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有哪些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有哪些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有哪些?
做粥用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如果一份“粥”中没有谷类食物,也就不应该称其为粥。从组合上,我们可以把粥分为基础粥、肉粥和素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在“基础粥”上增加不同的原料就可以做成各种口味、品种多样的粥。
1、基础粥又包括单一粥和组合粥:
(1)单一粥:直接用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加水熬,如大米粥、小米粥、红豆粥等;也可以用小麦、玉米等磨成粉、或研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做粥,如玉米面粥、麦仁粥、棒渣粥、豆粥等。
(2)组合粥:把不同的谷物放在一起,少可以2-3种,多可以5-6种,甚至10几种。小米绿豆粥、八宝粥、腊八粥、杂粮粥等都属于这一类。
营养特点:谷类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促进胃肠蠕动,老少皆宜。血糖高的,可以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
2、肉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基础粥中或加肉加蛋,等等,做成多种口味的粥。
(1)加肉类:加牛、羊、猪等肉类,如皮蛋瘦肉粥、肉丝粥。
(2)加内脏:如肝、杂等,如白果羊肾粥。
(3)海鲜粥:加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如鱼片粥、鲜虾粥。
营养特点:食物多样,营养比基础粥全面,但此类粥往往加盐,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适用于大多数人,血压高、血脂高的人不宜经常喝。自己做粥时注意少放盐。
3、蔬果粥:在基础粥中,加上单一或组合的蔬果。
(1)加蔬菜:如南瓜、红薯、山药等,如红豆南瓜粥、芹菜豆腐粥。
(2)加水果:如芒果紫米粥。
(3)中药粥:加药食同用的成分,如当归、莲子、芡实、枸杞等,如莲子芡实粥。
(4)其他粥:加花卉等做成花粥,如菊花粥。
营养特点:清淡爽口,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胃肠蠕动,含糖多的粥,不适合血糖高的人。另外,中药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选用,不建议长期食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
科学吃肉宝宝更健康
肉类,也就是动物的肌肉和内脏,是我们最喜欢的美食之一,但同样是它,却又让许多做父母的有些害怕。因为,许多文章和报导都说过儿童多吃肉类会损脑、患孤独症、变肥胖、会受肉中激素影响
可是,不吃肉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而且按照古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的说法,也表明吃饭时加些肉食有益身体。但前提是主食还是要吃饭。因此,专家表示:对于正处在快速发育当中的宝宝而言,经常适量吃点肉是让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饮食内容。而不是因为吃肉会损脑、变孤独、怕孩子肥胖、受激素就放弃这类营养美食。
科学食肉:肉类营养大评比
牛肉
食用季节: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适用人群:牛肉性微温,各种体质的宝宝都可以吃。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强筋骨,对身体瘦弱、贫血的宝宝更为适宜。
营养特点:蛋白质含量高达20%,富含血红素铁,是补血的好食品。同时,锌、硒等微量元素和各种B族维生素含量也比较高。
脂肪含量:普通牛肉脂肪含量平均低于6%,但是肥牛肉的脂肪含量可达30%以上。如果宝宝已经有点胖,不要经常带他去涮肥牛。
羊肉
食用季节:最好在冬春季食用。但是如果宝宝怕冷而瘦弱,夏天也可以常吃。经常上火怕热的宝宝夏秋应当少吃羊肉。
适用人群:羊肉性温热,中医认为它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宝宝。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痛腹泻的宝宝最适合吃羊肉。如果宝宝身体怕热、吃凉东西感觉舒服、经常大便燥结,则要少吃羊肉。
营养特点: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与牛肉接近,富含血红素铁,也是补血的好食品。
脂肪含量:普通羊肉脂肪含量稍高于牛肉,平均可达14%,用来做涮羊肉的肥羊片脂肪含量可超过30%。如果宝宝体瘦怕冷,在冬天带宝宝去吃涮羊肉是个好主意。
鸡肉
食用季节: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冬春更为适合。
适用人群:鸡肉性微温,各种体质的宝宝都可以吃。中医认为它补中益气,对身体较弱、食欲不好的宝宝更为适宜。
营养特点:蛋白质含量达20%,含铁量低于牛羊肉。微量元素较为丰富。在各种B族维生素中,尼克酸的含量最高。乌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普通鸡更高。
脂肪含量:去皮土鸡肉的脂肪含量仅有5%,而乌鸡更低,通常为3%。但是,育肥鸡的脂肪含量较高,可达10%-20%。
鸭肉
食用季节:最适合夏秋季节食用。中医认为它有滋阴补血的效果。
适用人群:鸭肉性质偏凉,容易上火、燥热、咽干口渴的宝宝可以用鸭肉代替鸡肉,起到清补作用。
营养特点:鸭肉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鸡肉,在16%左右。铁含量低于牛羊肉,略高于鸡肉。
脂肪含量:普通鸭的脂肪含量略高于鸡肉,约为7%-10%,但低于猪肉。北京烤鸭经过填饲育肥,脂肪含量可达38%。如果宝宝已经有点胖,不要经常带宝宝去吃烤鸭。水鸭的脂肪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鸡油更高,故而营养价值也较高。
老年人的饮食营养特点
1.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2.积极参加适度体育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谢功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状况,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缓慢,使机体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下降。故人必须从中获得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尤其是微量营养素。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一方面主食中应有粗粮细粮搭配,粗粮如燕麦、玉米所含膳食纤维较大米、小麦为多;另一方物加工不宜过精,谷类加工过精会使大量膳食纤维丢失,并将谷粒胚乳中含有的和矿物质丢失。
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起到预防老年性的作用。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肠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近年的还说明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对、血脂代谢都起着改善作用,这些功能对老年人特别有益。随着年龄的增长,非传染性慢如心脑血管、病、等发病率明显增加,膳食纤维还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
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E是抗氧化维生素,在人体抗氧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增加,故从膳食中摄入足够量抗氧化营养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铬对维持正常糖代谢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从老年前期开始就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肥胖将会增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故老年人要积极参加适宜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如走路、太极拳等,以改善其各种生理功能。但因老年人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故活动不宜过量,否则超过心脑血管承受能力,反使功能受损,增加该类疾病的危险。因此老年人应特别重视合理调整进食量和体力活动的平衡关系,把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内。
秋季养生可以喝玉米面粥
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做粥时,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等粗杂粮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锅粥”,“粗细搭配”唾手可得。通过喝粥,每天吃1-2两(50~100克)粗粮的目标可以轻松达到!
第二,粥的包容性强,想来点“腥”,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炫富”,可以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平民”,加地瓜山药土豆;还可以任意组合,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
其三,用来煮粥的杂粮,一般没有进行研磨加工,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一方面,可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的危险。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
做粥用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如果一份“粥”中没有谷类食物,也就不应该称其为粥。从组合上,我们可以把粥分为基础粥、肉粥和素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在“基础粥”上增加不同的原料就可以做成各种口味、品种多样的粥。
1. 基础粥又包括单一粥和组合粥:
(1)单一粥:直接用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加水熬,如大米粥、小米粥、红豆粥等;也可以用小麦、玉米等磨成粉、或研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做粥,如玉米面粥、麦仁粥、棒渣粥、豆粥等。
(2)组合粥:把不同的谷物放在一起,少可以2-3种,多可以5-6种,甚至10几种。小米绿豆粥、八宝粥、腊八粥、杂粮粥等都属于这一类。
营养特点:谷类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促进胃肠蠕动,老少皆宜。血糖高的,可以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
2. 肉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基础粥中或加肉加蛋,等等,做成多种口味的粥。
(1)加肉类:加牛、羊、猪等肉类,如皮蛋瘦肉粥、肉丝粥。
(2)加内脏:如肝、杂等,如白果羊肾粥。
(3)海鲜粥:加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如鱼片粥、鲜虾粥。
营养特点:食物多样,营养比基础粥全面,但此类粥往往加盐,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适用于大多数人,血压高、血脂高的人不宜经常喝。自己做粥时注意少放盐。
3. 蔬果粥:在基础粥中,加上单一或组合的蔬果。
(1)加蔬菜:如南瓜、红薯、山药等,如红豆南瓜粥、芹菜豆腐粥。
(2)加水果:如芒果紫米粥。
(3)中药粥:加药食同用的成分,如当归、莲子、芡实、枸杞等,如莲子芡实粥。
(4)其他粥:加花卉等做成花粥,如菊花粥。
营养特点:清淡爽口,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胃肠蠕动,含糖多的粥,不适合血糖高的人。另外,中药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选用,不建议长期食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
禽蛋的营养特点
鸟类或龟、蛇类卵。鸟类家禽蛋中尤以鸡蛋和鸭蛋为人类常用食品,营养丰富且产量高。禽蛋生产已成为现代养禽业的重要经营内容。蛋的制品主要有冰蛋品、干蛋品和腌蛋品 3类。蛋的加工制品除供直接食用外,有时还是制造糖果、糕点和清凉饮料等的原料。
蛋由蛋壳、蛋壳膜、蛋白和蛋黄等 4部分构成。蛋壳和蛋壳膜约占总重量的12%~13%,蛋白占 55% ~ 65%,蛋黄占32%~35%。禽蛋中的蛋白质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脂肪在鸡蛋 黄干物质中的含量为 62%左右,水禽蛋尤为丰富,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胆固醇的含量每100克蛋黄达1700 毫克,但也富含卵磷脂,具有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的作用。各种矿物质都较完备,但钙主要沉积在蛋壳中,可食部分含量少。此外蛋中还富含各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则较缺乏。在食用方面,煮熟的蛋消化率达 95%,生蛋消化率仅50%~70%,且含一种抗生素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使后者失去活性,从而导致皮炎、肌肉疼痛和丧失食欲等病症。为防止蛋壳表面带有的大量微生物侵入内部,以及因蛋内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逸散而影响蛋的质量、重量,大量贮存时采用下列方法:①蛋壳表面处理。用水或稀碱液、或杀菌性液体洗涤蛋壳表面,然后干燥。②蛋壳密封。如用水玻璃处理、油蜡涂布、石灰水贮存以及二氧化碳贮藏等。③冷藏。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避免贮藏中因理化特性变化而降低营养价值。贮存温度以0~-5℃为宜。冷库需设缓冲间 ,以使冷藏蛋出库时温度逐渐升高,避免蛋壳表面产生水珠而发生腐败。
产后吃什么补身体 产后补身体的食物
营养特点:含铁量高,给产妇补血。营养作用: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利尿、防治产后尿失禁,促进恶露排出。
专家提醒:一般饮用不能超过10天,时间过长增加血性恶露,并且在夏天会使产妇出汗更多而体内少盐。
营养特点:含蛋白质丰富而且利用率高,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的脂肪易被吸收。有助于产妇恢复体力。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专家提醒:每天吃2-3个已足够,过多会使蛋白质过剩而诱发其他营养病。
营养特点: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矿物质。味道鲜美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并还可促进泌乳。
专家提醒:因产妇易出汗和分泌乳汁,需水量要高于一般人,因此大量喝汤十分有益。
营养特点: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可提高和改善膳食营养质量。
专家提醒:如果选用黑芝麻要比白芝麻更好。
营养特点:含较多的vb1和vb2,纤维素含量也很高。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刺激肠蠕动,增进食欲。
专家提醒: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产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产后吃什么补品
1、红糖
营养特点:含铁量高,给产妇补血。 营养作用: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利尿、防治产后尿失禁,促进恶露排出。
专家提醒:一般饮用不能超过10天,时间过长增加血性恶露,并且在夏天会使产妇出汗更多而体内少盐。
2、鸡蛋
营养特点:含蛋白质丰富而且利用率高,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的脂肪易被吸收。有助于产妇恢复体力。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专家提醒:每天吃4-6个已足够,过多会使蛋白质过剩而诱发其他营养病。
3、芝麻
营养特点: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可提高和改善膳食营养质量。
专家提醒:如果选用黑芝麻要比白芝麻更好。
4、小米
营养特点:含较多的vb1和vb2,纤维素含量也很高。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刺激肠蠕动,增进食欲。
专家提醒: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产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5、肉汤
营养特点: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矿物质。味道鲜美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并还可促进泌乳。
专家提醒:因产妇易出汗和分泌乳汁,需水量要高于一般人,因此大量喝汤十分有益。
人乳的医学营养特点介绍
人乳的营养效价是各类乳品中的最高者母乳喂养在我国与史并存,没有母乳喂养,就难有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繁荣昌盛。中国医学对人乳的认识备有赞许,被誉为仙人酒。认为人乳性质及功效是:气味甘、咸、平、无毒。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悦皮肤,润毛发,又疗目赤痛多泪。以下分别讲述人乳的成分特点。
(1)蛋白质:人乳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牛乳低,仅约牛乳的三分之一。人乳总蛋白含量虽低于牛乳,但能满足幼婴对蛋白质[1.5g/(kg.d)]的需要。其中乳清蛋白高达全部蛋白质的29%(牛乳约为3%)、易于水解而被吸收,它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很接近婴儿对氨基酸的正常需要,故营养价值是各种乳类中最高的。其中乳清蛋白以及(一酪蛋白在胃中凝块小而松软,较易消化和吸收。母乳中的清蛋白主要是α一乳清蛋白,而牛乳中主要是β乳清蛋白,后者有较高的变应原性质,容易引起乳儿过敏。由于牛乳蛋白质含量高,且以酪蛋白为主,远超过婴儿的正常需要,其代谢产物的排出大大增加肾的负荷,成为体液(水)与电解质失衡的潜在因素;而母乳喂养儿肾的溶质负荷轻,发生水和电解质失衡的风险就低得多。
(2)核苷酸:人乳中含有大量的核苷酸,它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是体现生命运行及实现遗传性能的结构性物质,它直接控制着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在哺乳的第5~8周,人乳中脱氧核糖核酸( DNA)含量为10~120mg/L,核糖核酸(RNA)含量为100~600mg/L,是婴儿结构性核酸的重要来源。在产后3个月内,人乳中核苷酸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而牛奶中核苷酸的含量则很低。
(3)脂肪:人乳中的脂肪在初乳中较低而逐渐增高于成熟乳中;人乳中的能量有45%~55%来自脂肪。在婴儿每次吮吸的“前奶”中脂肪含量较低、吃到后来的“压轴奶”中则比前奶的脂肪多出3~4倍,这是保证和满足婴儿热能需要的重要来源,故每次Ⅱ甫喂都应让婴儿吸空乳房。人乳本身就含有脂酶,故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脂肪成分比消化吸收牛乳中的脂肪要快得多。
人乳中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及丰富的磷脂和类脂,约较牛乳高3.5倍(牛乳则含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其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这些物质都是婴儿神经组织、视觉功能正常发育所必需的,与智能发展关系密切。据研究,DHA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尚有一定疗效。
早产儿母乳中的中链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足月儿母乳高。中链脂肪酸由于碳链较短、水溶性好、在肠道内不依赖胆盐的乳化,可直接由门静脉吸收并在细胞内直接氧化从而为机体提供能量,故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直接吸收和利用并增进其生长发育。
(4)碳水化合物: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功能性糖脂、糖蛋白的结构性单元。分述如下:
1)乳糖:是奶中唯一的动物源性碳水化合物,人乳中的乳糖含量比牛乳高。乳糖除了让婴儿易于消化吸收能量来源外,部分乳糖在小肠中转化为乳酸,可阻抑某些微生物的增殖,还可促进钙和无机盐的吸收,肠道乳糖酶随儿童年龄增长在酶含量及活性方面逐渐降低,因此婴幼儿在断离母乳后,如未换用牛乳或其他动物乳类,可导致发生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不耐受,出现腹胀、腹鸣、腹疼、水样腹泻等症状。
2)低聚糖:母乳中可分离出100多种低聚糖,其含量仅次于奶中乳糖及脂肪。在人初乳中含量为55.5~111. 0mmol/L,成熟乳中为27. 8~55. 5mmol/l.。低聚糖在小肠内不被消化,进入结肠后可被结肠常驻菌群降解转化为短链脂肪酸、保持肠道低pH环境,从而有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生长增殖,维护肠道正常微生态环境。
如乳母的膳食始终合乎营养需要,则在婴儿出生后4~6个月龄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都可由其乳汁满足。婴儿出生后规律地晒太阳可补充母乳中维生素D的不足而少发生佝偻病。新近发现的水溶性维生素D补充了脂溶性维生素D的不足。人乳中钙的含量比牛乳低得多,但由于钙磷之比近于2:1,易为婴儿吸收,因而基本上可满足幼婴的需要。人乳和牛乳含铁量都低,然而人乳中的铁70%~80%可被吸收,远高于牛乳中铁的吸收率,这是人乳最显著的优点。
坐月子的营养特点
⒈增加餐次:每日餐次应较一般人多,以5~6次为宜。这是因为餐次增多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产后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一次进食过多过饱,反而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功能。
如采用多餐制则有利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负担。
⒉食物应干稀搭配:每餐食物应做干稀搭配。干者可保证营养的供给,稀者则可提供足够的水分。奶中含有大量水分,乳母哺乳则需要水分来补充,从而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产后失血伤津,亦需要水分来。
促进母体的康复;服用水分较多,可防止产后便秘。食物中干稀搭配较之于单纯喝水及饮料来补充水分要好得多。因为食物的汤汁既有营养,又有开胃增进食欲之功能,而单纯饮水则反而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等,要多喝汤和其他营养饮料。
⒊荤素搭配,避免偏食:从月子营养角度来看,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则是多方面的,过于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一般的习惯是,月子里提倡大吃鸡、鱼、蛋,而忽视其他食物的摄入。产后身体恢复及哺乳,食用产热高的肉类食物是必需的,但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代谢必须有其他营养素的参与,过于偏食肉类食物反而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足。就蛋白质而言,荤素食物搭配有利于蛋白质的互补。从消化吸收角度来看。过食荤食,有碍胃肠蠕动,不利消化,降低食欲,‘‘肥厚滞胃”正是这个道理。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类食物不具有或少有的营养素外,一般多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⒋清淡适宜:一般认为,月子里饮食清(尽量不放调味料)淡(不放或少放食盐)为妙,此种观点并不正确。从科学角度讲,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即在调味料上,如葱、姜、大蒜、花椒、辣椒、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食盐也以少放为宜,但并不是不放或过少。放各种调味料除能增加胃口,促进食欲外,对产妇身体康复亦是有利。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产后宜温不宜凉,温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则凝固血液。在月子里身体康复过程中,有许多余血浊液(恶露)需要排出体外,产伤亦有瘀血停留,如食物中加用少量葱、姜、蒜、花椒粉及酒等多性偏温的调味料则有利血行而不促进血凝,有利于瘀血排出体外。
⒌注意调护脾胃促消化:月子里应食一些有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药、山楂糕(片)、大枣、番茄等。
喝粥最不该搭配的食物
在做饭的种种技法里,做粥可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啦!抓把米或面,扔到水里,煮开了就是。但千万可别小看了这简简单单的粥,其中还包含着不少的营养健康“大学问”。
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做粥时,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等粗杂粮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锅粥”,“粗细搭配”唾手可得。通过喝粥,每天吃1-2两(50~100克)粗粮的目标可以轻松达到!第二,粥的包容性强,想来点“腥”,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炫富”,可以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平民”,加地瓜山药土豆;还可以任意组合,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其三,用来煮粥的杂粮,一般不需要研磨加工,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
做粥用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如果一份“粥”中没有谷类食物,也就不应该称其为粥。从组合上,我们可以把粥分为基础粥、肉粥和素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在“基础粥”上增加不同的原料就可以做成各种口味、品种多样的粥。
1、基础粥又包括单一粥和组合粥:
(1)单一粥:直接用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加水熬,如大米粥、小米粥、红豆粥等;也可以用小麦、玉米等磨成粉、或研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做粥,如玉米面粥、麦仁粥、棒渣粥、豆粥等。
(2)组合粥:把不同的谷物放在一起,少可以2-3种,多可以5-6种,甚至10几种。小米绿豆粥、八宝粥、腊八粥、杂粮粥等都属于这一类。
营养特点:谷类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促进胃肠蠕动,老少皆宜。血糖高的,可以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
2、肉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基础粥中或加肉加蛋……,做成多种口味的粥。
(1)加肉类:加牛、羊、猪等肉类,如皮蛋瘦肉粥、肉丝粥。
(2)加内脏:如肝、杂等,如白果羊肾粥。
(3)海鲜粥:加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如鱼片粥、鲜虾粥。
营养特点:食物多样,营养比基础粥全面,但此类粥往往加盐,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适用于大多数人,血压高、血脂高的人不宜经常喝。自己做粥时注意少放盐。
3、蔬果粥:在基础粥中,加上单一或组合的蔬果。
(1)加蔬菜:如南瓜、红薯、山药等,如红豆南瓜粥、芹菜豆腐粥。
(2)加水果:如芒果紫米粥。
(3)中药粥:加药食同用的成分,如当归、莲子、芡实、枸杞等,如莲子芡实粥。
(4)其他粥:加花卉等做成花粥,如菊花粥。
营养特点:清淡爽口,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胃肠蠕动,含糖多的粥,不适合血糖高的人。另外,中药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选用,不建议长期食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