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幼儿痉挛的原因 小儿抽搐四大因素
引起幼儿痉挛的原因 小儿抽搐四大因素
第一:破伤风
这个名字大多人都是知道的,破伤风的明显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第二:高热或者低热
这是引起痉挛最常见的原因,高热痉挛通常在发烧24小时内出现,大多数是全身性痉挛,发作时间较短,多在15分钟左右。由于婴幼儿脑神经容易不受控制地“放电”,远远没有成人脑神经那样稳定。体温快速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失去意识、口吐白沫、嘴唇发青、全身痉挛等现象。
第三:狂犬病
听到这个词大多人都觉得挺害怕的,最明显的狂犬病症状分为侵袭期、兴奋期以及麻痹期。在侵袭期一般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低热、食欲不振、恶心等等。患者逐渐进入兴奋期,突出表现为恐水、畏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第四:癫痫病
绝大部分的孩子在发生惊厥的时候都会有有意识障碍、眼球上翻、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口唇青紫、四肢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状况与癫痫的症状有太多的相似。
抽搐和惊厥的区别是什么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客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痉挛性。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 手足徐动,扭转痉挛, 肌束颤动, 习惯性抽搐。中医认为引起抽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毒内盛,风阳扰动、风毒窜络、阴血亏损等方面。常见于脑系疾病、传染病、中毒、头颅内伤、厥病类疾病、子痫、产后痉病、小儿惊风、破伤风、狂犬病等病中。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上面的内容比较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抽搐和惊厥的区别所在,相信看过之后的朋友们对此都已经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表面的症状来看,有的人在惊厥的时候是会伴有抽搐的情况出现的。抽搐是肌肉神经所导致的,而惊厥是中枢神经所导致的。
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抽搐
一、癫痫:癫痫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和感觉出现短暂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键全,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过度异常放电所致。
由于癫痫而发生的小儿惊厥出现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数分钟的情况。
癫痫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小儿癫痫诱发原因各种各样,临床表现各异,首先要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患儿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
二、高热:高热性抽搐所占比例较高。高热是诱发儿童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没有之一。热性痉挛的病理过程是这样的:由于婴幼儿脑神经容易不受控制地“放电”,远远没有成人脑神经般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
三、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脑部感染除了会出现抽搐外,还常伴随高烧不退、头痛、颈部僵硬、呕吐、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而热性痉挛,抽搐前多半无明显生病症状,有时抽搐发生后才发现小孩有发烧。
四、狂犬病:狂犬病的潜伏期多数在3-6个月以内,但目前亦有报道提及个别潜伏期长达10年的狂犬病案例。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如: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
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分为侵袭期、兴奋期以及麻痹期。在侵袭期,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低热、食欲不振、恶心等等。随后,患者逐渐进入兴奋期,突出表现为恐水、畏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五、缺钙:不单只是小朋友,成人缺钙也会引起抽搐,缺钙引起的抽搐多为局部性,比如说大腿抽搐和脚部抽搐等。通常缺钙抽搐在补钙后症状即会缓解。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六、低镁:一般情况下儿童缺镁的情况和大街上遇到蜘蛛侠一样罕见。如果孩子长期腹泻,也可促使体内本来就不多的镁从大使中排出。早产儿和牛奶喂养或长期腹泻的患儿,相对来说就容易发生缺镁抽搐的情况。
七、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会压迫脑神经组织,诱发抽搐以及偏瘫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少量颅内出血会建议采取止血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而大量颅内出血则需要进行手术清除。
八、局部性的如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痉挛
大量运动过后容易出现小腿抽搐。小腿抽搐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觉时出现。
九、破伤风:破伤风的病因为创伤后的特异性感染。而新生儿破伤风常常是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引起。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小孩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上述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小孩抽搐的原因很多,长属要引起注意,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抽搐症状,因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果您还有疑问,请进行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做出回答。
小儿抽搐的家庭急救措施
举凡发烧、脱水、低血糖、脑部病变、外伤、肿瘤,都可能造成抽搐现象,而其中为热性痉挛的比例最高。热性痉挛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脑神经功能还不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热性痉挛常在发热24小时以内发生,大多数为全身性的大发作,发作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内。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 —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但是抽搐并发烧,并不一定就是热性痉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引起,可以藉由与热性痉挛不同的症状来区分,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常伴随高烧不退、头痛、颈部僵硬、呕吐、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而热性痉挛,抽搐前多半无明显生病症状,有时抽搐发生后才发现小孩有发烧。
2.热性痉挛的抽搐多为全身性,很少像脑膜炎、脑肿瘤或脑出血出现局部性抽搐。
3.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家中紧急处理
孩子在家中突然出现抽搐的现象,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此才能帮助小孩。
1.应先将孩子侧躺,挪除周围尖锐危险物品,以免发作时撞到;2.松开衣物,头抬高,使呼吸道畅通;3.测量体温,若发烧,立即使用肛门塞剂退烧;4.若口腔中有异物容易取出者,可在侧躺后清出;5.请仔细观察小孩抽搐时眼睛、脸、四肢的变化如双侧或仅是单侧抽搐,也需注意抽搐时间的长短;6. 在抽搐时或抽搐后不要马上给小孩喝东西以免呛到;7.若是第一次抽搐、抽搐超过十分钟或连续抽搐、神智无法恢复时,应紧急送医。
治疗方式
如欲妥善治疗就要先找出孩子抽搐的原因。对于第一次发烧合并抽搐的孩童,医师会详细询问家长孩子抽搐时间的长短、抽搐表现及家族史,需搭配详细看诊及血液检查,必要时会安排脑脊髓液检查或脑部断层扫瞄,以便排除脑膜炎、电解质不平衡、代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的可能。第一次发烧合并抽搐的孩童,通常需打点滴留院观察6~8小时,因为有可能短时间再发作。若急性发作,会以静脉注射或直肠塞剂方式给予抗癫痫药物来停止抽搐,严重重复抽搐者需安排住院治疗。热性痉挛的病患会于第一次发作后了至10天安排脑波检查。
居家照顾
1.热性痉挛的小孩若生病,应尽早就医;2.平常家中就应准备退烧塞剂,发烧时应采取正确积极的方法退烧,避免因体温持续上升再度引起抽搐;3.热性痉挛的小孩应避免常发生全身性热性痉挛,以免增加日后变成癫痫的危险。
NG处理法
1.不要为了叫醒或压制小孩痉挛,而不断晃动或束缚小朋友的身体。
2.干万不可因担心孩子咬到舌头,而硬将汤匙或父母的手指头塞入小孩紧闭的嘴巴中,这样可能会诱发呕吐,若东西不慎掉入反而会引起呼吸哽塞,造成进一步伤害。
小孩发烧引起抽搐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热痉挛
热性痉挛是幼儿孩童因发烧超过38℃而引起似癫痫发作的现象,它是小儿神经专科门诊最常诊治的疾病!它的发生是因为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脑神经的功能仍不是很稳定,会随着体温的升高而引发抽搐的现象。
通常是发烧第一天就发生,抽搐常在体温急剧上升时出现,少数在退烧时出现。
痉挛的时间大部份在数秒到十分钟之间都属于正常,少数多于十分钟。一般极少连续发作2次以上。这种痉挛多因急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肠病毒)所致。
抽搐后不会留下任何神经症状,并无肢体麻痺无力等情形,但是1~3小时内会嗜睡,之后便完全回复正常。但因发生突然,所以常会令父母亲手足无措而留下恐怖的经验。
热性痉挛在一般也分为简单型(simple seizure)与复杂型(complex seizure),顾名思义,简单型比较好解决,复杂型则相反。
二.简单型热痉挛
1.发作时间小于15分钟;
2.两手两脚对称性的全身抽搐,包括眼睛上翻,嘴唇发紫;
3.在24小时内只发作一次,没有复发。
复杂型热痉挛
如果孩子的发作时间过长,单手单脚的抽搐,或者一天内反覆的发作,这些都叫做复杂型的热痉挛,是比较不好的。
三.孩子为什么容易发生热痉挛
这是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氧气消耗量和血流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处于过度的兴奋状态。
这种“兴奋”会影响到孩子一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大脑组织――“丘脑”,使之产生强烈的放电,并传到大脑的其它部位,这时我们就会看到孩子惊厥痉挛的发作。
四.哪类宝宝易容发生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在9个月到5岁之间发生,以1到1岁半的年龄段最常见!而5岁之后就很少见。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率约为3~5%,欧美地区比亚洲常见,在中国发生率约为3%,男孩比女孩略多!
而热痉挛其实与个人体质,基因有关,是有家族遗传的,热痉挛的体质的孩童的比例大约2%到5%。
30%的病童家族成员中有热痉挛的病史。也就是说,并不是小孩温度烧太高就会热痉挛,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除了遗传因素,也有其他的影响原因:孕妇若吸烟,胎儿以后也易发生热痉挛;缺铁性贫血的孩子也易发生,这是因为铁对脑部功能的稳定很重要。还有就是因为疾病而在婴儿房住院超过30天的孩子,也是高危险群。
而单纯的热痉挛,在宝宝年龄超过6岁以后就会自行痊愈的!
小儿抽搐不同原因及其区别
但凡发烧、脱水、低血糖、脑部病变、外伤、肿瘤,都可能造成抽搐现象,而其中为热性痉挛的比例最高。热性痉挛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脑神经功能还不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热性痉挛常在发热24小时以内发生,大多数为全身性的大发作,发作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内。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但是抽搐并发烧,并不一定就是热性痉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引起,可以藉由与热性痉挛不同的症状来区分,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常伴随高烧不退、头痛、颈部僵硬、呕吐、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而热性痉挛,抽搐前多半无明显生病症状,有时抽搐发生后才发现小孩有发烧。
2、热性痉挛的抽搐多为全身性,很少像脑膜炎、脑肿瘤或脑出血出现局部性抽搐。
3、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抽搐的原因可能与三种疾病有关
一、高热
高热性抽搐所占比例最高。高热是诱发儿童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没有之一。
热性痉挛的病理过程是这样的:由于婴幼儿脑神经容易不受控制地“放电”,远远没有成人脑神经般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
热性抽搐常常在发烧24小时内出现,大多数是全身性抽搐,发作时间较短,多在15分钟左右。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二、癫痫
癫痫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和感觉出现短暂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键全,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过度异常放电所致。
由于癫痫而发生的小儿惊厥出现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数分钟的情况。
癫痫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小儿癫痫诱发原因各种各样,临床表现各异,首先要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患儿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
三、破伤风
破伤风的病因为创伤后的特异性感染。而新生儿破伤风常常是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引起。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婴儿痉挛和热性惊厥是癫痫的症状吗
小儿癫痫包括两种特殊发作类型--婴儿痉挛和热性惊厥,这两种类型的癫痫也表现为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主要发生于三岁以内的小儿,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胎儿期、围产期及出生后多种致病因素。
婴儿痉挛是以突发、短暂、强烈的多发性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癫痫发作。发作时患儿会出现折刀样、鞠躬样、头样的表现,也可以表现俄日拥抱反射样痉挛发作。婴儿痉挛多在4~6个月的婴儿期发病,脑电图呈高度失律。婴儿痉挛是由围产期、胎儿期或出生后多种因素而导致的,反复发作会导致婴儿智力发育迟缓。
热性惊厥是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伴有的一种痉挛发作,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患儿抽搐发作与体温高低不呈正相关,低热也可以引发婴儿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患儿预后一般良好,常在学龄前不治而愈,多数患儿不需要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也有一部分患儿在反复出现热性惊厥后转变为其他类型癫痫,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小儿抽搐的原因
抽搐有两种类型:一是全身性抽搐,第二种便是局部肌肉抽搐。两种抽搐都是不自主的,阵发性的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强直性(肌肉持续的收缩)、阵挛性(肌肉断续性收缩)和混合性(先后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收缩)。到底什么疾病会引起抽搐呢?
一、高热
高热性抽搐所占比例最高。高热是诱发儿童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没有之一。
热性痉挛的病理过程是这样的:由于婴幼儿脑神经容易不受控制地“放电”,远远没有成人脑神经般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
热性抽搐常常在发烧24小时内出现,大多数是全身性抽搐,发作时间较短,多在15分钟左右。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二、癫痫
癫痫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和感觉出现短暂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键全,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过度异常放电所致。
由于癫痫而发生的小儿惊厥出现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数分钟的情况。
癫痫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小儿癫痫诱发原因各种各样,临床表现各异,首先要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患儿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
三、破伤风
破伤风的病因为创伤后的特异性感染。而新生儿破伤风常常是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引起。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四、狂犬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数在3-6个月以内,但目前亦有报道提及个别潜伏期长达10年的狂犬病案例。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扩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
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分为侵袭期、兴奋期以及麻痹期。在侵袭期,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低热、食欲不振、恶心等等。随后,患者逐渐进入兴奋期,突出表现为恐水、畏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抽搐和惊厥的区别是什么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客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痉挛性。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 手足徐动,扭转痉挛, 肌束颤动, 习惯性抽搐。中医认为引起抽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毒内盛,风阳扰动、风毒窜络、阴血亏损等方面。常见于脑系疾病、传染病、中毒、头颅内伤、厥病类疾病、子痫、产后痉病、小儿惊风、破伤风、狂犬病等病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小儿抽搐不同原因及其区别
小儿抽搐不同原因及其区别
但凡发烧、脱水、低血糖、脑部病变、外伤、肿瘤,都可能造成抽搐现象,而其中为热性痉挛的比例最高。热性痉挛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脑神经功能还不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热性痉挛常在发热24小时以内发生,大多数为全身性的大发作,发作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内。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但是抽搐并发烧,并不一定就是热性痉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引起,可以藉由与热性痉挛不同的症状来区分,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常伴随高烧不退、头痛、颈部僵硬、呕吐、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而热性痉挛,抽搐前多半无明显生病症状,有时抽搐发生后才发现小孩有发烧。
2、热性痉挛的抽搐多为全身性,很少像脑膜炎、脑肿瘤或脑出血出现局部性抽搐。
3、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家中紧急处理
孩子在家中突然出现抽搐的现象,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此才能帮助小孩。
1、应先将孩子侧躺,挪除周围尖锐危险物品,以免发作时撞到。2、松开衣物,头抬高,使呼吸道畅通。3、测量体温,若发烧,立即使用肛门塞剂退烧。4、若口腔中有异物容易取出者,可在侧躺后清出。5、请仔细观察小孩抽搐时眼睛、脸、四肢的变化如双侧或仅是单侧抽搐,也需注意抽搐时间的长短。6、在抽搐时或抽搐后不要马上给小孩喝东西以免呛到。7、若是第一次抽搐、抽搐超过十分钟或连续抽搐、神智无法恢复时,应紧急送医。
治疗方式
如欲妥善治疗就要先找出孩子抽搐的原因。对于第一次发烧合并抽搐的孩童,医师会详细询问家长孩子抽搐时间的长短、抽搐表现及家族史,需搭配详细看诊及血液检查,必要时会安排脑脊髓液检查或脑部断层扫瞄,以便排除脑膜炎、电解质不平衡、代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的可能。第一次发烧合并抽搐的孩童,通常需打点滴留院观察6~8小时,因为有可能短时间再发作。若急性发作,会以静脉注射或直肠塞剂方式给予抗癫痫药物来停止抽搐,严重重复抽搐者需安排住院治疗。热性痉挛的病患会于第一次发作后了至10天安排脑波检查。
居家照顾
1、热性痉挛的小孩若生病,应尽早就医。2、平常家中就应准备退烧塞剂,发烧时应采取正确积极的方法退烧,避免因体温持续上升再度引起抽搐。3、热性痉挛的小孩应避免常发生全身性热性痉挛,以免增加日后变成癫痫的危险。
NG处理法
1、不要为了叫醒或压制小孩痉挛,而不断晃动或束缚小朋友的身体。
2、干万不可因担心孩子咬到舌头,而硬将汤匙或父母的手指头塞入小孩紧闭的嘴巴中,这样可能会诱发呕吐,若东西不慎掉入反而会引起呼吸哽塞,造成进一步伤害。
育儿问答_小儿抽搐
编辑
1、提问:宝宝睡觉时有抽搐现象,抽搐时间持续约2-3分钟,严重的一天有2-3次。请问怎么会有这种现象?怎么才能恢复正常?
最佳答案:首先您需要分清楚抽搐和抖动。后者就像打冷颤那样,而前者是有节律性的一下一下的抽动,抖动是新生儿正常的表现,3到4个月自然好转。抽搐的话需要及时就医。
2、提问:我宝宝出生刚好15天,发现了3次四肢抽搐现象,抽搐时脸部有明显发紫,四肢象抽筋了一样,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除CT外)都好的,平时也很正常。请问下专家我们应该怎么办?
最佳答案:建议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
3、提问:1岁宝宝抽搐,口吐白沫,呼吸暂停,眼睛上翻,做脑CT,一切正常,会是癫痫吗?
推荐答案:孩子症状原因有多方面,可注意发作时有无发热,伴随症状,持续时间等,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患,常见于高热惊厥,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好的,目前可做个脑电图看看,排除癫痫可能,另外低钙,低镁等也可导致的,需要明确病因,合理治疗。
4、提问:什么是新生儿癫痫?
推荐答案:新生儿癫痫,指发生在出生后28天以内的癫痫,本病致病因素很多,分产前、分娩和产后因素三种。遇到这种情况,要做一些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5、提问:抽搐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智力吗?
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 的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那么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急诊科专家告诉你:
抽风,在医学上称为“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抽风时,病儿意识突然消失,双眼上翻、凝视线斜视;面部肌肉或四肢肌肉强直、发硬、痉挛或不停地抽动,一次发作可由数秒至数分钟。抽风时儿童的种种表现,使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妈妈,惊恐万分,不知所措。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儿童抽风,但总的可分为发热性和无热、低热性抽风两类。
引起发烧抽风的病常见的高热抽风、流行性脑膜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新生儿破伤风、脑脓肿等。
引起无热或低效性抽风的病有,颅内出血、脑发育不全或畸性、严重脑缺氧、婴儿手足搐溺症、低血糖、尿毒症、肝昏迷、婴儿痉挛、癫痛、脑肿瘤、高血压脑病、中毒等。
现实生活中,因为高烧引起的抽风最常见,因癫痛引起的也不少见。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身体健康!
宝宝抽搐了怎么办
夏季是感冒的高峰期,许多的宝宝由于高热后还会引起抽搐的现象,那么宝宝抽搐了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宝宝抽搐的常识,希望能对患者有帮助。
宝宝抽搐了怎么办
宝宝抽搐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介绍宝宝因高烧而发生手脚抽搐,这属于热痉挛现象,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往往于高烧24小时内出现。热痉挛,算是常见的小儿疾病,发作年龄大致在9个月至5岁,而第一次发作年龄多半在1岁半~2岁。热痉挛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因此,父母或兄弟姐妹之中,如有人小时候出现热痉挛,其他幼儿也会有较高比例出现该疾病。
癫痫病医院专家介绍,宝宝抽搐并不一定就为癫痫病,癫痫病发作与抽搐并不能完全划等号,癫痫病是脑细胞不正常放电所引起的,一般反复不定期的发作,需要经过脑波或脑部电脑断层等相关检查来确定,而癫痫病发作不一定是在高烧的情况下才发作。而宝宝抽搐了怎么办?家长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因此,只能说有一小部分的癫痫病儿童可能会以热痉挛的抽搐形式来呈现,但不代表发生抽搐就一定是癫痫病,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
宝宝抽搐了怎么办?家长不要惊慌,癫痫病医院专家给出了几点:
1、注意抽搐时间:松开病儿衣服钮扣,留在孩子身旁,注意抽搐的时间。1~2分钟多会停止,大多数的孩子会在1~2分钟后,停止抽搐发作等反应,意识也逐渐恢复。
2、维持呼吸道畅通:维持呼吸道通畅,孩子有可能出现牙齿紧咬的情况,家长不需要强塞物品入宝宝口腔内,也不必刻意撬开病童的嘴巴,否则会使幼儿嘴唇牙龈受伤,甚至造成大人手指被咬伤。
3、清醒时再送医:可等孩子抽搐停止,比较清醒时再将孩子送至医院,请医师进行检查。如果抽搐时间过久,如果超过15分钟抽搐仍未停止,就需要紧急送医。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的宝宝抽搐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清楚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请咨询我们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