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心理变化的5大原因
产后心理变化的5大原因
对育儿重任的焦虑
初为人母的新妈妈,常常由于没有经验或比较紧张,搞得自己手忙脚乱的,无法好好地照顾宝宝,最后因为身心俱疲而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母亲的角色。看着身边的小宝宝,想象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要为他付出和承担的东西太多太多,新妈妈二时会对养育孩子的重任感到茫然和焦虑。
对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在孕期,准妈妈是大家注目的主角,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宠爱,而产后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会集中在新生宝宝身上,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新妈妈主角的地位似乎被取代了,失落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有很多做了妈妈的女性,其实自己还像个小女孩,仍然需要丈夫和家人的关爱和帮助,突然生命中多了一个这样鲜活的小生命,自己担负起为人母的巨大责任,一时对这种角色转换可能难以接受和适应,因而就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
对体形变化的担忧
有很多新妈妈经过怀孕和生产,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肥胖臃肿,从而担心自己的身材不能恢复,因此对于当初怀孕有点后悔,甚至心中充满烦躁和悔恨。其实,新妈妈只要注意饮食,并进行科学的调养,体形是完全可以恢复的,甚至会比孕前更加美丽动人。
对宝宝性别期待的落差
重男轻女的传统落后观念到如今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则更为明显,一些新妈妈因为生了女孩儿而自怨自艾,有时再加上家人和丈夫的恶劣态度,新妈妈产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因此,新妈妈和家人在产前就应树立生男生女一样的观念,家人也应多体谅新妈妈,让她产后保持愉悦的心情。
生产方式未如预期
有些新妈妈原本想自然生产,却因为生产过程不顺利而实施了剖宫产,所以会感到很失望,加上手术后伤口疼痛的困扰,而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如果新生儿健康状况不佳(例如生病等),也会让新妈妈因担心宝宝未来的健康而忧心忡忡,这些都会引起新妈妈不良情绪的出现。
孕妇早期的心理变化
当孕妇认识到自己怀孕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是事实时,孕妇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变化。
首先,孕妇的注意逐渐从外部转向为内部。在妊娠早期,虽然孕妇知道自己怀孕了,但怀孕还并不明显。此时,她可能有选择地接受一些外部信息,观察人们的反应,寻找内部和外部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体确实与原来不同。
其次,情绪稳定性差。在妊娠早期,无论受孕是自己所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大多数孕妇都具有矛盾的心理状态。对于自己的怀孕,既有积极的感情,也有消极的感情。心境经常波动,过敏和过度反应时有发生。在与外部刺激无关的情况下,经常明显地从兴奋状态转变为消沉。
再次,孕妇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去。由于有可能成为母亲,因此孕妇经常反省自己与自己母亲的关系;这是一复杂的心理现象伴有内疚和矛盾心理。通过反省孕妇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母亲特性,这对于她将来作为女性和母亲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依赖性增强,欲望增加。由于怀孕,孕妇会感到虚弱,因此,孕妇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支持和营养。社会规范提供了孕妇获得格外注意的许多途径,使得孕妇认识到自已是人们特加保护的对象,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孕妇的依赖感。孕妇也变得十分注意食欲,但恶心可能降低对某些食物的欲望,变得偏食,特别喜欢某些食物。
青春期男孩的心理变化
第一,性心理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发育初期,男孩开始对异性敏感,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与反感。随着性发育渐趋成熟,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会产生性幻想,甚至会想到和心爱的女孩性接触,进而产生遗精现象。
第二,交际方式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开始主动与家庭外的人建立关系。他们渴望友谊,希望有倾诉心声的朋友。他们具有自发形成的社交能力,有的青春期男孩社交能力比较差,往往会感到孤立、寂寞或者无助。青春期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同伴和群体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长辈的影响。
第三,独立意识增强
青春期的男孩有了自己独立的兴趣、爱好、见解和主张,他们不再安于爸爸的袒护和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行为方式。
孕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孕早期:
孕妈妈情绪波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这是很多孕早期流产或者影响健康的一种情况,如果情绪总是得不到控制的话很容易出现胎盘发育不全,导致出现很多的畸形问题。引起兔唇、腭裂、心脏有缺陷等畸形。
孕中期:
即便是在安全系数较高的孕中期,孕妈妈情绪太过激动很容易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胎儿一时性缺氧而影响身心正常发育。孕中期是胎儿发育的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妈妈们要调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的紧张,以免造成自身和宝宝的健康受到影响。
孕晚期:
孕妇如果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如大喜、大悲、恐惧、忧伤等就有可能导致子宫出血,胎盘早期剥离,胎儿死亡;此外,如果孕妈妈长时间处在亢奋或紧张状态,胎动次数会明显增加,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发烧的话很容易动了胎气,让宝宝的发育能力将第一,还会出现宝宝体重低,出现很多的健康问题。
少女失身前后心理变化
类型一:偷尝禁果
青春少女,感情丰富而理智脆弱,对于性充满了神秘感。在恋爱期间,由于对异性的爱慕,对方亲热的举止、温柔的语言、含情脉脉的目光,都会激起少女心中埋藏已久的热情。而一旦这种感情冲垮了理智的防线,那么,性关系就会发生。这种感情冲动型的失身是最为常见的。它可以是女方主动提出,也可以是在男方的要求下进行,或者说不清是谁主动谁被动,就象酒精遇火,一接触就燃烧起来。
这些少女一旦爱情中断,就会产生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内心压力,尤其是在男方要求下或欺骗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一部分人由痛苦而产生报复心理,有时这种报复不仅仅指向男方个人,而且还会泛化为对所有男性。但是,更多的人是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类型二:追求性满足
享受型女性的失身,不但没有这种痛苦感,反而感到一种满足。她们对人生价值、幸福观、性道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追求"性自由",以男女性爱为娱乐手段,轻视贞操,认为那是封建意识。于是,她们在恋爱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肉体关系,并且不关心对方是否爱她,也不考虑发生性关系后两人的合散去留。一些女性甚至可与陌生人发生性交,而并不是为了卖淫。这些人大多是肉欲主义者,或者是女色情狂,她们的失身是一种性满足,而不是痛苦。
类型三:变形了的“卖淫”
还有一种失身心理,既没有痛苦,也没有性满足,而只有某个方面的成功感。她们不是以肉欲为目的,而是为了达到性以外的某个目的,主动献出肉体,属于目的型失身。比如为了招工、转干和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等等,不惜出卖贞操,她不存在被抛弃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痛苦,一旦达到了她们的目的,便会主动离开对方,实际上是一种"等价交换",它虽然形式不同于卖淫,但本质属于卖淫。
女性排卵期的心理变化
1、性欲最强
因为这是女人一月中最性感的一周。对于成熟女性来说,她比平常任何时候都更想做爱。这是体内性荷尔蒙充足的缘故。性激素最能刺激性欲,当女人自然生育能力达到最高时,也是她感觉最性感的时候,受孕的几率随之增大,因此最需要注意避孕。
2、更花心
在月经周期中的排卵期和排卵前几天,女人对其他男人的兴趣可能比对自己原伴侣的兴趣更大。在这段时间里,如果遇到魅力比丈夫或男友更大的男性,她们可能会欺骗伴侣,另寻新欢。
3、最有创造性
这个时段最适合做一些创造性活动,因为这时候你的脑子最活跃。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认为: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人的认知能力也随着升高。如果你的周期是28天,那么你在第12天到第14天时大脑最好用,短时记忆力也最强。把重要的会议和谈判都安排在这段时间进行,你的反应比平时更快,工作效率更高。
4、声调更高
除了以上所说的形貌和味道方面的变化,研究显示,女性接近排卵期,声音会变尖。排卵前和排卵期间,女性音调达到最高。目前,有专家正在试图摸索出音调变高是否更能吸引男性。
5、对男性更有吸引力
有试验将若干男性分为两组,一组是闻排卵期女性T恤的男性,另一组是闻没有排卵的女性T恤的男性,结果发现,前者男性体内的睾丸激素含量要比后者高。睾丸激素水平高,则发生浪漫求爱的可能性更大。
6、嫉妒心最强
排卵期的女人最爱嫉妒其他女性。英国研究人员向参试者展示35张女性面部照片。照片着装为统一黑色工作服,没有任何装饰物。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女性照片吸引力按7分制打分。0为“最没有吸引力”,7为“最有吸引力”。结果发现,处于生理期12~21天(最容易怀孕的排卵期)时,女性给其他女性吸引力的打分明显更低。不过,这种“嫉妒潮”会随着女性排卵期的结束而逐渐退去,之后对其他女性的评价也会转为正面。在每个月的排卵期内,女性往往嫉妒其他女性,甚至会贬低其他女性的外貌长相,其目的是为了“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进而赢得最理想男性的关注。
再孕后大孩子的心理变化
虽然也会兴奋和喜悦,但同时也会感到愤怒、嫉妒、恐惧和怨恨:喝奶要等丹尼尔喝饱之后自己才喝,还要亲自用牛奶兑麦片;走路也要轻手轻脚,怕吵醒熟睡的丹尼尔。可是在明白爸爸妈妈爱每一个孩子之后,她学会了耐心和分享,很骄傲“我能帮上忙”,“因为我现在是个大姐姐了”!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孩子不应该孤独,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体会和分享各种情感,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面对成长中的小小忧伤。妈妈们在和大宝一起阅读的时候,可以把重点放在“大姐姐”能自己吃饭、学会了等待、还能给家人帮忙上,激发大宝作为大姐姐的自豪感。
提前预告二宝的出生给大宝吧,他们或许不懂得那是什么概念,但是至少心理上能有准备,不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孤独感。
怀孕期间的性心理变化
妊娠期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使女性几乎成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妇女妊娠后,心理上有一种自豪和骄傲感。妊娠进一步体现了女人的价值,显示出女性的特殊性贡献。的确,生殖功能的履行是生理机能健全的标志,不仅是爱的最高象征,也是最高的创造行为,是所有行为中最悦人的行为。
进入孕期的女人,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真切地体验着神秘的生命孕育过程。她几乎将全部情感和精力,都注入了腹中那个正在渐渐成熟起来的小生命。
那缓缓蠕动的小生命更是神秘地将孕妇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孕妇在其整个孕期中自始至终都在参与和体验着神秘。不过,每个孕妇的参与和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孕妇的体验更自觉、更强烈,有些孕妇则处于一种不太自觉的参与和体验之中。
女人在怀孕期间还会出现移情现象。这里的移情是指妇女在孕期以及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大部分情感由丈夫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当一个女人腹中有了一个新生命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将情感的大部分倾注到那个生命上。虽然此时她仍然依赖丈夫,甚至比以前更加依赖,但她只是希望从丈夫那里得到所需要的情感关怀,却将丈夫所需要的自己的情感关怀全都倾注到了腹中的新生命上。就是说其情感中心在胎儿那里,而不是在丈夫那里。移情现象在产后继续维持并有强化趋势,使丈夫产生被疏远、被忽视的感觉,久之会影响夫妻关系。
不同阶段的孕妇心理变化
妊娠最初的3个月:孕妇的心理波动往往是随着妊娠反应出现的。起初,她可能只是凭想象感觉着腹内的小生命,想象着他的模样,甚至想象着把他拥抱在怀里的感受。无疑,此时的心境是无比甜蜜的。不久,她开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使她疲惫不堪。于是她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担心怀孕的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总之,这最初的3个月中孕妇的内心体验是矛盾的,既高兴又忧虑,心理上存在众所周知的“早孕抑郁”。
妊娠中期的3个月: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起了变化,妊娠初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了,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对未来的母亲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胎儿实实在在地活着,并且以他的能力向他的母亲自我介绍,这对孕妇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怀孕失败的恐惧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所以说,妊娠中期这3个月是孕妇心理上的黄金时期。
妊娠最后的3个月: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孕妇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身体内出现的种种更大的不适,使她们开始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而担心,这时,她的精力往往都投注到胎儿身上。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她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孩子早点出生,以解除负担。这种焦急不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妇对分娩的惧怕心理。
下面再来看看孕妇哪些心理对胎儿最好吧。
孕妇心理对胎儿的影响
理想妈妈。这些妈妈真心欢迎胎宝宝的来到,她们怀孕感觉最佳,分娩也最顺利,小孩出生后身心也最健康。
矛盾妈妈。这类妈妈虽然表面上欢迎胎宝宝,但潜意识里却对怀孕这件事充满矛盾和排斥。对于妈妈内心里的纠结,胎宝宝也能够注意到。这些胎宝宝出生后,大部分会出现行为问题和肠胃问题。
冷漠妈妈。这类妈妈在不想要孩子的时候孩子却出现了,她们虽然没有特别排斥孩子,但是却对孩子持冷漠态度。她们的这种态度也被胎宝宝感受到,这些胎宝宝出生后会让人感觉情感冷漠。
不理想妈妈。这类妈妈根本不愿意接受孩子,并排斥孩子。这样的妈妈早产率最高,婴儿出生常会出现体重过轻或情绪反常。
孕期第3周女性的心理变化
* 感情变化丰富: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恐怖、焦虑和疑虑之中。
* 心理变得脆弱:原本很自信,遇事有主见,怀孕后却脆弱敏感,爱激动、流泪,依赖性增强。
* 经常担心:对怀孕虽然高兴,但对自己能否胜任孕育胎儿或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自己曾接触过某些不利因素担心不已,如放射线、电脑、装修、药物、宠物、病人等。
* 心理紧张:对日后的生活感到茫然,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担心,导致心理紧张。
* 情绪不稳定:常因一些小事嗔怪丈夫,或容易对别人产生不满情绪。
* 兴趣发生改变:开始注意观察小孩,如玩耍、游戏或喜欢听儿歌,对自己腹中的小生命越来越依恋,不知不觉中已逐渐产生母爱,并向胎儿输送。
* 回避性生活:担心会伤害腹中的小生命,开始对性生活产生畏惧和回避心理,但有些人的性兴奋反而增强了。
* 逐渐接受妊娠: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了怀孕之事,逐渐有了准备为人之母的心理感觉及心理准备。
* 对食物喜好发生心理变化:对某些食物出现爱好或厌恶等明显改变,如以前并不喜欢吃酸性食物,现却非常喜爱。如果情绪变化大或厌恶怀孕,可能会使孕吐反应加重,并使体重减轻,甚至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女性消费心理变化新动向
女性消费者的行为有个人差异,因状况的不同而有变化,相当复杂。不过主要是受三种因素支配: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就其心理因素来说,又包括动机、知觉、学习、思考、个性、态度、价值观。不了解女性消费心理的变化,就不可能了解女性市场。当前,女性的个性化倾向变得强烈。现代的女性生活形态,已经从大家都相同的标准型,进入了与他人不同的特殊型。她们不再以同一标准为目标,而是去追求每个人都不同的个性化生活。
另外,由于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在家庭中强烈希望“拥有不受丈夫或小孩束缚的时间”,“想做家务事以外有益于自己的事情”,在工作场所则要求“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找自身价值”,不再只是要赚钱。
女性最大的变化,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首先是因为寿命延长,养育小孩的期间缩短,结果使得人生整体的自由支配时间增长了。另外是因为家用电器的普及和速食食品,家务钟点工服务业的发展等,使得以一日为单位的自由时间增多了。女性不必再为家务事而辛苦,进而可以享受许多的自由时间。
孕早期心理变化特点有哪些
孕早期心理变化特点:
在这一时期,由于内分泌激素变化和早孕反应,不仅身体出现了不适,心理反应也很强烈,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些心理变化——
* 感情变化丰富: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恐怖、焦虑和疑虑之中。
* 心理变得脆弱:原本很自信,遇事有主见,怀孕后却脆弱敏感,爱激动、流泪,依赖性增强。
* 经常担心:对怀孕虽然高兴,但对自己能否胜任孕育胎儿或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自己曾接触过某些不利因素担心不已,如放射线、电脑、装修、药物、宠物、病人等。
* 心理紧张:对日后的生活感到茫然,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担心,导致心理紧张。
* 情绪不稳定:常因一些小事嗔怪丈夫,或容易对别人产生不满情绪。
* 兴趣发生改变:开始注意观察小孩,如玩耍、游戏或喜欢听儿歌,对自己腹中的小生命越来越依恋,不知不觉中已逐渐产生母爱,并向胎儿输送。
* 回避性生活:担心会伤害腹中的小生命,开始对性生活产生畏惧和回避心理,但有些人的性兴奋反而增强了。
* 逐渐接受妊娠: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了怀孕之事,逐渐有了准备为人之母的心理感觉及心理准备。
* 对食物喜好发生心理变化:对某些食物出现爱好或厌恶等明显改变,如以前并不喜欢吃酸性食物,现却非常喜爱。如果情绪变化大或厌恶怀孕,可能会使孕吐反应加重,并使体重减轻,甚至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怀孕期有哪些心理变化
女性怀孕期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而原有的心理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有的女性怀孕前非常想要孩子,结果产生喜悦满足、期盼的积极心理体验,对身体变化和妊娠反应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力,并逐渐发展出母爱之情。若女性怀孕前不想要孩子或不想现在要孩子,怀孕使生活节奏被打乱,则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对身体变化和妊娠反应的适应能力较低,情绪容易焦虑、烦躁。
未婚先孕的女性,她们会对怀孕产生更为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
初次怀孕的女性更易产生紧张、不安,希望得到支持和依赖,深感身心的变化、面临的生活、母亲角色的担当等,一切都行从头开始适应,故她们比有过怀孕经验的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适应起来要容易得多,心理波动也小。
妊娠的不同阶段,心理变化也不一样:
(1)怀孕头3个月:是孕妇较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各种怀孕征兆及反应,使乐于怀孕的女性也难总是保持心理的平静和愉快。
(2)怀孕中共中3个月:孕妇身体开始改变,此时的心理体验与她们对怀孕的态度有关,或善或厌。
(3)怀孕的未3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常蹬腿翻身,孕妇产生想像,猜测孩子的性别、长相、健康,害怕临产、分娩。初次怀孕的女性此时为即将做母亲而激动、茫然。
孕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学上,以三个生物妊娠时期对相应的三个心理妊娠期来描述正常妊娠女性的心态。
第一个心理妊娠期――接受妊娠
绝大多数孕妇将妊娠纳入自己的生活计划,并为进入母亲角色做好心理准备。
初期妊娠妇女的心理反应较为强烈,感情丰富,如矛盾,恐怖、焦虑,将信将疑或内向性等,上述情感变化甚至可在整个妊娠期间重现。此时期孕妇常全身倦怠,头晕,恶心、呕吐,厌食,这是一种正常的妊娠反应所致。有的孕妇情绪不稳定,出现易激动或流泪的倾向,也有的孕妇变得寡言少动,对事物过于敏感,出现易受伤害性。由于味觉及嗅觉变得敏锐,孕妇对食物爱好明显改变,喜食酸性食物或辛辣食物如泡菜、辣椒等。兴趣爱好也发生改变,如欣赏儿童娓娓动听的歌曲,观看小朋友做游戏的兴趣倍增,从这个侧面说明孕妇在适应躯体的生理变化,开始输入眷恋小生命的母爱。丈夫还会发现孕妇对性生活有畏惧和回避的现象,也有部分丈夫体验到孕妇性兴奋增强,这两种都属正常现象。
第二个心理妊娠期――适应妊娠
由于恶心等反应消失,孕妇身体已渐渐走入正轨,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自我感觉良好是此期的主要特征。此期孕妇精神处于最佳状态,胎动出现,胎心可被听到,使母亲感受到新生命的存在,胎儿作为脏器的一部分而变得具体。增强了母亲的正向感觉,同时对胎儿生长和发育的过程感兴趣,她常牵拉着丈夫的手,将其放到腹部,使丈夫也分享幸福,并有兴趣去了解自己的胎儿,如找同等处境的人交谈,或翻阅有关书籍,或为孩子的出生做些准备。
第三个心理妊娠期――期待分娩
由于腹部膨大,压迫下肢,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加之子宫压迫症状出现尿频,便秘,再度使孕妇心烦和易激怒。有的孕妇因摄入钙及各种维生素不足,易出现下肢肌肉痉挛,痉挛部位多在拇指或腓肠肌,常于夜间发作使孕妇睡眠不足,另一方面,对丈夫陪伴和亲人的依赖心理增加。为了使孕妇对分娩知识有所了解,应通过孕产咨询,讲座和阅读有关文章使孕妇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减轻心理负担与压力,学会战胜生理变化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