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的栽培要点
韭黄的栽培要点
韭黄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块的选择、整地作畦、种
子处理、定植前肥料的准备。
品种选择
适合我国栽培的韭黄品种可选择黄韭1号,791雪韭王,雪韭四号等品种。
地块的选择
韭黄栽培要选用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便利的地块,但尽量不接重茬地或葱蒜茬地。
整地作畦
1.育苗畦
亩用种量2.5斤,每两用苗床3平方米,亩用苗床75平方米。育苗畦宽1-1.4m ,整地时不施或少施基肥,深翻30cm左右,翻后用爪沟挡平,穿平底鞋踩平,再挡平定型。
2.定植畦
韭黄苗定植畦要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定植畦为东西走向,北侧与西侧夹风障,畦宽2.2m ,长30m ,两畦间距1.4m ,每隔两畦夹风障子一道,风障子高1.5m 。
种子的处理
用不超过53℃ 的水浸泡种子(不是催芽) ,水不易过多,浸泡10多个小时后,用2-3‰多菌灵干湿性粉剂拌种待用。
定植前的准备
肥料:有机优质农家肥亩需用万斤。在4月下旬就做好发酵准备,到6月下旬必须充分发酵好,准备定植用。生物肥每亩20公斤,尿素或二铵每亩20公斤,过磷酸钙每
亩150公斤,硫酸钾每亩35公斤,硫酸锌每亩3.5公斤,硫酸锰每亩5公斤,硼砂每亩1.5公斤,硫酸亚铁每亩3.5公斤。
育苗期
韭黄的育苗时间约在每年4月15日左右。育苗前将准备好的育苗畦浇透水,用多菌灵均匀拌种后播种,再喷施5%辛硫磷颗粒剂,然后用过筛表土覆土0.5-1cm 后立即挡平,喷施禾草净等( 对葱蒜类生长没影响的药剂),盖好地膜,两侧用土压实。当韭黄苗有80% 露头时,撤掉地膜,韭黄苗长到五片叶前后,5-7天浇一次水,分二次亩随水追肥尿素7.5-12.5 公斤。移栽前5-7天停止浇水,追肥蹲苗。
定植后的管理
1.韭黄定植从每年6月25日左右开始。重点把握畦土湿度适中。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定植。湿畦整地,土易板结,透气不良,新根难以生长。
2.施足底肥
即亩施优质农家肥万斤,配施生物肥20公斤,尿素或二铵20公斤,过磷酸钙150公斤,硫酸钾35公斤,硫酸锌3.5公斤,硫酸锰5公斤,硼砂1.5公斤,硫酸亚铁3.5公斤。将肥土充分混合均匀,畦土松、实适中,畦面平整。
3.急时移栽
韭黄苗4-5片叶,高20cm时即可移栽。按合理密度移栽,定植深浅得当,浇水适量,用药恰当。
4.泼浇稍停取苗
“蹲”好的苗新根待发,绝对不要在浇苗后2-3天内取苗移栽,否则一茬新根全部长出(1-2cm),又鲜又嫩,移栽过程中难以保全,栽后长期不能另发新根,缓苗期加长,难以返旺。泼浇稍停几小时后取苗,既要尽量保持完整的根系,又要不让幼根长出。
5.合理密植
定植畦宽2.2m,当移栽时行距30cm,单株株距5cm 时韭黄既
韭黄 高产又优质,而且4-6年不用倒畦,仍能高产、稳产。
6.定植深浅得当
定植前要将韭黄苗按大小分级移栽,大苗定植在韭垄中部,小苗定植两头。要特别注意韭黄苗移栽的深浅,苗栽的过深,分蘖晚且少,以后生长不旺,栽的过浅易散撮。要视韭苗大小,决定栽植沟的深浅,一般沟深3-5cm ,沟的一边上下垂直,定植后,在鳞茎以上覆土2-3cm为宜,不能埋住叶心。
7.恰当用药
韭黄苗定植时,先顺沟浇小水,趁水未渗之机,快速将苗移入沟中,然后顺垄在韭根上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和25%多菌灵可湿粉剂,每亩用药各2.5公斤,然后覆土。栽后5—7天喷药一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8.适时浇水
韭苗移栽后,要立即浇透水,划锄、保墒,使畦面见干不见湿,新根大量长出后,视畦面干湿情况,再浇二水。
9.适时搭架
在韭叶封垄后,伏雨来临前,搭架比较适宜。用铁丝、竹竿搭架,要顺畦扯紧六根铁丝,铁丝间隔0.4m左右,将铁丝架离地面高30—40cm,把竹竿南北向顺垄放在铁丝上。
田间管理期
肥水管理
韭黄常年生长,需肥量大,要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和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及对水肥的需求,合理施肥浇水,有促有控,灵活运用。主要做到春季重施土杂肥、控制浇水,7月下旬—8月末注意排涝,不施肥,秋季前期水肥齐促,中期控制肥水,后期停水控长,10月下旬浇一次透水。
韭菜的主要品类
食用分类
中国韭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按食用部分可分为根韭、叶韭、花韭、叶花兼用韭四种类型。
根韭
根韭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又名苤韭、宽叶韭、大叶韭、山韭菜、鸡脚韭菜等。主要食用根和花薹。根系粗壮,肉质化,有辛香味,可加工腌渍或煮食。花薹肥嫩,可炒食,嫩叶也可食用。根韭以无性繁殖为主,分蘖力强,生长势旺,易栽培。以秋季收刨为主。
叶韭
叶韭的叶片宽厚、柔嫩,抽薹率低,虽然在生殖生长阶段也能抽薹供食,但主要以叶片、叶鞘供食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软化栽培时主要利用此类。
花韭
花韭专以收获韭菜花薹部分供食。它的叶片短小,质地粗硬,分蘖力强,抽薹率高。花薹高而粗,品质脆嫩,形似蒜薹,风味尤美。我国甘肃省兰州市、台湾省栽培较多。山东等地也有零星引种栽培。花韭有很多品种,如小叶种:抽薹与分蘖性强,叶狭短,色较浓,叶鞘细而色微绿,叶及叶鞘质较硬,早熟,叶花兼用,品质中等;年花韭菜:抽薹性特强,花茎长大,叶幅中宽而长,浓绿色,叶鞘大,呈微黄赤色。叶与叶鞘较硬,抽薹期长,周年都能抽薹,叶部不宜食用,以采薹为主;年花2号:花茎粗大,品质优良,耐低温。
叶花兼用韭
叶花兼用韭的叶片、花薹发育良好,均可食用。目前国内栽培的韭菜品种多数为这一类型。该类型也可用于软化栽培。
生产分类
在生产中,按韭菜叶片的宽度可分为宽叶韭和窄叶韭两类。
宽叶韭
宽叶韭:叶片宽厚,叶鞘粗壮,品质柔嫩,香味稍淡,易倒伏,适于露地栽培或软化栽培。
窄叶韭
窄叶韭:叶片窄长,叶色较深,叶鞘细高,纤维含量稍多,直立性强,不易倒伏,适于露地栽培。
黄桃的栽培
苗木培育
选择地势高、光照充足、疏松肥沃的土地,在播种前先深耕,施足底肥,开好排水沟。黄桃以砧木苗为主,砧木品种一般选用毛桃,桃核经层积处理后,取仁催芽,在3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最好),1垄双行播种,约播30万粒/hm,中间加强肥水等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嫁接方法有2种,即“丁”字型播接法及
芽头嫁接法,以后者为主介绍,其操作方便,适于大面积嫁接。接穗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取中部外围无病虫害的营养枝条,去叶片留叶柄,选健壮的芽头在其上部0.5 cm处横切1刀,直至木质部,再在芽的下端2 cm处木质部向上切到横切口,然后将切下的接穗贴在砧木的切口处,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带将接穗砧木绑扎,2周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松绑。芽接在6月中上旬及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前者嫁接的苗木可当年出圃,要及时去除萌蘖,促发芽苗,后者当年成半成品苗,翌年春离芽接部位上0.5 cm外剪砧,培养嫁接苗。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1-2]。
栽植
11月至次年3月前种植,以秋季为主,待桃苗落叶后土壤完全封冻前栽植,这样来年春天缓苗快,成活率高。密度应根据园地的条件及品种、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栽植450~750株/公顷(1公顷为15亩)。定植穴深度在40~80 cm为宜。苗木选健壮苗(尽量选一年生苗,它比带芽苗苗期缩短1年,成形缩短2年,翌年可结果),按等级分栽,施有机肥50 kg/穴,过磷酸钙1 kg/穴,做到一层肥料一层土。定植深度在嫁接部位以下3~5 cm,芽片向阳,在苗木埋土1/2时,将苗木向上提一下,让根系充分舒展,然后填土踏实,浇水,覆膜。为防止风吹引起苗木摆动,可在苗木旁插一根竹竿并绑扎固定,当嫁接芽长到40 cm以下时及时剪除砧木(芽接),在接芽上端1 cm处斜剪,当接芽长到60 cm以上时,及时摘心,促副梢生长,为培养三大枝作准备。为防止出现根瘤,定植前可用氨水1.0~1.5 kg/穴消毒。
韭王的历史发展
人还称之为蔬菜中的“VIAGRA”,它以嫩叶和柔嫩的花茎,韭菜花花,嫩籽等供人们食用,开白色花卉。韭菜原产于我国。据史书上面记载(约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未知),"其山多韭"。至今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布。经有关部门考察,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面积的野韭菜地。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诗经》中既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提出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到了北宋时期已有韭黄生产。300余年前,我国农民已掌握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复盖栽培技术,至今,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均居世界前列。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北至库页岛,朝鲜,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的夏威夷等均有栽培.欧洲等国栽培较少.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区域极广,东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东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国栽培地域最广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占菜田总面积的5%~6%。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蔬菜出口的发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韭菜的介绍
韭菜,一名起阳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分布在全国各地。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成分:含有挥发油及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url]、维生素C等。
韭菜的概述 韭菜又名韭,山韭,丰本,扁菜,草钟乳,起阳草,长生韭,懒人菜,现代人还称之为蔬菜中的"VIAGRA",它以嫩叶和柔嫩的花茎,花,嫩籽等供人们食用。
韭菜原产于我国。据史书上面记载(约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未知),"其山多韭"。至今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布。经有关部门考察,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在青藏高原还有 大面积的野韭菜地。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诗经》中既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提出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到了北宋时期已有韭黄生产。300余年前,我国农民已掌握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覆盖栽培技术,至今,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均居世界前列。 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北至库页岛,朝鲜,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的夏威夷等均有栽培.欧洲等国栽培较少.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区域极广,东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东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国栽培地域最广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占菜田总面积的5%~6%。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蔬菜出口的发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韭黄和韭菜有什么区别 韭黄是什么东西
韭黄俗称“韭菜白”,是韭菜的一个分支,是将韭菜进行软化栽培得来的。其原理是将韭菜隔绝光线,完全置于黑暗之中生长。由于没有阳光供给,韭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韭菜里的叶绿素含量少,叶片也就呈现淡黄色,被人称之为韭黄,而这也是韭菜和韭黄的最大区别。
韭菜的生产分类
在生产中,按韭菜叶片的宽度可分为宽叶韭和窄叶韭两类。
宽叶韭
宽叶韭:叶片宽厚,叶鞘粗壮,品质柔嫩,香味稍淡,易倒伏,适于露地栽培或软化栽培。
窄叶韭
窄叶韭:叶片窄长,叶色较深,叶鞘细高,纤维含量稍多,直立性强,不易倒伏,适于露地栽培。
韭菜的介绍
韭菜属百合科植物韭的叶,多年生宿根蔬菜。
原产东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尤以东北所产者品质较佳。非菜的种类可分为叶用、花用和花叶兼用三种。叶用韭菜的叶片较宽而柔软,抽苔少,以食叶为主。花韭的叶片短小而硬,抽花苔较多,以采花茎为主,花叶兼用种的花叶均佳,我国栽培的以此类占多数。
由于叶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宽叶韭与细叶韭两种。宽叶韭,性耐寒,又名口韭,在北方栽培的较多。叶宽而柔软,叶色淡绿,纤维少,品质优,但香味不及细叶韭;细叶韭,性耐热,多在南方栽培。叶片狭小而长,色深绿,纤维较多,富有香味。温室避光栽培的韭菜又称韭黄,其根圆,白色,叶呈淡黄色,微带土味,叶嫩柔软,但不如韭菜清香。
韭菜,在北方是过年包饺子的主角。其颜色碧绿、味道浓郁,无论用于制作荤菜还是素菜,都十分提味。
黄蘑的栽培
黄蘑生长力强、出菇快、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丝生活力强,可在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等阔叶树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也可在红松、沙松、鱼鳞松、杉、柏等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不过产量很低。还可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花生壳、豆壳、麦秸、稻草、茶渣以及栽过草菇和蘑菇的废培养料上生长发育。其中,以棉籽壳、废棉和玉米芯栽培榆黄蘑的产量较高。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45℃以上经2小时菌丝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0~28℃,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pH5~7都能生长,以pH5~6.5最适宜。
蒜黄和韭黄的区别
1、看形状:扁的是韭黄,圆的是蒜黄。
2、闻味道:刺鼻味道的是韭黄,清香味道的是蒜黄。
3、手掐感觉:发粘的是蒜黄,不发粘的是韭黄。
4、看价格:韭黄价格比市场上一般的蔬菜都要贵一些,蒜黄则便宜很多。
5、营养区别:蒜黄含有大蒜素,有杀菌作用,经常食用它,可以减少病菌感染几率,它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血糖的含量等;而韭黄中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驱寒散瘀、增强体力的功效,还能增加食欲。
6、培养原料区别:蒜黄是大蒜幼苗,是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而韭黄是韭菜幼苗,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出来的。
新鲜松茸韭黄可以一起吃吗
可以。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而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的黄化韭菜,两者可以一起食用,并没有任何相互作用,还能补充人体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韭黄为什么是绿色的
变成绿色的韭黄只是因为接受了光合作用造成的,因为韭黄的培育环境和其他的蔬菜的培育环境比较特殊,韭黄不接受任何的光合作用,生活中栽培出的韭黄都是将其置于比较阴暗的地方进行培育的,这样情况下培育出的韭黄的食用口感极其鲜嫩,而且韭黄自身的颜色也是属于一种嫩黄色,但是如果栽培的韭黄接受了光合作用的话就会出现变绿的情况,一般经过阳光照射之后的韭黄中会含有一定量的叶绿体,这便是韭黄出现绿色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