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导致失眠可以试试针灸吗
压力大导致失眠可以试试针灸吗
较理想的是综合治疗,涉及教育、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一般根据患者病因及其病程的长短,以制定符合于每个病人需要非药物性和药物性的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目前非药物性的治疗方案中疗效较好,无毒性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且不导致成瘾性的优势,特别对原发性失眠症疗效尤佳。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中药治疗。运用针灸或电针治疗,并可配合水针、耳针等疗法,治疗时患者用鼻进行深呼吸,效果更佳。
2、饮食疗法:
失眠者除了寻求医生帮助外,还应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晚餐应该吃少一点,如果吃得太晚,饱腹入睡,很难入睡。晚餐要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吃太多纤维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使腹发胀,影响睡眠。同时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吃一些含水分过多的食物,以免夜尿多影响睡眠。
另外,牛奶中含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具有催眠作用,睡前喝牛奶也有很大帮助。
男性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一、男人失眠的原因在病因病机方面与精神思想因素关系不大,中老年男人除了在事业上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是导致男人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年男人的失眠不像中青年那样主要由精神负担沉重、思虑过度、心血耗伤所致,压力是导致男人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所说的压力,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情感压力。工作上精力不济,不受重视。
三、中年男人的失眠的原因还包括由于男人大多爱面子,有了压力后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又不知道如何自我调节,因此就诊率很低,往往导致疾病的滋生发展,这也是一种导致失眠发作的因素之一。
四、男人到了更年期,各项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脑力和体力均大不如前,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难免感到力不从心,由是引发心理压力,导致失眠,面对心理因素也容易导致失眠发作。
失眠试试这7个助眠动作
第一式:十指扣头
动作要领:双手十指张开,两手分别放在头顶处。然后,用十指指腹的螺纹面叩击头部,不拘穴位、不固定位置,有痛感的地方可多叩击几次。由前向后叩击头部,重复进行3分钟。
第二式:五指梳头
动作要领:张开五指,将中指对准头部前半部分头发正中,即督脉循行处;其余四指自然放下,四指分别对准两边的膀胱经及胆经循行处。先用左手当梳,再用右手,两手轮流梳3分钟。
第三式:同揉耳轮
动作要领:拇指和食指同时按揉耳朵,分别从下往上按揉耳轮、对耳轮、按揉对耳轮脚与耳轮脚附近的软骨,各1分钟。
第四式:揉后发际
动作要领:十指张开,置于后脑勺处。用两手拇指同时从外向内轻揉后发际线附近的穴位,分别是耳后的翳风穴、乳突穴、安眠穴、风池穴和风府穴,先按再揉,反复按揉3分钟。
第五式:按揉劳宫
动作要领:张开左手掌,用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约1分钟。再以同样方法按揉另一侧劳宫穴。
第六式:按揉涌泉
动作要领:每天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泡脚的同时可以按两脚的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约3分钟。
第七式:腹式呼吸
动作要领:睡前可平躺,双手交叠放于丹田处,进行腹式呼吸,即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收腹。腹式呼吸时意念集中于呼吸,且呼吸深沉,有助红细胞含氧量的增高,人也容易恢复平静。
羊角风治疗试试针灸吧
1、灸法。取穴: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间使、腰奇。操作:每次选用1~2穴,采用化脓灸法,隔30天灸治一次,4次为一疗程。
2、电针。取穴:神庭~内关,太阳~足三里;风池~仆参。操作:3组穴位可交替使用。选用密波,通电20~30分钟,适用于间歇期。
3、耳针。取穴:心、肝、肾、脾、胃、神门、枕、脑干、皮质下。操作:每次选用2~3穴,毫针用强刺激,间歇行针,留针20~30分钟,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也可用埋针埋丸法。
4、埋线。取穴:大椎、腰奇、鸠尾、神门、足三里、长强。操作:每次选用1~2穴,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埋入医用羊肠线,隔20天治疗一次。
5、头针。取穴: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操作:按头针操作法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间歇行针或加用电针。
戒烟试试中医穴位针灸
1.百会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之交点处。功效平肝熄风、安神醒脑、开窍明目、升提阳气。主治头晕、头痛、健忘、失眠。
2.耳穴贴压
针灸戒烟一般都采取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并配合体针的方式,每周约治疗2~3次。中医认为,耳并不单纯是孤立的听觉器官,从全息现象来认识,耳郭就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相当于人体的一个缩影,全身五脏六腑、皮肤九窍、四肢百骸等部位,都通过经络与耳郭有密切联系。加上整个耳朵神经分布比较丰富,因而通过对耳部某些与人体相对应部位轻缓而持久的刺激,可起到调节全身功能的作用。
3.印堂穴
在前额部,当两眉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功效化痰降浊、疏风通窍。主治头晕、头痛、鼻塞流涕、眼目干涩、失眠。
4.甜美穴
可用火柴头或铅笔杆的橡皮端按揉此穴,使之有酸胀感,每次按15分钟,每天1~3次,特别在烟瘾来时,更需随时按揉其穴,直至瘾消。
5.列缺穴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功效疏风通络、宣肺平喘。主治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偏头痛、颈项强痛。
列缺穴能够抑制烟瘾,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治疗吸烟引起的不适。
6.足三里
足三里既可健脾胃、化痰浊而止咳平喘,又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能消除因长期吸烟而致的胸闷憋气、咳嗽气喘、咽干咽痒等症。
7.内关穴
在前臂屈侧,腕横纹上2寸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效宁心安神、和胃宽胸、降逆止呕。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恶心欲呕、烦躁失眠。
经常拉肚子试试中医针灸
中医专业人士指出:经常拉肚子但并不影响健康的朋友,很有可能是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症状表现就是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以及腹部不适。常可伴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及胃痛、烧心感、失眠等其它全身症状,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肠易激综合征检查多无阳性体征,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外,针灸也可以迅速止泻,减缓全身症状,临床较常用。
肠易激综合征为肝郁脾虚,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而出现便秘、腹泻。通过针灸、穴位敷贴等非药物治疗,可起到调节人体整体内在环境,维持正常运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穴位有很多,尚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选择。俗话说,“心病还需心来医”,因情绪紧张、压力大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自我放松,调节好情绪,方能“长治久安”。
中药和针炙是如何治病失眠症
失眠,是火扰神明,阳不入阴所致。火自肾中来,上浮于头部,导致失眠。因此,所有的失眠都可考虑治火。但火有的可清,有的可潜,有的可养,有的可导,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滥用苦寒药物是不可取的。
中医治疗失眠有效,良医治失眠时需考虑四时阴阳变化。夏去而秋来,天地阳气开始敛降,于人则应之于肺,肺气收敛,暑火下潜,归之于肾中,自然神安而志闲。若仍有失眠,则必然肺金右降失司,火气上浮,飘扰于神明。故治秋天失眠与治春夏失眠不同:春夏木火上浮,人气亦浮,需清火敛神;秋季失眠则当敛降阳明,助金水收藏,滋阴潜阳,则阴精闭蛰,虚火不浮。
针灸治疗此病颇有良效。我喜针百会、神庭、印堂。此三穴合用,颇具安神催眠之功。亦可用四关穴,治疗不眠效果亦佳。此是对症治疗,临床仍需辨证施针。治证与治症相结合,则疗效更高。不少失眠患者可达针入即眠之功。盖久久不能入眠,心神困乏至极,稍得针灸调理,则浮阳乃能入于阴分,霍然而眠矣。
比如,我曾诊治过一例来自萨尔斯堡的女病人,患抑郁、失眠四年,用过西医的所有治疗手段都没有效果,病人常年不能入眠,痛苦之极。其脉弦,要求尝试针灸,针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百会、印堂、太冲及左神门、内关、大陵。一诊而能入眠,精神大振,连续治疗一个周,诸症皆去,神采奕奕。自述幸好有针灸,才让她脱离了苦海。
此类病案极多,临床所诊治的多数失眠病患多可用针灸一诊而效。但病人亦需自己调养,特别是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行为。
1、首先必须消除导致失眠的肇事因素。解除思想疙瘩,才有利于治疗。
2、生活作息规律化,按时就寝,一般于晚上10点钟之后,有睡意时才能上床,睡前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3、不论睡眠如何,都得按时起床,进行晨练,这样才能固定睡眠与醒觉的规律(稳定大脑生物钟),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
4、上午略饮绿茶(下午忌茶),量力安排体力劳动,或徒步3-4公里,或漫步于田野,力度以微微汗出为佳。
5、体力劳动者可安排上午干重活,下午干轻活;或上午干轻活,下午不干活(休息)。
6、一般不宜午睡。晚间不做剧烈运动,不会客,不访友。是否能看电视,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而定。
7、入睡前用右手大拇指重推左右足心各100次,必须闭目凝神,意守足心,不能数错。
8、入睡前思想要彻底放松,采取右侧向下的侧卧位,以减少梦幻。
9、不建议用西药安眠。一旦药物依赖性,中医效果即不太明显。中药坚持服用至睡眠基本改善为止。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极好,建议失眠病人配合针灸治疗。并且,病人自己亦可让家人帮助灸百会穴,有助于睡眠。
女性经常性的失眠是怎么回事
各种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导致大脑中枢高度兴奋,从而抑制了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正常功能,导致了失眠,由此,从中医学角度看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阴阳不交,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影响心神而致失眠. 失眠的发生常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 那么临床治则当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为主,虚者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考前焦虑失眠怎么办
考试前紧张综合征在西方称为考试焦虑,是指考生由于担心、恐惧考试中的表现,而在考前甚至考试中出现的一组病状,其结果常常给复习和考试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使考生发挥不出应有水平,直接导致考试成绩下降。考试前紧张综合征发病率很高。考前考中的适度焦虑是对考试压力的正常反应,是使考生刻苦复习的动力。但是,一旦这种焦虑增大到考生本人无法驾驭,出现了临床症状时,考生就应该及时就医,以免不利后果发生,甚至抱憾终身。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考试前紧张综合征,给大家推荐两种辨识方法:一是观察症状,二是自测焦虑。
一、常见症状:考前甚至考试中躯体出现有头痛,胃肠不适,睡眠障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出汗,心理体验轻则害怕,重则恐惧,伴随着躁扰不安,不能专注,胡思乱想,或大脑一片空白。
二、自测焦虑:建议使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系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系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 Sarason教授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治疗考试前紧张综合征的方法很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较之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优势在于,其一,中医针对病人的特质、病证的时机和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随着复诊的展开,这种因人施治的优势会逐渐放大显现;其二,针灸疗法完全克服了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副作用,考生将保持着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参加考试,这也是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
从本质上看,考试前紧张综合征是焦虑在考试这个特定条件下的表现,而焦虑即是恐惧,属于人体的七情致病范畴。当考生面临巨大考试压力时,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严重紊乱,或下或逆,元神失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安神定志,调畅气机为要务,利用人体的经络系统,从消除以恐惧为首的负性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注意力和抗压能力,调和脏腑之气入手,平复考生体内的阴阳异动,使阴阳恢复平衡。
要让考生取得好的成绩,家长不仅要注重考生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更要帮助调整他们的心态,预防考试前紧张综合征的发生。具体如下:
1、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小品等自我调控,来缓解紧张情绪。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保证8小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3、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强身体素质,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还要注意避免尽量不吃刺激性食品,如麻辣火锅、酸辣粉等,以免对精神上造成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