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厌学怎么发现
儿童厌学怎么发现
厌学现象在儿童青少年期非常普遍, 洪宝瑟指出,针对厌学现象不能一概而论,要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儿童青少年厌学的分类诊断。
一、儿童青少年厌学反应的诊断意识层面可分为:意志性厌学反应和非意志性厌学反应。
1、非意志性厌学反应
所谓非意志行为即潜意识行为,一般是指一个人本意不想如此,却身不由已、心不由已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拿厌学行为来说,本人在认识上、观念上没有厌学的思想,却由于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导致其表现出厌学行为,即非意志性厌学行为。此类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意志性厌学现象偶尔也可能见到。意志性厌学行为指的是由于受本人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或与学习活动相对立的目标等原因而导致的厌学、弃学或其它抗拒学习的行为。
二、根据厌学情绪反应出现情境可以将儿童青少年厌学的诊断分为心理疲劳性厌学和过敏性厌学两种。
心理疲劳性厌学一般表现不强烈,只是弥漫性在希望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轻松一下。
过敏性的厌学行为是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为。所谓过敏性情绪反应,一是说它的反应强度是一种严重夸大了的痛苦反应。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的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等,常常是过敏的。许多气氛融融的家庭关系,感情融融的父子或母女关系的恶化,常常都与孩子的这种过敏反应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因此,说起条件性厌学情绪反应行为的情绪反应,不仅仅引发厌学行为,在一定刺激下还容易引发其它行不理智行为。
三、根据厌学反应的泛化程度还可以将儿童青少年厌学的诊断分为学科性厌学反应与学习活动性厌学反应。
学科性厌学是指学习者只对某特定学科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及用具等产生条件性厌烦情绪反应的现象。学科性厌学行为往往是由于某些偶然刺激导致消极情绪反射形成的。例如师生感情冲突、课堂情绪挫折、考试严重失利等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对该学科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等厌烦反应,严重者连听到这个学科的名称都心情烦躁。而这类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并没有厌烦反应。这种单纯性的个别学科厌学行为反应,一般比较容易在临床辅导过程中迅速见效。
学习活动性厌学者不是单单对某一个或少数学科有厌烦情绪反应,而是对所有的功课学习活动都有厌烦反应。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非学习性的其它非学习性活动表现出偏好、热心或迷恋。
根据儿童青少年厌学反应的分类诊断,可具体评估儿童厌学程度及动机水平,从而为厌学儿童青少年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儿童厌食症需要查血吗
儿童厌食症需要查血。
如果孩子有厌食症的症状,并且有以下表现:身高体重不达标,远低于正常标准,食欲不好,容易生病,可以做一个血常规检测。查看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治疗。
补锌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吗
研究发现:连续补锌5个月以上的儿童很少得感冒。这在临床中也有同样发现,补锌能够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缩短患病时间。由于缺锌的孩子抵抗力低下,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天气越来越寒冷干燥、气温的陡然下降是催化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抵抗力差才是内因。如果孩子总爱生病,身体经常出些小毛病,这时候,妈妈们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是不是缺锌。补锌可以缩短儿童腹泻病程,连续10-14天补锌可以降低儿童后来3个月内的腹泻发病率。同时,小儿连续补锌3个月以上,可以每年减少4次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补锌对提高人体抵抗力,使孩子身体健康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中国人传统膳食习惯中,菜品通常是用煎、炒、烹、炸等高温手段烹制的,而高温的烹制过程会导致菜品中很多营养物质流失,特别是锌的流失很大。另外,含锌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和海鲜等,并非是中国家庭常用的食物,故导致中国儿童缺锌率很高,达到近60%,也就是说,平均不到2个孩子就有1个缺锌。另外,中国儿童厌食现象普遍,通过食物达到补锌的可能性较小。其实,就儿童厌食现象而言,并非是消化问题,也不是几片消化药能解决的,其本质是儿童消化功能问题。由于儿童的味蕾和胃肠消化功能尚在发育之中,对食物味道不敏感,胃肠消化食物的能力不完善,进而导致厌食。而锌元素是味蕾和胃肠消化功能发育过程中的必须物质,能够保障和促进味蕾和肠胃的消化功能的正常发育,提高儿童对食物的敏感度和肠胃的消化功能,功能发育正常了,孩子的食欲自然旺盛。补锌能根本上解决厌食问题。故儿童厌食大多是缺锌的缘故。专家指出,从吸收效果来看,液体的离子剂型是孩子补锌的最佳选择。需要注意一点,钙锌不能同补,原因是钙会抢占锌的载体,影响吸收。若一定要同时补充钙和锌,至少要间隔 30 分钟,这样身体才可以合理的吸收两种营养元素。
儿童厌食症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宝宝有厌食症的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治疗儿童厌食症不只是医学治疗,也要在饮食上注意,要引起孩子的食欲。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一、行为方面: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为多动,攻击别人,害怕去学校,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从管教,冲动,逃学,表达能力差,成绩差,记忆力下降,离家出走,甚至有厌世和自残、自杀行为等。
二、情绪方面: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为目光垂视、呆滞无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焦躁不安,厌倦,胆小,羞怯,孤独,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唉声叹气,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
三、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为学龄期的孩子常会过于消瘦,睡眠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并开始用一种缺乏感情的单调的语言讲话。除基本的抑郁表现外,更易激惹、发怒、谩骂。不仅不喜欢自己而且厌恶周围一切。头痛、失眠和厌食并且满面愁容等多种小孩抑郁症的症状,不善向成人表述内心痛苦感受。
四、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为躯体方面:睡眠障碍,食欲低下,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泻,遗尿遗屎等。这类情形常被误诊为躯体疾病。
先天脑发育畸形有哪些危害呢
脑发育畸形危害严重,不但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对孩子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危害一、轻微脑发育畸形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脑发育畸形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事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危害二,生活中有些儿童,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小动作多、学习不专注,逆反任性,甚至不自主的眨眼、耸肩等,为此受到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大家总认为是调皮、不听话、厌学,其实这些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因为他们可能患上儿童发育行为障碍——脑发育畸形症。患病儿童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以后升学和就业,由于自控力极差,染上吸烟、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等行为的可能性也远高于其他儿童。
先天脑发育畸形在初期很难发现,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症状原来越明显,家长如果发现了这一情况,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大医院进行治疗。否则,这个病对孩子将来上学,就业和工作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家长们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儿童多动症对患者自身的危害
1、学习方面
患儿在学习上无法专心,不能主动学习,造成学习成绩差,以致于儿童厌学、逃学,使学业荒废。
2、个性方面
患儿喜欢说谎,做奇怪动作,冲动幼稚任性,无法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严重可能因为人格扭曲而走上犯罪歧途。
3、行为方面
在学校、家庭里无法自控,不服管束,喜欢惹是生非,干扰他人。因为没有自控力,所以容易受不良影响的引诱,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4、身体方面
多动症患儿的晚治或侵害性治疗,使机体受侵害时间长,导致患儿心理、发育行为迟缓,融入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低于同龄人。
孩子厌食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儿童偏食厌食的危害性,年轻的父母往往重视不够。医学研究表明,儿童在10岁之前大脑发育完成已达90%,如果长期偏食厌食就会导致儿童大脑所需营养素缺乏,阻碍脑神经细胞发育,直接影响孩子整体智力发展。
儿童厌学症的三大表现
①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这些人认为读书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读的书越多,工作待遇就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
②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
这些人表现为用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既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生却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③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偏差
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感到好像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儿童厌食症影响大吗
儿童厌食症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长期的食欲不振,会造成营养不良,缺乏多种微量元素,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比如身高、体重、体质等。并且,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也会胃粘膜造成损害,从而引起胃病。更严重的厌食症还会导致身体器官的衰竭,从而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厌食症,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