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如何用推拿来治疗
颈椎病如何用推拿来治疗
一、中医牵引法治疗颈椎病
1.立位牵引:将牵引套(即枕颌布带,由双层白布制成)的两绳环分别挂在门框上的两组螺丝上。牵引者站立于门框下小板凳上,自行带好牵引套,双足逐渐离开小板凳,或双下肢屈曲,双足离开地面,人体全部吊起。此时颈部的牵引力为体重的93%,牵引时间为30秒至一分钟,有的可延至5分钟。
2.坐位牵引:在门框上,接上一个滑轮,将牵引绳一端与牵引套连接,另一端挂上所需要的重量(由数个一斤重的铁块或砂袋组成)。挂重量的一端距离地面约半米,患者坐在方凳上,吊好牵引套,在挂重量的一端逐渐加上铁块或砂袋,直到自己受得住为止(一般重量为5~8千克为宜),牵引时间为15~20分钟。
二、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
1.舒筋通络。病人坐位,用轻柔的揉、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治疗。
2.拉宽椎间隙。医生用一手托住患者颈部,一手托住枕部,用力向上提,并适度向左右转旋。
3.理筋整复。病人前屈适当的角度,医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病人颏部,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头部。
4.活血化瘀
温馨提示:用轻柔的一指禅或按、揉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再用直擦法治疗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
有些颈椎病不能揉
根据重要组织所受压迫与刺激的不同,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型、食道型、混合型。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推拿按摩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推拿按摩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它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
但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推拿按摩却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相反,如果手法过重,还可加重原有的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能使脊髓受到短暂的剧烈撞击,造成病人的即刻瘫痪,此种情况,临床时有出现,严重的可造成病人终生的高位截瘫。对食道型颈椎病,按摩推拿也不能减轻食道的压迫。故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以手术治疗效果为好。
专家提示:如果你患有颈椎病,一定要首先确定所患颈椎病类型后,再决定能否进行推拿按摩治疗,以防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3例,20岁以下1例,21~30岁7例,31~40岁20例,41~50岁26例,51~60岁19例,61~70岁14例,70岁以上6例,最大77岁,最小16岁,女49例,男44例。
1.2 疗效观察
患者治愈56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在临床上一个疗程为10d,其中一个疗程治愈13例,两个疗程治愈19例,三个疗程治愈15例,三个疗程以上治愈9例。
2 推拿手法
2.1 手法1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拇指或多指沿枕骨下缘自上而下抚摸或缓揉项韧带和颈部肌群至第7颈椎数遍。手掌或多指自肩井穴沿斜方肌和冈上肌揉至肩峰处数遍,本手法要求轻揉、舒适。
2.2 手法2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拇指或多指拔揉颈部骶嵴肌,提肩甲肌、胸锁乳突肌、冈上肌、冈下肌,多指拿提肩甲肌、斜方肌数遍。
2.3 手法3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双手掌分别放在颈椎横突尖部,即颈部骶嵴肌外缘处,用力向内挤压,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双手掌掌根缓缓向上推理。此手法自第6颈椎横突向上做至1、2颈椎横突,反复数遍。
2.4 手法4
点按风池、风府、缺盆、秉风、天宗、手三里、内关、少海、列缺等腧穴。
2.5 手法5
以患者第5颈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坐于方凳,术者立其后,左臂肘部卡住患者下颌部,手掌俯于后枕部,右手拇指按住第5颈椎右侧横突部,左臂缓缓用力向上拔起患者头部,使其向左缓缓转动,当转到最大限度时,左臂向左猛然用力转动患者头部,与此同时,右手拇指用力推按第5颈椎横突,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咔嚓”声,手法即获成功。此手法属整复手法,又叫动法。
3 典型病例
韩某,女,36岁。由家人搀扶到本院就诊,患者因在床上平躺坐起时,突感颈部疼痛不适,随即出现眩晕、恶心、浑身出汗,检查发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损伤后,肌肉韧带痉挛,以及渗出物水肿挤压椎动脉所致。根据病情,运用手法1和手法4进行治疗。3d后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可单独到医院就诊,经过一个疗程后痊愈。
4 体会
椎动脉的走行是由第6颈椎横突孔突入上行,沿经上6个颈椎横突孔,椎动脉自环椎横突孔突出后绕过环椎侧块后方,越过环椎后弓的椎动脉沟,转而上行,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由此可见,颈部发生病变将很容易压迫椎动脉造成对大脑的供血障碍。笔者根据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一般可将其分为急性、慢性两大部分。
急性患者一般是由于扭闪或外力作用所致,颈部软组织损伤引起肌肉或韧带的痉挛以及渗出物水肿而挤压椎动脉或颈椎小关节半错缝,出现结构异常而牵拉椎动脉使椎动脉血流不畅,对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恶心、呕吐。此型患者往往发病较急,症状较剧烈,严重时患者不能独自行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在治疗时,手法应轻揉主要以手法1和手法4结合运用,目的是解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痉挛,促使颈部渗出物水肿的消散和吸收,故要严禁暴力手法,以免造成新的损伤。如恶心较剧烈者可点缺盆、内关;眩晕较重者可点风池、天宗、手三里;如有小关节半错缝者,早期不宜用手法5进行整复,因此时患者疼痛较重,难以配合,手法不易成功,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整复手法。
推拿按摩有哪些适应症
很多人对推拿不是很了解,有人认为是推拿解除疲劳,有人觉得可以治疗一些颈肩腰腿疼痛。
⒈各种疼痛性疾病:疼痛是运用推拿按摩进行治疗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各种急慢性扭挫伤所致的疼痛,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外科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如伤口疼痛、瘢痕疼痛和麻醉引起的腰疼等。
⒉各种慢性疾病:推拿按摩能够治疗由内脏和机体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关节僵硬、脂肪垫、腕管综合征等。
⒊各种炎症性疾病:推拿按摩对各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有较明显的疗效,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胆囊炎、胃炎、肠炎、关节炎和心肌炎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⒋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单纯性肥胖症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推拿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和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大多治疗周期偏长,疗效较慢。
⒌妇儿科疾病:推拿按摩对胎位不正、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痛经、闭经、小儿斜颈、小儿遗尿、小儿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对儿科疾病的治疗方便快捷、经济、效显,深受人们欢迎。
⒍其他类疾病:推拿按摩还被广泛运用于中老年保健、美容、减肥、运动损伤等方面;对近视眼、鼻炎、耳鸣、暴聋等五官科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作为物理疗效的一种,推拿按摩疗效法虽然安全、无毒副作用,但其亦有一定的禁忌证,如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法 颈椎病分型推拿
点揉弹拨穴位:目的在于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治疗手指的麻木,疼痛。
缺盆: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推拿该穴位主治上肢麻木疼痛。
肩中俞:位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作用于治疗肩背痛。
肩外俞:位于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作用于治疗肩背痛。
肩井: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外侧连线的中点处,作用于治疗颈肩痛。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作用于治疗肩背痛,上肢内侧痛。
轻抹前额:推拿者坐在患者头侧,用拇指的螺纹面自印堂至前发际,交替使用抹法。
分推前额:推拿者用两手拇指末节的桡侧自前额正中向两旁推至太阳穴,并在太阳穴处稍做点揉,反复操作。
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百会,四神聪等穴位。
点揉穴位:除颈肩部及上肢手法以外,还应点揉下肢穴位,用以疏通下肢经脉,行气活血,治疗下肢麻木,无力,通常点揉以下穴位。
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作用于治疗足趾麻木,下肢无力。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作用于治疗足趾麻木,足底疼痛。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作用于足趾麻木,足底疼痛。
推拿按摩真的可以治颈椎病吗
据了解,推拿按摩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推拿按摩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它适用于发病时间短,无外伤史、无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瘫痪倾向、踩棉花感),身体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治疗的一些患者。
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治疗颈椎病。专家表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推拿按摩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相反如果手法过重,还可加重原有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能使脊髓受到短暂的剧烈撞击,造成病人的即刻瘫痪,此种情况临床时有出现,严重的可造成病人终生的高位截瘫。对食道型颈椎病,按摩推拿也不能减轻食道的压迫。因此,如果你患有颈椎病,一定要首先确定所患颈椎病类型后,再决定能否进行推拿按摩治疗,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推拿按摩后可以枕枕头
有不少颈椎病患者在进行推拿按摩后,晚上睡觉不敢枕枕头,担心枕枕头会加重病情。真是如此吗?专家建议,颈椎病患者可以枕枕头。枕枕头睡觉反而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枕头要不软不硬,高度不应超过11厘米,便于侧身睡眠。
枕头一定要枕在脖子下,托起头部,也就是既能维持好生理弯曲,又能使头部放松就行,荞麦枕即可。如果正在发病时,睡眠时一定要枕枕头,如果不枕,导致生理弯曲变直状态,加重颈部肌肉疲劳,加重水肿,从而加重症状。平常颈椎不适,可用一小圆枕垫在脖子下,起一个恢复生理弯曲、促进后关节恢复的作用。也可以用一卷卫生纸代替小圆枕垫在脖子下,但都不能代替平常的枕头,枕一小时即可。
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按摩、推拿疗法对颈椎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一是疏通脉络,止痛止麻。二是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神经压迫。三是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四是缓解肌肉紧张,恢复颈椎活动。五是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可以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
脊髓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方法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此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施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按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以上便是关于脊髓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介绍。在使用按摩的方法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应该要选择一个专业的按摩技师,否则很容易给人体带来一些危害,从而影响到健康。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建议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治疗。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颈椎病取穴以颈项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取风池,风府,夹脊,肩井,曲垣,天宗,肩中俞,肩外俞,缺盆等穴。
方法一:
1.患者坐位,施术者施滚法于颈背部,放松两侧斜方肌和肩胛提肌,操作3-5分钟。
2.施四指推法于颈项,上背部,配合拇指点按风池,风府,夹脊,曲池,天宗,肩中俞,肩外俞,缺盆等穴,操作5分钟。
3.施拿法于肩井,风池和两侧项肌,各处操作10-15次。
4.一手托患者下颌,一手按扶后枕部,拔伸颈椎半分钟。
5.施掌根揉法与颈背及上背部,操作2-3分钟。
6,施掌振法于大椎穴,以局部透热为度。
方法二:
1.患者坐位,施术者施滚法于颈项及上背部,配合颈椎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等被动运动,操作5分钟。
2.施一指禅推法于两侧项肌,自上而下往返3-5遍。
3.施拇指点按法于风池,风府,肩井,曲垣,天宗,肩中俞,肩外俞,缺盆等穴,以酸胀为度,每穴操作半分钟。
颈部按摩注意事项
1、颈椎病的按摩治疗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不当的手法操作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性。
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摩治疗前要明确诊断,要密切观察按摩反应。
2、按摩手法刺激量的大小因人而宜,并非越大越好。因为颈椎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体质较弱。
在手法治疗时,应注意性别、年龄差异。如男性体强力大,耐受力较强,手法宜稍重;女性体质弱,耐受力较差,手法宜稍轻;
老年人气血虚弱,肌肉无力,血管硬化,多骨质疏松,手法宜柔和、轻巧、准确,力到患部;年轻人则血旺气足,手法宜沉稳、准确,力到患部深处。
3、对于颈椎骨关节错位的患者,手法整复更要轻巧准确。
4、治疗的同时注意病人脉搏的变化和呼吸的强弱快慢,一旦患者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手法并采取积极措施。
5、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推拿按摩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推拿按摩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它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
但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推拿按摩却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相反,如果手法过重,还可加重原有的症状。
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
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能使脊髓受到短暂的剧烈撞击,造成病人的即刻瘫痪。
这种情况,临床也时有出现,严重的可造成病人终生的高位截瘫。
另外,对于食道型颈椎病,按摩推拿也不能减轻食道的压迫,故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以手术治疗效果为好。
颈椎病就算治疗好之后,如果不注意巩固疗效和预防保健,也容易反复发作。
颈椎病推拿有用吗 颈椎病辨证加减推拿治疗
加四指推法或治疗上肢部,配合点按极泉,曲池,手三里,小海,阳溪等穴,拔伸颈椎及指间关节,搓肩及上肢,抖上肢。
加沿督脉,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法和四指推法,配合点按背俞穴,环跳穴,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
加点按心俞,肺俞,膈俞,肝俞,揉天突,膻中,擦两侧膀胱经。
加按揉太阳,印堂,头维,率谷,翳风等穴,抹前额,散头部胆经,拿五经,重按风池,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