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靠谱的5大长寿谣言
最不靠谱的5大长寿谣言
快乐者一定能长寿
“笑一笑,十年少”,意指人常欢乐可延年益寿。然而,事情并非绝对如此。研究证实;人越快乐,对人和事物的主观臆断越偏执。因为他们总有一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心态,结果他们进行分析思考的动力比那些总觉得有“压力”者要小,往往使自己陷于“人云亦云”境地,从而常常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混乱,造成心身伤害。
悲伤不利于身体健康
人们只知道“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是抑郁症的表现,其实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少数抑郁症患者内心常感到极度地痛苦和压抑,但他们仍要“坚强”地表现出若无其事、快乐不已。这种“快乐”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自于某些“需要”竭力压抑自己的情感。结果,“真实的自我”由于得不到及时和流畅的宣泄,使身心备受煎熬。现实生活中,因“心境开朗”、“不知忧愁”的人突然自杀而引起人们迷茫不解的事情并不鲜见。
不少医学家提倡“中和以养生”,即无论饮食起居、思虑情感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才能延年益寿。
劳动者一定能长寿
资料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其释放速度快慢与寿命长短相关联,释放越慢则寿命越长,反之则越短。剧烈的体能消耗加快了生命过程,加速了身体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损”和“创伤”,会导致早衰发生。
足够的证据表明,过度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流行病专家调查了2500名从事长跑运动的男女,一年后,扩3以上的人因肌肉拉伤等原因缩短或放弃了这项运动,1/7的人由于运动过量而引起损伤,不得不进行治疗。
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新口号——“生命在于运动加静养”。众多以终生静养为主的作家、画家、科学家、作曲家等长寿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吃素者一定能长寿
营养学家认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有两种。一种是完全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在内的所有氨基酸,奶类、精肉、禽蛋和鱼虾等动物性食物是此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质即属此类。如果长期吃素,完全蛋白质得不到及时与足够的补充,则会引起血浆蛋白降低、体重减轻、贫血、浮肿、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愈合等。
低胆固醇者一定长寿
很多中老年人为预防动脉硬化症,对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敬而远之。但有人指出,对胆固醇不必“闻风丧胆”。一是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其中的高密度胆固醇是良性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硬化发生。因此,在胆固醇总量内,如果高密度胆固醇占大多数,即使胆固醇含量高也不会导致动脉硬化。反之,如果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占大多数,即使胆固醇总量不高也可以导致动脉硬化。
二是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和必需的一面。如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皮质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与代谢功能的重要物质,其合成的原料就是胆固醇。另外,人体的免疫功能只有在胆固醇的参与下才能发挥作用。实验证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与癌症的发病率呈反比例关系,尤其是食道癌、直肠癌、淋巴瘤等。长期不吃高胆固醇含量食物的人,由于血液中胆固醇过低,其癌症的发病机会是胆固醇正常人的3倍。
广为流传的5大肝癌谣言大起底 5大肝癌谣言大起底
在临床上碰到的肝癌病人当中,绝大部分发病时候是没有症状的,往往有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了,给治疗带来了很多的被动。
不是得肝炎就必须得肝癌的,总体上来说应该在10%左右,就是10个肝炎病人当中,有9个是不会得肝癌的,所以得肝炎的病人也不需要过度恐慌。
有乙肝背景的病人得了肝癌,他的肝炎会去传染,就是乙型肝炎在活动期的时候是可以传染的,肝癌是不会传染的。
有很多人说某一个偏方治好了某一个病人,是真是假咱们不好说,即使是真,没有医学证据不能向大家推广,国内有这个(治疗)指南,去做正规的治疗,这样才行,要么会耽误病情。
肿瘤即使能够达到根治性切除,有一部分病人因为有乙肝或者是丙肝在,肝硬化的基础还在,这种本身肿瘤有可能还会复发,所以后续治疗非常关键,根治性治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5年十大致癌谣言
1、刮腋毛致癌
上榜理由:人体排毒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掉拔掉或以其他方式去除腋毛,就会阻碍身体里的毒素从腋窝排出,但这些毒素并 不会因此消失,毒素反而会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形成肿瘤。该微信中还提到,几乎所有的乳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里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而男人 之所以很少得乳腺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剃掉过腋毛。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刘明珠介绍说,从毛囊结构上不难发现,刮腋毛并不会影响汗腺的结构,也不会阻碍排汗。刮腋毛只是剃 除了毛发在体表的部分,并不破坏毛囊深层结构,因此对顶浆汗腺的分泌影响也十分有限。原文声称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因为这里是 排毒淋巴结的所在地。临床上以乳头为原点,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发灶发病率确实最高,但美国癌症协会对此的解释是,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象限 乳腺组织最多而已,其发病比例和乳腺组织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类似,和淋巴无关。
2、6号杯盖致癌
上榜理由:每个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一个三角符号,类似于“身份证”,代表着塑料回收标志。三角框内的数字从1至7,对应不同材料。6号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也被标识为PS。重点是这句,这种塑料材质在高温下会溶解出有毒物质,长期饮用可能致癌,建议不带盖喝。
【辟谣解析】塑料杯盖上的数字对应的是材质,并不是危害。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看,一个热饮杯盖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为3.75微克,而一 根烟则有20-48微克,香烟远比杯盖更危险。按照国际卫生和粮农组织制定苯乙烯的暂定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为0.04毫克/千克。对于体重为120斤的人 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
3、蓝色洁厕块致癌
上榜理由:洁厕块只适合有双供水系统的国外楼房,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供水系统。由于主阀门和分阀门没有单向止回阀,在负压的作用下,带有强致癌致病的污染水会反流进自来水系统,引起包括癌症、白血病、严重内脏过敏等致死疾病几十种,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自杀行为!
【辟谣解析】江苏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仕林教授介绍说,目前还没有临床病例能够证明蓝色洁厕块致癌。这些化学元素对于人体的危害,可能还是体现在刺激性上,所以也不建议频繁或长时间接触这类物质。
4、植物油做饭致癌
上榜理由:一些微信援引了一位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的观点,这位马丁教授发现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醛类物质,醛类物质有潜在的 毒性,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痴呆等等。该教授发现,当被加热到180℃一段时间后,相比于葵花籽油和玉米油,黄油、橄榄油、猪油产生的醛类物质会少 很多,椰子油情况最好,因此他建议厨房不要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了,如果煎炸不如用黄油。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烹 调习惯和西方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大都以煎、炸为主,中式烹饪方法包括炒、蒸、炖、溜、汆、煮等多种方式,比如急炒、清蒸等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 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高温煎炸。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油都不建议长期单一食用,经常更换食用油种类,更加有益健康。
5、筷子3个月不换致癌
上榜理由:普通筷子使用3-6个月后,由于食物、洗涤剂及空气、餐柜内残留物附着,颜色会发生改变。此时,筷子会孳生各种霉菌,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欣介绍说,木质和竹制的筷子,一定要保证干燥,如果没有发霉而且干净清洁,不一定非要3个月就 要换一批。但是,筷子一旦出现霉斑,就要立即更换。因为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 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木质和竹制的筷子定期用沸水煮半小时,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尽量不要把筷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洗筷 子时不要抓着一把用洗洁精猛搓,这样很容易使筷子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导致微生物残留。
6、癌细胞爱甜食
上榜理由: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让人难以抗拒,近日微信上有观点认为,糖会“滋养”癌细胞,癌症患者应该杜绝糖类。
【辟谣解析】江苏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仕林教授介绍说,“糖”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的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 物,这种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无论是不好的细胞(比如癌细胞)还是正常的细胞。但是,相对 而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为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会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吃多了甜食就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它快速生长。但是从临床接诊的 癌症患者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偏食甜类食物的现象。至于偏食甜食容易变胖,而肥胖又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另一回事。不能说吃甜食就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只要 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偏食某一类食物与癌症还是有联系的,偏食腌制类的食物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偏食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偏食肥甘厚腻类的食物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7、地暖致癌
上榜理由:儿童长期处于地热供暖辐射环境中,会导致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地热供暖的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供暖辐射。
【辟谣解析】电地暖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的关键取决于辐射的量。电地暖虽然属于电磁辐射,但产生的辐射波频率只有50Hz,实际 上我们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手机工作频率900MHZ,电脑一般为333MHZ,微波炉为2450MHZ,都是电地暖的数十万倍,这些 高频率带来的才可称为是电磁辐射。因此担心地暖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完全没必要的。
8、口香糖致癌
上榜理由:口香糖中的天然橡胶虽无毒,但制作过程中所用的白片胶是加了毒性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刺激肠胃,引起不适。而口香糖中的代糖阿斯巴甜也是致癌物。
【辟谣解析】口香糖中会含有一定的添加剂和代糖阿斯巴甜,从理论数据分析,一个人只要不是每天成斤地摄入,就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不建议口香糖不间断咀嚼20分钟以上,因为过多咀嚼会造成口腔肌肉劳损。
9、味精致癌
上榜理由:味精被加热到120℃时,谷氨酸会变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 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味精致癌这说法不可靠。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食用味精并没有大问题,但是,孕妇 和婴幼儿最好不要吃含味精的食物。此外,有些患者医生会建议低盐、低钠饮食,味精最好也不要吃,味精中包含钠,虽然量不多,但是也要注意。
10、猪肝致癌
上榜理由:每公斤猪肝含胆固醇400毫克以上,摄入胆固醇太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肝是解毒器官,会累积大量黄麴毒素、抗生素、安眠药等代谢毒物,故猪肝不宜吃。
【辟谣解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猪肝胆固醇较高,肥胖超重、胆固醇偏高人士尽量不要食用。同时,猪 肝也确实是代谢解毒器官,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吃。作为一种天然食物,猪肝中也有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合理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最不靠谱的长寿谣言
快乐者一定能长寿
“笑一笑,十年少”,意指人常欢乐可延年益寿。然而,事情并非绝对如此。研究证实,人越快乐,对人和事物的主观臆断越偏执,因为他们总有一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心态,结果他们进行分析思考的动力比那些总觉得有“压力”者要小,往往使自己陷于“人云亦云”境地,从而常常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混乱,造成身心伤害。
悲伤不利于身体健康
人们只知道“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是抑郁症的表现,其实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少数抑郁症患者内心常感到极度地痛苦和压抑,但他们仍要“坚强”地表现出若无其事、快乐不已。这种“快乐”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自于某些“需要”竭力压抑自己的情感。结果,“真实的自我”由于得不到及时和流畅的宣泄,使身心备受煎熬。现实生活中,因“心境开朗”、“不知忧愁”的人突然自杀而引起人们迷茫不解的事情并不鲜见。
不少医学家提倡“中和以养生”,即无论饮食起居、思虑情感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才能延年益寿。
劳动者一定能长寿
资料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其释放速度快慢与寿命长短相关联,释放越慢则寿命越长,反之则越短。剧烈的体能消耗加快了生命过程,加速了身体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损”和“创伤”,会导致早衰发生。
足够的证据表明,过度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流行病专家调查了2500名从事长跑运动的男女,一年后,1/7的人由于运动过量而引起损伤,不得不进行治疗。
孩子长高的三大谣言
1、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
很多人都会认为,父母高的家庭孩子就一定会遗传父母的身高,其实并不是,人的身高虽然有70%都源于父母遗传,但是如果再孩子的黄金长高时期错过了营养补充和体育锻炼,也可能会造成孩子长不高。父母不要觉得自己长得高对孩子长高也有优势,把握每一个机会才是正确做法。
2、靠保健品增高
为了宝宝身高能蹭蹭往上长,不少爹妈也热衷给宝宝补充各种能长高长壮的保健品,但其实这些都含有激素成分,孩子吃了可能会比同龄人高一些,但实际上对孩子是有害的,滥用激素会导致孩子的骨龄飙升,甚至引起性早熟!
3、无故发烧就是在长高
很多孩子的手脚和关节生长时会伴随有疼痛感,有的孩子也会发烧,但这并不证明孩子发烧就是在长个,父母要具备科学常识,不要因为这些传言耽误孩子治疗。
7大长寿方
一、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二、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三、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四、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五、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六、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七、神志淡泊,以忍为尚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2016年十大致癌谣言
1、刮腋毛致癌
上榜理由:人体排毒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掉拔掉或以其他方式去除腋毛,就会阻碍身体里的毒素从腋窝排出,但这些毒素并不会因此消失,毒素反而会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形成肿瘤。该微信中还提到,几乎所有的乳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里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而男人之所以很少得乳腺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剃掉过腋毛。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从毛囊结构上不难发现,刮腋毛并不会影响汗腺的结构,也不会阻碍排汗。刮腋毛只是剃除了毛发在体表的部分,并不破坏毛囊深层结构,因此对顶浆汗腺的分泌影响也十分有限。原文声称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因为这里是排毒淋巴结的所在地。临床上以乳头为原点,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发灶发病率确实最高,但美国癌症协会对此的解释是,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象限乳腺组织最多而已,其发病比例和乳腺组织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类似,和淋巴无关。
2、6号杯盖致癌
上榜理由:每个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一个三角符号,类似于“身份证”,代表着塑料回收标志。三角框内的数字从1至7,对应不同材料。6号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也被标识为PS。重点是这句,这种塑料材质在高温下会溶解出有毒物质,长期饮用可能致癌,建议不带盖喝。
【辟谣解析】塑料杯盖上的数字对应的是材质,并不是危害。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看,一个热饮杯盖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为3.75微克,而一根烟则有20-48微克,香烟远比杯盖更危险。按照国际卫生和粮农组织制定苯乙烯的暂定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为0.04毫克/千克。对于体重为120斤的人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
3、蓝色洁厕块致癌
上榜理由:洁厕块只适合有双供水系统的国外楼房,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供水系统。由于主阀门和分阀门没有单向止回阀,在负压的作用下,带有强致癌致病的污染水会反流进自来水系统,引起包括癌症、白血病、严重内脏过敏等致死疾病几十种,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自杀行为!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目前还没有临床病例能够证明蓝色洁厕块致癌。这些化学元素对于人体的危害,可能还是体现在刺激性上,所以也不建议频繁或长时间接触这类物质。
4、植物油做饭致癌
上榜理由:一些微信援引了一位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的观点,这位马丁教授发现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醛类物质,醛类物质有潜在的毒性,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痴呆等等。该教授发现,当被加热到180℃一段时间后,相比于葵花籽油和玉米油,黄油、橄榄油、猪油产生的醛类物质会少很多,椰子油情况最好,因此他建议厨房不要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了,如果煎炸不如用黄油。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烹调习惯和西方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大都以煎、炸为主,中式烹饪方法包括炒、蒸、炖、溜、汆、煮等多种方式,比如急炒、清蒸等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高温煎炸。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油都不建议长期单一食用,经常更换食用油种类,更加有益健康。
5、筷子3个月不换致癌
上榜理由:普通筷子使用3-6个月后,由于食物、洗涤剂及空气、餐柜内残留物附着,颜色会发生改变。此时,筷子会孳生各种霉菌,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木质和竹制的筷子,一定要保证干燥,如果没有发霉而且干净清洁,不一定非要3个月就要换一批。但是,筷子一旦出现霉斑,就要立即更换。因为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木质和竹制的筷子定期用沸水煮半小时,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尽量不要把筷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洗筷子时不要抓着一把用洗洁精猛搓,这样很容易使筷子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导致微生物残留。
6、癌细胞爱甜食
上榜理由: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让人难以抗拒,近日微信上有观点认为,糖会“滋养”癌细胞,癌症患者应该杜绝糖类。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糖”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的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无论是不好的细胞(比如癌细胞)还是正常的细胞。但是,相对而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为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会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吃多了甜食就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它快速生长。但是从临床接诊的癌症患者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偏食甜类食物的现象。至于偏食甜食容易变胖,而肥胖又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另一回事。不能说吃甜食就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只要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偏食某一类食物与癌症还是有联系的,偏食腌制类的食物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偏食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偏食肥甘厚腻类的食物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7、地暖致癌
上榜理由:儿童长期处于地热供暖辐射环境中,会导致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地热供暖的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供暖辐射。
【辟谣解析】电地暖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的关键取决于辐射的量。电地暖虽然属于电磁辐射,但产生的辐射波频率只有50Hz,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手机工作频率900MHZ,电脑一般为333MHZ,微波炉为2450MHZ,都是电地暖的数十万倍,这些高频率带来的才可称为是电磁辐射。因此担心地暖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完全没必要的。
8、口香糖致癌
上榜理由:口香糖中的天然橡胶虽无毒,但制作过程中所用的白片胶是加了毒性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刺激肠胃,引起不适。而口香糖中的代糖阿斯巴甜也是致癌物。
【辟谣解析】口香糖中会含有一定的添加剂和代糖阿斯巴甜,从理论数据分析,一个人只要不是每天成斤地摄入,就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不建议口香糖不间断咀嚼20分钟以上,因为过多咀嚼会造成口腔肌肉劳损。
9、味精致癌
上榜理由:味精被加热到120℃时,谷氨酸会变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味精致癌这说法不可靠。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食用味精并没有大问题,但是,孕妇和婴幼儿最好不要吃含味精的食物。此外,有些患者医生会建议低盐、低钠饮食,味精最好也不要吃,味精中包含钠,虽然量不多,但是也要注意。
10、猪肝
上榜理由:每公斤猪肝含胆固醇400毫克以上,摄入胆固醇太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肝是解毒器官,会累积大量黄麴毒素、抗生素、安眠药等代谢毒物,故猪肝不宜吃。
【辟谣解析】专家介绍说,猪肝胆固醇较高,肥胖超重、胆固醇偏高人士尽量不要食用。同时,猪肝也确实是代谢解毒器官,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吃。作为一种天然食物,猪肝中也有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合理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宝宝智力发育那些不靠谱谣言
谣言:空气污染不会影响宝宝智力发展
美国的一份研究显示,母亲孕期内所在环境烟尘污染危害婴儿大脑发育,进而可能影响儿童学习表现。这一结论首次把母亲妊娠期所处环境大气污染状况和儿童出生后智商高低到一起。
研究者主要研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体内的污染物“多环芳烃”。这一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排放。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受空气污染和受铅污染一样会对胎儿大脑发育产生危害。尽管不能排除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儿童智力水平的影响,但研究提供的证据具有说服力。空气污染会导致宝宝先天基因异常,并导致罹患癌症风险增加,新生儿头部偏小和脑重量轻。儿童3岁时脑部发育迟缓和哮喘病也与此有关。
谣言:三岁以前学外语会导致语言混乱
语言专家研究表明,婴儿置身于哪种语言刺激之中,这种语言元素会被加强。如果从出生即接受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刺激,则婴儿可以同时掌握多种语言,而且语言会非常标准。所以宝宝学习外语,应该尽早接触,让这门语言拥有母语学习优势。
新生儿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会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有语言学家进行过分析:新生儿咿呀出来的声音包含了世界各国语言的所有基础音的元素,婴儿置身于哪种语言刺激之中,这种语言元素会被加强,而其他语言的元素则慢慢退化。
所以如果从出生即接受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刺激,则婴儿可以同时掌握多种语言,而且语言会非常标准。但是如果是6岁以后再学习发音、背单词、记语法时态,则失去了母语学习的优势,即费事费力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混血儿家庭的孩子都会同时拥有两种母语,分别跟父母说不同的语言,绝对不会发生错误。由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孩子可能开口比一种语言环境的孩子相对晚一些。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谣言:宝宝的IQ越高越好
高智商儿童成年后沾染毒品比例会更高吗?一项研究显示,5岁时高智商的男孩,在25年后比智商较低的男性服食违禁药物的可能性高出50%。在女性当中,这种关联更为强烈。
5岁时高智商的男孩在25年后比较低智商的男性服食安非他命、摇头丸等违禁药物的可能性高出50%。在女性当中,这种关联更为强烈, 高智商女性吸食大麻、可卡因等非法药品的可能性是较低智商的女性的两倍还多。10岁时候智商高,以后服用大麻可卡因安非他命等其他毒品,这俩者间也有这种类似的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大部分研究表明童年或者青春期时候的高智商提示了在成年时候会有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些其他研究将童年高智商与成年后的酒量和酒精依赖性相联系。虽然童年高智商和毒品使用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是作者根据先前的研究指出,高智商人群对新的经历体验的接受程度更高,更热衷于新鲜刺激的事物。所以更加乐于去尝试这些非法药品。
谣言:婴幼儿期饮食不会影响儿童智商
大脑发育在3岁之前是最快的。新的研究认为,即使随着成长饮食习惯有所改善,儿童的智力水平仍然会受到他们小时候的饮食影响。
在儿童3岁前后如果主要饮食中含有过多脂肪、糖类和加工类食品,可能影响他们后来的智商水平,而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饮食组合则能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帮助增强智力表现。
《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上发布了研究的论文 ,研究追踪了14000名儿童的身心状况,长期详细地记录了儿童在3岁、4岁、7岁和8岁半时摄取的食物和饮料种类及频率,并用一种膳食模式分数进行记录。摄取加工脂肪(processed fat)每多“1点”,智商下降1.67点(关联关系,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因此,婴幼儿饮食对儿童智商会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