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茶饮料
如何选购茶饮料
鉴别茶饮料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滋味。
首先要看茶饮料产品的风味是否突出,是否保持了原有茶叶的浓郁风味。如绿茶产品必须有典型的清香风味,乌龙茶应有半发酵的风味。对于没有茶味的茶饮料一般不要选购。
2)色泽。
茶饮料产品中的茶汤变色是由于茶叶中的单宁物质极易被氧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茶色会不断褐变加深,目前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应尽量选购生产日期近的产品,以及颜色新鲜的产品。
3)沉淀。
一般表现为容器的底部有微小沉淀,这是产品质量不佳的表现之一。如果茶汤已经浑浊,说明加工工艺条件十分不成熟,对这种产品不能购买或饮用。
谷雨茶属于什么茶
春茶。
谷雨节气属于春季,而春茶则是一年之中,茶叶品质最好的时候,谷雨茶源于茶叶的采摘时间,此时恰逢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茶叶品质佳,是很多人选购茶叶的重要准则。
有什么健康的饮料 茶饮料VS茶味饮料
关键指标:茶多酚含量。
茶饮料: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茶汁的风味和营养,茶多酚含量约300毫克/千克。
调味茶饮料:包括各种果汁茶饮料、蜂蜜茶、奶茶和碳酸茶饮料,茶多酚不到100毫克/千克。
健康价值排名:茶饮料>茶味饮料。
选对茶饮料好消夏
炎热的夏季就快要到了。在烈日和酷暑下,茶饮料以其清淡解暑、健康美味的特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当然,讲究效率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中意传统的冲泡茶,转而投向即开型瓶装茶饮料的怀抱,而茶饮料又具备其他软饮料所难以超越的健康、绿色等特点。因此,在软饮料市场中,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茶饮料则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的主力军。在国际上,茶饮料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诉求。
爱饮人群:以时尚、品位女性居多
调查显示,在即开型瓶装茶饮料消费群体中,女性消费者的比例略高于男性消费者,但差距并不显著。记者走访了几位茶饮料消费者,他们对于瓶装茶饮料的健康、时尚特性尤为关注。因此,女性之所以喝茶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与女性消费者对健康与时尚比男性更为敏感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另外,女性消费者认为茶饮料相对不易导致发胖,这也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茶饮料消费群的年龄上看,茶饮料的主要受众为15岁至34岁的青年人,其中中等教育学历的学生群体占了多数。以往由于茶饮料味道较为单一、偏苦涩,而中小学生大多偏爱甜酸饮料,极少喝传统的茶饮料,因此茶饮料在中小学生饮料市场的份额一直很小。但随着茶饮料产品的逐渐丰富,茶饮料的口味、种类逐渐对年轻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成了茶饮料市场新的消费主力。同时,茶饮料的年轻化趋势也吸引了追求时尚、讲究品位的人群。
主要品类:茶汤型、调味型、凉茶三分天下
那么,市面上最主要的茶饮料有哪些?他们的口感、主要受众又是什么?记者走访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及一些便利店,实地询问了商家和消费者,将各式各样的茶饮料作了一个大致的区分。
第一,茶汤型饮料。茶汤型饮料指的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应有风味的茶饮料。在市面上茶汤型饮料最为常见,包括绿茶、红茶、冰绿茶、冰红茶、乌龙茶等等,其中,绿茶由于其最为广泛的受众基础,在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类,也是各大饮料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种类,包括康师傅绿茶、统一绿茶、雀巢冰绿茶、可口可乐公司的原叶绿茶、立顿绿茶等。另外,红茶、乌龙茶等茶饮料也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三得利、麒麟、娃哈哈等茶饮料品牌也各自占据一片天地。
茶汤型饮料的口感比较贴近原茶口感,有茶叶的苦味和回甘,很多茶饮料不含糖,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口味。此外,茶汤型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因此对茶的健康成分保留得较好。目前,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汤饮料成为国际流行趋势,而相比之下,日本生产的茶汤饮料比我国的茶汤饮料茶多酚含量高得多,很受关注健康的人士欢迎。
记者在市内多家便利店了解到,25岁到30岁的年轻群体对茶汤饮料更为青睐。这一类人群多为受过教育的上班族,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对自身健康极为关注。同时,他们对流行趋势也较敏感。因此,著名品牌的优质茶汤饮料是他们的首选。记者在一家7-11便利店采访了一位购买某日本知名品牌乌龙茶的林女士。她说,这款乌龙茶几乎不含糖,茶叶的苦味很重,初入口的口感或许没有甜饮料那么好,但是那种茶香和回甘其实更让人觉得清爽。更重要的是这款乌龙茶营养成分很高,多喝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另外,这个品牌和饮料包装也很有品位。因此,虽然价格相对较高,她仍然经常购买。
第二,调味茶饮料。调味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果汁、牛奶、食用糖精、糖液等添加剂进行调味的茶饮料。其最大特点是口感多样化,不再拘泥于原茶本身的味道。调味茶饮料种类较多,有果汁茶饮料(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或浓缩果汁、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果味茶饮料(在茶汤中加入水、食用香精、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碳酸茶饮料(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等经调味后充入二氧化碳的制品)以及奶味茶饮料(在茶汤中加入水、鲜乳或乳制品、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等。调味茶饮料由于味道讨喜、种类丰富,成为各大品牌丰富其产品线、扩张市场的武器。市面上较常见的调味茶饮料有蜂蜜柚子茶、柠檬绿茶、皇家奶茶等。
调味茶饮料糖分含量较多,还含有许多食用香精、添加剂等,因此茶叶健康成分大打折扣。但是,调味茶饮料可以满足很多讲究口味、喜爱新奇的消费者需要,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调味茶饮料的口感更具有吸引力,而一些不太利于健康的缺陷则被他们忽略。在快客便利店,记者碰上了几位前来购买饮料的中学生。他们有些买了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还有两位买了某知名品牌的果冰茶。他们告诉记者,这种饮料冰镇后喝起来很痛快,清凉解渴,口感也很好。当记者问到是否会担心其中的添加剂成分时,他们都表示根本考虑不到这个因素。“喝饮料解渴就好,又不是天天喝,不用在乎那些。”
此外,还有中国特有的中草药凉茶。这种植物性饮料药性寒凉,能消解人体内热,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因此夏天喝凉茶饮料能起到很好的清凉效果。著名的凉茶品牌莫过于王老吉。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初,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而现在市面常见的加多宝集团红罐王老吉凉茶,则是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经营的王老吉凉茶。其他的凉茶品牌还有如和其正凉茶、霸王凉茶、潘高寿凉茶等等。凉茶的口感有浓郁的中草药味道,入口回甘,有很好的清凉镇静作用。
对哪些添加剂无须杞人忧天?
但是,茶毕竟是一种不稳定的、容易氧化的饮料,因此即开型瓶装茶饮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加入食品添加剂。此外,为了调整口感,食用香精和糖分也是必须加入饮料中的。那么,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添加剂呢?
首先,由于茶饮料中的茶多酚等成分极易氧化而生成其他成分,从而会影响茶饮料的香气和滋味,因此茶饮料需加入抗氧化剂以延缓或减少这些成分的氧化。在茶饮料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钠和异抗坏血酸钠。目前,茶饮料企业普遍使用的是维生素C和异抗坏血酸钠,或二者共用。记者查看了几款绿茶饮料的添加剂成分,都无一例外地包含维生素C,异抗坏血酸钠相对较少,但在一些调味型茶饮料中两者共用的情况较多。
其次,茶饮料都会使用甜味剂改善口感。常用的甜味剂是白砂糖(6439,-214.00,-3.22%),另外也有使用蜂蜜、果葡糖浆、安赛蜜及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白砂糖的优点是甜味好,较为稳定。蜂蜜在国内应用于低糖绿茶及冰绿茶中,而果葡糖浆则更多应用于美国的一些茶饮料产品。安赛蜜类似于糖精,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而阿斯巴甜则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因此也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但阿斯巴甜被认为可能会分解某些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威胁,甚至可能致癌。
另外,用于改善口感的添加剂还有鲜味剂(茶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等)、咸味剂(氯化钠,即食盐,主要作用是产生综合的味觉)、酸味剂(柠檬酸)等等。除此之外,茶饮料中还使用缓冲剂和酸碱调节剂,分别常用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钠。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茶饮料都添加了食用香精。食用香精对茶饮料的品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为对茶饮料滋味和香气的增强及整体品质的提升。另外,食用香精也使茶饮料品种得以极大丰富。
很多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种误解,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用的可食用物质,多半不参与身体代谢,是符合标准的安全物品。只要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过多摄入食品添加剂,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日前日前,一项针对一项针对京沪穗三城市饮食生京沪穗三城市饮食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显活习惯的现状调查显示
各年龄层消费者各年龄层消费者将“茶饮料茶饮料”作为首作为首选饮料的比例已达到选饮料的比例已达到2828%-%-5151%
2929岁以下年龄层岁以下年龄层的消费者首选瓶装饮的消费者首选瓶装饮料比较中料比较中,即饮绿茶即饮绿茶达到了达到了3737.2%
牛蒡茶的选购技巧
1、选购牛蒡茶,产地和原料是首要的标准。首选来自“中国牛蒡之乡”——苍山的牛蒡。那里有特别适合牛蒡生长的土壤以及新鲜干净的空气、水分,产出的牛蒡自然质量非常好。好的原料直接决定了牛蒡茶的品质!
2、制作优质的牛蒡茶,加工工艺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传统的加工办法有晒干、脱水、烘烤等,但是这样简单的加工工艺做出来的牛蒡茶质量和效果均达不到要求。优质的牛蒡茶是要结合统工艺和现代高新科技生物专利精制而成的,而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3、看外形、闻气味来选购牛蒡茶。看茶片是否空心,看是否为小圆片,看茶水色泽是否呈红润的酒红色且无杂质,闻气味是否香浓。
4、好的牛蒡茶口感非常好,不会有其他怪味,味道甘醇柔滑,饮后口有余香以及淡淡的回甘。而且,优质牛蒡茶会比较耐泡,劣质的牛蒡茶就差远了,没泡两次就没味儿了。
5、看包装来辨别牛蒡茶的质量。包装不仅仅是体现牛蒡茶的档次,更是质量、效果的保证。大家选购时要看外包装是否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志,内包装最好采用铝膜纸,这样的包装保鲜效果比较好。
建议大家尽量购买有国家质监部门的认证,包装上也有标明制造商的厂名、地址、电话、QS认证等详细资料的牛蒡茶产品,不要随便购买散装牛蒡茶,以免饮用后影响健康。
茶饮料的功效
饮茶的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15条:
(1)一般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罗布麻茶则可以安神,松弛神经和提高免疫。
(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罗布麻茶可以强心抗郁、通便利尿。
(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罗布麻茶的微量元素补充正好就是预防人体缺钙和缺素症。
(5)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6)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 的18倍以上。
(7)饮茶有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8)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罗布麻茶可以安神助眠。
(9)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特别是乌龙茶对此效果尤为明显。
(10)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11)茶叶所含鞣酸能杀灭多种细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肠炎、痢疾等。
(12)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茶叶中含有防辐射物质,边看电视边喝茶,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并能保护视力。
(13)饮茶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茶水能在提内迅速被吸收和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谢产物。
(14)防暑降温。饮热茶9分钟后,皮肤温度下降1-2摄氏度,使人感到凉爽和干燥,而饮冷饮后皮肤温度下降不明显,尤其罗布麻茶可以清凉泻火,固气润肺。
(15)解酒护肝。罗布麻茶的功效尤其明显。
茶饮料PK茶饮料
卫生部高级营养师刘纳提醒人们,经过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其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B等的含量会降低,而饮品中所加入的精制白糖、香精、山梨酸等添加剂却不是有营养的成分。
茶叶因具有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抵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助消化等作用,而被誉为健康的自然护卫者。
喝茶最好现喝现沏,沏好的茶最好在25分钟内饮完,否则茶在空气中氧化太久,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都会大大减少。
“如果不是条件所限,人最适宜的饮品还是常温的白开水或者新沏的茶水。如果身体有特殊需要,还可喝矿泉水,纯净水不提倡饮用。”外出时如果不便于沏茶,爱喝茶的人还可将袋装的茶粉倒入水中饮用,其营养价值比茶饮料要高。
任何瓶装饮料,无论其宣称的营养成分多高、多全,都能在其标签上看到“色素”、“香精”、“山梨酸”(即防腐剂)等没营养的成分。
工业化生产的饮料如果不添加上述物质,其产品的色泽、口感等就无法统一调制。尤其是加入的精制白糖所含的都是空洞热量,营养物质很少,过多饮用会造成升糖指数增高,过多的热量就转变为脂肪蓄积在体内,这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如何选购茶树菇
一、盖厚:
指的是茶树菇的菇盖,好的菇盖不仅完整,而且厚度合适,类似小钮扣或者食指大小,盖厚是建立在未开伞的基础上,单凭这条就可以断定此种茶树菇价值比较高。
二、柄细短:
茶树菇菇柄,好的茶树菇菇柄只有食指的3-4分之一大,越大质量越不好,也就越老。
三、未开伞:
主要指的是菇帽呈圆形,小而厚,菇盖底下有白膜,开伞的菇盖大而且扁平,菇盖底下无白膜,这种等级的价格一般不高。
四、色泽:
茶树菇茶树菇,就是茶色为最好。
大红袍保质期是多少
一般来说,密封包装的大红袍茶叶,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因此大家在选购茶叶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其生产日期。拆封后,由于会受到多种情况的影响,大红袍茶叶的保质期可能比包装上的“建议食用时间”要短,因此,大家在泡茶前,要先观察一下茶叶,如发现跟以往的有所不同,就不宜再饮用了,否则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茶饮料的分类
根据茶饮料同家标准(GB/T 21733-2008)的规定,茶饮料按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及茶浓缩液四类。茶饮料(茶汤)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及其他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分为果汁茶饮料、果昧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
(1)茶饮料(茶汤) 茶饮料(茶汤)(tea beverage)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可添加少量的食糖和(或)甜昧剂。产品中茶多酚含量≧300 mg/kg,咖啡因含量≧40 mg/kg。
(2)调味茶饮料调味茶饮料(flavored tea beverage)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果汁(或食用果味香精)或乳(或乳制品)或二氧化碳、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酸味剂、香精等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包括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
1)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果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果味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200 mg/kg,咖啡因含量≧35 mg/kg,果汁条饮料中的果汁质埴分数≥5%。
2)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 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奶味香精等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200 mg/kg,咖啡因含量≥35 mg/kg,奶茶饮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0.5%。
3)碳酸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二氧化碳气体、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香精等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00 mg/kg,咖啡因含量320 mg/kg,二氧化碳气体含量(20 ℃容积倍数)≥1.5倍。4)其他调味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除果汁和乳之外其他可食用的配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酸味剂、食用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50 mg/kg,咖啡因含量325 mg/kg。
(3)复(混)合茶饮料 复(混)合茶饮料(blended tea beverage)是以茶叶和植(谷)物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干燥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具有茶与植(谷)物混合风味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50 mg/kg,咖啡因含量≥32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