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患者一般有哪些自然病程
伤寒患者一般有哪些自然病程
主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神情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皮疹等。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血 培养、骨髓培养、裴便培养、尿培养、玫瑰疹刮取物培养可获得 阳性结果,是确诊的依据。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价值。
慢性肾炎能活多久
慢性肾炎是具有进行性倾向的肾小球疾病,一般预后较差,慢性肾炎患者的自然病程差异较大,存活时间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甲肝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 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
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 复查。
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
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休息
一般需要1~3个月的恢复时间。
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床休息。
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
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
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未曾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只是血液化验时发现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这就已经进入到痛风的潜伏期。此时服用痛风清圣茶可防止痛风发病。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患者遇到特定的诱因,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发急性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也就是痛风。此时可用消炎药控制痛风症状,用痛风清组合溶化尿酸结晶并排出尿酸。
(3)间歇期痛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经过消炎后,往往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称为痛风的间歇期。此期长短 不一,从一年发几次到一个月发几次。这也是用痛风清组合预防痛风复发的黄金期。
(4)慢性痛风石性痛风: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逐渐增大,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黄白色结节。痛风石不一定疼痛,但最后可导致关节变形,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时如果再不进行溶酸、排酸,很快就会并发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当然此时用痛风清组合产品还有最后的希望了。
(5)痛风性肾病:痛风肾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之一,是由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所致,实际上包括尿酸盐肾病(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两种病变。尿酸性肾病最终进展到尿毒症,死于肾功能衰竭。
所以,痛风者如果发现脚趾、手指关节出现痛风结节,那得赶紧治疗,如果到了第五阶段,一切都晚了,那什么都来不及了。
肠伤寒日常注意事项
伤寒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时恰在疾病感染的高峰阶段,患者的身体、衣物以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均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按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原则彻底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直到解除隔离期为止。同时要预防和治疗伤寒的复发和再燃。
及时发现和检出带菌者,防止慢性带菌者从事其不应当从事工作,对密切接触伤寒患者的人群应进行医学观察,减少疾病的传播。
改善环境,保护水源,防止带有伤寒杆菌的粪便污染水源引起急性水型爆发。食品在制作、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要防止带菌者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发生食物型传播。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的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水平。
伤寒疫苗的接种可降低发病率,每年坚持接种和补种,使易感人群成为主动免疫对象。
斑疹伤寒患者的注意事项
斑疹伤寒起病时常易被误以为感冒。如果病人有长时间发热不退,近周内又有在野外草丛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有恙虫的农作物时,应注意有否淋巴结肿痛及附近有否焦痂。
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期及早确诊。斑疹伤寒是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早期治疗治愈率达100%。因受啮齿类和恙螨孳生繁殖的影响,斑疹伤寒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发病季节多见于7-11月,而以6~9月为高峰,一般以农民较多,凡在疫源地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恙虫的农作物均可受染。人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斑疹伤寒。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能维持数月。
在寒带地区、高海拔(2500m以上)地区,也可从恙螨及啮齿动物中分离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中国斑疹伤寒主要发生于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四川、海南、西沙群岛等,湖南、贵州、山东、江西、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也有病例或人群中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的报道。但总的来讲,斑疹伤寒在中国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斑疹伤寒也流行于日本、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屿、前苏联东南部等地。
癫痫病患者一般有什么表现
在癫痫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有四大体现,包括,大发生以及局限性发生。通常来看,癫痫大发生约占癫痫发生的50%,多在1岁摆布或14—17岁之间。大发生可分四个期间:前兆期、恢复期。通常要数十分钟后病人才能清醒,并且对发生过程不能回想。
痴痫小发生又称失神发生,典型的体现为病人有时间短认识损失,很大程度上认识癫痫疾病,但不能答复。认识妨碍时间短而频发为其特色。大都每次发生2-15秒,不超越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通常是俄然发生,俄然停止。
因为癫痫疾病的导致的,故又称颞叶癫痫。很多癫痫疾病都在二十多发生。约有40%的病人发病时有前兆,感到胃不适、幻听、幻味、晕厥、厌恶、惊骇等。别的还需要弥补的是局限性发生,又名单纯性发生,体现为身体某一分节律性抽动,继续数秒。
癫痫病病人都有什么表现呢,医生提醒癫痫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癫痫疾病的治疗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吧,每一次的发病都会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病人应当及时的防止。如果想更多的了解癫痫这种疾病一定要选择一些专业的治疗方法。
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自然病程吗
Ⅱ型糖尿病病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开始阶段由于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共同 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但还能代偿,所以这阶段血糖调节能代偿,血 糖、糖耐量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 (IFG)或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此期间称为糖尿病前期。随即进人糖尿病 阶段,处于此阶段的患者血糖水平已大大超过正常范围,可明确诊断为糖尿 病,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或伴发病。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糖尿病患者将出现一些并发症,微血管病变(肾、视网膜、神经)逐渐加重,大血管病变(心脏、 脑、下肢)相继出现,使患者致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进人并发症期。
伤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毛细血管瘤的自然病程
增生期
毛细血管瘤的增生期多在6~8个月,亦有病例可长达一年多。刚开始多表现为蚊咬状或针尖样红点,也有出生时即为片状者。多在以后数月内向周围扩展,有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有的则在数周内累及大片正常组织,并向深部扩展,破坏性强。体表病灶周围往往先出现卫星灶。以后与中心逐渐融合,也可呈多中心生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全身多发病灶。
稳定期
本病通常在一岁左右开始进入稳定期,肿瘤生长停滞。此期病情稳定,时间长短各异。
消退期
当病灶中开始出现灰白点,并逐渐扩大或融合,皮下肿块开始软化时,即提示病程进入了消退期。肢体的毛细血管瘤消退比颜面部的速度要快,此类血管瘤自然病程的重要特点就是自行消退,其机制尚不明了,病理基础是幼稚的毛细血管变性,代之以纤维、脂肪组织。消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75﹪~80﹪的患儿在7岁时可达到完全自行消退,但也有消退率较低的报告,各种治疗手段的干扰使这一统计结果更加难以准确。
甲肝病人的护理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
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
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
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休息
一般需要1~3个月的恢复时间。
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床休息。
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
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支具的研究报告
Lonstein和Winter首先报告了1020例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的随访结果,以该作者对同一医院的729例该病患者的自然病程研究作对照,结果显示支具治疗可明显阻止脊柱侧凸的进展。在该病的高危人群中,支具治疗失败率为43%,而按其自然病程68%患者应归于此类。Nachemson于1993年报告了一份长期随访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脊柱侧凸患者被分成3组,一组是自然病程即非治疗组,另一组每天支具治疗至少20h,第三组接受电刺激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电刺激治疗组与自然病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支具治疗组明显优于自然病程组。1995年Fernandez-Filiberti等观察了54名顺应性良好的支具治疗患者和47名未予任何治疗的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脊柱侧凸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后者在手术治疗率和侧凸曲度加重方面均3倍于支具治疗组。
由此看来,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从60年代广泛应用到80年代几乎否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90年代初完成的几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重新确立了支具疗法的正确地位。
伤寒与副伤寒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二)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1.高热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脾肿大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为数在12个以下,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也不少见,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四)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其它临床类型
除上述典型伤寒外,根据发病年龄,人体免疫状态,致病菌的毒力与数量,病程初期不规则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有无加杂症等因素,伤寒又可分为下列各种类型。
(一)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内痊愈,多见于发病前曾接受伤寒菌苗注射或发病初期已应用过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在儿童病例中亦非少见,由于病情轻,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或误诊。
(二)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有畏寒,高热,腹痛,腹泻,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休克等表现,常有显著皮疹,也可并发DIC。
(三)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45~60天之久,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患者常属此型。
伤寒合并血吸虫病时,起病多急,发热常为弛张型或间歇型,肝脾肿大较著,嗜酸粒细胞在发热期及极期显著减少或消失,热退后回升,常超过正常值,热程可迁延1~2月。
(四)小儿伤寒一般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似于成人,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学龄期儿童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多属轻型,常急性起病,有持续发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腹胀及肝脾肿大等,而缓脉及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不减少,病程较短,有时仅2~3周即自然痊愈,由于肠道病变轻,故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较少。
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病程亦轻重,起病急,伴有呕吐,惊厥,不规则高热,脉快,腹胀,腹泻等,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颇为常见。
(五)老年伤寒体温多不高,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常有持续的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不易,病死率较高。
复发与再燃:症状消失后1~2周,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相似,血培养阳转为复发,复发的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与胆囊或网状内皮系统中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再度侵入血循环有关;疗程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见,偶可复发2~3次,再燃是指病程中,体温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又重升高,5~7天后方正常,血培养常阳性,机理与初发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