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的病虫防治
菠萝蜜的病虫防治
果腐病
果腐病为害症状
菠萝蜜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产生茶褐色病斑,扩大后组织变软,病斑中部渐变深褐色或黑色,在果皮多角形瘤状突起的表面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严重时连成一片。遇潮湿时即散出大量白色至黑色条状物。病菌延及果柄,果实易腐烂、脱落。幼果感病,由于果肉未成熟,病果逐渐干枯,挂于树上。
病原及发病特点
菠萝蜜果腐病病原菌为囊孢壳菌。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大多通过机械损伤和昆虫蛀伤侵入。广东地区一般在3月发病,4~6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适宜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以上。在阴湿多雨的环境,结果过多、树冠发育过旺或生势衰弱的植株,都会使病情加重。
果腐病的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冬季适当修枝,追施有机肥料。适时疏花疏果,喷药防治虫害,收获果实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熟期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50%速克灵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每天7-10天喷1次。
炭疽病
菠萝蜜炭疽病是菠萝蜜一种常见的病害,为害叶片及果实,是造成果实在成熟期与贮运期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炭疽病为害症状
菠萝蜜炭疽病菌为害叶片,常表现为有两种症状类型。叶脉坏死性:最初在叶中脉基部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中脉顶端蔓延,最后沿中脉向侧脉发展,叶脉中毒黄化,变褐坏死,叶脉附近的叶肉组织变褐色;叶斑型: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至数厘米,褐色至暗褐色坏死。为害果实时初呈褐色小斑,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导致果实变褐腐烂。后期在病部上长有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实体。
炭疽病的防治
应采取以加强管理为基础适当时间喷药保护的防治措施。加强管理收果后,应进行松土,增施有机肥料,尽量剪除树上的病枝叶及病果;药剂保护在花期及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常有药有: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6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裂果
菠萝蜜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是果实在接近成熟时产生裂果,是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缺失造成的。多表现为纵向开裂,少数为横向开裂。裂开的果肉初呈黄白色,稍后果肉会长出黑色霉状物而变黑甚至腐烂。6-8月果熟期,久旱遇雨或久雨骤晴,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时容易诱发裂果。
防治方法
果实膨大时期一定要进行果园土地深翻,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的吸收功能;注重生长期果园科学施肥,注重施用腐熟有机肥,积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适当增加钙肥的施用,同时要增施生物有机肥,避免土壤过干过湿而影响对钙的吸收;发现土壤缺钙时,每亩地可施生石灰50-70公斤。此外,叶面喷施腐植酸液并配施0.5%的氯化钙效果更好。久旱要及时对果园进行浇水,避免突遇降雨使得果实迅速膨大而产生裂果。雨季要注意进行田间排水,防止果园由于积水而导致植株受涝影响钙元素的吸收而产生裂果。
天牛
主要有桑大牛和星天牛为害菠萝蜜。幼虫蛀茎干,轻则使树体生长不良,重则枝梢干枯折断或枯死。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成虫,刮除虫卵,用钢丝钩杀蛀入枝干的幼虫,往蛀孔注入高浓度农药(5-10倍液80%敌敌畏或40%乐果液),泥封蛀孔熏杀、毒杀幼虫。
埃及吹绵蚧
症状
该虫往往群集叶部为害,大量刺吸汁液,致使叶片橘黄,植株树势衰退,并导致煤烟病发生。在广东省和台湾省种植的菠萝蜜发生普遍而严重。
防治方法
害虫少良发生时可用人工抹杀。喷洒松脂合剂8-15倍液,或速扑杀乳油1500-2000倍液等农药。
甜豆的病虫防治
1、白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于叶背现黄褐色斑点,其上覆一层稀薄白粉,后期布满全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粉锈宁、白粉锈病清、硫磺胶悬浮剂1000-1500倍交替使用,7-10天1次,连用两次。
2、病毒病、黄顶病。症状: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新抽出的顶叶黄化、质脆。防治方法:该病多是借蚜虫传播,可用抗蚜威、2.5%功夫乳油、除尽等分别混合病毒K800倍液喷施。
3、潜叶蝇。症状:幼虫潜入叶片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俗称鬼画符,可用1.8%齐兴阿维、48%乐斯本乳油、5%抑太保800-1000倍轮换施用。
猪笼草的病虫防治
猪笼草易得叶斑病、根腐病、日灼病等。以叶斑病、根腐病危害较重。
叶斑病
症状特征:叶片上发生水渍状和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斑点,褐色。病部产生黑色霉层,后期破裂。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喷施10%抗菌剂1000倍液。要求喷洒均匀、全株周到。
根腐病
症状特征:在生长衰弱,对病虫抵抗力下降时,易诱发病害的发生,使猪笼草生长无生机,根部变褐无新根、腐烂,地上部萎蔫。由镰刀菌侵入所致,有的致病力强,产生毒素侵害植株;有的致病力弱,只在有伤口或植物衰弱时才侵染。低温、浇水过多是主要诱因。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喷施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根粉蚧
防治方法:用2.5%凯素灵胶悬剂100~200倍液、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700~800倍液喷雾或根。
薏米的病虫防治
薏米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又名黑粉病)和叶枯病,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黑穗病和玉米螟是主要病虫害,发生普遍,对薏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黑穗病
穗部被害后肿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包,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原坦孢子)。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及时彻底清园。入冬后将田块晒干,收集病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进行冬翻晒土;(3)种子处理。用60℃温水浸种 10~20min,再用布袋包好,置于3%~5%的生石灰水中浸2~3d,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72h,或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拌种,可减少黑穗病发生;(4)药剂防治。薏米扬花结实期间,每667㎡用30%爱苗20ml对水50kg喷雾1~3次(若扬花结实期间天气晴好,用药1~2次,遇阴雨天气则应用药2~3次)。
玉米螟
玉米螟在整个生育期均发生为害,主要为害期为旺长拔节期。可毎667㎡用48%毒死蜱10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蚜虫
主要在薏米生长中前期发生为害。可毎667㎡用10%吡虫啉25g对水50kg喷雾防治。
叶枯病
感染叶枯病的植株,叶和叶鞘初现黄色小斑,后不断扩大使致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发生初期可每667㎡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木耳菜的病虫防治
木耳菜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又称鱼眼病)、红点病、蛇眼病、太阳斑等,从幼苗到收获结束均可产生危害,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初期有紫红色水浸状小圆点,凹陷,以后逐渐扩大。严重时病斑可达百余个,互相汇合成大病斑,引起叶片早衰。
主要防治方法:采用作物轮作方法,用福尔马林100倍液处理种子0.5-1小时,消除种子带菌;遇高温高湿等反常气候,用1∶3∶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保护,在发病初期,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4次。
蛋黄果的病虫防治
蛋黄果病虫害发生少。常见虫害有金龟子、白蚁以及少量的介壳虫。
套袋蛋黄果套袋可以防止日灼,减少病虫为害, 特别是防止鸟类啄食。用双层透气纸袋进行果实套袋,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选择晴天进行,效果较好。[5]
金龟子
金龟子主要在春梢至夏梢期问危 害嫩叶、嫩梢,可用l500 倍乐果防治,或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果园边缘用黑光灯诱杀。[5]
白蚁
白蚂蚁主要危害老树根茎,可用48%乐斯本1000-1500倍液防治。[5]
介壳虫
对于少量的介壳虫可用40%速朴杀100-500倍液喷杀,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
煤烟病
在花果上有煤烟病,初期用 0.1:1:100 波尔多液或灭菌丹400倍液喷雾,可抑制本病传播。
南瓜的病虫防治
蔓枯病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2、用2.5%适乐时悬浮剂拌种:每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4毫升;
3、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强排除积水;
4、预防蔓枯病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方法与第2节防治节瓜疫病同;
5、生长期防治重点是抓好发病中心的始发病期用药,应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配药时必须先将药开成母液,后再倒入喷雾器,使药液浓度均匀一致。可与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或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百科乳油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读2-3次。也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拌面粉茎。
美洲斑潜蝇
1、彻底清除采收后的植株残体,集中烧毁、深埋或堆沤;
2、适当疏枝、疏叶,摘除中下部虫道多的叶片,以降低虫口基数;
3、田间设置“粘蝇纸”;成虫高峰期,在植株2/3高度的篱竹上挂“粘蝇纸”(若此时为盛花期,则要加强人工授粉),每亩15-20个点,每隔15天换一次,可粘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4、药剂防治;抓住在幼虫高峰期喷药,可喷施1.8%害极灭 乳油3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1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90%巴丹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白粉病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6月上旬开始发生,该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着在叶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24小时,5天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有利于其流行。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技术要点: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和大水量。保护地可采取烟雾法,硫磺粉熏烟或45%百菌清烟剂熏。
南瓜苗作为一种新兴的特种菜,在城乡菜市场上。南瓜苗的嫩茎节、嫩叶片和嫩叶柄,以及嫩花茎、花苞均可食用。南瓜苗无须打药杀虫,为无公害食品。
南瓜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 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藤有清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丝瓜的病虫防治
叶枯病
症状 :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变为黄色,针尖状,直径1-2毫米,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
发病规律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可通过轮作防治此病。同时,经验表明,叶色深绿的品种发病重,大棚温室内栽培时比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10-12小时后,再用l%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捞出后播种。也可用52℃温水中浸种30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农业措施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以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加速病菌死亡。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雨后注意排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和降雨后及时喷洒农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或2%多抗霉素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
疫病
症状:瓜条染病形成近圆形稍凹陷的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瓜条,致病瓜皱缩软腐,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饱囊梗和饱子囊。
发病规律病菌借助灌溉水和雨水传播,气温高、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早,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选用天河夏丝瓜、3号丝瓜、丰抗丝瓜、湘丝瓜、长度水瓜、短度水瓜等耐湿品种;与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药剂防治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天左右l次,视病情防治2-3次。
扁豆花的病虫防治
害: 主要害虫是蚜虫和红蜘蛛。8~ 9 月份发生较多, 蚜虫为害叶片和花荚。
防治方法: 发现受害叶片及时摘除深埋。发生蚜虫、红蜘蛛用0. 5%或1%乐果粉或1. 5%灭蚜粉剂, 每667平方米 地1. 5~ 2kg 喷粉。也可用40%乐果乳油2000~ 3000 倍液喷雾, 每667平方米 地用药液50~ 75kg。首先适时采收嫩荚: 扁豆生育期长, 出苗后60d 开始开花结荚, 边开花边结荚, 花荚期可延续3 个多月, 大量青荚每隔4~ 5d 便可采摘一次。扁豆春季播种, 夏秋收获。从8 月上中旬即可采收嫩荚, 每667平方米 可收嫩荚500kg。其次收获成熟的种子: 早熟短蔓品种的种子60~ 75d 成熟。采种时选择生长健壮、花序结荚多的植株。而且是茎蔓中部花序轴上早期开花所结的豆荚显枯黄时采收晾晒, 脱粒后贮藏。种子含水量应在10%以下。种子贮藏寿命2~ 4 年, 发芽率85%。一般种子产量, 单作667平方米产90kg , 混作667平方米 产量3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