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剧烈运动吗 出现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可以剧烈运动吗 出现低血糖反应
运动过于剧烈,运动量过大,或者运动时间过长,出汗多,消耗掉了大量的葡萄糖,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下要马上停止运动,及时吃一些食物补充糖分。
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
这是胰岛素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打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一定要在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餐,进餐量和活动量也要固定,如果注射胰岛素后不按时进餐,或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进行剧烈的运动,都可能出现低血糖。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经常打胰岛素有什么副作用
2、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时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3、局部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原来,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4、屈光不正
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出现屈光不正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5、胰岛素过敏
见于动物胰岛素与非纯化胰岛素, 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 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过敏性紫癜,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可见于初始使用,或使用1个月后,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使用者。
运动过度会低血糖吗
大家知道,在我们普通人的概念里,运动过度的话,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脱水,所以对于它还会带来的期它副作用,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副作用就是出现低血糖。为什么说运动过度可能会造成低血糖呢?一起看看吧!
低血糖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另外,禁食、酗酒以及妊娠早期也容易发生。
但人们并不知道的是,在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当体内葡萄糖水平不足以支持体力消耗的时候。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昏眼花、思维混乱、疲劳、饥饿、头痛、发抖、易激动、出汗、心跳过速、脸色苍白及出冷汗等。经常发作的病例一般见于糖尿病患者,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而判断是否是低血糖发作的方式是在进食或饮用含糖饮料后,症状消失。
所以呢,有关专家建议大家,不管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我们平时有做剧烈运动的时候,最好可以在活动之前就补充一些运动型的饮料,这样不但可以维持大家体内的酸碱平衡度,还可以补充大家身体丢失的盐分。以防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
2、正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
3、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时,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变注射部位。
4、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等食品。
是什么原因造成低血糖呢
低糖血症是一个综合征,其特征是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常见的有:饥饿、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胃大棘切除、胃空肠吻合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人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因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所致的器质性低血糖症;某些人在持续剧烈运动时(如长跑),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低血糖患者还因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每日的进食量和进食时间,
(2)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在运动量增加时要注意能量的补充。
(3) 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该充分了解低血糖反应的常见症状;
(4) 学会血糖的自我监测,掌握一些低血糖的自救方法,
(5) 选择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也是很重要的。
(6) 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疾病
只要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种低血糖的症状还是很容易避免的,如果已经很不幸的有了低血糖那就要好好进行康复治疗。多注意日常的饮食,还有作息时间。定期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工作,才能早日恢复到健康的身体。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可以让大家对于低血糖是怎么形成的有所了解。
注意老年糖尿病人夜间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人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与非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特别是夜间低血糖不及时发现,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有关的因素
糖指血糖<2.5mmol/L,老年人<3.0mmol/L时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老年糖尿病并发夜间低血糖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
1、药物作用: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以磺脲类所致低血糖发生最多,因其种类多,服用患者较多,而其降糖作用强而持久,半衰期长,代谢产物有活性,极易发生低血糖。
2、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其他合并症时,某些药物可能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如有高血压患者可能与长期使用复方降压片以及普萘洛尔等有关。
3、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的降低血糖兴奋。
4、老年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血糖调节,另外热量摄入不足,也可引起严重低血糖反应。例如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食欲较差,都可引起热量摄入不足。
5、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胰岛素清除障碍,肝糖原异生功能下降,特别是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影响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更易发生低血糖。
6、慢性胰岛素过劳综合征,夜间低血糖者多见于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在强化治疗中,不适当地增加了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后回经常发生。
7、葡萄糖利用过多与丧失过多:如肾性糖尿病、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后,均可引起低血糖,但常见于自主神经不稳定者和糖原储备不足者。少数重度腹泻、高热或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
8、食物摄入不足:年老体弱、重症慢性疾病、消化道肿瘤所致食欲下降,或吞咽困难、精神病和精神性厌食等,均可发生低血糖症状。
儿童糖尿病的保健措施有哪些
首先,上学的儿童应该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对于只需早、晚两次胰岛素注射的孩子,在校期间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这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如果中午也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校期间孩子要自我注射,此时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要学会低血糖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方法,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零食。当患儿出现饥饿感、虚弱、出汗、心慌等症状时,提示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马上补充含糖食品或饮料。另外,由于糖尿病病人小便频多,再加上运动出汗失水,所以,患儿上学时还要把水备足,以便及时补充水分。
第三,糖尿病饮食主张少量多餐,因此,根据需要患儿可在上午或下午课间少量加餐。另外,如果患儿中午在学校就餐,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饮暴食。
第四,糖尿病儿童在上体育课时,尽量避免做剧烈的无氧运动,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强度低一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在运动前应少量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此外,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护,防止因皮肤破损、感染而导致糖尿病足。
第五,患儿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老师和同学,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此外,患儿还要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病情及用药情况、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相关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糖尿病患者须知
1.每天饮食要规律
规律的饮食对控制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进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至5小时。易出现低血糖的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
2.熟记低血糖的表现,随身携带快速吸收的糖果
低血糖最常见的也是最迅速的反应主要包括饥饿、头昏、心慌、出冷汗、紧张、发抖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及时吃一些糖块、加糖的水等以缓解低血糖反应。
3.随身携带糖尿病用药卡
随身携带用药卡,以防万一突发低血糖反应自己失去知觉,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所服用的药物,使救护工作更有针对性。
4.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
药物治疗有利有弊,糖尿病患者不能完全依靠药物治疗,而是应该将控制饮食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尤其是早餐后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但不要在药物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后的降糖作用持久,如爬山,郊游等,应及时增加进食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5.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程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6.服用其他药物应告诉医生
患者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要及时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因为许多药物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糖药的作用,避免出现高血升高或低血糖反应。
犯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低血糖常见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2
低血糖常见的症状:
1、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3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低血糖者的应急与预防措施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轻者,可以自行救助,重者可导致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危及生命。通过了解学习糖尿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以提识别和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能力,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症状是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大淋漓,皮肤湿冷,吐之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抽搐,惊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