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
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
大脑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现疾病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但是在生活中有的时候出现一些意外的撞伤等就容易导致大脑受伤,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及时的进行调理,但是在急救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方法,下面一起了解下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
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
1急救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妥善处理伤口,是颅脑损伤早期最重要的急救措施[3,4]。
2加强现场自救与公众人员的互救意识
第一目击者及现场的自救与互救是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操作者欠规范,但总比不采取任何措施要好。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实施救治前,所有在场人员应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展开自救与互救。注重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使更多的人掌握其方法及要领,推动全民急救素质的不断提高[5]。
3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常有呕吐或误吸,尤其是昏迷病人,失去主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血液、脑脊液等吸入气道而引起呼吸道阻塞;下颌松弛、舌后坠等也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气道梗阻。应立即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异物、义齿、分泌物等,将头偏向一侧,抬起下颌,迅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如有窒息或呼吸抑制,就地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本组中有1例病人伤后呼吸停止,其同伴立即为其行人工呼吸,5 min后呼吸恢复,立即送我院急救中心进一步救治,经积极治疗,完全康复出院。
4妥善处理伤口
头皮撕裂伤或开放性颅脑损伤,主要伤及动脉或静脉窦,严重时均可大量失血,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单纯头皮出血最好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视病情允许可将病人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并伴有休克征象者,应积极检查有无其他部位及脏器的合并伤,并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准确用药,积极行抗休克治疗。
5脑脊液耳漏、鼻漏
经仔细查看确系耳道、鼻腔出血者,表明病人合并颅底骨折,应给予头高位,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严禁填塞鼻腔与外耳道,以防引起颅内感染。针对病人躁动、恐惧不安的心理,给予安慰,嘱病人不要随意突然改变体位。本组病人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者15例,由于护理正确,措施及时到位,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6病情平稳后尽早转运
本组有48例病人在伤后1 h内及时转送至医院,为抢救较为严重的颅脑伤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上面就是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在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时就能更好的进行调理了,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一定呀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预防
概述:
开放性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是指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约占颅脑损伤的17%。平时多因锐器、钝器打击和坠伤与跌伤所造成,战时则多由火器致伤。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别悬殊,但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创口及伤道内出血、局灶性脑症状以及易并发感染,特别是火器性颅脑损伤,其伤情多较严重、变化快、疗效较差、后遗症多和死亡率高。
症状表现:
1.头皮破损,创口或伤道内出血,可见骨碎片及其它异物,有时见脑脊液漏和脑组织溢出,大量出血则发生休克。2.伤后多有昏迷,其中部分为广泛脑挫裂伤和脑干伤。少数无昏迷,但可因颅内血肿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继发昏迷。3.局灶性脑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4.易并发伤道感染,出现颅内化脓性炎症和脑脓肿。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可见伤道出血,部分见脑脊液和脑组织外溢。2.常有昏迷,少数可无昏迷。3.局源性脑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4.部分病人可因颅内血肿或颅内感染而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5.头颅X线摄片显示出颅骨骨折、颅内异物(如骨碎片、弹片或子弹等),头部CT和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和血肿。
治疗:
治疗原则 1.及时清创治疗。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防止脑水肿。4.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伤后立即使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联合用药预防感染,静脉用药为主。2.发生颅内感染后,应取炎性分泌物或脓肿液体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头孢他啶对严重的颅内感染有较理想的效果。3.颅内压增高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血中电解质的变化。4.给予神经营养性药物。5.注意支持疗法,如输血、补充人血白蛋白。6.根据病变部位及脑损伤程度,必要时行抗癫痫治疗3—6个月。
预防常识:
发生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由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颅内感染,因此,伤口应迅速用乾净敷料包扎,保护伤口免受污染。头皮有活动性出血时可采用加压包扎或缝合止血,以免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过多者及时输血和补液,补充血容量。同时将伤员迅速转送到医院,昏迷伤员取侧卧位,以利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头部X线摄片和CT检查对颅脑损伤的情况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列入首选检查专案,并及时进行清创术,联合使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取炎性分泌物或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的治疗
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为对颅脑损伤的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变开放伤为闭合伤;再按闭合伤处理原则对脑挫裂伤、脑水肿及感染进行综合治疗。
1.清创术
应尽量在伤后6h内进行,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情况下,可延长到伤后72h。病人若有休克,应首先加以纠正,小儿、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清创应由浅入深,逐层清除挫碎及失去活力的组织、异物,小心摘除已松动的骨片,在直视下取出嵌入颅内的异物。
对于因就诊较晚或早期清创不彻底,创面已有感染迹象的伤后4~6天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不宜进行彻底清创,而应清洁创面、改善引流条件,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生长良好,局部细菌培养连续三次阴性时,即可全层减张缝合头皮创口,留置引流2~3天,必要时引流时间可延长。对于感染已严重的7天以上的晚期创面,只能简单扩创,以利引流,待感染控制后进一步处理。
2.脑损伤的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经清创转变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按闭合伤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包括防治脑水肿、抗感染、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
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救方法
1急救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妥善处理伤口,是颅脑损伤早期最重要的急救措施[3,4]。
2加强现场自救与公众人员的互救意识
第一目击者及现场的自救与互救是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操作者欠规范,但总比不采取任何措施要好。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实施救治前,所有在场人员应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展开自救与互救。注重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使更多的人掌握其方法及要领,推动全民急救素质的不断提高[5]。
3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常有呕吐或误吸,尤其是昏迷病人,失去主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血液、脑脊液等吸入气道而引起呼吸道阻塞;下颌松弛、舌后坠等也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气道梗阻。应立即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异物、义齿、分泌物等,将头偏向一侧,抬起下颌,迅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如有窒息或呼吸抑制,就地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本组中有1例病人伤后呼吸停止,其同伴立即为其行人工呼吸,5 min后呼吸恢复,立即送我院急救中心进一步救治,经积极治疗,完全康复出院。
4妥善处理伤口
头皮撕裂伤或开放性颅脑损伤,主要伤及动脉或静脉窦,严重时均可大量失血,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单纯头皮出血最好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视病情允许可将病人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并伴有休克征象者,应积极检查有无其他部位及脏器的合并伤,并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准确用药,积极行抗休克治疗。
5脑脊液耳漏、鼻漏
经仔细查看确系耳道、鼻腔出血者,表明病人合并颅底骨折,应给予头高位,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严禁填塞鼻腔与外耳道,以防引起颅内感染。针对病人躁动、恐惧不安的心理,给予安慰,嘱病人不要随意突然改变体位。本组病人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者15例,由于护理正确,措施及时到位,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6病情平稳后尽早转运
本组有48例病人在伤后1 h内及时转送至医院,为抢救较为严重的颅脑伤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外伤性癫痫病跟癫痫有区别
通常我们所说的癫痫是指原发性癫痫病,是排除了颅内占位、外伤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全身个系统疾病导致的癫痫。而由外伤引起的癫痫一般称为继发性癫痫,外伤性癫痫均有头部外伤史可查,不论是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后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特别是脑组织损伤部位与痫灶相符合的局部性发作而伤前无癫痫病史的患者,不难确诊。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后开始突然发作。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发病的时间、情况不同,差异也很大。外伤性癫痫的发生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与头伤机会较多有关。另外,遗传因素与外伤癫痫亦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脑损伤愈重并发癫痫的机会愈大,并且开放性脑损伤较闭合性者多。
外伤性癫痫的预防护理
1.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尽早彻底的清除术,清除血肿、失活脑组织、异物、碎片,凹陷性骨折的骨片予以整复或去除,缝合破裂的硬脑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颅内感染。
2.闭合性颅脑损伤有手术指征者,及早手术,以减少脑缺血缺氧而出现脑退行性变的机会,手术应细致,尽量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3.预防性用药,可单独使用苯妥英钠0.1g,3次/d或与苯巴比妥合用。
颅脑损伤急救原则
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疗,通常要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及症状,处理的原则,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建立静脉抢救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复查,一旦发生患者瞳孔变化,或者是意识下降,应当在最快的时间内完善头部影像学的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急诊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另外还可以镇静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预防
开放性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是指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约占颅脑损伤的17%。平时多因锐器、钝器打击和坠伤与跌伤所造成,战时则多由火器致伤。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别悬殊,但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创口及伤道内出血、局灶性脑症状以及易并发感染,特别是火器性颅脑损伤,其伤情多较严重、变化快、疗效较差、后遗症多和死亡率高。
症状表现:
1.头皮破损,创口或伤道内出血,可见骨碎片及其它异物,有时见脑脊液漏和脑组织溢出,大量出血则发生休克。2.伤后多有昏迷,其中部分为广泛脑挫裂伤和脑干伤。少数无昏迷,但可因颅内血肿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继发昏迷。3.局灶性脑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4.易并发伤道感染,出现颅内化脓性炎症和脑脓肿。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可见伤道出血,部分见脑脊液和脑组织外溢。2.常有昏迷,少数可无昏迷。3.局源性脑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4.部分病人可因颅内血肿或颅内感染而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5.头颅X线摄片显示出颅骨骨折、颅内异物(如骨碎片、弹片或子弹等),头部CT和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和血肿。
治疗:
治疗原则 1.及时清创治疗。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防止脑水肿。4.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伤后立即使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联合用药预防感染,静脉用药为主。2.发生颅内感染后,应取炎性分泌物或脓肿液体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头孢他啶对严重的颅内感染有较理想的效果。3.颅内压增高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血中电解质的变化。4.给予神经营养性药物。5.注意支持疗法,如输血、补充人血白蛋白。6.根据病变部位及脑损伤程度,必要时行抗癫痫治疗3—6个月。
预防常识:
发生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由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颅内感染,因此,伤口应迅速用乾净敷料包扎,保护伤口免受污染。头皮有活动性出血时可采用加压包扎或缝合止血,以免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过多者及时输血和补液,补充血容量。同时将伤员迅速转送到医院,昏迷伤员取侧卧位,以利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头部X线摄片和CT检查对颅脑损伤的情况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列入首选检查专案,并及时进行清创术,联合使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取炎性分泌物或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的表现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伤因暴力大小不一,产生损伤的程度与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别也较大。
1.创面的表现
重者可见伤口裂开,颅骨碎裂外露,碎烂的脑组织、脑脊液外溢;轻者局部伤口可以很小,被头发掩盖而不易发现。检查时应注意创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对留置在创口内的致伤物不能轻易拨出,以免引起出血。
2.全身症状
早期可出现休克及生命体征改变。休克的原因有:头皮裂伤及颅内大的动脉、静脉破裂失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脑脊液外漏,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故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性全身血压升高的改变减少;复合伤导致的其他脏器出血。常见的复合伤多为胸腹闭合性损伤。若颅脑损伤严重,临床征象大多以脑伤为主,容易漏诊复合伤。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可有低热,而伤口或颅内感染可引起高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资鉴别。
3.脑损害症状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不如闭合性颅脑损伤严重。颅内压增高常不明显,并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亦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脑重要功能区损害时可出现局灶症状;脑干或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受损时临床表现危重,预后不良。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较闭合性脑损伤高。
颅脑损伤怎么治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包括:
(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 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 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以上(1)~(4)均加入录象资料显示具体过程]
2、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3、局部创面的处理:以防止伤口再污染、预防感染、减少或制止出血为原则,可在简单清除创面的异物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并及早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4、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不等大,则是颅脑损伤严重的表现,瞳孔扩大侧通常是颅内血肿侧,应静推或快速静脉点滴(15~30分钟内)20%甘露醇250毫升,同时用速尿40毫克静推后立即转送,并注意在用药后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颅脑损伤的分类
临床应用分类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以颅脑损伤部位和损伤的病理形态改变为基础。首先根据损伤部位分为颅伤和脑伤两部分,二者又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脑损伤依据硬脑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和闭合性颅脑损伤(closed craniocerebral injury)。前者的诊断主要依据硬脑膜破裂,脑脊液外流,颅腔与外界交通。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又称之为 内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脑损伤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临床应用分型只能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受伤部位和病理类型做出诊断和分型,而无法对患者病情的轻重进行判断。我国于1960年首次制定了"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分型"标准,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和生命体征将病情分为轻、中、重3型,经两次修订后已较为完善,已成为国内公认的标准。
1、轻型
(1)伤后昏迷时间o~30分钟;
(2)有轻微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
(3)神经系统和csf检查无明显改变。主要包括单纯性脑震荡,可伴有或无颅骨骨折。
2、中型
(1)伤后昏迷时间12小时以内;
(2)有轻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轻微改变。主要包括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
3、重型
(1)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
(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主要包括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4、特重型
(1)脑原发损伤重,伤后昏迷深,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
(2)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重型颅脑损伤要怎么护理呢
(1、)症状观察及护理:首先了解病人受伤时间、原因、病情发展过程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特别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颅内出血、脑疝、机体其它部位的合并症。首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滴注脱水药;对疑有颅内血肿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应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放置导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3)纠正休克: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引起失血性休克,应使病人保持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4)转送病人:当病人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转送;当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和骨折时,应先初步处理合并症再转送,转送中应准备好急救物品,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要注意哪些呢
1、急救护理:(1)症状观察及护理:首先了解病人受伤时间、原因、病情发展过程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特别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颅内出血、脑疝、机体其它部位的合并症。首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滴注脱水药;对疑有颅内血肿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应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放置导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3)纠正休克: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引起失血性休克,应使病人保持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4)转送病人:当病人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转送;当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和骨折时,应先初步处理合并症再转送,转送中应准备好急救物品,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颅脑损伤在醒来之后就要给患者不停地鼓励,让患者有信心自己能够康复。再加上适当的康复训练,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预后的后遗症就会相对减少一些。虽然 开放性颅脑损伤比较不好完全治愈,但是治愈的例子也还是有的。
颅脑外伤和癫痫有什么关系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
外伤性癫痫与癫痫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颅脑外伤病人中,早期癫痫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但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发生,即使是轻微脑损伤也可诱发,其发生率甚至高达50%。幼儿早期外伤性癫痫的另一特点是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其发生率达22%,高出成人1倍。
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发病时间短者可在伤后几个月,长者达20年。但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伤后半年至3年之间。其中57%发生于一年以内,一般认为伤后4年之内不发生癫痫,以后发病的机会就会显著减少。
癫痫专家介绍说:通常情况下,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发生癫痫的可能性越大,开放性颅脑损伤较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硬脑膜穿通伤较单一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有意识障碍比无意识障碍的癫痫发生率为高。一般来讲,颅脑任何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癫痫,而以大脑皮质运动区、海马和杏仁核损伤引起癫痫的发生率最高。就其发作类型而言,和损伤的部位有关,常见有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植物神经性发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