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的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能替代瞬时血糖(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瞬时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都需要糖尿病患者很好的注意,降糖应两者都要降。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会受到基础胰岛素分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量、进食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时刻在变化,可以说,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相同。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A(血红蛋白在血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缓慢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作用,从而生成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水平,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不过,瞬时血糖水平会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仅0.1%—0.2%。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的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因此,临床上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过去2—3个月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综合反映,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它不能代替瞬时血糖测定。特别是依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必须依靠实时监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数值,否则会发生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等严重后果。

另外,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降不下来,糖化血红蛋白也不可能达标,因此医生需要结合瞬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来调整治疗,以更好地达到控糖目的。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能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而言,并无任何瞬时血糖阈值可供参考,也就是说,瞬时血糖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必就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

手麻时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组分(GHb,HbA1c)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无,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些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2、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寿期约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非常适宜的良好指标。

糖尿病患者助孕前的注意事项

【助孕前准备】

1. 降血糖:有生育要求的糖尿病妇女在妊娠前3个月必须严格控制血糖。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以下才可以开始助孕。

2. 降低体重:肥胖者应改变生活方式,降低体重。

3. 助孕前建议做如下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尿蛋白、眼底、神经系统、心电图、尿常规。

【助孕禁忌】在以下几种情况糖尿病患者不宜生育:

1.血糖控制差:母亲高血糖可以导致胎儿畸形风险增加,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达7%以上不建议生育;

2.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女性妊娠后血液循环加速,眼底新生血管增加、血流增加,会使眼底增殖病变加重,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3.糖尿病肾脏病变严重:尿蛋白≥1g/d,肌酐清除率≤70ml/min或合并严重高血压,此类患者妊娠后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母亲易发生妊高征、先兆子痫,不宜生育。

孕妇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吗

(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偏低是什么情况

1、糖化血红蛋白偏低是什么情况

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2、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3、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化验

血红蛋白A1是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成分,正常情况下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约占血红蛋白总量6%~8%,无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别。当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较正常人高2~3倍。且与过去的2~3个月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对百分率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病程中下降缓慢。在糖尿病被控制和血糖浓度下降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仍升高,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出患者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检查什么

1、在现在的体检套餐中,除了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检查糖尿病的主要项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查糖化血红蛋白很有用,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2、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也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化验

血红蛋白A1是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成分,正常情况下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约占血红蛋白总量6%~8%,无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别。当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较正常人高2~3倍。且与过去的2~3个月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对百分率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病程中下降缓慢。在糖尿病被控制和血糖浓度下降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仍升高,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出患者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程度。

8.1 英文名

glycoseylated hemoglobin

8.2 糖化血红蛋白的别名

糖化血红蛋白,GHb

8.3 原理

血清葡萄糖能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此酮胺结构能在碱性环境中与硝基四氮唑蓝(NBT)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物以1-脱氧-1-吗啉果糖(DMF)为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色测定。

8.4 试剂

(1)0.1mol/L碳酸盐缓冲液:pH 10.8,无水碳酸钠9.54g,碳酸氢钠0.84 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2)0.11ml/L NBT试剂:称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100mg,用上述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置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3)4mmol/L DMF标准液:称取DMF 99.6mg,溶于40g/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100ml中。

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定期检查血糖,但是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忽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了解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更好的控制疾病。那么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呢?

专家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是在检查糖尿病中的一项比较重视的环节,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可及时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早期发现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4%~6%:血糖正常。6%~7%:比较理想。7%~8%:控制一般。8%~9%:不理想。

孕妇糖尿病可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最容易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此方法不仅可使病人的血糖迅速降低,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或恢复已经损伤但并未坏死的胰岛β细胞,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并发症程度和减缓并发症进展速度。

糖尿病孕妇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胎儿一个健康的环境。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查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检查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但一次或一天的血糖监测并不能正确评价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仅能反应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评价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越高,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得越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就越高。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反应,一旦结合可以保持约120天,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中而一次血糖水平高,应考虑血糖升高是由于吃得过多或临时有其他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而近2~3个月平均血糖控制还可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慢性高血糖。这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寻找引起血糖增高的诱因,而不需要调整降糖药物。如果在去除应激因素后,患者仍有持续性高血糖,说明患者原有糖尿病病情可能有所加重。

有些患者反复检测血糖水平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这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仅在部分时段血糖升高有关,这时糖尿病患者应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多次测量血糖,寻找血糖控制不佳的时段,对症处理。

糖化血红蛋白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液葡萄糖通过非酶作用,经细胞膜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链颉氨酸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浆葡萄糖浓度大小波动而变化,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这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通常所说的HbAlc为Hb的色谱分离中的一个成分,并非为一个特指物质,只有与葡萄糖相结合的Hb才被称为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而现在临床上把HbAlc和GHb常视为同义词。

血糖测定可以评估收集血样时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情况。相反的,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可以回顾性地评价血糖,很大程度上它们不依赖于病人的生理节奏模式、饮食及其他短暂性的葡萄糖浓度波动,而综合了几天或几周过程内这种波动。

葡萄糖及其他单糖和蛋白质的自由氨基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浓度。另一方面,就蛋白质而言,各氨基的Pk和邻近的多肽结构是反应的关键限速步骤。这种不可逆的、非酶催化的反应称为糖基化。除血浆蛋白的半衰期和浓度不同以及有时体内波动相对大之外,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一个长期的参数评定血糖浓度特别适合。血红蛋白的半衰期定义为红细胞存活时间,相对恒定在100~120 d。除血红蛋白半衰期的影响外,糖化程度基本取决于血糖升高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糖化是不可逆的,并且降解血红蛋白糖化位点的酶系也未知。

总的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分析,因葡萄糖-蛋白复合物中的酮胺结构,又称果糖胺。测定单一糖化蛋白(主要白蛋白),这些试剂已经商品化。由于存在许多分析和解释的问题,果糖胺的测定通常不用来监测糖尿病。因此该试验不在这里详细讨论。在一些病例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并不可靠或价值有限,果糖胺的测定短时间内可作为长期血糖监测的一种替代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每天所进行的血糖测定仅仅反映了检测当时的血糖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让人看到在过去的 2-3个月的时间内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经达到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即我们常说的血色素。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接触时,两者就会交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故有人将糖化血红蛋白又称为糖基化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就相对较高。人体红细胞的寿命一般来讲有120天(3个月),在人体红细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由此看来,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每120天变化一次。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所反映的是过去 2-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4-5.5%.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提示: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因此需要对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做出重新评估,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您还需要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水平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

血糖只要降了就能获益

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同并发症的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越大,糖化越接近正常,这个风险就越小。上面那位糖友跟以前相比,糖化已经明显改善了,所以,肯定是存在获益的,以前的努力绝对没有白费。 需要明确的是,既然糖化还没有达标,说明患者努力得还不够,下一步还应该继续加把劲控制血糖,争取达标,这样肯定能带来更大获益。 病人听了我的话十分欣慰,觉得自己这几年的坚持没有白费。他高兴地表示,下一步会继续努力,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争取血糖早日达标。

中年人罹患糖尿病 老了易痴呆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最新研究表明,人过中年罹患糖尿病,老年时记忆力及认知能力的衰退会明显加快。 报道援引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的研究称,该大学的研究团队自1987年起,追踪1.3万多名年龄介于48至67岁的中高龄糖尿病患者,并每隔3年检测受试者的认知和记忆能力,以及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控糖效果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7%的患者,大脑退化程度较常人多19%,也远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的患者严重;若这项指标能控制在5.7%以下,大脑各项功能受损最小。 约翰斯·

糖尿病如何诊断自己来能行吗

糖尿病该如何诊断? 第一种情况:如果您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即所谓“三多一少”的表现),加上任意时间点(不论何时进餐,是否运动等)的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或者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临床症状,一次结果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还不能诊断,还需要重复检测一次依然达到诊断标准才

控制血糖三餐坚持别漏服

本应餐前服用的磺脲类药物,吃完饭才想起来药还没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候才想起来,这时肚子已空,如果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对于这种情况,轻度和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改用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如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的长效格列吡嗪、达美康缓释片等,不仅能够稳定地降血糖,还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不管怎样,糖尿病患者都应坚持服药,因为漏服会对血糖控制产生影响。据一项研究表明,坚持定时、定量、规律用药的糖尿病患者糖化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健忘

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里,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认知测验中的得分下降幅度超过其他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表明患者对病情的控制越差,大脑功能退化就越严重。而此前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若干年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或痴呆的较高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传统的血糖检查只反映人体内一瞬间的葡萄糖水平,与之不同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则能对医生展示更全面的图景,反映数周时间里的血糖管理状况。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被认为是医生衡量糖尿病治疗进展的最好方法之一。 研究显示,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如何勤检查

勤检查:(1)糖尿病患者除血糖检查外还应到医院做以下有关的检查: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现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应每2—3个月复查一次,它能够更好地评价您的血糖控制好坏,正常值为4~6%,最好控制在6.5%以下,如果超出这个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此项检查还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因此,应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测。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常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来估计病情控制的好坏,仅仅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

孕妇糖筛怎么做

1、50g糖筛检查方法: 筛查前空腹12小时,将葡萄糖粉50g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抽血查血糖,若血糖值≥7.8mmol则为糖筛查异常,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试验前空腹12小时,先空腹抽血查血;%葡萄糖注射液150ml加入100ml水中,或将葡萄糖粉75g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配置好的糖水,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喝完1小时、2小时、3小时后分别抽血查血糖。 2、75g糖筛检查方法 50g糖筛检查比较麻烦,而且准

确诊糖尿病要测5次血糖

测定糖尿病有两个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看区间 来辨别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