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用药不当小心肾脏受伤

老年人用药不当小心肾脏受伤

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消炎镇痛药:

吲哚美辛、舒林酸、布洛芬、萘普生、氨基比林、非那西丁、保泰松、阿司匹林、安乃静等消炎镇痛药,易引起老年人肾损害,特别是原有肝肾疾病,或腹泻、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尤易发生。

3.降压药:

降压药中要特别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导致的肾损害,其发生往往与临床医师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未及时发现潜在的肾衰竭危险,这些潜在的危险包括肾动脉狭窄、多囊肾、心衰、合用利尿剂等。

4.抗肿瘤药:

顺氯氨铂、丝裂霉素等抗肿瘤药引起的肾损害常与剂量过大有关。

5.中草药:

中草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近年不断增多。具有肾毒性的中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雷公藤、山慈姑、木通、马桑果、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草乌、天麻、腊梅根、使君子、益母草、白花丹和胖大海等,其中以雷公藤引起的肾损害最多,其次是木通。过量服用上述中药导致的肾损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90),相信游医偏方和无医嘱擅自用药也占了较大的比例(33)。

6.造影剂:

老年人使用造影剂引起肾病的发生率较高,原有肾脏病,脱水以及在短期内大量注射造影剂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更高。

老年人用药要小心副作用

人到老年,由于身体衰老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生病服药,本无可非议,但部分老年人由于听惯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在用药时心存疑虑,由此造成不吃药担心无法治病,吃了药又担心身体受损的“前怕狼后怕虎”现象。

老年病患者很多都需要终身用药,这一点没有别的办法,至于服药安全和药品的有效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医生的调节达到既治疗疾病,同时又无损身体的目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如:长期服用寿比山片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引起低血钾,临床表现精神不振,浑身乏力等。因此,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钾或换用其它降压药物。

对于初次服用此药,最好在服用半个月左右检查一下血钾情况;再如: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心脏病患者,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过敏等症状,出现以上情况,可采取改变服药时间,餐后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有些心脏病患者在服用阿斯匹林后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这时要立即停止服药,迅速到医院请医生更换其它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波立维等。严格地讲,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其发生率相当低,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会根据个体的不同差异,对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开出不同的处方,以确保其自身安全。

有病害怕服药不可取,小病乱服药更不可取。有些身体一向不太好的老年人,由于长期服药,自认为也是半个医生,每当感觉到不舒服时,不是主动到医院看病,而是凭感觉服药。

比如,头一痛就以为是感冒,夜里睡不好就以为是神经衰弱等等。并由此决定自己应该服什么药。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弄不好非但旧病治不了,还会增加新疾病。医院每年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因自做主张导致服错药物的不在少数。夏主任建议广大老年患者,感觉到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切不可由于怕麻烦造成意外的伤害。

由于老年人用药比较常见,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

夏主任提醒广大老年人注意:家庭小药箱内准备药品,非处方药一定到正规药店去购买,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处方药务必在医院就诊后按医生的要求进行购买和服用。

当你患有某种疾病,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千万不要随便用药,更不能仅凭药品说明书用药。再者,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新的疾病,不要自做主张地叠加药品,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就医同时向医生说明正在服用何种药品,以便其根据情况确定应该叠加什么药品,对两种或多种疾病一起进行治疗。另外,老年患者还应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并根据医生的介绍了解所服药品有何副作用,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年患者只要严格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营养补给,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1、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种类不宜多老年人觉得药量多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疾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消炎类药物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2、老人用药禁忌之抗生素等西药不要滥用老年人用药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因为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因此老年人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乱吃药,不然的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就不值当了。

3、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疗程不宜长老年人用药疗程宜短不宜长,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此外老年人在用的时候最好选用中药,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用药不当小儿咳嗽越治越咳

新年刚过,广州市内各大医院、儿科专科医院接诊的小儿感冒咳嗽病例又增多了。咳嗽是小儿冬季里多种呼吸道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治疗过程长期存在诸多误区。钟院士指出“在我国呼吸专业门诊,每天就诊的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为主。针对小儿咳嗽,各种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最终导致12%的小儿会发生并发症,24%的小儿需要复诊。在小儿严重并发症中,70%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尽管会有40%至70%的小儿咳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近来的数据显示,抗生素并未减少并发症。这给儿童健康造成了伤害,也给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儿童合理及安全用药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据钟院士介绍,有一部分咳嗽是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相当部分病人没有感染,一律用抗生素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咳嗽变异型哮喘,他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治疗方法与单纯的咳嗽完全不同。他举例,曾有一个哮喘患者,从15岁开始每个月注射一次缓释放激素,哮喘控制得很好,但到了23岁大学毕业身高还是150cm,而妹妹已经长到160cm。

7成小儿是有痰咳嗽

钟院士说,小儿咳嗽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治疗手段长期存在误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咳痰症状及鼻后滴流是儿童咳嗽的两大主要原因。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镇咳药直接镇咳,这有可能给小儿带来不良影响。

据了解,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有痰未必就要用抗生素,如果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可考虑用镇咳药,但必须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他解释,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象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暂时抑制了,但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因此儿童有痰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另外,有的止咳糖浆往往含可待因等成瘾性中枢镇咳成分,小孩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父母需要先明确咳嗽的原因,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安全有效地排痰止咳。

“医生的用药知识要加强。”他指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责任是医生,目前亟须规范医生的用药。

老人安全用药要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用药,避免滥用。确诊后对症用药,这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和治疗成功的关键。老年人身体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若仅凭着对医药知识的知半解去滥用药物,往往会掩盖病情真相和延误治疗机会。例如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菌群失调而引发双重感染;保肝药的乱服,适得其反地会增加肝脏负担:动脉硬化血粘度高者服用人参,易诱发心、脑中风: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会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和抑制维生素Bl2的作用,以及诱发肾结石。

2.品种不宜多,注意副作用。我国每年有20万人由于用药不慎或不当而丧生。老年人用药尽可能简单,品种不宜过多,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期间对药物的副作用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及时就诊。

3.避免或少用安眠药。不少老年人时常依赖安眠药。安眠药长期服用易成瘾和产生依赖性。安眠药不仅会损伤肝脏功能,还可能引起智力、记忆障碍,加速动脉硬化、痴呆症的发生。

4.警惕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在医院多科就诊,分别取药,形成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同时并服,而有些药物同时服用是会导致毒性增加、拮抗或降低药效的。如地高辛与双氢克尿塞合用,会造成低钾、低镁和洋地黄中毒;降糖药与心得安合用,会掩盖低血糖征象。因此,老年人在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在用何种药,供医生开处方时参考。

5.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老年人易发生感染,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安卡那、妥布霉素等对氨基甙类肾毒性敏感的抗生素。

日常护肾五要点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机体不断地吸收各种营养成分,并产生一系列人体不需要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肾脏将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尿排出体外,以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要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应保护好肾脏功能,这对于中老年朋友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多饮水水能帮助人体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降低有毒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避免肾脏受损。人在生病发热时,因代谢增加,废物、有毒物质的产生也会增加,此时尤应多饮水,以助排泄。

预防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尤甚。这可能与老年人肾血流量不足,肾脏抵抗力降低有关。男性的前列腺增生、女性的盆腔疾病等都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故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临床中经常导尿或留置导尿管也易引起感染,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小心药物伤肾对肾脏损害的药物不少,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应慎用。若患病需要应用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对肾脏损害小的药物,用药期间还应注意多喝水。

控制血压老年人肾动脉常有内膜增厚现象,而高血压可加速这些病变的发生发展,故应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升高。

注意腰部保暖热天不可贪凉露宿,尤其不应光着膀子睡木板、石板等。寒冷季节,要注意腰部保暖,以免风寒侵袭,使肾脏受损而影响或降低肾脏功能。

用药不当小心肠道变懒

乱用泻药,肠道过劳。不少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害怕便秘会让毒素在肠道堆积,引起脸上长斑,一便秘就赶紧用泻药。泻药虽然能缓解便秘,但如果长期用,可能损伤肠壁神经,减弱肠道功能。便秘患者的肠道没有力气蠕动,在药物的刺激下被动蠕动,超负荷工作,不是身体自身正常的功能,一旦停药,过劳的肠道会迅速停摆,反而加重便秘,还可能引起药物依赖。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先通过饮水、运动等方式改善,必要时咨询医生后再用药。

常吃“排毒”保健品,肠道生病。一些保健品宣传能“排毒”,很多人认为它们没有副作用,就长期吃。其实,这些产品可能含大黄、番泻叶等导泻成分,长期用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此外,肠道可能在这些成分的刺激下被“染黑”,出现结肠黑变病,存在癌变风险。

补钙太多,肠道罢工。补钙如果贪多,也可能让肠道罢工。吃钙片等补钙的老人,肠道蠕动本身就较慢,钙进入人体后,可能与食物中的草酸等成分结合,形成难溶物质,加大排便负担。如果补钙时贪多,吃钙片频率过高,或补钙的同时吃柿子、菠菜等草酸含量较多的食物,肠道负荷过重,可能罢工,引起便秘。

服用丰胸药不当小心乳腺疾病

我们身体里激素繁多,每种激素都有针对的目标器官。而乳房是个众矢之的,很多激素都对它有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托赖于众激素。那么乳房就必须秉持中庸之道,什么过辣、过猛、过怒之类的“过”字词语不定会伤到哪位激素,到时候激素平衡失调,必然会伤及自身。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自己的乳房花招迭出,殃及身体。

乱用丰胸化妆品小心乳腺病

健美乳房常用的丰乳膏、丰乳霜等丰乳药物一般都含有较多雌性激素的物质,涂抹在皮肤上可被皮肤慢慢地吸收,进而使乳房丰满、增大,短期使用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弊病。但如长期使用或滥用,轮换使用不同类的丰乳药物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长期使用或滥用丰乳药物,就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乳晕颜色变深,乳房皮肤萎缩或变薄等现象,也会导致乳腺疾病发生,所以,如果你不想用一时的美丽来换取一辈子的健康,还是放弃使用丰乳药物吧。

丰乳霜等丰乳药物,实际上就是让局部暂时处于充血膨胀状态,药效一过,膨胀的乳房马上就会恢复原状,要想保持长期高耸,必须不停地涂抹。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她们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成熟,长期使用,丰乳霜中所含的激素被皮肤吸收后,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体轴分泌促进人体发育的激素,影响第二性征的发育,少女的乳房会停滞发育而变得扁平,引起乳房下垂,还会加快血管的老化,并易引起乳腺的病变,如乳腺增生、纤维瘤、乳腺导管疾病等。部分年轻、未婚女性,自述在使用一些丰胸药物后一段时间,出现胀痛等乳腺疾病症状。部分丰胸药物含有违禁药物成分,对人体有一定毒副作用,使用后会损害乳腺,从而落下疾病。

相关推荐

感冒用药不当可引发肾衰竭

肾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用药不当所致。因为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药物一般经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一旦用药不当,就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大多数感冒药都是非处方类药物,用药人群广泛且购买方便,因此临床上像李老伯这样因服药不当导致急性肾衰的并非个例。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新发的慢性肾衰患者。对肾衰患者而言,透析是维持其生命最重要的手段。随着肾衰群体的扩增,到医院做透析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许多老

老人服用安眠药注意事项

1.明确病因。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的疾病因素,不是所有失眠都适合用安眠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失眠时最好先测测血压,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应遵医嘱服降压药。在这时服用安眠药,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明确是神经因素引起的失眠,应遵医嘱用药。 2.适度减量。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的排泄也较慢。以常用的安眠药地西泮(安定)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地西泮的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最高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这就意味着地西泮在老年人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口渴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口渴? 1、用药不当 有时吃药后,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因为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失衡。另外,就是某种特殊的药物引起的口渴。如:服用降压药就会引起口干,这是因为有些降压药减少口腔腺体的分泌的缘故。 2、激素过剩 患有甲状腺亢进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而激素过剩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浑身骨头疼、快速疲倦、肌肉乏力、急剧消瘦,从骨头中流失的钙甚至能将尿染成白色。

老年人用药需注意的原则

1.避免盲目用药。有些老年人遇到许多与疾病无关问题而导致情绪紧张或者愁闷时,他们就想用药治疗,其实大可不必。老年人有许多不适可以通过生活调理来消除,而且还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改善来治愈,而不必求助于药物。一般来说,用药不能盲目,能不用时尽量避免用药。 2.掌握适应症。用药要掌握适应症,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下结论而导致错误用药,只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失败。而且用药还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体质单薄、瘦弱、贫血、气虚的老人,切忌大寒、大凉、发散、峻泻之药;

老人如何合理用药

1、选择适当的剂量 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2、药物治疗要适度 患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3、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常常造成服错药,而且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和患者家人都应该格外关照他们。

老年人脚肿是怎么回事

1、部分老人的口味比较重,喜欢吃酸辣的菜谱,导致钠盐摄入过多,所以引发浮肿。所以老年人平时菜肴要清淡,多吃高蛋白的菜肴,如:瘦肉、鸡、鱼虾、鸡蛋等。 2、用药不当。 3、局部感染,如脚气病引发。 4、内脏器官疾病,此时脚肿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症状而已。不同的疾病,引发浮肿的规律也不同。心脏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时,浮肿从两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肝硬化时,也是先从两下肢浮肿,以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肾脏疾病的病人,也可以出现下肢浮肿,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肿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全身,病人清晨起床时

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一、忌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二、忌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三、忌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四、忌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

老年人吃药不可一把吞

老年人吃药除了避免“一把吞”,还要注意用药数量、用药剂量和时间。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专家指出,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一般使用成人药量的3/4。另外,老年人服药更要讲究择时原则,就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

老年人用药5先5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

老年人用药四忌

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 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2、忌大量服泻药 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