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用药5先5后

老年人用药5先5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老年人用药注意有先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

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一些新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一、忌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二、忌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三、忌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四、忌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尤其对那些毒性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

老年人用药≠成人用药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用药的剂量问题,很多人呼吁药厂生产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小剂量药品。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老年人用药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用药有所不同。

老年人用药有特殊性

①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而中毒,并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调整药物和剂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老年人用药五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1、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种类不宜多

老年人觉得药量多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疾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消炎类药物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2、老人用药禁忌之抗生素等西药不要滥用

老年人用药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因为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因此老年人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乱吃药,不然的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就不值当了。

3、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疗程不宜长

老年人用药疗程宜短不宜长,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此外老年人在用的时候最好选用中药,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老年人肺炎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老年肺炎治疗是很麻烦的,给老年人带来的痛苦也是巨大的,那么肺炎老年患者用药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呢?那么我们看下专家的介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注意选药

由于老年人的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相同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及病因所引起,因此在肺炎的治疗用药上也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2.注意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有明确的适应证,而且要确保病人用药受益和安全。尽可能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肺炎的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3.注意剂量

老年人肺炎的治疗用药剂量方面有3种情况:1.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剂量比成年人小,其所用剂量低于成年人常用剂量,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2.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3.比成年人用药剂量大的药物,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是存在的,如美乐托宁的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希望广大老年肺炎患者能够按照专家建议用药,及时治疗此病,达到尽快康复。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1、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种类不宜多老年人觉得药量多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疾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消炎类药物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2、老人用药禁忌之抗生素等西药不要滥用老年人用药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因为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因此老年人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乱吃药,不然的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就不值当了。

3、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疗程不宜长老年人用药疗程宜短不宜长,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此外老年人在用的时候最好选用中药,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对老人所患疾病分析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关系,能不用药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改善来治愈。如高脂血症患者,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而不是马上服药。

对于诊断明确、必须用药的老人,选用的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的药物,即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而且剂量要小,种类少,最好不超过3-4种,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避免合用。常见的副作用例如:

1. 镇定药、抗抑郁药、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和利尿药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应;

2. 利血平可引起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郁,甚至因此而自杀,大剂量可引起震颤麻痹。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包括: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平(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

3. 青霉素由肾小管分泌排泄,老年人分泌功能衰退,排泄减慢,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可诱发癫痫及昏迷;

4. 铁制剂 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致吸收量不足,疗效差。宜同服稀盐酸、维生素C或增加剂量;

5. 吩噻嗪类 永久性震颤性麻痹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复方制剂均含少量噻嗪类。

老年人用药把好四道关

生理功能关:身体功能退化,患病多,需要长时间用药。

应对方法:该用的药不随便停。很多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用好几种药。此时,药物品种的选择要谨遵医嘱,并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注意事项。临床上同时用多种药物,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为大前提的,并不是盲目的联合。患者不要自作主张拒绝医生开的药,或是因为害怕副作用擅自停药,慢性病患者更要坚持服药。

药物代谢关:代谢减慢,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

应对方法:不要自己随意加药。有调查显示,约1/4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4到6种药物。老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减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大。老人在用药时,同时合用的药物尽量不要超过4种。如果患慢性病的同时患其他病,可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用药品种:第一,先食疗后药疗,能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调整得以改善的,尽量不用药。例如老年性便秘,如果能通过多吃纤维素食物或者运动缓解,则不需要用药物治疗;可以采用姜片红糖水治疗风寒感冒,效果不佳时再考虑口服药物治疗。第二,先外用后内服,例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以先用外用药消肿止痛。第三,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减少多次服用增大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第四,尽量选择同一个医疗单位的固定的医师开药。

记忆关:记忆力减退,容易弄错用药时间和方法。

应对方法:保存完整的用药记录和方法。老人记忆力逐渐减退,可能忘记用药的时间和方法,因此要注意阅读说明书,并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还应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效果,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氢氯噻嗪宜在上午7点服用,不良反应较少;地高辛在上午8~10点服用,虽然血药浓度低,但生物利用度大,药效更好。当遇到暴风雪和气压低的情况时,人体对强心苷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这种情况下应遵医嘱减少用量,否则容易发生中毒。

心理关:容易偏听偏信,自己买药和保健品进补。

应对方法:不乱用保健品和中成药。不少人服药的同时,自己购买保健品和中成药吃,这样很可能因为用药种类过多,增大不良反应的风险。此外,某些违规的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药物成分,如果随意服用,很可能造成重复用药,出现危险。

老人吃药正确顺序及注意事项

老人用药正确顺序

不同的人体质不同,用药的习惯也应该有所区别。很多老人生病后会按照自身用药经验或者周围人的建议进行自我用药,这种用药习惯往往并不正确,老年人应该养成正确用药习惯,遵循合理的用药先后原则,以最少最合适的用药量,达到最好的用药效果。

1、先明确诊断,后确定治疗

当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明确诊断,而后根据病情参考医生建议,确定治疗方案。不可自己想当然乱用药,否则易导致药不对症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先食疗,后药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3、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用药解毒、消肿,万不得已再内服消炎药。

4、先用口服药,后用注射药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注射针剂时药物会直接通过血液流向全身,进入心脏,危及血管壁和心脏。

5、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要比西药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儿,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6、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药时也要慎重。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似乎都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需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

然而,医生却指出,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吃药往往会适得其反。

专家张亚同说,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0.8%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9%,肝血流量减少1.5%,脑血流量减少0.4%。

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20%—30%,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

另有统计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可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张亚同强调,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

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用药要遵循“5先5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5种常用的老年人保健药膳



1.黄芪茶

黄芪10~20克,切成薄片,置保温杯中,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即可代茶饮。饮完加开水继续浸泡,次日换药,可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

黄芪是补气诸药之首,能益元气、壮脾胃、疗虚损、抗衰老。营养分析表明,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和多种氨基酸。实验研究发现,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促进物质代谢,降低细胞中脂褐素的含量。中老年人入秋后坚持以黄芪水代茶喝,可以预防冬季感冒和气管炎复发。

2.花生粥

花生45克,洗净,连衣皮捣碎,加入粳米100克,同煮为粥,待熟时加入冰糖少许,即可食用,可当早餐,也可长期食用。

《本经逢原》载:“落花生粥润肺、止咳、悦脾”,能健脾胃、补中益气。花生仁中含有40%~50%不饱和脂肪酸及蛋白质、碳水化物、多种维生素以及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

脾胃气虚的人食用,煮粥时加入些山药;肺虚干咳的人食用加入些百合;贫血、血小板减少者食用,加入些红枣同煮食,效果更好。花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慢性腹泻患者不宜吃。霉烂花生因含有能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不能煮食。

3.红枣糯米粥

红枣10枚,糯米100克。先将糯米加水煮至八成烂以后,再放入红枣,5分钟后即可食用。

红枣是一味养心补血、健脾益胃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铁。另外,红枣中含有的钙、磷等物质,比一般果品多2~12倍,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扩张冠状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服食红枣糯米粥,对增进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一定作用。

4.桂圆肉粥

桂圆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一并煮粥,早晚服用,或作早餐。

桂圆能健脾补血,含有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等。与红枣配合,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贫血、体质虚弱等的辅助治疗。但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及舌苔厚腻时不宜吃。

5.何首乌粥

制首乌30克,煎取浓汁,去渣,加粳米100克,红枣3~5枚,同入砂锅煮粥。将熟时,加入红糖或冰糖少许调味,再煮一两沸即可食用。可作早餐连续服用,也可每天食用1~2次,以1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天再服。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1、老年人用药要对症和得法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投药物。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样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慢性病者尽量用口服制剂 (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因释放慢, 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内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2、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剂量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和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成人量的2/3~3/4,80岁以上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量宜更小。鉴于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大,故强调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有时要耐心调整?仔细监测,逐步找到最适宜的剂量。许多医院已具备测定血液药物浓度的设备,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做到疗效最佳和剂量适当,又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3、老年人用药要遵照医嘱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相关推荐

老人用药分清先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规律性

在临床用药上最忌讳的就是乱投医,乱用药,所以用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既然如此,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规律性 老年人用药的规律性一般是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投药。其次,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性大的药物。再有就是老年人最好不要用新出现的药,这些药物疗效不确切,安全程度也很难估计。 一般来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品,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用药应当适当减量

1、“减量为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较年轻时都有一定的下降。综合试验表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普通成年人更强,用药应当适当减量。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老年人用药剂量是普通成年人的四分之三。 2、人老莫“恋药” 不少老年人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困扰,认为自己身体不行了,多吃药对自己有好处。殊不知,非处方药尽管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仍具有毒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肝肾代谢能力减退,药物容易在体内积蓄,可对身体造成药源

老年人用药要小心副作用

人到老年,由于身体衰老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生病服药,本无可非议,但部分老年人由于听惯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在用药时心存疑虑,由此造成不吃药担心无法治病,吃了药又担心身体受损的“前怕狼后怕虎”现象。 老年病患者很多都需要终身用药,这一点没有别的办法,至于服药安全和药品的有效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医生的调节达到既治疗疾病,同时又无损身体的目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如:长期服用寿比山片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引起低血钾,临床表现精神不振,浑身乏力等。因此,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

老年人秋季用药原则

秋季是各种疾病频发的季节,也是老年朋友养病安生的重要季节。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慎重,日常用药应坚持“四不要”原则: 一、不要自行用药。有人以为“久病自成医”,凭感觉自行增减药量或种类,这容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先就医,遵医嘱用药。 二、不要多头用药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治疗各种慢性病的药物,在就医时告诉医生正在治疗的疾病和已在服用的药物,减少重复用药,降低药物毒副反应。 三、不要长时间、大剂量用药老年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减慢,长时间、大剂量用药,容易引起蓄积中毒和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成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讲究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改变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过饮食(低脂、少盐、少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调整,以及不良习惯或危险因素(吸烟、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纠正,达到身体健康、减少病痛、延缓衰老的目的。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保持乐观心态,防病于未然往往胜过吃药。 选用药物忌品种过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用药的品种也较多,约1/4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因此药物

老人安全用药的九大禁忌

1、不可不遵医嘱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 2、品种不可过多 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谨防出现服药一大把,样样病都一齐治的现象。 3、不可任意滥用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4、不可乱用秘方、偏方、验方 老年人得病,长期、慢性是其

老人便秘常用5种药

1.润滑性泻药 如石蜡油,具有软化粪便使用。该类药物不可长期应用,服药时须防止误吸。 栓剂泻药:主要包括开塞露和甘油栓。这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刺激胃肠反射,刺激直结肠蠕动而促进排便,适用于便意少的排便困难患者。 2.促胃肠动力药 主要包括莫沙必利、替加色罗等。这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促进肠道蠕动,产生便意,用于胃肠动力差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如糖尿病胃肠病伴便秘及功能性便秘患者。 3.膨松性泻药 主要包括麦麦夫、欧车前等。这类药的作用特点是增加粪便体积,保留水分,轻度促进肠壁,促进肠蠕动。适用于轻中度老年便秘患者

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1.药物是治疗老年疾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治疗上要做到正确、安全和有效,以达药物疗效最大而毒副反应最小之目的。 对老年人用药标准应严格掌握适应性,由主管医师根据病情作出决定,做到对症下药,对病下药,切不可药石乱投。 有些病症偶尔一时性出现,医生认为可用或不必用药物治疗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药。切忌道听途说,轻信广告宣传,自作主张,滥用新药。即使亲友推荐,也要从实际出发,弄清楚各自的病情和特点,同医生慎重研究和仔细咨询后再酌情取舍。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比青壮年高,新药的科学资料和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情况下,更不宜

老年人肺炎如何治疗

1、谨慎选药 当今抗菌药物种类繁多,而治疗老年性肺炎却疗效不够明显,因为老年人肺炎感染的细菌比较复杂,混合感染者较多,绿脓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有所见,如仅用一些窄谱或对细菌不敏感的药物,致使药到病不能除。 2、药物用量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剂量比成年人小,其所用剂量低于成年人常用剂量,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 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