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丘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1、治疗方法:
通过行脑室外引流加反腰穿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治疗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挽救生命、促进机能恢复。内科保守治疗适于出血量少、无生命危险及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CT的出现,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脑出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钻孔置管引流术是利用计算机将血肿腔三维从建,根据血肿形态选择合理穿刺路径,置管抽吸、引流血肿,是神经外科与高科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损伤小、精确度高、清除血肿彻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打击的患者。
丘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丘脑出血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对丘脑不同类型的出血要相互鉴别。
(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2、丘脑出血还需要和其他不同的脑出血症状相互鉴别。
(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 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 —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发病初期90%神志清楚,多可检查出小脑体征,有时有脑干体征,约20%病人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 48小时内昏迷、死亡。
5.桥脑出血:原发性桥脑出血国内报道经CT证实的脑出血中占6%,起病急,危重,多迅速死亡。以运动障碍、呕吐、两瞳孔呈针尖样缩小最多见,其次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多见。
丘脑出血的原因
1、丘脑出血主要因脑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出血直接侵及内囊,往往出现偏瘫。
2、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3、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该如何治疗
在一般意义上,脑出血也被称作脑实质出血,这种病对患者大脑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脑部出血过多,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进行治疗。那么现如今,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脑出血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是否降压。因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个常见病因之一。如血压不超过26.7/14.7kpa200/110mmHg一般不需要采取降压措施。如需降压,则需注意:血压急骤下降显然不利于脑血液循环的自动调节,甚至加重脑缺血,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度增加,所以应缓慢地降低血压,不宜过猛,一般选用中成药珍菊降压片,2片,每日3次。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这是脑出血治疗重要的一步。50%甘油盐水,按1g/kg口服,每4小时一次,或可首次给服100ml,以后60ml一次,每日4次;或10%甘油静脉用制剂500ml静脉滴注; 也可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每4~6小时一次,可和速尿40mg静推交替使用。输入后4小时内如尿量少于250ml,要慎用或停用,检查肾脏情况。
3、手术治疗,因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一般都有血肿或瘀血聚集在颅内,所以手术也是脑出血治疗一个常用方法。通过颅骨钻孔或骨瓣形成以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采用CT定位钻孔血肿抽吸尿激酶注入法治疗重症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在CT引导下定位进行血肿吸出,配合自拟方禹功七厘夺命汤灌肠或鼻饲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1.7%。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年老体弱一般情况差的病人的脑出血治疗。
除了以上这些治疗方法之外,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讲,还应当注意在生活上要保持安稳的情绪,不要总是发脾气,这样会很容易导致血压上升,造成脑血管的破裂,导致脑出血的二次发病。所以,必须注意。
如何才能判断是不是丘脑出血呢
如何才能判断是不是丘脑出血呢?丘脑由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及底丘脑组成,由于其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由颅内压增高或合并血液破入侧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至。
呕咖啡色物:丘脑出血可于2周内出现应激性胃溃疡,呕咖啡色物。其机制当丘脑下部受损或病变涉及下丘脑前区自主神经中枢或脑干迷走神经核通路,迷走神经兴奋,释放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升高,同时释放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胃壁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性溃疡、呕咖啡色物。
如何才能判断是不是丘脑出血呢?由于皮质核束及皮质脊髓束穿过内囊后肢前2/3,当丘脑出血压迫或损伤内囊时,可导致对侧偏瘫。丘脑出血会导致偏身感觉障碍:由于传导肢体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深感觉及精细触觉的内侧纵束,均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交换神经元。
传导面部浅感觉的三叉丘系也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交换神经元,然后经内囊后肢的后1/3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的感觉中枢,故当背侧丘脑出血或压迫、损伤内囊后肢后1/3或传入纤维受损时,可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或感觉倒错。常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感觉重于浅感觉。
您上述所看到的就是一些脑出血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咨询更多关于脑出血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与我院的在线专家联系,希望可以给帮助到您和您的家人。
丘脑出血后遗症
1、桥脑出血
此处是脑干出血的多发部位。早期表现为病患处侧面瘫痪,对侧肢体偏瘫,称之为交叉性瘫,属于桥脑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
2、脑叶出血
也被称之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在任何脑叶中发病。除了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之外,因出血脑叶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3、小脑出血
如果出血量不大,临床表现会是先出现头晕,然后有头痛剧烈、时常呕吐、走路不稳、讲话障碍等表现。
4、丘脑出血
是同一侧的丘脑出血,并且出血量不多时,表现为对侧轻瘫,对应侧偏身出现感觉障碍,尤其是本体感觉障碍突出。
5、内囊出血
此处是最多见的出血部位,并且出血范围大,对神经造成的损害比较严重。脑出血后遗症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对应侧“三偏”。
6、根据你描述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中枢痛,是疼痛专科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脑梗塞、脑出血及头部手术后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神经调控的药物)或是通过微创外科神经调控手术得到有效缓解疼痛的目的。
7、现在主要是脑出血引起的后遗症,出现了左侧上肢麻木,后脑勺麻木,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所以需要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服用比拉西坦片,脑心通胶囊治疗,也可以去医院的中医科就诊,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平时需要做个肢体的功能锻炼。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脑出血,顾名思义就是脑袋出现。它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能够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如果出现脑出血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治疗它,避免因为病情耽误而恶化,想要第一时间发现脑出血就要了解它的症状,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专家表示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它是脑出血但是不能说脑出血是壳核出血。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脑出血的症状。
基底核区出血: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1.丘脑出血
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脑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脑出血。
2.尾状核头脑出血
尾状核头脑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脑叶脑出血:
常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脑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摸索等;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
脑桥脑出血:
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脑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大量出血累及脑桥双侧,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患者于 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四肢瘫痪和去皮质强直发作;可见双侧针尖样瞳孔和固定于正中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和眼球浮动等,通常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可较好恢复。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一旦患有脑出血的症状,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才会使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