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活血化瘀的效果最佳 乳香散瘀止痛
什么中药活血化瘀的效果最佳 乳香散瘀止痛
乳香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如气分,能行血中之瘀,化瘀止痛,内能疏通脏腑气血,外能通达肢节经络,可治骨伤科一切气滞血瘀之症。亦能活血星期,伸筋止痛,可用于治风湿痹通,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乳香3-10g,煎服,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磨外敷。
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无瘀者禁用。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降香化瘀止血
降香性辛温,入肝,脾经。
本品辛散温通,能化瘀止血,适宜于各种瘀滞性出血症,亦可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之证;治刀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敷,也可与收敛止血的五倍子共同研末,外敷伤口。
用法用量:降香9-15g煎服,宜后下;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用。
跌打损伤药有哪些
1.跌打丸:本药是由当归、土鳖虫、川芎、血竭、乳香、没药、马钱子等药物配伍组成。加入蜂蜜炼制成丸。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因外伤所致的跌伤损伤、皮肤瘀血、红肿作痛、肌肉疼痛等症。每次一丸,日服二次。
2.七厘散:是由血竭、红花、乳香、没药、儿茶等中药共同研细加工而成的散剂中药。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肿等功能。常用于外伤所致的瘀血肿痛、肌肉酸痛、闪腰岔气等症。每次服1克,每日二次水冲服或用白酒调成糊状敷患处。
3.回生第一丹:是由中药土鳖虫、麝香、当归、自然铜、血竭等中药共同配伍加工制成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皮肤瘀血。红肿、肌肉疼痛等症。每次服0.5~1克;日服二次。孕妇忌服。
4.舒筋活血片:是由中药红花、鸡血藤、香附、五加皮、伸筋草等中药配伍研细加工而成的中药片剂。具有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散瘀等功能。适应于筋骨扭伤所致的四肢拘紧、跌打瘀痛、筋骨痛疼等症。口服每次5片,日服三次。
5.三七伤药片:是由三七、红花、雪上一支蒿、接骨木等中药配制而成的中药片剂,具有良好的止血散瘀、消肿止痛功能。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肌肉酸痛等症。并可治疗因外伤及内伤所致的多种出血症。口服每次3片,每日三次。
6.云南白药:是由三七、冰片、麝香、白及等中药组成。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外伤出血等症。治疗时根据病情或医嘱给药。
7.跌打损伤也可以擦点红花油,反复揉搓也有助于活血化瘀!
什么中药活血化瘀的效果最佳
川芎:川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被称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调血通气的作用,用于治疗骨伤科各种急慢性伤病有瘀血停滞,气机不畅者。如治伤病偏于血瘀者,可与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增强活血化瘀功能。
枫香脂:枫香脂辛行能散,活血散瘀,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功效与乳香,没药相近。用于治疗一切跌打伤损,筋伤骨折。此外还能活血舒筋,除痹止痛,常配伍用于治疗寒湿在经络筋骨的风湿痹痛。
姜黄:姜黄是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与栀子,白芷等药物配伍,寒温并用,行血散瘀,凉血止血,用治跌打损伤早期局部瘀热互结,局部红肿焮痛者。本品异能辛散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瘀滞,温经通络,对因风寒湿所致肩臂痛尤为适用。
来月经喝什么汤好 益母草鸡蛋汤祛瘀止痛
取鸡蛋两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同煮,待鸡蛋煮熟后,去掉蛋壳再煮片刻,将药渣倒掉,吃鸡蛋喝汤,从经前1-2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益母草可以活血化瘀,元胡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鸡蛋滋阴养血,三者一起使用,可以起到行气,养血,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适宜于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患者食用。
什么中药活血化瘀的效果最佳 川芎活血行气
川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川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被称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调血通气的作用,用于治疗骨伤科各种急慢性伤病有瘀血停滞,气机不畅者。如治伤病偏于血瘀者,可与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增强活血化瘀功能。
用法用量:川芎3-9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症和孕妇均当慎用。
中医治疗静脉炎
一、中药方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桃仁、红花、牛膝。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次方可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2)血栓性深静脉血栓
药用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方以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清热利湿通络。痛甚者加炮甲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素体阳虚,畏寒肢冷者,去银花,加桂枝、细辛、附子温阳;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此方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二、简单中药治疗
(1)凉血解毒丸:每日一丸,一日三次,适用于脉络湿热患者。
(2)活血止痛散:每次6克,每日三次。有活血、止痛、化瘀的功效。
(3)金银花、益母草、白茅根各100g,水煎代茶饮。
(4)野菊花、金银花各100g,生甘草20g,水煎代茶饮。
(5)大黄蛰虫丸:每次9克,每日三次,适用于有血瘀证的患者。
三、针灸法
(1)体针:上肢取极泉、曲池透少海、神门、合谷;下肢取髀关、阴包、血海、支沟、三阴交、太冲,均用泻法。
(2)耳针:常用穴为心。肝、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神门以及与下肢相对应的穴位,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身体虚弱者可用王不留行籽压穴,不时揉按之。
肥厚化瘀汤配方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特效验方肥厚化瘀汤,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把辨病与辨证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效果令患者十分满意。方中甲珠疏畅经络,透达关窍;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水蛭破血、逐瘀、通经;以上三味中药为本方君药;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制一又促细胞分裂作用;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炒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制牟大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以上六味中药为本方臣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丝瓜络通经活络,解毒消肿;小麦养心安神,除烦;枣仁养心,安神,敛汗;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五灵脂活血散瘀;蒲黄止血,化瘀,通淋;藏红花活血、祛瘀、止痛;胆星清火化痰,镇惊定痼;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以上十二味药为本方佐药;琥珀镇静,利尿,活血;朱砂重镇,清心,安神;以上两味药为本方使药。
肥厚性心肌病在中医范围内无明确的疾病名称与之对应,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心悸”、“胸痹”或“喘证”的范畴,传统的辨证为气阴亏虚、瘀血内停或心阳不振、瘀血内停。故治疗予以益气养阴或温阳以扶正,活血利水以制标,以达标本同治的目的。
我们认为肥厚性心肌病属于“积聚”的一种,其成因为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导致瘀血,痰浊停聚成形而至。
故治疗当以“结者散之”为原则。我国著名老中医、世家中医9代传人、系列疑难病特效验方发明人、我国一级专家孔彪儒教授,以祖传秘方结合50余年从医经验研发的专业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特效中药验方“肥厚化瘀汤”,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则,方中以“炒枳”、“赤芍”、“蒲黄”、“藏红花”软坚散结;以“三七”、“水蛭”、“制牟大”、“五灵脂”、“甲珠”、“丝瓜”以破血逐瘀、活血通络;以“麦冬”、“五味子”、“北沙参”清肺润肺、益气养阴;以“茯苓”、“小麦”、“朱砂”、“川芎”、“枣仁”、“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还有其它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祛瘀止痛、利水补肾、化痰散痞、解毒消肿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