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巧治咳嗽
中医教你巧治咳嗽
咳嗽怎么办
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
中医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
按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按咳嗽发病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
咳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健康人的咳嗽其实是人体排出呼吸道内异物的正常反应。但如果是感冒咳嗽,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要分清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湿咳。
干咳就是干性咳嗽,指的是没有痰液或痰液极少。
相对的,湿咳就是湿性咳嗽,咳嗽的同时伴有大量的痰液。两种咳嗽在治疗上是有所区别的。
治疗咳嗽的10大偏方
1.巧治风寒咳嗽——萝卜葱白汤
材料: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将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
适用于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巧治伤风咳嗽——红糖姜枣汤
材料: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适用于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巧治伤风咳嗽——芫荽汤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于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巧治风寒咳嗽——白萝卜蜂蜜蒸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于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巧治阴虚咳喘——贝母甲鱼蒸
材料: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适用于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巧治肺痈咳嗽——鲜梨贝母蒸
材料: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做法: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于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 巧治肺虚久咳——冰糖燕窝粥
材料: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于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8. 巧治肺阴咳嗽——燕窝梨炖熟
材料: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
做法: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食用。
适用于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9. 巧治多痰咳嗽——萝卜胡椒
材料: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做法: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适用于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0.巧治肺热咳嗽——豆浆
材料:黄豆
做法: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冰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适用于健脾宽中,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中医教你从肺治各类咳嗽
一、风寒犯肺
1、原因
风邪与寒邪两种邪气作用于人体,引发了肺的不适。
2、症状
受到风邪侵扰的人多会有表症,一般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状。由于体内有寒,人又会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舌苔薄白等症状。
3、治疗
对于风寒犯肺的人,主要的治疗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可以服用一些杏苏止咳糖浆、通宣理肺丸和半夏露浆。
二、风热犯肺
1、原因
风、热两种邪气共同作用于人体,让肺感到不适。
2、症状
人除了受到风邪侵扰会有表症外,还会因为体内有热邪的作用,感觉到咳嗽气粗、痰黏色黄、咽痛、声音嘶哑。人体的津液受到热气的灼伤,人还会感觉到口渴。
3、治疗
对于风热犯肺的人,主要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宣肺清热。可以服用桑菊饮、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和牛黄蛇胆川贝液等中成药。
中医教你巧治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
与风寒不同,风热相挟袭表时,毛孔是开放的,因此人体会发热、出汗、怕风。还会有咽喉红肿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刚感冒时表现为“风寒”的人,经过3—5天,寒邪可能“化热”而表现出风热感冒的症状,这时治疗就得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人体患有风热感冒的时候,可以用辛凉解表、清热肃肺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选择食用银翘解毒片(丸等)、羚翘解毒片或者是羚羊感冒片等等。
发热不重而以咳嗽为主的,可选桑菊感冒片;风热感冒发热明显,可选柴胡口服液等;发热、咳嗽、咽痛的,可选双黄连口服液等。另外,板蓝根冲剂也可作为风热感冒的预防用药。
风寒感冒
外邪侵犯人体,通常是从皮毛、口鼻,再到肺卫。寒邪侵及体表,人们常会畏寒,想多穿衣服。另外,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痒,也是风寒感冒常见的早期表现。寒邪有“收引”的特性,侵犯人体,还会有无汗、头痛,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现。
外邪来犯,人体鼓动“正气”与之抗衡,就会发热。因此,风寒感冒时,人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明显感到怕冷,另一方面身体却还会在发热。而当伤及肺时,就会咳嗽、咯痰,风寒感冒时痰液多为清稀的白痰。
而针对风寒感冒的侵袭和她的病症状态来看的话,可以用药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再根据主要的伴随症状进行选药和用药。
在中成药中,感冒初起,可选用正柴胡饮颗粒;头痛明显的,可选用川芎茶调冲剂;以头痛、四肢酸痛、周身不适为主的,可用九味羌活冲剂;发热头痛明显,可选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咳嗽有痰的,可用荆防冲剂。
感冒虽为常见病,但若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并伴胸痛,或迁延1周以上仍不见好转,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应警惕继发肺炎,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拔火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看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很容易患颈椎病。这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姿势或坐姿不良,造成颈部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长了就会得颈椎病。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就介绍中医的拔罐疗法,帮你驱走疼痛:
中医教你拔罐巧治颈椎病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竹罐法:
取风池、大杼、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过的不同口径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热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上,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拔火罐法:
用罐口直径为8cm左右的玻璃或陶瓷火罐在背部的肩井、大椎、天宗、厥阴俞等部位,以酒精闪罐法扣罐、留罐20分钟,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医教你按摩穴位治咳嗽
1、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2、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3、干咳咽痒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6款食谱帮你巧治咳嗽
1.巧治风寒咳嗽——萝卜葱白汤
材料: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将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
适用于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咳嗽感冒了吃什么好的快
2.巧治伤风咳嗽——红糖姜枣汤
材料: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适用于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中医治咳嗽之五种防咳食疗方法
3.巧治伤风咳嗽——芫荽汤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于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巧治风寒咳嗽——白萝卜蜂蜜蒸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于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巧治阴虚咳喘——贝母甲鱼蒸
材料: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适用于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巧治肺痈咳嗽——鲜梨贝母蒸材料: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做法: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于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中医教你治疗咳嗽的方法
1、风寒束肺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声重,胸闷,气喘,咯痰稀白,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合金沸草散。
2、风痰恋肺证
症状:咳嗽,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头痛,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化痰、宣肺止咳。
主方:止嗽散。
3、风热犯肺证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咳嗽不爽,气喘,痰黄,口渴,咽痛喉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
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得了脊椎病该如何是好呀?下面就介绍中医的拔罐疗法,帮你赶走疼痛。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是很多哦,最常见的就是拔竹罐和拔火罐。
中医教你拔罐巧治颈椎病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竹罐法:
取风池、大杼、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过的不同口径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热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上,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拔火罐法:
用罐口直径为8cm左右的玻璃或陶瓷火罐在背部的肩井、大椎、天宗、厥阴俞等部位,以酒精闪罐法扣罐、留罐20分钟,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很容易患颈椎病。这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姿势或坐姿不良,造成颈部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长了就会得颈椎病。那您赶紧试试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中医教你巧吃降肝火
中医所谓的五脏是藏象的概念,藏象就是将人体的生命现象用「功能系统」来分类,与现代医学主要用「器官组织」划分大相径庭。其中,中医认为,肝的功能系统主要为负责人体疏通、生发、升散等作用;若以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上述作用则泛指消化系统的蠕动、分泌与吸收、水分的新陈代谢、血液的运行、女性的月事与贺尔蒙分泌稳定、以及情绪的控管等。
中医理论中,肝所负责掌管的人体作用和对应西医认为的器官,则和大脑的边缘系统、下视丘与脑下垂体,以及肝胆消化分泌则较为相关。简单来说,中医指称的肝这个脏腑涉及了现代医学的神经、精神、内分泌、消化、生殖、乃至于免疫等诸多系统的功能,其中又以自律神经与内分泌功能最为主。
肝火过旺的患者临床症状上,常会伴随有头痛、冒痘痘、肩膀僵硬、小便黄热、便秘等问题。
4招教你如何区分鼻炎与鼻窦炎
如何区分鼻炎与鼻窦炎?
1、位置
鼻炎与鼻窦炎首先是位置不是一个地方,鼻炎的病变在鼻腔,鼻窦炎的病变在鼻窦;所谓鼻窦是开口于鼻腔的头颅骨中的骨性空腔。
2、发病部位不同
鼻腔是鼻孔之间的通气腔隙,内有鼻粘膜覆盖,鼻粘膜的炎症就是鼻炎;而鼻粘膜的炎症就可通过鼻窦开口蔓延到鼻窦内,使鼻窦内粘膜产生急性炎症,就是鼻窦炎。
3、症状不同
鼻炎的症状是鼻子不通气有粘液性鼻涕,而鼻窦炎是经常流白色稠鼻涕,伴有嗅觉减退。
4、症状病变
鼻炎和鼻窦炎的病变性质不同:鼻炎是指鼻腔的粘膜病变,如表现鼻甲粘膜肥厚、萎缩、水肿等;而鼻窦炎则是鼻窦腔内的粘膜的化脓性病变。
3招教你巧治鼻炎
1、用细纱布卷好新鲜苔藓,塞入一侧鼻孔中,10分钟后,换另一个鼻孔。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方便,效果很好。
2、将蒜削除根皮装入酒坛中再灌满醋浸没蒜瓣为止,然后密封。一个月后启封,边食蒜、边用小口瓶装上蒜醋,每晚对准双鼻熏半小时。能治疗过敏性鼻炎。
3、取白萝卜3一4只放人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又即用鼻吸蒸气,数分钟后,鼻渐畅通,头痛消失。将萝卜切片泡于杯中,用鼻吸蒸气,即可治愈。
3招教你巧治鼻窦炎
1、中药洗鼻法:苍耳子15克,择净,加入清水100毫升,煮沸,先熏蒸双鼻孔,待药物温度下降时,以消毒棉签沾药液擦洗鼻腔,每日2次, 2日1剂,连续1~2月。
2、中药滴鼻法:取中药辛夷花、杭菊花、苍耳子各10克,加入清水100毫升,浓煎取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每侧2~3滴,每日2次,连续1~2月
3、中药烟熏法:辛夷花、杭白芷各10克,薄荷、细辛、杭菊花各5克,择净,捣成碎绒,制成卷烟抽吸,每日数次。此法简单,方便,易于坚持,患者乐于接受,尤其适用于喜欢抽烟者。