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汞中毒的检查诊断方法
小儿汞中毒的检查诊断方法
小儿汞中毒的症状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其中急性中毒可出现咽喉发紧和疼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及坏死,齿龈可肿胀。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有此症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诊断。
小儿汞中毒的检查:
可测血、尿中的汞量,血汞、尿汞明显升高,但不作为中毒的依据,有地区和个体差异,仅说明有汞的吸收。还可用二巯基丙磺钠或二巯基丁二钠做驱汞试验。
1、尿液检查:一般常规检查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尿少或无尿等。特殊检查为尿汞明显升高,尿汞检查正常值:
(1)二硫腙热硝化法:<0.05mg/L(2.5μmol/L)。
(2)蛋白沉淀法:<0.01 mg/L(0.5μol/L)。
(3)原子能吸收法:<0.02mg/L(1.0μmol/L)。
2、血液检查:一般常规检查,常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还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肾脏损害等。肾脏病变时出现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等。
3、血汞检查:明显升高,正常值<2mg/L。
根据临床选择X线胸片、B超、心电图、脑CT等检查。心电图检查异常,如出现心律不齐等。
小儿汞中毒的诊断依据:
急性汞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职业史或摄入毒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汞或血汞测定(明显增高)而确立,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应强调接触史,临床有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炎和震颤等主要表现,并需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临床表现,尿汞和血汞等测定值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驱汞试验可用二巯丙磺钠0.25g,肌肉注射;或二巯丁二钠0.5g,静脉注射;如尿汞排出量明显增高,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小儿汞中毒的鉴别诊断:
1、与痢疾鉴别:粪便有黏液和血,并含多量剥脱的肠黏膜,里急后重的感觉,类似痢疾粪便,应注意鉴别。
2、与心肌炎鉴别:有心肌损害时应与心肌炎相鉴别。
3、与脑炎、脑病鉴别: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与脑炎、脑病相鉴别。
急性汞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职业史或摄入毒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汞或血汞测定(明显增高)而确立。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应强调接触史,临床有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炎和震颤等主要表现,并需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临床表现。尿汞和血汞等测定值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驱汞试验可用二巯丙磺钠0.25g,肌肉注射;或二巯丁二钠0.5g,静脉注射;如尿汞排出量明显增高,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汞中毒的并发症 汞中毒会引发什么疾病
慢性汞中毒患者可有脑电图波幅和节律电活动改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中a2球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增高,以及血中溶酶体酶、红细胞胆碱酯酶和血清巯基等降低。
小儿汞中毒严重者可因胃肠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重症可发生严重酸中毒,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发生肢端坏死,昏迷,惊厥等,水俣病主要引起共济失调,偏瘫,智力迟钝,生长缓慢等。
小儿肺水肿检查诊断
1、血气分析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降低,PCO2由于通气过度可下降,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PO2及PCO 2均可降低。
2、X线检查间质肺水肿可见索条阴影;淋巴管扩张和小叶间隔积液各表现为肺门区斜直线条和肺底水平条状的Kerby A和B线影。肺泡水肿则可见小斑片状阴影。病程进展则阴影多融合在肺门附近及肺底部,形成典型的蝴蝶状阴影或双侧弥漫片絮状阴影,致心影模糊不清。可伴叶间及胸腔积液。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一、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原虫、寄生虫性腹泻:排除其他原因,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
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
注意事项:
粪便取材要新鲜,及时送检。此
结果为阴性时,应多次送粪便培养。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右旋木糖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测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浓度。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2)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3)测定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
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粪便中含氮量增加:糖类吸收不良。
苏丹Ⅲ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3、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回肠末端病变、大肠病变及其他溃疡性病变。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胆道及胰腺病变。
小儿结核病检查诊断
一、结核杆菌素试验(结素试验)
受结核杆菌感染后4~8周,作结核杆菌素试验,局部发生反应,表示受试者已受结核菌感染。
1、试验用试剂:
旧结核菌素OT:含有0.3%石炭酸的生理盐水稀释,一般可用1∶1000或1∶2000稀释液,即每0.1ml中分别含旧结核菌素0.1mg和0.05mg.。
提纯蛋白物质PPD:第1次试验液为每0.1mg含PPD0.00002mg,第2次试验液为每0.1mglPPD0.0001mg,必要时作最大强度PPD(250IU=PPD0.005mg)。
2、测试步骤:
第一次注射后48至72小时检查结果:呈阳性,考虑感染;呈阴性,在1至3周后给予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注射后48至72小时检查结果:呈阳性,考虑以前的感染;呈阴性,考虑未感染
3、判断
以72小时为观察反应时间,48-96小时内皆可测量反应,记录方法是将测得的硬结横径毫米数×纵径毫米数表示。如有水泡、硬结、坏死和淋巴结炎时,另作记录。
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
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在5mm或5mm以上者为阳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以上局部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4、注意事项:
结素反应仅表示结核杆菌感染,并不表示患病及病变活动性。
身体对结核的过敏性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减弱或暂时消失:
(1)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及肝炎后1~2月内。
(3)严重结核病如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时。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时。
(5)体质极度衰弱,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
二、X线检查
可查出结核病的性质、范围、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
1、原发型肺结核
(1)原发综合征
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大可小,婴幼儿以大叶型及肺段型多见。自原发病灶引向肺门的淋巴管炎可表现为数条索条状致密影,当病灶周围炎范围较大时则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被掩盖而不能显示。肺门与纵隔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肿块影。
(2)胸内淋巴结结核
肿瘤型: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致密肿块影片。气管旁的淋巴结肿大。
炎症型:肺门影增大糊,边界不清楚。
2、浸润型肺结核
多见肺尖和锁骨下渗出病灶,边缘模糊片状影,甚至可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以右肺上叶多见。
其中可有空洞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洞壁厚薄不一。常位于上叶后段或尖段以及下叶背段,以右侧为多。
除非有支气管阻塞,一般无液平;在大多数病例中附近有散在的卫星病灶,有索条状影与肺门相连。对侧肺中部或两侧中、下部可有由支气管播散而来的散在斑点或斑片状影。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在肺上、中部显示大量条索状或一状致密影,其中有多发、不规则的空洞存在。可常有上部胸膜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萎陷,致使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门影上移。中、下肺部常有肺气肿,肺纹呈垂柳状。两肺中、下部有支气管播散病变。
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结核:
两侧肺野内均匀一致、大小相等的、从肺尖到肺底的粟粒状致密影。
(2)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而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
注意事项:
初染病灶往往因范围较小、吸收较快而不容易发现,且易被肋骨、胸骨、心脏等阴影所遮盖。
在诊断肺门附近的病灶时,如发现圆形点状阴影,应与正常的支气管或血管横断影像鉴别。
如发现纵隔旁三角形或半圆形阴影,应与肿大的胸腺影辨别。
三、痰液胃液涂片染色或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若幼儿不会吐痰,可在清晨空腹胃洗出液中可直接涂片染色或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胃液结核杆菌检出率以浸润型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为最高,其次为粟粒型肺结核。
四、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
可发现特异性结核改变,如干酪性坏死和结核结节。
五、血液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可增高到(10~20)×109/L(10000~20000/mm3),伴有淋巴细胞减少、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多(单核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中性白细胞核左移和出现中毒性颗粒。
好转期:白细胞数目正常,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多加速。
六、其他
用纯化抗原5和6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体液中结核杆菌抗体。
用乳胶凝集试验或ELISA法查结核杆菌可溶性抗原。
食物中毒检查诊断
为查找病原菌,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采集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粪便剩余食物、用具等。
临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肉毒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
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亦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从病人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分离出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通过对食物或粪便中的肠毒素检测来进行诊断,因为被污染的食物经加热后葡萄球菌已被杀死若培养则出现阴性结果,而肠毒素在加热的情况下并不被破坏。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摄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和腌菜所致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靠细菌学检测确诊。
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弯曲菌污染的肉类或牛奶所致。该病的确诊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测。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集食物或粪便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通常应在现场采集可疑食物做细菌学检测或动物试验。
婴儿的肉毒梭菌中毒则主要是通过粪便内毒素的检测来确诊,粪便培养结果多为阴性。
汞中毒的检查
尿汞和血尿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汞的吸收量,但常与汞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尿汞正常值因地区而异,国内尿汞正常上限值双硫腙热硝化法一般不超过0.25μmol/L(0.05mg/L)或原子能吸收法不超过0.1μmol/L(0.02mg/L),血汞正常上限值为1.5μmol/L(0.03mg/dl)。
慢性汞中毒患者可有脑电图波幅和节律电活动改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中a2球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增高,以及血中溶酶体酶,红细胞胆碱酯酶和血清巯基等降低。
汞中毒诊断鉴别
急性汞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职业史或摄入毒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汞或血汞测定(明显增高)而确立,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应强调接触史,临床有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炎和震颤等主要表现,并需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临床表现,尿汞和血汞等测定值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驱汞试验可用二巯丙磺钠0.25g,肌肉注射;或二巯丁二钠0.5g,静脉注射;如尿汞排出量明显增高,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小儿肥胖检查诊断
1、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大多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正常。
2、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患儿减肥后血胰岛素浓度可恢复正常。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率增加,但外周组织对皮质激素的分解代谢也加快,故血浆总皮质醇浓度大多正常,但尿中的代谢产物增多,尿17羟皮质类固醇往往显著升高。
4、地塞米松抑制筛查试验:患儿皮质醇的分泌可被明显抑制。
小儿腹痛的诊断检查
【诊断】
(一)病史
儿童腹痛病史与年龄关系密切,某些腹痛好发于某个年龄节段,如肠痉挛、肠套叠、斜疝嵌顿及先天消化道畸形等多见于婴幼儿。认真询阿所述的腹痛部位,是急性腹痛还是反复性腹痛,除腹痛外有无伴随症状,如呕吐、呕血、腹泻、便血、便秘、发热、皮疹等。
(二)体格检查
注意腹痛患儿的体位,是自动体位还是被动体位或强迫体位。腹部检查要注意腹胀的有无压痛部位,腹肌紧张度,反跳痛;叩诊有尤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或减弱和消失。
(三)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较多,可有选择地应用,从简单到复杂。
1.三大常规
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提示腹痛与炎症有关如阑尾炎;尿常规中白细胞多,提示尿道感染;红细胞多提示尿路结石;大便为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果酱样便提示肠套叠。大便常规中有脓细胞、红细胞提示侵袭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发现虫卵,提示有肠道寄生虫病。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可用血清学检查、13C呼气实验、尿素酶实验、病理学检查等。
3.超声检查 可发现囊肿、结石、包块等。
4.X线检查 腹部立位半片可发现液平、囊样积气以及肠道气体的分布等。消化道造影可发现消化道炎症、溃疡、畸形等。
5.内窥镜检查可发现消化道炎症、溃疡、息肉、出血灶等。
6.腹部CT检查可发现较深部的病变及包块等。
7其他 可做脑电图、淀粉酶、血铅、尿卟啉、99mTc扫描等检查。
【诊断思路】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出现腹痛与患儿的年龄关系十分密切。新生儿腹痛(哭闹)多考虑先天消化道畸形;婴儿常见的腹痛为肠痉挛、肠套叠、嵌顿疝。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于再发性腹痛、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过敏性紫癜、肠道寄生虫病、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炎症性肠病、小肠旋转不良、胆总管囊肿、胰腺炎、铅中毒、卟啉病、腹型癫痫、十二指肠淤积症等。另外,其他系统疾病有泌尿系统结石、大叶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