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那可不一定 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
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那可不一定 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
首先,脑瘫的诊断最主要的条件是大脑有损伤,在头颅磁共振片有脑损伤的病变。如果这个孩子正常出生,出生后很快就出院了,吃的好,睡的好,生长发育正常,是不会得脑瘫的,即使是早产儿,或者是生后有点窒息,没有明显脑损伤,也不会得脑瘫。
现在来解释以下四种表现:
孩子刚生下来,屈肌张力较高,要三四个月以后,逐渐下降。有的是因为给孩子做操,宝宝感觉到不舒服而抵抗,表现为肌张力高,但是放松以后,肌张力就不高了,所以不是真正的肌张力高。
很多正常婴儿,躺着时经常有头后仰,还有婴儿两三个月时,妈妈还横着抱孩子,孩子不愿意,头后仰表示反抗。竖起来抱,头就不后仰了,扶坐位的时候,头部也竖立的很好。所以躺着时有头后仰,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的表现。
就是俯卧的时候,双上肢伸直,向后,这在5~6个月前的正常宝宝中经常见到,这不是病态,只要宝宝双手能自如地够到前面就没问题
从3个月一直到1岁,23%的宝宝有足尖着地现象,但是他们走路很好,没有脑瘫。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不是肌张力高呢
1、抱婴儿时手臂,如果僵直,那么婴儿的肌张力也是比较高的。此时家长们就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身体不舒服或者其他原因,应该及早的带着孩子到专业的脑瘫医院进行检查。
2、触按上下体肌肉(比如肱二头肌、股四头机),如果婴儿肌张力高,则肌肉组织按的时候反抗感大。
3、被动屈伸观察,屈伸婴儿的四肢,如果肌张力高,那么婴儿的反抗力比较强。
4、观察仰卧姿势,3个月以上的婴儿会自然躺着,伴有不断的抗拒重力,但可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婴儿肌张力如果过高会产生异常姿势,越高异常姿势越严重。
5、小孩站的时候,起初都是脚尖着地,但一般小孩会慢慢将脚放平;但肌张力高的小孩一直会那样踮着,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将他的脚放平。肌张力高的小孩,肌肉比一般小孩紧,活动比较疆硬。
得了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脑瘫的早期症状一、听力问题:
我们知道听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脑瘫症状之一。脑瘫的症状主要是表现为其听力出现障碍,脑瘫发生以后,脑瘫患者的听力减退甚至是出现全聋症状,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最为常见。
脑瘫的早期症状二、反应迟钝:
脑瘫患儿的反应相比较正常的孩子要迟钝一些。有的到了年龄还是无法用手抓拿物品,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很缓慢,主要是孩子的脑部受到损伤,无法处理高级的信息。所以反应迟钝。
脑瘫的早期症状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脑瘫的早期症状四、主动运动减少:
主运运动减少也是脑瘫患儿的早期表现之一。新生儿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均较差,喂养困难,有的很少啼哭。脑瘫小儿的踢蹬活动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若仅有一侧下肢踢蹬,另一侧不动,则不动的一侧属异常。脑瘫小儿很少出现爬的动作,即使爬时动作也不协调。
脑瘫的早期症状五、肌张力异常:
新生儿除个别严重的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与正常小儿由高逐渐降低相反,俯卧时臀部抬得很高,膝很难伸直,直立悬空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屈曲,而脑瘫小儿下肢伸直。6-12个月时肌张力明显增高,扶坐时膝很难伸直,向后倾倒。
脑瘫的早期症状六、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脑瘫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脑瘫患者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这是由于原始反射,以及异常的肌张力影响所致。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手足畸形的症状。
小儿脑瘫常见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智力或学习障碍:确实有部分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和学习障碍,往往在运动障碍比较严重的孩子更为常见。但是在这些孩子中也有不少的孩子拥有正常的智力,只是由于躯体障碍导致早期接受学习的机会减少或延迟,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学习障碍,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视觉障碍或知觉障碍:脑瘫孩子常伴有斜视,还会有其他视觉问题(弱视等),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之一。知觉障碍:有部分孩子可能存在知觉障碍,例如在判断物体大小、形状时产生困难。
喂养困难:如小孩不会吮吸、吮吸无力,或边吃边哭,容易呛奶,体重增长缓慢等。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流口水:正常的孩子在早期也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但是脑瘫孩子流口水会更加严重和持久,这也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各方面发育迟缓:如牙齿的发育、身高的发育、体重的发育。头围异常。头围偏小。平衡感差。上肢肌张力高,拇指内收,四指紧握、上臂屈曲。下肢肌张力高,尖足、剪刀步,不能站。有的骨骼变现,足出现内八字或者外八字。
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比如细小的物品不能拿起。眼睛外斜视或内斜视。握拳,坐不稳,抱时回前臂内弯。握东西不稳,不会翻身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高的表现。双下肢强直伸展;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运动发育迟缓。手抓握能力笨拙。仍不能独坐;痉挛型脑瘫有脚尖站立的症状。不会迈步,流口水及“吃手”等。不会说话。语言发育迟缓。无意识的叫妈妈。或者爸爸。其他基本是不会的。不会走路。或者走路姿势异常。痉挛型多见。出现剪刀步态。双腿交叉。
胃食管返流:脑瘫孩子会常常出现食物返流到食道中的现象,表现为呕吐或进食时不舒服,胃食管返流会导致食管炎,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常会有烦躁的表现。全身发硬,喜欢打挺,头明显后仰,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性伸展等肌张力增高的症状,这也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
婴儿得了脑瘫病之后身体可能会发软,而且孩子会不喜欢动,这个时候身体肌肉的紧张度会降低,婴儿会表现出一种呆板的感觉。有的婴儿脑瘫则会身体肌肉亢进,而且患儿到头围出现异常。
婴儿得了脑瘫病之后身体会经常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这主要是因为脑瘫的婴儿的肌肉张力异常而导致的。此时患儿的会呈现出角弓反张或者是蛙位等各种异常的姿势状态,这种状态一般在脑瘫儿出生之后一个月左右开始表现出来。
婴儿有脑瘫病之后体重会异常,经常会体重增加缓慢,而且吮吸无力,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哺乳。还有到婴儿脑瘫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会表现出斜视,而且孩子会运动不良。有的婴儿三个月左右时候脑瘫发作会有肠绞痛的现象出现,这会使得孩子不断的哭泣。
肌张力低会有什么后果
肌张力低下是脑瘫的表现之一。并发症后果有 :1、智力低下:据报道,肌张力低下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2、视力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 3、听力障碍:肌张力低下的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多数对高音频的听力丧失,需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才能被察觉。 4、感觉认知异常:肌张力低下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5、语言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也可因听力缺陷等因素引起。 6、癫痫发作: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25%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 7、情绪、行为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易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8、行为障碍:宝宝肌张力高危害大,轻的导致肌肉生长不均匀,重的导致脑瘫走路姿势异常,如内八字或X腿,甚至撅屁股走路.通常宝宝3个月应能体检发现,4个月以内的治疗成为早期干预,一般治疗效果好,好转迅速,能彻底治愈,不影响以后运动发展。最晚应在一岁半以前予以纠正治疗。
宝宝翻身过早 谨防脑瘫
脑瘫的异常表现:
1、吃奶异常
正常的宝宝饥饿时吃奶很香,喂饱后会有少量吐奶。这时竖着抱宝宝,拍打宝宝的背部,听到宝宝打嗝后即可停止拍打,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和吐奶量。而脑瘫的宝宝由于吞咽不协调,即使很饿也比较难喂,不容易吃进去,特别爱吐奶,吃一回吐一回,而且是“哗”一下吐很多。
2、爱哭闹,身体常打挺
正常的宝宝哭闹时,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屎了感到不舒服,这时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而肌张力高的脑瘫宝宝,常常出现身体打挺的现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硬硬的;由于背部肌张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爱哭闹,哭闹的同时扭动身体可能翻身。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而刚满月的宝宝就会翻身的话,一定要尽快查一查。
3、身体太软
宝宝脑瘫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高而身体打挺,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而身体特别软,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宝宝一般3个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吃一次奶,但是脑瘫的宝宝一天到晚地睡,该吃的时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宝宝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脑瘫的宝宝40天以后也逗不笑。
4、易受惊吓
正常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听到噪音易受惊吓,两周后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A、D促进钙质吸收、经常晒晒太阳就可以纠正。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补充鱼肝油、补钙则不易纠正惊吓,而且会经常出现肢体抖动的现象。
宝宝刚满月就会翻身快查查
一是吃奶异常。正常的宝宝饥饿时吃奶很香,喂饱后会有少量吐奶。这时竖着抱宝宝,拍打宝宝的背部,听到宝宝打嗝后即可停止拍打,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和吐奶量。而脑瘫的宝宝由于吞咽不协调,即使很饿也比较难喂,不容易吃进去,特别爱吐奶,吃一回吐一回,而且是“哗”一下吐很多。
二是爱哭闹,身体常打挺。正常的宝宝哭闹时,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屎了感到不舒服,这时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而肌张力高的脑瘫宝宝,常常出现身体打挺的现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硬硬的;由于背部肌张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爱哭闹,哭闹的同时扭动身体可能翻身。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而刚满月的宝宝就会翻身的话,一定要尽快查一查。
三是身体太软。宝宝脑瘫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高而身体打挺,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而身体特别软,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宝宝一般3个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吃一次奶,但是脑瘫的宝宝一天到晚地睡,该吃的时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宝宝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脑瘫的宝宝40天以后也逗不笑。
四是易受惊吓。正常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听到噪音易受惊吓,两周后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A、D促进钙质吸收、经常晒晒太阳就可以纠正。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补充鱼肝油、补钙则不易纠正惊吓,而且会经常出现肢体抖动的现象。
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
其实判断早产儿脑瘫和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瘫的症状其实没什么区别,主要还是从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和反射异常这四个方面入手。
其实早产儿脑瘫征象可延迟出现和复杂的发育性质使早期确诊脑瘫有一定的困难。脑瘫儿童在新生儿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和健康的。由于伸肌张力过高,可使婴儿在俯卧位能提早抬头,下肢张力过高,5~6月前,表现为拉孩子坐位时,髋和膝关节伸展而站立起来,这时期正常儿只能拉到坐位。脑瘫是一种运动功能异常,是一种残疾。作为脑瘫的运动功能异常没有定量标准,没有早期能确定诊断的征象、影像学或实验室试验。脑瘫总是一个探测性诊断,因为肯定的证据是间接的,只是按某时期的行为和发育为依据。所以若是想知早产儿是否脑瘫,可以常常观察婴儿的行为,因为早产儿脑瘫患者和正常婴儿在肢体上的表现还是大不同的。一般可以通过观察其行为来判断其是不是脑瘫儿。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一、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二、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三、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四、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小儿脑瘫常见的检查项目五、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早期如何判断小儿患上了脑瘫
一、从孩子的症状判断是不是患上了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患儿在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肉跳可能就是脑瘫的表现。婴儿期出现的非进行性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婴儿期是指1岁以内的小儿,非进行性是指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甚至死亡,中枢性瘫痪是指神经系统检查时显示出脑损伤的阳性体征,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腱反射及病理征等。换句话说,如果症状在1岁以后出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恶化,或者不具备中枢性瘫痪神经系统体征者,就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
二、从仪器检查判断是不是患上了小儿脑瘫:
像小儿脑瘫这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病情发现的越早,对于治疗小儿脑瘫就越有利。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肌张力情况,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患上小儿脑瘫的可能性。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