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针灸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艾针灸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病养生方式,其操作也非常简单,一个连穴位都找不到的朋友也可以在一天之类找到穴位,自我诊断,找到合适的艾灸疗法然后开始艾灸。 是的,艾灸就是这么简单。

其次艾灸是在皮肤表面熏烤,其作用点是身体经络或者说皮肤表层,因此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当然正确的艾灸方法是必须的。

艾灸疗法的原理:

艾灸是中医,所以艾灸的作用以及原理都是应该站在中医的角度进行解读,中医理论人体包含阴阳,阴阳平衡则健康。所以艾灸的最根本原理还是调和人体阴阳的平衡。阴盛的补阳,阳盛的泻阳补阴;最终的目的就是平衡或者中庸。

从西医角度来讲就是:促进局部或者全身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最终达到治病,长寿的目的。

艾灸的注意事项:

中医追求的是中庸平衡,所以艾灸一切的注意事项简单总结就是:凡事别过,过犹不及。吃的过饱,太饿是极端,不宜艾灸。气虚起落太大是极端,不宜艾灸。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平和的时候就是可以艾灸的时候。

再次来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的分类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直接灸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

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艾灸和针灸有何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中医艾灸减肥方法和过程

艾灸方法

艾灸并不是仅仅燃烧艾叶就能够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他有着自己的特殊方法和手段,作用在不同的身体位置应该选择不同的艾灸方法。

1、艾卷灸

艾卷灸也就是直接燃烧艾叶卷来进行治疗保健。不过,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穴位应该选择不同的艾卷灸方法。常见的艾卷灸方法有3中,分别是艾条灸、温和灸和雀啄灸除了使用的艾叶卷中的药物不同,针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2、温针灸

这是针法和艾灸结合的一个典例,温针灸除了使用艾叶之外还需要毫针来帮助。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将毫针刺入身体的腧穴,记得需要留针。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上,然后点燃艾绒。等全部艾绒燃烧结束之后,清除干净灰烬,取出毫针就可以了。

3、直接灸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艾灸方法,直接取出适合的艾柱,点燃之后直接放在皮肤上方治疗。这种方法分为是否有瘢痕灸,主要取决于是否要将皮肤烧伤化脓。

4、间接灸

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的艾灸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灸,那么一些需要隔开皮肤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间接灸。所谓的间接灸指的就是用药物将艾柱和人体的皮肤间隔开来,常见的间接灸方法有生姜间接灸、大蒜间接灸等等。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前列腺的治疗类型

(一)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直射灸法的艾灸分类

艾灸分类:

(一)、艾灶灸:即用艾绒或艾粉做成因锥型或自贴灸型进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将艾泣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

B:间接灸一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二)、艾条灸: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

B、在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 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动,往返回旋。

D、太乙神针:加十一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点燃药艾条, 用七层棉布包裹着艾火,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钟。如感觉过热可提起等热减再灸。

E、雷火神针:加八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灸法同太乙神针。

(三)、温针灸:把针插入艾绒球或艾粒边燃烧边行针。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与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莲灸、白芥子灸,吴某芙灸之分。

(六)、灯火炙:用灯草蘸油点燃火苗对准穴位猛一接触,迅速 离开,反复若干次。

针灸的分类

针灸传统疗法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针灸现代疗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针灸有多少种分类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中医灸法是如何保健的

①无瘢痕灸 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长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觉得的痛时,即调换艾炷再灸。普通灸3~5次,以部分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收,利用普遍。

(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因为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式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本人施灸,故被广泛应用。

⑤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所谓直接灸,等于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依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联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实用于既须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恰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

.灸法保健的机理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形及所需的摄生请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平和的热力,以感到温热舒服,并能耐受为度。

④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

③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概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艾灸是将艾叶用于针灸治疗,下面我们将对艾叶的针灸原理进行一个剖析。

每逢端阳节,在自家门上悬挂艾叶、菖蒲,借其芳香气味来避秽、消灾,是大多老年朋友熟知的常识,但艾叶用在针灸方面来防治疾病,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医生多在虚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时配伍应用。而用得较多的,还是针灸方面,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医书《医学人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用灯心草蘸油点燃淬烫为位的灯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莲草等捣烂后敷贴体表,让其发泡的无针灸,以及艾灸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如在艾灸时垫隔生姜、食盐、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条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针柄上的温针灸等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针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灸法来治疗的。

经过以上对艾灸的一个简单的了解,你是否已经明白艾灸是怎么回事了呢?

艾灸的方法

第一大类:艾灸法

【1】艾炷灸法:

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骑竹马灸、三角灸。

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葱灸、隔韭菜灸、隔胡椒灸、隔豆豉灸、隔蟾灸、隔矾灸、隔巴豆灸、隔蛴螬灸、隔甘遂灸、隔皂角灸、隔蚯蚓灸、隔陈皮灸、隔厚朴灸、温脐种子灸、结胸灸、隔苍术灸、隔苦瓠灸、隔蓖麻仁灸、隔徐长卿灸、隔核桃皮灸、隔莨菪根灸、隔桃叶灸、隔桃树皮灸、隔槟榔灸、隔川椒灸、隔麻黄灸、隔白附子灸、隔葶苈饼灸、隔香附灸、隔木香灸、隔商陆灸、隔土瓜根灸、隔薤灸、蒸脐法、大灸疗法、隔钱灸、隔面灸、隔酱灸、隔碗灸、隔头垢灸、隔鸡子灸、隔黄土灸等方法。

【2】艾条灸法:

1、纯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药物艾条实按灸法——包括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神灯照灸法、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艾火针衬垫灸。

3、隔药灸法——包括隔核桃壳灸、隔蟾酥皮灸。

4、无烟灸法。

【3】其他灸法:还有艾饼灸法、艾熏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等疗法。

相关推荐

针灸的作用哪些

针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采用针刺、火,这两种方式来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关键的点在于找对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进而改善经络中气的流向,达到调理和调节身体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主要两种,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疾病。那么具体而言是针对哪些症状和病症的,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样会让大家对针灸更加准确的认识。 第一、针灸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

多少灸法可供我们保健

一、柱灸法: 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骑竹马灸、三角灸。 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葱灸、隔韭菜灸、隔胡椒灸、隔豆豉灸、隔蟾灸、隔矾灸、隔巴豆灸、隔蛴螬灸、隔甘遂灸、隔皂角灸、隔蚯蚓灸、隔陈皮灸、隔厚朴灸、温脐种子灸、结胸灸、隔苍术灸、隔苦瓠灸、隔蓖麻仁灸、隔徐长卿灸、隔核桃皮灸、隔莨菪根灸、隔桃叶灸、隔桃树皮灸、隔槟榔灸、隔川椒灸、隔麻黄灸、隔白附子灸、隔葶苈饼灸、隔香附灸、隔木香灸、隔商陆灸、隔土瓜根灸、隔薤灸、蒸脐法、大灸疗法、隔钱灸、隔面灸、隔酱灸、隔碗灸、隔头垢

月经期间利也

灸对例假的影响 好的一面:原来体内寒邪较重,灸后草的参与和熏灸的热能的介入,使体内逐渐充盈着元气,此时在体内的寒邪,湿邪还没完全排除,而这些寒邪和湿邪在堵塞着经络,影响着气血的运行,原本是正常的月经,通过灸后,就出现了正邪的较量,部分人会出现月经延迟的现象和经量逐渐减少的迹象。 坏的一面:经期原则上是不能做针灸灸的,尤其是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经期针灸或者是灸都可能会引起月经量增多,所以建议女性尽量不要在经期进行针灸或者灸!

闭经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灸取穴:中极,合谷,

针灸去会传染滋病吗

理论上来说,针灸是不会传染滋病的,因为正规的针灸场所,针灸针都是一次性的,如果要复用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才能够使用,因此针灸针传染滋病的可能性非常非常的低,但是前提是要到正规的场所去进行针灸治疗。 但是事实上针灸针,它是可以接触病人的血液跟体液的,如果刚好接触了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然后又没进行消毒、灭菌,又给另外一个人进行针刺,是可能传染滋病病毒的。

针灸什么好处

1、针灸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采用针灸治疗后,可以效缓解。 2、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阴阳失衡指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平衡被打破,此时就说明我们生病了,通过针灸可以使身体逐渐的趋于平衡,告别疾病。 3、针灸一个作用,是扶正祛邪,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指保健的作用,针灸可以驱赶走身体内部的一些病邪,让身体处在一个正气的状态下。

中医灸技术的操作规程

一、辨证施灸 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恢复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失调而达到治病目的;在使用灸疗法寸,必须严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部位、经络、穴位、时间及补泻方法以辨证施灸。 二、选择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一定的影响。部分重证和体力衰弱的病人,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要采用卧位。不舒服的体位在操作期间往往可因移动肢体而引起意外。总之,选择体位以医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肢体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

详解六种中医灸疗法

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灸疗法是具体方法很多,常用者如下数种。 (一) 灯火灸疗法 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 (二) 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三) 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

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温针灸

针灸又称针上加灸,传热灸,烧针尾,是针灸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将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绒燃尽为止,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2厘米的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适宜于既需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痹症灸哪里 痹症灸操作手法

1.条灸:由于风市肌肉关节痛一般面积较大,条灸最适宜旋转灸法,每个部位灸5分钟左右,每日1-2次。 2,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5-7壮,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 3.温针灸:消毒针刺后将1段条套在针柄上施灸,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