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帮凶!怎么吃有诀窍
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帮凶!怎么吃有诀窍
现代人饮食西化,重油、重咸、重口味,实在让心血管招架不住!尤其很多人喜好炸物,加工食品、爱吃肉,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这些饮食及生活习惯都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造就很多3高一族。
想要让心血管保持健康,饮食真的很重要!饮食首重清淡,最好选择天然食物,烹调方式尽量以清蒸、凉拌为主,同时要摄取好的油脂,让饮食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多一点,像是鱼类或坚果类,都含有丰富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另外,盐份摄取多寡也需特别注意。
另外纤维质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有助心血管的健康;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水果的挑选上,应避免糖分过高,像是西瓜、龙眼、菠萝等这类水果,建议以番石榴或苹果为主要首选。
心血管疾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 50%%u4EE5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病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 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鱼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饮食中要特别注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原因就在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胆固醇(HDL)、降低血栓的发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弹性,也就是说,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这种营养素大多都藏在鱼油及坚果里。
不过,要找到适合的深海鱼类,并且有时间自行烹调实在困难,尤其对于现代的忙碌族群,不妨可以购买鱼油保健品,不过市面上鱼油产品众多,要怎么挑呢?
1、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厂商:由于鱼油萃取技术不易,必须拥有精良的技术,才能萃取出精纯优质的鱼油。
2、确认来自纯净无污染的深海鱼种:深海鱼可能有重金属残留,要需特别注意鱼油来源最好是选择体型10公分以下之小型鱼类,减少毒物累积疑虑。
3、检视有否添加足量维生素E:可降低鱼油氧化、维持鱼油质量稳定。
4、确认是否使用蒸馏技术萃取而成,不使用化学有机溶剂萃取,可避免化学有机溶剂的污染。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医学上过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然而,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是极为严重的。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人因心肌梗死而死亡者,可占糖尿病死亡人数的75%~80%。因此,在第1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上,心脏病和糖尿病专家一致提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联合会早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依据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有许多相互关联的易感基因;糖尿病人几乎具有所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低度系统性炎症等。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是一种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乱性疾病。近年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仅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未显著减少;而严格控制血压,方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5―8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死亡率高5―6倍;其心脏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早、发病快。有相当多的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几乎被同时发现,除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外,糖尿病心脏病往往还合并有心肌与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其严重性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的冠心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在糖和脂肪等代谢紊乱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基础上,心脏会发生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即冠心病;微血管病变即心肌病;自主神经病变则常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上述三种病变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重叠发生,所以,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早期可以无症;吠,稍晚可出现头晕、多汗、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部分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痛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心肌梗死常为无痛性心梗,病变累及血管多而严重,极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情凶险,抢救成功率低而死亡率极高。
糖尿病性心脏病虽然死亡率高,但更为可1、6的是,至今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糖尿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心血管病的极高危人群。他们离心血管病只有“一步之遥”,却不知道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还要及时纠正体内的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岛素血症状态。
专家认为,只有及时控制“六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等,使这些指标都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才能减少和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
1、山楂桃仁蜜
食材:鲜山楂1000克,桃仁60克。
做法:将山楂、桃仁水煎2次,去渣取汁,加入蜂蜜250毫升,上锅蒸1小时冷却后备用。每次1匙5毫升,每日服2次。
山楂桃仁蜜具有活血化瘀、消食润肠、降脂降压之功效。
2、人参大枣汤
食材:人参10克切片,大枣50克。
做法:将人参、大枣用水煎服,每日1剂。
人参大枣汤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养血宁神之功效。
3、双耳汤
食材:银耳、黑木耳各20克。
做法:将银耳、黑木耳放温水中浸泡,洗净蒸熟,每日1剂,分数次食用。
双耳汤具有益气滋阴、降低血脂的功效。
心脑血管疾病六种食疗方法 还不赶快收藏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等。
三、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饮酒过量 、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 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三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可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不容忽视的疾病,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温馨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而未患病的朋友,应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及早预防。
心血管疾病预防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有氧运动、动静结合;专家表示,如果长期久坐不动的话,那么是如同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以及肥胖一样,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日常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定期去体育锻炼,通过这种方法来良好地控制体重,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这样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的意义。
2、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数据发现,一些情绪不好或者本身就含有疾病的人是非常常见的,这些人因为长期的存在抑郁以及愤怒和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会很容易激发身体中的各种的致病性的心脏病。焦虑是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有相同的危害的,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然而,紧张、挫折以及悲伤等急慢性精神压力,会诱发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平和的心态。
3、合理饮食、膳食平衡;我们日常可多吃橄榄油、蔬菜、水果、海产品以及豆制品等。有很多研究证明,这种富含ω-3脂肪酸、a-亚油酸的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可有效地预防冠心病。另外,补充超长链ω-3脂肪酸的话,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和猝死的死亡率,就算是小剂量也同样可保护心脏。
硒与心血管疾病
硒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因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心肌的修复和再生。硒在维持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积极作用。 据流行病学调查,缺硒地区人群的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比富硒区高3倍,还发现风湿性心脏病、脑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的死亡率,在高硒地区也明显低于低硒地区。这说明缺硒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国外有人用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我国用硒防治克山病,也取得显著疗效。可见硒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用于心血管病预防的硒制剂有硒酵母、人工硒酵母(含无机硒及维生素C等)。 其中以硒酵母为佳,它是一种优质的营养酵母,比亚硒酸钠易于吸收,且毒性低。硒酵母含硒一般为1~1.6gkg,也就是说只要每日食用60~150mg的硒酵母即可达到日需要量。
心血管疾病与饮食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13年俄国人用大量胆固醇饲养家兔使其动脉管发生类似粥样硬化的变化,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挪威与荷兰被德军占领,居民饮食不足,冠心病明显减少。研究他们的饮食,发现他们吃脂类少,特别是吃饱和脂肪酸少。后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饮食中脂肪少,而且用的是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他们患冠心病远比欧美人少。这说明少吃动物脂肪多用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类健康大有好处。冠心病病人血胆固醇比正常人高。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又能使血胆固醇增加。于是得出结论:血胆固醇升高能损害动脉,故与冠心病有直接关系。但胆固醇这种作用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亚油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但它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很小;而鱼类脂肪中的亚麻酸则对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亚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亚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还有减少冠心病另一种风险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当然,影响血胆固醇含量的还有其它因素:
①食物中胆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胆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不太大。因为胆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从食物中来的胆固醇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然而,平时还是少吃高胆固醇食物为宜。
②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这种作用远比葡萄糖或淀粉大。因为果糖在肝内很快变成丙酮酸,再转化成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进入血循环中。
③粗纤维在消化道中能与胆汁酸盐结合,使得更多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盐排出体外,引起血胆固醇下降。
④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胆固醇。
⑤在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时有维生素C参加,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应。
⑥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时,大便中排出的胆盐和胆固醇也多。
对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其发生、发展与饮食习惯有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调配以及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某些学者给家兔喂饲胆固醇,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实验观察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饮食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通过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关联的。
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平素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胆固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此外,饱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倾向,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再如,有人习惯高盐饮食,而高盐饮食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饮食因素之一。代谢研究表明,健康成长每天钠的需要量仅为200毫克(相当于0.5克食盐),而一般西方人日常摄入量为生理需要量的5-20倍(相当于2.5-10克食盐),中国人食盐的摄入量颇高,为15克左右。因此,从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应从儿童乃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
心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洋葱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清理血液内的脂肪及胆固醇,清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还可以稀释血液的,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的养生保健。
黄绿果蔬在心血管的养生保健上也起着重要作用。黄绿色蔬菜内的胡萝卜素具有强抗氧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抗癌、抗老化,强效清理血管。动脉高血脂病人一定要常进食黄绿色蔬菜,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茄子内含了花青素,这种物质是蓝莓、黑豆、黑芝麻等组成暗色蔬菜的类胡萝卜素,这种物质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西红柿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制造红色素,番茄红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而且,常吃番茄还可以保护皮肤及黏膜,有利于男性前列腺健康。
大蒜、洋葱、韭菜都是葱科植物,而且都带有独特的香气;它们都是暖气血、促进血循环的理想食物。大蒜独特的这种味道由蒜素引起,蒜素可以暖身、促进血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养生保健。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2.体育锻炼
如果你认为自己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那么请你将每天忙碌的时间分解成一段一段的时间,中间穿插加入健身运动。当然,你可以每天早上用20分钟来散步,然后再进入工作状态。
3.定期检查身体
人们应该形成一个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够让你发现早期的疾病,还能够让你根据自身指标制定良好的个人保健计划,通过自身调整让身体更健康。尤其是那些有家族病史的人们更应当进行定期体检,这对于个人健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4.摆脱超重和肥胖
BMI值超过了25对人体是十分不利的,超重和肥胖都会导致人体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那么,要想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让人体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必须的。
5.控制好个人压力和抑郁情绪
如果你觉得个人压力较大,那么这势必会影响你心脏的健康。那么,当你在紧张或者犹豫的情况下,请不要在选择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方式,如果你肯尝试瑜伽、冥想、听音乐和阅读,那么这将有助于你迅速摆脱不良情绪,从而保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