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快速降压
高血压患者如何快速降压
首先高血压不要抽烟喝酒,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建议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有软化血管和调理血压的作用。生活习惯上也要注意,平时需保持适量的运动,作息时间要规律。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再辅助一些药物治疗,血压是可以很快得到控制的!提醒如果体型比较肥胖,还要注意节食减重,控制食量和摄入热量。
有些人血压升高和环境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平时注意饮食的搭配,对降低血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一定要控制。如果血糖高的话也要注意不要过多食用高糖和富含油脂的食物。
另外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放松心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体力劳动和运动。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还可以取少许芹菜籽,煮水喝,也可以有效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什么呢
1、高血压的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病情进展缓慢,病期较长,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可伴有多种不适应症,不仅如此,高血压也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只要引发这些并发症,治疗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防止高血压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只能依靠降压产品来降低血压,维持血压的平稳。生活中,患者较常用的是西药,他们之所以选择西药,主要是因为西药具有快速降压的作用,但是西药的副作用大,并且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不仅血压波动大,易反弹,忽高忽低,还是会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有句话说:“高血压一旦服用西药,就需要终身用药。”
2、由于高血压容易反弹且病机复杂,患者应该明确病因,寻找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稳定血压。祖国医学药讲究标本兼治,没有副作用和体内蓄积,降压效果理想。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食用太咸的食物,还尽量不要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不能吃高胆固醇的食物,此外,高血压患者还不能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浓茶和烟酒也应远离。
长期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的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的疾病。高血压在用对药的基础之上,是需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以确保血压平稳的。因此,专家认为,西药没有实质性的降压作用,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高血压患者是不能长期吃的。
此外,患者最好还养成定时测量血压的习惯,适当的做些运动,以便于能够更好的降压治疗。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不喝酒。在夏天,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中的芹菜、黄瓜、大蒜、绿豆及香蕉等,最好适当的午睡和运动。还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活动。
高血压能吃金枪鱼吗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方面是有很多地方是要注意的,而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吃,但是也有很多食物是不可以吃的。不可以吃的食物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食物对于高血压病情是有坏的影响的。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来说说高血压是否可以吃金枪鱼这个问题。
高血压患者宜多吃鱼,鱼有助于降血压。可是并不是所有鱼降压效果都好的,高血压患者宜食用深海鱼,深海鱼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血压。在深海鱼中,金枪鱼又备受推崇,金枪鱼被誉为世界三大营养鱼之一。
日本静冈县静冈市研究人员确认,金枪鱼可以降血压。研究人员从金枪鱼中提取精炼的金枪鱼肽具有快速降血压的功效。
研究人员用特殊的酶分解金枪鱼的“血合肉”制成金枪鱼肽,按照1000克体重0.1克的标准喂食6只患高血压的实验鼠,并与对照组未摄入金枪鱼肽的6只高血压实验鼠相比较。6小时后,食用金枪鱼肽的实验鼠最高血压平均比对照组低14毫米汞柱,最低血压平均低8毫米汞柱。
血合肉是金枪鱼鱼肉边缘颜色暗红的部分,营养价值很高。不过,这部分的鱼肉颜色深、气味重。
高血压吃什么鱼好?降血压金枪鱼效果不错,高血压患者不妨试试。
治疗高血压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中药调理治疗,最好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是降压扶原汤。
降压扶原汤可彻底改善供血循环,纠正血压调控平衡失调,解除血压平滑肌痉挛,迅速缓解头晕、失眠、心悸、胸闷等症,促使血压逆向转化,安全无毒副作用药效直接作用于血管和脏腑中,抑制血管紧张素分泌,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平稳降压,持续稳压。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可以吃金枪鱼的。而且据上面的介绍,我们便知道了一点,那就是金枪鱼对于高血压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效果的,所以在患者们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有机会吃到金枪鱼的话,不妨多吃点,因为这是对高血压的病情有一定的好处的。
这7个高血压真相家里的老人未必知道
1、没有症状,可以不吃药?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引起的。
其次,血压值才是决定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必须根据监测的血压水平来决定降压药的服药方法和剂量。而且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有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2、降压药有耐药性,我吃一段就要换?
降压药不仅极少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还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因此,只要现在服用的药如果有效,就不必更换降压药物。
3、偶尔测血压高,一定是高血压了?
偶尔测得血压高,有可能是测量前心态不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还要多次测量监测,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自测高血压的方法为: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点~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点~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4、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5、降压药有副作用,不能多吃?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经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6、血压正常后就停药?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可治愈,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不能吃吃停停。而且,血压忽高忽低地波动有损于心、脑、肾等器官,危害很大,因此,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要长期维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已经正常了,天天服用降压药会使自己的血压越来越低,这同样是错误的。
药物和食物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代谢,高血压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降压药,就像每天吃饭维持生命一样,不会使血压越降越低。
7、用中成药降压更好?
实际上,所有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误服中药致残、致死的情况也常有报道。
像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都是短效降压药。必须每天按时服用三次。如果一天只吃一次,或没有严格按时服用,不但没有降压作用,反而会使血压发生大的波动,其副作用可能比长效降压药还要大些。
秋冬高血压患者预防脑中风
秋冬交接之际,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就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的问题,请教了神经内科专家。
1、切忌大量服药,骤然降压。
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因动脉硬化所致,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量不足之现象。一些患者因血压太高,便急于求成,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使血压快速大幅度下降。殊不知骤然降压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血供便会产生严重不足,其血液的粘稠度迅速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便觉积而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发生中风。
2、慎服大剂量利尿药。
Ⅱ至Ⅲ期高血压病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高血压及浮肿程度予以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以免人体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而形成典型的低血压高粘滞度而致的缺血性中风。
3、慎用大剂量或较强作用的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作辅助治疗。但切忌镇静剂服用量过大或作用过强,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高血压患者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镇静、利尿药时宜遵从医嘱服用,及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切忌迅速降压,过份镇静和大量利尿,晚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遵守好上述用药原则便可有效预防缺血性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压急症患者常伴有靶器官损害
1、心脏损害:高血压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分离、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时,其心脏已经受到较大程度损害。
2、脑损害:患者出现高血压脑病、缺血性脑中风伴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时常预示急性脑损害。
3、肾脏损害: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后出现严重高血压均说明患者已经出现肾脏损害。
与慢性靶器官损害相比,高血压急症中的急性靶器官损害如得到及时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恢复或接近此次急症发生之前的状态。如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可给予舌下含药降压,快速降低血压、缓解病情,但仍需积极准备并加用静脉点滴制剂,使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
长期服用西药降血压有哪些危害
长期服用西药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应该都有一个共识:西药降压虽快,但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抑制病情恶化,不仅不能阻断并发症,反而会加剧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因为,由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的也就越多,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以达到快速降压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而这将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的人体器官,并加剧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危及人的生命。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但是目前不少高血压患者遇到降血压两个瓶颈。第一,血压降不下来;第二,血压降下来了,却稳不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者就曾提出“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但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不降反升,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压防治形势格外严峻,医学界称之为“三低”,即低知晓率、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
长期服用西药降压有哪些危害
期服用西药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应该都有一个共识:西药降压虽快,但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抑制病情恶化,不仅不能阻断并发症,反而会加剧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因为,由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的也就越多,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以达到快速降压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而这将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的人体器官,并加剧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危及人的生命。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但是目前不少高血压患者遇到降血压两个瓶颈。第一,血压降不下来;第二,血压降下来了,却稳不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者就曾提出“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但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不降反升,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压防治形势格外严峻,医学界称之为“三低”,即低知晓率、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
高血压患者用药有讲究
1.用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因此要选择药性温和、药力持久,便于患者服用的降压药。
2.服用降压药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增加剂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剂量应该由小到大。如果血压能降下来,患者就只需服用足以维持疗效的剂量,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3.高血压的用药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患者各有不同的情况,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例如:病情的缓急,病人是否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合并的症状,有没有会影响降压药疗效的其它疾病用药,患者的经济状况等。
4.高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基因、血管、血液受损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调节血脂,活血化瘀,恢复血压来修复受损器官。在这一方面,中药的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5.当服用单一种降压药没收到良好的疗效,不要加大剂量,而是应换另一种降压药。
6.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已经持续多年,不要服用能快速降压的药物,否则患者会不适应药效而导致其他突发症状。
7.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西药来降压,会对肝脏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