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每天吃两顿饭最好

老人每天吃两顿饭最好

老年人的脾胃变得更弱了,此时,饮食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特别是晚上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发心脏病。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吃两顿饭,有助于食物的运化。

很多女同志跟我抱怨说我们真倒霉,我们七年就转一圈,老得快。这时我跟她们说,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一个一个7和8过去以后,我们看一看,男同志和女同志到56岁又碰头了,一个是七八五十六,一个是八七五十六,56岁以后,人们就开始逐渐进入老年状态。

女同志过了56岁,一个比一个精神,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而老先生五六十岁后,全回家了,不只咱们中国这样,国外也一样。这就是说,女同志的整个的生命,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而男同志是一个由阳转阴的过程。男同志在年轻时以阳气为主,在到56岁以后,他的阳气越来越弱,阴气越来越重,所以他就愿意在家待着,不愿意出去遛弯儿了,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我们了解这个生命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中医学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问题,而是研究了你整个生命的过程。进入老年状态以后,我们的饮食就要特别地注意了,为什么?

我们可以在临床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时候,孩子们都回来了,又是儿子又是儿媳妇,又是孙子的,做了一大桌,做完了以后大伙儿吃,小孩没关系,年轻人也没关系,孩子孝顺,说爸妈您做了好多饭,您得多吃点,结果,多吃完了以后,半夜12点就叫120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再加上晚上无法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他吃进很多东西,运化不了。中医讲脾胃属土,心属火,五行中,土生火,心和脾胃之间关系就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果儿子负担一重,就要从母亲那借力量,这叫做“子盗母气”,心就嘣嘣地跳起来了,心脏病就犯了,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得非常多。

所以说,老年人一定保持老年人的习惯,就像前面我们说的,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多钟,下午三点多钟,这样,老年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就很低,反之你要跟着年轻人吃,早上对付着吃点剩的,中午吃点剩的,晚上吃顿好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率就高。

老年人吃东西,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在吃的过程中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充分的咀嚼以后,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这时候老年人已经不能狼吞虎咽了。

​老人每天最好吃适量猪血

其次,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贫血发生率很高,最近调查的结果是21.5%。猪血中的铁是血红素铁,不仅含量高过任何一种食物,而且极易被人体吸收,其在小肠内的吸收率可达37%,与市售的许多补铁剂的基本成分(血红素铁)的吸收率相当。所以,老人若每天吃20克猪血,基本上就可补足对铁的需要量,能避免和纠正贫血。

另外,猪血有清除污垢、通便的功能。猪血中的血浆蛋白在肠道内消化分解,未被消化的剩余残渣会吸收大量水分,同时还吸附肠内的有害物质,如混在食物中的金属微粒、粉尘等,一起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但避免了这些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还能滑肠通便。

所以,请老年朋友常吃些用猪血做的菜肴。猪血炖豆腐,东北人称其为红白豆腐,营养搭配合理,味道又好;用猪血做汤,将其做馅包包子或饺子,做丸子,香鲜程度不逊于猪肉;还有人将猪血掺在粳米里做粥,每日早晨吃。由于血红素铁不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剩余的部分经胃酸与消化酶的作用变为黑色,使粪便呈柏油状,此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老人每天最好少食多餐

医生说,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很可能不足,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好是少食多餐,每天四顿饭。

那么怎样安排四顿饭的时间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早餐和午餐的间隔时间比较短,午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晚餐提前,再加一点夜宵。比如8点用早餐,12点用午餐、下午4点用晚餐,晚上8点再加一点夜宵。

老年人一般习惯早睡早起,所以可以把早餐提前,每隔四五个小时进一次餐。比如7点用早餐、11点用午餐、下午3点和7点再用两次餐。

如果晚餐吃得较晚,可以加一次下午茶。比如7点半用早餐、11点半用午餐,晚餐选在晚上6点半或7点,那就可以在下午3点左右加一次下午茶。

总之,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消化情况,采取每顿少吃点,但多加一餐的方法调整饮食,这样就能既吃得饱,又吃得好了。

老人吃不下饭能活多久 老人吃不下饭怎么办

1.很多老人吃不下饭是因为嘴里没味,可选择给老人吃口味较重的食物来挑起老人的食欲,食物的味道刺激味蕾分泌消化液,老人就会吃得下饭了。

2.有的老人是因为消化不良导致的食欲不振,可选择少吃多餐的方式,增加老人每天吃饭的餐数,每餐不吃太多,让老人的消化功能不会负担太重,减少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

3.如果是疾病原因导致的老人吃不下饭,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检查,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关治疗处理。

4.如果老人当时的心情不好,无论是生气还是郁闷等,都可能使得老人出现吃不下饭的情况,所以哄着老人开心也是一种办法。

男人每天吃几个核桃最好

建议一天吃2-3个左右即可。

核桃作为一种滋补作用比较高的坚果类食物,男人适量食用可以为其补充充足的营养,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正常情况下,男人每天吃2-3个左右的核桃,就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能量需求,记住不要食用过量,核桃性温,食用过量食用出现上火的症状,从而不利于男人的健康。

老年人吃饭要注意什么

1、吃七八分饱

建议老年人每日三餐吃七八分饱,两餐之间可适当加一些零食。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使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重要器官呈缺血状态,不利健康。

2、吃早不吃晚

这里主要指晚饭。老人消化功能减弱,夜生活又比较少,晚上7点以后吃饭,和睡觉时间距离过近,食物无法消化彻底,会有腹胀、胸口堵等症状。吃太晚对老人脆弱的心脑血管也是一个考验。因此,建议晚饭最好在7点前吃完,利用饭后时间散散步、活动活动,让食物多消化。

3、吃清淡

清淡饮食,主要是指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但不能为了清淡只吃蔬菜,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多从瘦肉、牛奶、鸡蛋中摄入优质蛋白。

吃鸡蛋胆固醇会升高吗 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好

虽然每天吃3~4个鸡蛋才可能达到人体需摄入的胆固醇量,但是鸡蛋是高蛋白食物,食用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一般来说,儿童和老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青少年及成年人别超过2个为宜。

如何有效延缓身体衰老 每天至少吃5份(100克/份)果蔬

美国“芝加哥健康和老年研究项目”针对3718名65岁以上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多吃果蔬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该研究为期6年,结果显示,每天吃5份以上果蔬的老人,认知能力下降几率比其他人低40%。建议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老人长寿7个小秘诀 每天排便饭吃八分饱

1、每天排便1次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更容易便秘,但是为了健康,应尽可能地保证每天排便一次。平时可以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玉米、芹菜等蔬菜,还要多补充水。

2、起床先坐5分钟

老人起床时要避免一睁眼就一骨碌爬起来。刘征堂提醒,老人多血液循环差,并且多半有关节劳损,晨起时往往会出现晨僵症状。此时若不经热身,迅速起床,很容易引发腰伤。而且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人起床要缓慢,可在床上坐5分钟左右,伸伸懒腰,双手揉腰、捶背、拍腿,再起身下床。

3、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

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高芳堃提醒,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是不同的,老年人一般不要少于6小时。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4、吃饭最多八分饱

俗话说:“七八分饱人不老”。 当你觉得胃里还没填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时,就要停下筷子。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的遗传因子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而日本冲绳群岛上住着许多长寿居民,他们的心脏病和脑卒中几率世界最低,其中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餐八分饱。

5、穿衣忌三紧

老年人切忌穿狭窄瘦小的衣服,尤其忌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领口紧会影响心脏向头颈部运送血液,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跳减慢,使脑部发生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冒金星等症状。腰口紧不仅束缚着腰部的骨骼和肌肉,还会影响这些部位的血液流通与营养供应。另外,过紧的腰口把胃肠勒得很紧,影响食物消化。袜口紧会使心脏有营养的血液不能顺利往脚上流,时间长了,便会引起脚胀、脚肿、脚凉、腿脚麻木无力。

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建议,老人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更有益健康,长期坚持,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一半。老人的运动不能太快太猛,散步就是很好的方式。老人散步时不宜太快,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不觉得疲劳为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每次持续时间最好20~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还应备个手杖,以增加双腿的支撑力。

7、咀嚼要到25下

研究发现,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咀嚼的动作可以增加海马区细胞的活跃性,防止其老化。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研究人员同样证实,多咀嚼可加快心脏运动,使脑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也随之提高。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25~50次,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食物消化。

老年养生注意事项

1、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

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是不同的,老年人一般不要少于6小时。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2、吃饭最多八分饱

俗话说:“七八分饱人不老”。 当你觉得胃里还没填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时,就要停下筷子。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的遗传因子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而日本冲绳群岛上住着许多长寿居民,他们的心脏病和脑卒中几率世界最低,其中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餐八分饱。

3、穿衣忌三紧

老年人切忌穿狭窄瘦小的衣服,尤其忌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领口紧会影响心脏向头颈部运送血液,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跳减慢,使脑部发生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冒金星等症状。腰口紧不仅束缚着腰部的骨骼和肌肉,还会影响这些部位的血液流通与营养供应。另外,过紧的腰口把胃肠勒得很紧,影响食物消化。袜口紧会使心脏有营养的血液不能顺利往脚上流,时间长了,便会引起脚胀、脚肿、脚凉、腿脚麻木无力。

4、每天排便1次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更容易便秘,但是为了健康,应尽可能地保证每天排便一次。平时可以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玉米、芹菜等蔬菜,还要多补充水。

5、咀嚼要到25下

研究发现,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咀嚼的动作可以增加海马区细胞的活跃性,防止其老化。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研究人员同样证实,多咀嚼可加快心脏运动,使脑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也随之提高。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25~50次,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食物消化。

6、起床先坐5分钟

老人起床时要避免一睁眼就一骨碌爬起来。南北巢提醒,老人多血液循环差,并且多半有关节劳损,晨起时往往会出现晨僵症状。此时若不经热身,迅速起床,很容易引发腰伤。而且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人起床要缓慢,可在床上坐5分钟左右,伸伸懒腰,双手揉腰、捶背、拍腿,再起身下床。

7、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建议,老人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更有益健康,长期坚持,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一半。老人的运动不能太快太猛,散步就是很好的方式。老人散步时不宜太快,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不觉得疲劳为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每次持续时间最好20~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还应备个手杖,以增加双腿的支撑力。

小孩子如何养胃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特别是小孩子的肠胃特别娇弱,需要我们的特别呵护。

1、吃要守时

早餐不吃,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不能吃得过快

宝宝冬天吃饭的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刚从室外回来,不要马上吃饭,可以先喝点温水,过10—15分钟后再进餐。每顿饭的进食时间至少在25分钟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时间。冬天吃饭,最好先吃点主食,再吃菜肉、喝汤,这样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增强胃的消化能力,还能保护肠胃。

为什么老人吃不下饭

味蕾退化

很多人都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头上的味蕾是会逐渐退化的,味蕾的退化会导致舌头感知味道的功能减弱,于是老人就出现了食不知味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严重导致老人的食欲,使得老人出现吃不下饭的情况。可选择给老人吃口味较重的食物来挑起老人的食欲,食物的味道刺激味蕾分泌消化液,老人就会吃得下饭了。

消化功能下降

和味蕾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胃肠道功能减退,蠕动变慢,吸收能力下降,消化腺分泌减少等,都会导致老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情况,所以老人吃不下饭还与消化功能下降有关。家里老人吃饭可选择少吃多餐的方式,增加老人每天吃饭的餐数,每餐不吃太多,让老人的消化功能不会负担太重,减少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

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是导致老人吃不下饭的常见原因,胃炎、肠炎等都可能使老人出现恶心、厌食等症状。而中风、老年痴呆等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都可能导致老人吃不下饭的情况发生,因为食欲的产生于体内激素有关,大脑出现损伤后,很可能导致部分激素分泌出现障碍,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的发生。

相关推荐

板栗煲汤怎么搭配材料 板栗一天多少

最好不超过10颗。 板栗果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适量的食用一些板栗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元素,起到促进代谢、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等功效,但是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肠道过度蠕动,出现一些消化问题,因此建议成人每天6-7颗板栗即可,最好不要超过10颗,肠胃功能较弱的老人或儿童减半食用。

老人7大讲究

1、早不晚 这里主要指晚老人消化功能减弱,夜生活又比较少,晚上7点以后,和睡觉时间距离过近,食物无法消化彻底,会有腹胀、胸口堵等症状。太晚对老人脆弱的心脑血管也是一个考验。因此,建议晚最好在7点前完,利用后时间散散步、活动活动,让食物多消化。 2、慢不老人食管内壁的弹性减弱,如果进食速度太快,食管内壁不能适应突然挤压,严重时会造成食道损伤。而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负担,加速食物消化,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还对牙齿起到良好的“清扫自洁”,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 3、七八分饱 建议老年

鸡蛋白多了会怎样 每天可以多少鸡蛋白

孩子和老人每天1个鸡蛋即可,蛋白2个即可;青少年及成人可以两个,如果只蛋白,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4个。 蛋黄和蛋白最好都,不要偏食。在鸡蛋的法上,也许很多人不喜欢煮蛋的口感,因此可以做成多种花样。比如蛋汤、蒸蛋羹、蛋皮卷、蛋饺等,这样做出来的鸡蛋更容易消化,适合中老年人。

男人每天多少枸杞最好

建议一天10-15克左右即可。 枸杞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价值都是比较高的,男人适量食用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但任何食物用过多都是不好的,容易对人体的肝脏造成威胁,一般建议男人一天10-15克左右的枸杞,用来满足其身体的日常所需即可。

老人养生走极端弊大于利

一、顿顿粗粮。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钙等矿物质,并且膳食纤维含量高,可预防便秘、肥胖、肠癌等,但是如果顿顿粗粮,就会导致营养失衡,其实,老人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全谷类食物即可起到预防慢性病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饮食应该是粗细搭配,肉菜均衡:谷类食物每天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每天125—200克。其中粗粮比重不宜太大,并尽量在白天,以免影响消化。如果晚上粗粮,就要粗粮细作,比如熬粥喝,或与土豆、芹菜、番茄、苹果、橘子等果蔬搭配。 二、

中老年人什么季节补钙好呢

1.老人要保证从饮食中补充钙质,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如虾皮、精瘦肉、鱼肉、菠菜、豆制品、奶制品;部分老人伴有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此类老人可选择喝酸奶、豆浆、奶酪;还有部分老人饮用豆浆后出现腹胀,此类患者可以选择食用其他豆制品。有人认为芝麻酱是最好的补钙食品,其实芝麻酱中含有大量的脂类物质,对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来说,用芝麻酱补钙,弊大于利。 2.适量服用钙剂也很重要,每天服用1000毫克即可,时服用效果最佳。另外,运动对于改善骨质疏松尤为重要,老人

老年人应该怎样保持身体健康

每天排便“1”次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更容易便秘,但是为了健康,应尽可能地保证每天排便一次。为了防止便秘,平时可以多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玉米等杂粮,芹菜、韭菜等蔬菜,还要多喝水。 睡好“2”个觉 老年人要睡好“子午觉”,即每天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即从23时到次日凌晨1时,这个时间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午睡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每天“3”个核桃 核桃营养丰富,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

晚餐什么时候最好

每天一顿行吗? 健康的成年人减少进餐次数但不减少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此这般的饮食习惯,心脏病发作频率和血液中大部分健康参数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如果是一天只一顿,人体内脂肪含量就会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少,脾气变坏、血压和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逐渐上升。 晚餐应该几点最长寿 晚餐最佳时间是18点左右,晚餐后四小时内别睡觉。有研究表明,晚餐少睡得香。正确的晚餐应该8分饱,以自我感觉不饿为度。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晚上9点。晚上9点之后最好不要再任何固体食物。并且,晚餐后四

老年人秋季如何进补

一、食物种类要多样 不同食物营养各有千秋,所以食物多样是老人秋季进补的第一原则。主食粗细搭配能补充老人容易缺乏的B族维生素,其中荞麦中的三价铬离子利于降糖,燕麦中的β-葡萄糖利于降脂。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能保证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奶类和大豆更好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红肉提供优质蛋白还能更好补铁,富含EPA和DHA的坚果和海鱼改善老人心血管健康。 二、食物数量要适当 俗语讲“秋冬羊肉赛金丹”,所以羊肉成了很多老人秋季进补的首选,而且会大口放开,可是老人普遍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等慢病,羊

什么时候是老年人补钙的最佳时期

1.老人要保证从饮食中补充钙质,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如虾皮、精瘦肉、鱼肉、菠菜、豆制品、奶制品;部分老人伴有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此类老人可选择喝酸奶、豆浆、奶酪;还有部分老人饮用豆浆后出现腹胀,此类患者可以选择食用其他豆制品。有人认为芝麻酱是最好的补钙食品,其实芝麻酱中含有大量的脂类物质,对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来说,用芝麻酱补钙,弊大于利。 2.适量服用钙剂也很重要,每天服用1000毫克即可,时服用效果最佳。另外,运动对于改善骨质疏松尤为重要,老人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