑、提重物等腹压增加时候的漏尿,性生活的不和谐,盆底肌痉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

事实上,盆底的损伤给人整体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人体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有严密的代偿机制,当深层的稳定肌损伤无力时,人体会适应性地利用人体浅层和中层的运动肌帮助维持身体内部力量不够的缺失。这一机制引申到盆底肌时,附着在骨盆上的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大收肌、上孖肌、腹部肌肉、下孖肌、闭孔内肌等肌肉会帮助骨盆底代偿维持一部分的力量,外而久之,形成身体结构外紧内松的假性健壮的体形。盆部肌肉和腰背部有筋膜链关系,在身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进而出现,产生腰背部不适,每次不舒服时去理疗中心推推按按,多多少少缓解、缓解,却总是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而在盆部的前面,腹部肌肉的紧张性代偿,让腹肌持续紧张,影响呼吸,呼吸短浅,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小腹发凉、腹痛、胃胀等;呼吸限制最后也会影响到膈肌的发挥,造成胸闷、心烦、无名火、容易打膈;所以,许多产后妈妈在产后没有得到有效地产后护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身体内部微循环也受到了极大影响,面色晦暗,没有光泽,心慌,心烦,失眠,头痛……

对于十岁怀胎的女性来说,宝宝在腹腔里的重量产生的腹压让腹部往前下凸出,腰部向前突出适应宝宝的重量,形成骨盆前倾的体态。许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骨盆许多人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骨盆位置的改变必将影响整个盆腔部的血液、淋巴等的循环,造成月经不调、盆腔发凉等内分泌等问题。

什么是盆底康复

在中国,女性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女性的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盆底康复。那么,什么是盆底康复呢?盆底康复治疗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产后盆底肌损伤的表现

生了娃,当了妈,总有一段心花怒放喜上眉梢的时光。玩娃玩得爱不释手,一时间忽略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小变化。可是当一段时间以后,新鲜感过境,慢慢回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很多新妈妈就会发现身体上的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最悲催的是,很多小问题让新妈妈们难以启齿。比如排尿困难、便秘、经常性地腰疼、性生活质量下降、性交疼痛、偶尔的尿失禁……这些羞羞的小状况神出鬼没,困扰得新妈妈们一筹莫展。这到底是怎么了?摇篮网本期特别企划,请到了润嘉丽格产后康复首席医师陈瑶为大家解密,有关产后盆底肌损伤的那些事儿。

专家说:产后盆底肌因何损伤

虽然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

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怀孕的过程对女性的盆底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只是多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使得盆底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所以认为只要选择剖腹产就能避免损伤盆底肌肉,因而不用做相关康复训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外,长期便秘、提过重物品、肥胖、长期咳嗽、雌性激素水平改变、年龄增大、大运动量锻炼等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

你有没有这些羞羞的症状?

1、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运动时,不由自主的漏尿(尿失禁)

2、产后阴道松弛,致性生活不满意

3、盆腔压迫感或坠胀感,腰骶部压迫感或疼痛,阴道口或阴道中外有肿物脱出

4、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症状、排尿延迟、尿不尽

5、便秘、排便困难

6、性交困难、性交疼痛

生活做什么运动可以缓解尿失禁

尿失禁锻炼的具体方法为患者每日大概进行45100次的紧缩肛门以及阴道的运动,一般每次大约需要坚持5秒钟。尿失禁患者可以平躺在床上,然后每天至少进行有效的仰卧起坐运动2次。平卧在床上的时候尿失禁患者可以进行比较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方面的运动,每日可以坚持做3次。对于尿失禁患者一般比较提倡蹲式排便,这是因为蹲式排便非常有益于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者是提高。

尿失禁患者平时需要多多加强盆底肌肉方面的治疗,这是由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主要治病病因就是尿失禁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够有效控尿,而且支持患者的膀胱的盆底肌肌力也有所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所以说,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目标就是多多加强患者体内的盆底肌的肌力,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尿道括约肌的伸缩功能。

尿失禁疾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盆底肌多多进行盆底肌方面的锻炼,以促使患者的盆底肌的肌力得到复原。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结合生物反馈技术以及电刺激治疗、阴道托又或者是尿道夹来进行有效的治疗,这种锻炼治疗方式,尿失禁患者可以试一下。

肛门括约肌损伤怎么检查

1. 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测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方法。目前国内亟待普及。检测指标包括肛管静息压、缩榨压、内括约肌长度、肛管直肠容积、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等。肛门括约肌失禁产妇90%出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明显降低,42%出现括约肌长度、矢状对称指数降低[8],部分患者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

2. 盆底肌电图与阴部神经刺激实验:产伤性肛门失禁与肌组织病变和神经病变都有关,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肛肠动力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盆底肌电图对检测盆底功能十分重要,通过检测动作电位和肌纤维密度可鉴别神经性肛门失禁,此时动作电位成多阶梯状,肌纤维密度增加。多电极检测可判断括约肌损伤部位[1,4]。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通过刺激骶2至骶4神经检测潜伏间期,潜伏间期延长提示存在神经病变[1,4]。

看到上面的关于肛门括约肌损伤怎么检查的相关知识之后,大家知道要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该疾病了吧!该疾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伤,而很多人对该疾病都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不重视。所以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严重吗

新妈妈在产后都很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修复。产后盆底肌无力是女性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怎么回事?不少新妈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盆底功能受损,盆腔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现在的女性对孕期与产前检查都十分重视,但对产后42天的“安检”却往往很忽视。“不少新妈妈反映说,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最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才发现是盆底肌力不够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夫妻生活质量不高,以及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分娩损伤引发的。我们做过统计,分娩后的女性出现盆底松弛,从生理功能方面不影响排尿,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虽然这时的漏尿现象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美德因专家温馨提示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

盆底肌对女性的这些重要作用

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酸背疼、产后阴道松弛、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肌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盆底肌对女性的重要作用

盆底肌,通俗地讲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女性的盆底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结缔组织最容易受到损伤,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盆底的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就像一张“吊床”,把尿道、阴道、膀胱、子宫以及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支持盆腔脏器,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

一旦盆底肌肉及神经遭到损伤,会给女性带来一系列的烦恼,比如阴道松弛、夫妻生活欠佳、小腹坠胀感及便秘、尿频、漏尿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怀孕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一定的,这个答案是一定的,没有可能,但很多女性产后检查身体时却很容易忽视对盆底肌的检查,当时不会出现什么病况和不适,但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盆底肌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当出现问题时就更不好解决了。

盆底肌损伤的危害大

女性盆底肌损伤时,常见症状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者举重物等腹压增加时会不自主地漏尿)、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盆底肌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出现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直肠膨出、膀胱膨出、尿失禁等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产后尿失禁发生率15-40%

在产后2个月的妈妈中,20%以上会有产后疼痛的问题;在产后的第6周到第8周盆底肌力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在怀孕初期或怀孕前已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更高;而产后粪失禁的发生率则为1%-5%。产后妈妈应重视好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

产后建议检查盆底肌功能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了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一般医生会先进行问诊,了解产妇是否出现过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自主漏尿的情况。然后通过普通的妇检,观察产妇有无阴道膨出、宫颈脱垂等,必要时再进行盆底肌力测评。盆底肌力测评的结果正常应该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级,需要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哪些会造成盆底肌损伤

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

首先,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由孕前指向骶骨转到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日益增加的重量,使得孕妇盆底肌肉持续受压,盆底肌的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其次,阴道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胎儿头部的直径约为9-10厘米,而正常的阴道直径只有约2.5厘米,阴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等对盆底的影响会增加。

长期便秘、肥胖、更年期等也有影响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以外,女性在长期便秘、咳嗽、提过重物品、肥胖、大运动量锻炼等过程中,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另外,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女性盆底问题会更加严重。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30%-50%以上,与年龄、分娩次数、体重、长期便秘等成正比关系。

剖宫产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损伤是误解

调查显示,1/3的产妇会出现盆底松弛,在大笑、咳嗽、打喷嚏、快跑的时候,遭遇“漏尿”尴尬。不少新妈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是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

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肛门括约肌拉伤怎么判断

3.排粪造影:排粪造影是对模拟排便行放射学检测,可观察盆底肌肉功能、会阴下降程度、肛直角变化等。多用于诊断直肠粘膜套叠、耻骨直肠肌肥厚等排便困难性疾病,也可用来检查肛门括约肌损伤。用力加腹压时能保留注入的全部钡剂,即可确定为肛门有节制功能,不自主漏出大量钡剂是肛门失禁的可靠指标[9]。

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临床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基础,但Keating等[7]对肛门失禁患者研究发现,单凭临床资料和常规检查远远不够,经特殊检查后可发现有19%的患者失禁原因判断不准确,有16%需改变治疗方法。对肛门失禁的诊断常需以下多种方法配合进行。

1. 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测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方法。目前国内亟待普及。检测指标包括肛管静息压、缩榨压、内括约肌长度、肛管直肠容积、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等。肛门括约肌失禁产妇90%出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明显降低,42%出现括约肌长度、矢状对称指数降低[8],部分患者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

2. 盆底肌电图与阴部神经刺激实验:产伤性肛门失禁与肌组织病变和神经病变都有关,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肛肠动力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盆底肌电图对检测盆底功能十分重要,通过检测动作电位和肌纤维密度可鉴别神经性肛门失禁,此时动作电位成多阶梯状,肌纤维密度增加。多电极检测可判断括约肌损伤部位[1,4]。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通过刺激骶2至骶4神经检测潜伏间期,潜伏间期延长提示存在神经病变[1,4]。肌电活动减弱、反常肌电活动、神经节病变是许多疾病,如儿童大便失禁、盆底痉挛综合征等的常见表现。

4.腔内B超:直肠腔内B超可检测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完整性,可测量肛管前、后、侧壁内、外括约肌的厚度,是目前诊断括约肌损伤的重要方法。直肠腔内B超对肛管齿状线上1.5 cm以下括约肌损伤诊断率较高[8],阴道腔内B超则可准确观察肛管直肠前部括约肌损伤,对上部损伤敏感[1]。腔内B超也可通过观察回声紊乱来诊断会阴神经损伤后内、外括约肌的退行性改变。因此,腔内B超在肛门失禁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对于肛门括约肌拉伤的介绍,对于肛门括约肌拉伤怎么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你详细的阅读上文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判断肛门括约肌是否拉伤。一旦发生拉伤,我们大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便。祝你身体健康!

产后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认识女性盆底肌及盆底肌损伤

盆底肌:是指盆骨的底部,女性盆底肌肉,有着“弹簧床”的美誉,承拖和支持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脏器,除了维持其正常位置之外,还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生活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密切关系着女性的健康和幸福。

盆底肌的损伤在妊娠期就有影响(慢性损伤),随着妊娠子宫增大,胎儿及附属物重量增加,盆底肌持续受重力压迫致慢性损伤,因此无论是分娩还是剖宫产均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盆底肌的损伤。当然阴道分娩的产妇因加上产时的急性损伤,在产后42天复查时,盆底功能较剖宫产者相对差一些。

很多妈咪生完宝宝以后会遇见一些困扰,有的发现自己咳嗽漏尿,尿频尿急,性生活不满意,阴道异常等现象,以上均属于盆底肌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治疗方案

随着临床的应用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家应用现代生物反馈技术有针对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在欧洲,特别是法国,运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已有25年历史。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体系。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盆底部会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和子宫重量的不断增加而受到影响,而妊娠后产道扩张,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产道损伤、会阴侧切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产后盆底康复了。

腰背酸痛,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症状。其实,这些就是盆底肌肉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不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日后就有可能出现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等病症,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94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出现的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造了盆底肌肉锻炼法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不仅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更重要的是,产后42天以后对盆底8块肌肉的针对性训练,能够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能把因生育引起的更年期尿失禁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直接效果是对产后阴道松弛的治疗,以提高生育后夫妻性生活质量。盆底肌肉康复锻炼以其无损伤、痛苦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即使用可进行生物反馈的器械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患者可通过器械对盆底肌肉运动的生物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盆底肌肉锻炼的实时状况与进展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用吗

适应症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7、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8、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9、乳房松弛、乳房下垂。

10、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11、术后疤痕疼痛。

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

2、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

3、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4、恶性肿瘤区

5、手术疤痕裂开

6、神经系统疾病

康复的要点

1、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明确损伤程度。

2、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3、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我锻炼。

5、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6、存在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需要借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并适当延长疗程。

相关推荐

盆底肌肉训练不能忽视

是不是只有经过顺产的妈咪才需要做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而剖腹产的妈咪则可以高枕无忧?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分娩并非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惟一原因,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咪都要按照医生的相关要求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只有顺产才伤盆底肌肉是误解 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

分娩后出现尿失禁怎么办

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尿失禁的问题?原来是盆底功能障碍“惹的祸”。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尿路功能障碍、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和盆腔疼痛。 其中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排尿延迟、中断、费力、尿不尽感、尿潴留。女性要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神经受损,导致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力突然增大时,就会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尿

女性如何护理阴道

1、练习收缩盆底肌 这能加强盆底肌肉,对于女性获得更强烈、更销魂的高潮十分重要。 2、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妇科检查 即使身体没有异样,也没有怀孕方面的问题,每年仍然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做足防范措施。 3、勤做骨盆操 女性勤练骨盆操能加强骨盆底肌肉,让私处神经更加敏锐,不仅有益膀胱等下体器官的健康,还能促进性生活的和谐。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

女性私密处这样锻炼更“紧致”

女性阴道收缩力良好与否,对于双方在性快感的追求上有相当大的影响!除了藉助阴道整型手术之外,阴道收缩DIY—“凯格尔运动”,也是相当值得一试的选择。 “凯格尔运动”即是“骨盆底肌肉收缩运动”,是藉由主动式地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周围的肌肉,进而强化整体骨盆底肌肉群的强度与张力,能提升阴道收缩的力量,在促进性生活美满方面有正面助益。 1、刚开始练习时,可以仰卧在床上,身体放松,专注于提肛收缩的动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双腿、双臀、以及腹肌都不能用力。 2、体会骨盆底肌的收缩动作后,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阴道、尿道上,持续

盆底肌怎么检查呢

会阴检查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或压痛),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最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 直肠检查用于评价在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的肛门括约肌有无受损。阴道收缩压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 医师对各种检查结果,应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判断,为个体化治疗做准备。 现在我们知道了盆底肌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是通过引导表面肌电图和引导尿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

盆底肌怎么调理

首先,怀孕时是这种病发作的第一时期。此时,由于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逐渐变得松弛。 其次,分娩尤其是阴道分娩时。分娩时,妈妈身体会产生松弛素,让盆底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为分娩做准备。选择自然产的妈妈,阴道会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会阴的撕裂、会阴部神经的损伤。 再次,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盆底问题将愈发严重。 当然在这之中,高龄产妇更容易发生盆底肌松弛。此外,除

盆底肌的康复如何训练

每位女性都要经历的两件事情,就是妊娠和分娩。分娩之后虽然会有成为母亲的幸福和自豪,但更多的是产后恢复问题的困扰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

产后如何恢复盆底肌

妊娠和分娩,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十月怀胎,不论准妈妈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若是孕期或分娩时存在异常情况,例如胎儿过大、孕妇体重过甚、产程过长、难产、多次分娩等状况的发生,则会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损的严重程度。因此,若不注意及时修复受损的盆底肌肉,容易在日后引致疾病。 现如今,如何让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尽可能恢复到产前原有的状态,已成为现代保健的重要课题。良好的盆底肌肉修复可减少女性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盆底肌肉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