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炭疽病的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炭疽病的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

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

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炭疽会传染人吗

炭疽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会传染人。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目前,黑龙江省发生的为皮肤炭疽,属于乙类传染病。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

炭疽病的预防

美国著名的反生化恐怖主义专家阿利比克指出,可以在打开信件前用蒸汽熨斗杀死病菌。而且一定要保证有蒸汽,因为炭疽热孢子可以在干热的环境下生存。炭疽病菌没有传染性,不会由一个人传染给其它人,所以更容易控制和调查感染源。首先是注意可疑的包裹和信件,其次就是要多洗手,跟预防其它病菌没有什么两样。[3]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严格隔离病畜,不用其乳类。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断传播途径 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 、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 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汽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护易感者

1.加强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 ,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 预防接种 ,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 、四环素等,对疑似患者可采取同一措施。

苦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有效防治苦瓜炭疽病的措施有:

1.选种及种子消毒。留种时应从无病果中选取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种植前先将种子放入52℃~56℃的温水中浸种25分钟~30分钟,能收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2.注意选地,高畦深沟。高温多湿是炭疽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因此栽培苦瓜应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要高畦深沟,并注意排水,适当密植,疏剪老叶和病叶,使之通风透光,改变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湿度。并且要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药剂防治。苦瓜在幼果期和高温多雨天气容易发病,要连续喷药防病,每隔7天~10天喷1次50%多菌灵500倍~600倍药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用1∶15∶15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皮肤炭疽传染病是什么病

皮肤炭疽传染病是什么病?皮肤炭疽病症状疫情治疗

正在排查病牛

据了解,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会感染炭疽。因此,人们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感染发病。

皮肤炭疽病最为多见,约占95%,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延误治疗,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炭疽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人人体后,首 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 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 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 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 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 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 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 和感染性休克。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动物炭疽病和植物炭疽病原不同,动物上的是一种细菌,植物上的是一种真菌。

动物或人上的症状: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偶尔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

植物上的症状:无论叶片上的还是果皮上的,多为黑色小圆斑,严重的可连成不规则形,病组织有苦味。

炭疽病患者有哪些发病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 -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皮肤炭疽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足 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瘆或丘瘆,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 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 -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 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 -7日坏死区溃 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 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不等,其周围皮肤 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 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 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瘢痕。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丈) 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 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咳带血粘液 痰。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纵隔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 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发绀、血样痰等。肺部仅可 闻及散在的细小湿啰音或有胸膜炎体征。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 符。X线见纵隔增...

气性坏疽发病机理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相关推荐

水蒲桃的病状与防治

煤烟病 症状 黑煤烟病菌在蒲桃叶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覆盖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蒲桃生长受抑制,花芽或新芽抽出困难。病菌在叶表形成黑色薄膜,但阻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发病规律 管理不良的果园常发生煤烟病,尤其是害虫防治不力时更易发生。蒲桃害虫如叶蝉、介壳虫类及粉虱皆可在蒲桃叶片或枝条上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煤烟病的发生受虫类危害所致,危害昆虫密度大时,煤烟病的发生也随之严重。 防治方法 主要以防治害虫为主,控制害虫消长,即可控制本病害的发生。田间果树一旦受煤烟病为害,可将受害叶片和枝剪除,减少感染

引起炭疽病的原因有哪些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

丝瓜主要病害及防治

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炭疽病 病斑呈同心轮纹为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严重减产。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斑,湿度大时,病

皮肤炭疽病白的治疗

1.系统治疗 (1)抗生素 既往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静脉滴注或阿莫西林,每8小时1次。其次为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氯霉素。目前有报道炭疽杆菌对上述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喹诺酮类敏感,可口服环丙沙星治疗,每12小时1次,严重的皮肤炭疽可采用与吸入性炭疽相同的药物和剂量,静脉滴注环丙沙星,每12小时1次,为防止同时并发脑膜炎的情况,可考虑初期加用能渗透进入脑脊液的青霉素,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 (2)抗炭疽血清 毒血症严

得了炭疽病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1、皮肤炭疽:病变多发生在手,面,颈等外露皮肤,初为红色丘疹,黑色血泡,破溃并结成黑色硬痂,故称为炭疽,并有发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2、肺炭疽:由吸入炭疽杆菌所致,发热,咳嗽,咽痛,胸水,呼吸困难,因呼吸衰竭而致死。 3、肠炭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带血,休克,病情危重。 4、炭疽脑膜炎:炭疽脑膜炎是各型炭疽的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险恶,常有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等。

菠萝蜜的病虫防治

果腐病 果腐病为害症状 菠萝蜜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产生茶褐色病斑,扩大后组织变软,病斑中部渐变深褐色或黑色,在果皮多角形瘤状突起的表面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严重时连成一片。遇潮湿时即散出大量白色至黑色条状物。病菌延及果柄,果实易腐烂、脱落。幼果感病,由于果肉未成熟,病果逐渐干枯,挂于树上。 病原及发病特点 菠萝蜜果腐病病原菌为囊孢壳菌。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大多通过机械损伤和昆虫蛀伤侵入。广东地区一般在3月发病,4~6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适宜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以上。在阴湿多雨的环境,结果过多、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如何预防炭疽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对可疑病人要隔离,尤其是肺炭疽患者要及时、就地隔离并报告。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剩余的食物、病室内垃圾,均应烧毁。尸体火化、对可疑病畜、死畜必须同样处理。来自疫区或从疫区运出的牲畜均要隔离5天,把住牧畜收购

哪些疾病要和炭疽病相鉴别

需与痈、蜂窝织炎、恙虫病、皮肤白喉、兔热 病及腺鼠疫等进行鉴别。肺炭疽早期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至急剧出现呼吸障碍,其中毒症状远较大叶性肺炎严重,肺部X 线检查有助于区别,但需与肺鼠疫相鉴别。肠炭疽常以急腹症或 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出现,应与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等加以鉴别。炭 疽杆菌脑膜炎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患者应严密隔离,卧床休息。污染物或排泄物严格消毒 或焚毁。多饮水及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对呕吐、腹泻或进食不足 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对有出血、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给 予相应处理。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有炭疽还能接触牛羊等动物吗

可以接触健康的牛、羊等动物。 2018黑龙江发生羊炭疽疫情,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已经接触感染炭疽的牛羊等动物传染给人,但是目前黑龙江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被检查出感染了炭疽的牛羊等动物也采取焚烧或活埋的方式处理,感染炭疽的人也进行了隔离治疗,后续是可以接触牛羊等动物的,不用过于担心。

龙舌兰的病虫防治

室内栽培常发生叶斑病、炭疽病和灰霉病,可用1%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有介壳虫危害,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要注意通风,及时预防。病害主要有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呈淡绿色或暗黄褐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最后整个叶片都烂掉。发病原因是栽培环境闷热潮湿、通风不好、透光性差、氮肥施用量过多等,因此应从改善栽培环境着手进行预防,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良好,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及时摘除腐烂的叶片,以免病原的扩散,发病初期可喷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