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肝炎的“氨基酸”饮食
肝病肝炎的“氨基酸”饮食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人体对每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要求的,食品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人体所需氨基酸之间出现新的不平衡。食用菌中含有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草菇与平菇8种全有),其含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和人体每日需要的十分一致,特别是食用菌中所含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率可达80%,因此食用菌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食用菌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即多糖类物质有一种特殊的促进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已了解香菇菌体细胞液有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银耳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和调整免疫功能,使机体对乙肝病毒进行免疫清除。
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A外,其余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及烟酸等食用菌中都有。矿物质中以钾、磷含量最高,其次为铜、钙、镁、铁、钻、硒、硅等。食用菌中脂肪含量仅占2%,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对治疗脂肪肝有利。因此肝炎病人常吃食用菌是有利于康复的。
肝病的饮食原则应按照,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这种饮食疗法可以减少肝硬变并发腹水,修复肝细胞。当然。重要的是饮食调理,饮食类别的多样化、均衡营养的餐谱、减少额外的热量、让他有个好胃口。根据自己的食量,配合中国传统中医的精髓,合理的药膳食用,每餐以八分饱为宜!
肝硬化病人也要怎么去预防
首先,病因预防是首要。慢性乙肝和丙肝是肝硬化发生的主要病因,而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最关键的治疗措施。但由于目前没有彻底杀灭乙肝和丙肝病毒的药物,也并非所有的乙肝和丙肝都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因而,在决定病因治疗(即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预测病因治疗的有效性。对于预计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应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于预计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必要进一步采取肝活检等措施评价肝硬化发展的危险性,对肝活检证实存在重度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病人,不论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都必须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
其次,定期体检对预防肝硬化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肝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必须通过检查才能发现肝炎活动;反复肝炎活动、久治不愈的病人还必须定期做超声波检查或其他肝硬化指标检查;对于肝硬化病人,还必须每半年进行超声波检查及血清AFP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肝癌,早期治疗。
在食欲下降,或者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钾,如饮用鲜黄瓜汁、苹果汁等,避免发生低钾性碱中毒而导致肝性脑病。肝硬化能治好吗?
肝硬化患者避免服用含有铁制剂的营养品或矿物质,除非出血后的明显贫血,因为铁剂具有加重肝脏硬化的作用。
动物蛋白应量化,切不可大量进食,除了产氨增多以外,动物蛋白的代谢产物含有较多的芳香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可以在肝硬化时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少量食用植物蛋白为宜。因为植物蛋白中的芳香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却较多,而支链氨基酸可以支链氨基酸却较多,而支链氨基酸可以拮抗部分毒性物质对脑神经功能的阻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病理性增高
肝病(肝炎,肝坏死,脂肪肝,肝癌等),心肌炎,肾炎,肺炎,肺结核,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伤寒,疟疾,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感冒,流感,麻疹,血吸虫病,红斑狼疮,甲亢,糖尿病,心力衰竭,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等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
肝病肝炎的偏方
1.大黄茶
药物:生大黄15克。
用法:生大黄清水洗净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1剂,对因发 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服本方若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眼米汤。凡服本剂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时,仍继续服用本剂,而生大黄改为每天 3~5克,以巩固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2.大黄麦芽汤
药物: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儿童剂量酌减。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即增加,黄疸在6~8天内消退,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3.红木香散
药物:红木香。
用法:红木香适量,研成细末,每天9~18克,分3~4次口服。
疗效:此方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其中无黄疸型50例,痊愈42例;黄疸型5例 (均先用马蹄金、一包针、过路黄煎剂治疗,黄疸消退而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用本品治疗),药后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迁延性30例,痊愈24例;慢性15例,痊愈10例。血清转氨酶多数在3周内恢复正常。对麝浊度明显升高者,降浊效果不显。治后有6例在2年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
4.鸭跖草汤
药物:鸭跖草30~6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5~20天为1疗程,不加用其他药品。食欲差者,可静滴葡萄糖液。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00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5.大青叶合剂
药物:大青叶20克,茵陈30克,板蓝根、龙胆草各12克,车前子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至300毫升,成人2次分服,儿童酌减。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痊愈28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
6.清肝煎
药物:茵陈45~60克,连翘、蒲公英各30~40克,郁金、丹参各10~25克,青黛6~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物品;动静结合,忌绝对卧床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1例,痊愈30例,有效1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就是肝炎吗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增高,不能认为就是肝炎,必须结合其它各项检验指标来综合症断。
谷丙转氨酶是什么
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PT、ALT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0~40U/L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中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P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其次为肝脏。
GP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GP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但它并不具器官专一性,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因此对GPT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
部分GPT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较多。有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可以但容易反复,致使一些肝脏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大量的肝细胞遭受破坏。如何保护肝细胞,是保护肝脏功能的关键所在。
肝脏回声增强是怎么回事
正常时肝脏内部的回声由大小相似、辉度相近、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组成。肝内回声随慢性肝损伤程度进展而增粗、增强,肝、肾回声反差增大。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者,肝实质内可见弥漫性散在的线状回声,有时可见小结节回声。这些变化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都可以出现
如何保肝
保肝,顾名思义就是保护肝脏的意思。但保护肝脏并不是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这里的保肝至少含有三种意思:即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
1、减轻肝脏负担
肝脏不但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还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要减轻肝脏负担得从这二大方面来减负。首先肝炎病人的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少吃油腻,辛辣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在肝脏急性炎症期间。其次是保持胃肠道的通畅,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十之八九来自于肠道中细菌对食物残渣的分解,多食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利于排便通畅。
2、增加肝脏营养
肝脏的营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葡萄糖,因此除非是糖尿病病人,肝炎一般使用葡萄糖水静滴。有些病人还专门喝白糖水治肝炎就是这个道理。但糖负荷过多就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胰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炎症后消化的重担很多都交到了胰腺的身上,如果再过多地增加糖,时间长了胰腺也会受不了这也是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有肝源性糖尿病的原因所在。因此肝炎病人服糖也要适量,适时。第二种是氨基酸,所用的氨基酸有三种,一种是支链氨基酸如肝安,14氨基酸等。它对肝脏有营养作用;另一种是芳香氨基酸,它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第三种是肌苷,这是一种核酸类物质,是细胞修复所必需的。
肝炎的氨基酸饮食
核心提示:肝病的饮食原则应按照,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这种饮食疗法可以减少肝硬变并发腹水,修复肝细胞。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人体对每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要求的,食品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人体所需氨基酸之间出现新的不平衡。食用菌中含有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草菇与平菇8种全有,其含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和人体每日需要的十分一致,特别是食用菌中所含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率可达80%,因此食用菌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食用菌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即多糖类物质有一种特殊的促进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已了解香菇菌体细胞液有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银耳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和调整免疫功能,使机体对乙肝病毒进行免疫清除。
小编推荐: 生活中传播乙肝的途径有哪些呢?家人有乙肝会不会传染到你呢?
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A外,其余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及烟酸等食用菌中都有。矿物质中以钾、磷含量最高,其次为铜、钙、镁、铁、钻、硒、硅等。食用菌中脂肪含量仅占2%,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对治疗脂肪肝有利。因此肝炎病人常吃食用菌是有利于康复的。
小编推荐: 乙肝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到底抗病毒治疗多久才有效呢?详情请看: 乙肝病毒要抗到何时?
肝病的饮食原则应按照,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这种饮食疗法可以减少肝硬变并发腹水,修复肝细胞。当然。重要的是饮食调理,饮食类别的多样化、均衡营养的餐谱、减少额外的热量、让他有个好胃口。根据自己的食量,配合中国传统中医的精髓,合理的药膳食用,每餐以八分饱为宜!
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支持
酒精性肝炎患者可有继发性蛋白质热能不足性营养不良,并与疾病的严重度和病死率有相关性。有人给酒精性肝病患者每天100g蛋白质口服,总热能3 000 kcal,辅或不辅以氨基酸,治疗1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肝功能也有改善;而18例对照组中死亡4例。继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后,免疫功能也随之改善。动物实验表明,酒精性肝病中的肝损伤与饮食中脂质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饮食中脂质含量高者更易形成脂肪肝和肝纤维化。
同时给以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减轻或阻止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发生,而同时给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则可诱发和加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如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以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可使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减轻或消失,而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则未见好转。因此饮食中脂肪酸成分可影响酒精性肝病的病变;调整饮食成分或可减轻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动物实验表明,营养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与物种有关。代偿失调的肝病患者,如其热量是以酒精补充,同时给予营养充足的膳食,则肝病可逐渐好转,但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低,这些病人在戒酒后肝功能也不会改善。营养不良和酒精的肝毒性作用可能起协同作用,但酒精的作用更大。在充足的营养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饮酒量不会引起肝损害,但超过酒精中毒的临界值,膳食调节就无保护作用。
预防肝硬化需做好10点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多发生于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发生,肝硬化的危害是很大的。肝硬化的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所以需要及早的发现肝硬化的存在以便及时治疗。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积极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1、肝硬化饮食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不要使人体肠道内的产氨骤增。
2、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安眠类的药物,避免由此直接引发的肝昏迷。
3、可进食香蕉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每日1-2次,始终保持肠道内产氨的及时清除。
4、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K和嗜酸乳杆菌等,稳定机体内环境。
5、在食欲下降,或者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钾,如饮用鲜黄瓜汁、苹果汁等,避免发生低钾性碱中毒而导致肝性脑病。
6、除非出血后的明显贫血,否则一般肝硬化患者避免服用含有铁制剂的营养品或矿物质,因为铁剂具有加重肝脏硬化的作用。
7、特别是不要大量进食动物蛋白。除了产氨增多以外,动物蛋白的代谢产物含有较多的芳香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可以在肝硬化时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
8、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少量食用植物蛋白为宜。因为植物蛋白中的芳香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却较多,而支链氨基酸可以拮抗部分毒性物质对脑神经功能的阻断。
9、已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平时食物应做得细烂些,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的食物,严禁食用坚硬带刺类的食物,如带刺的鱼肉、带骨的鸡肉以及坚果等,以防刮伤曲张的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10、可喝酸奶,以促进消化忌酒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肝病肝炎的治疗方法
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这也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这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3、通过“DC-细胞再生疗法”治疗,还能够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增加肝脏单位时间内的血液灌流量,使瘀滞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改善肝内新陈代谢,降解清除肝组织内胶元纤维蛋白的沉积,彻底阻断病情恶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成功激活患者体内的生物免疫细胞恢复对肝炎病毒的有效识别能力,从根本上清除病毒,并有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